福建各城市擴容,各大商圈如何“百發齊放”

在3月下旬的“中國零售商業琅琊榜”頒獎盛典上,福州東百中心作為百貨行業調整改造的代表,入選並最終榮獲“2018年度中國好門店”獎項。在商圈普遍謀求變革的當下,以東百中心為代表的東街口“老”商圈如何吸引未來客群?有何升級邏輯可供行業借鑑?從中又能窺見怎樣的城市發展密碼?

福建各城市擴容,各大商圈如何“百發齊放”

福州東街口

城市擴張,告別“一枝獨秀”

東街口商圈是福州乃至福建消費者難以割捨的情懷,它承載著幾代人的美好記憶與寄託,卻一度因為地鐵圍擋施工,交通不便,進入“陣痛期”。此後,隨著東街口天橋拆除、東百大樓改擴建、南街立面改造等,整個商圈的客流陷入幾十年來的低谷。

地鐵圍擋,總有拆除的一天,但歸來的東街口商圈能否重現昔日輝煌,不少人心頭一度存疑。

因為就在東街口跌入低谷的同時,伴隨福州城市擴張,臺江蘇萬寶商圈、倉山萬達商圈、晉安東二環泰禾商圈等,接連出現、各領風騷數年。

商圈也稱購買圈、商勢圈,是指在一定經濟區域內,以商場或商業區為中心向周圍擴展形成輻射,對顧客形成吸引力的一定範圍或區域。成熟的商圈能夠促進周邊區域的快速發展,同時帶動城市新興區域的興起,也是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因此,省商務廳研究確定的全省商務發展主體工程“十二個一百”中,就包括了百個重點商圈。百個重點商圈中,泉州有27個商圈上榜,佔了全省的近三成。晉江、石獅、安溪等縣級城市的商圈,也成為泉州商業的重要板塊。

而據廈門市商務局流通業發展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加快島外商貿配套的建設與商圈的培育,正成為廈門挖掘消費新熱點、打造購物新名片、推進島內外一體化發展的具體行動。廈門今年139個市級重點產業項目中,與商貿發展緊密的重點項目就達近20個。

一個共同的趨勢是:隨著城區外擴,城區人口的迅速增長,昔日一座城一個商圈一枝獨秀的時代已經過去;如今城市商業的發展和規模,也決定了商圈必將是百花齊放的局面。

融合發展,誕生百貨“新物種”

商圈數量迅速增加,還要面對網購的衝擊,如何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佔據東街口商圈“C位”的東百中心,被視為傳統百貨調改創新的典型案例。

東百商業執行總裁袁幸福表示:“東百商業的核心策略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把傳統優勢保留並加強,二是做未來客群改造。”

這點在東百中心C館體現得淋漓盡致。由多個獨棟建築組成的C館,區別於分別定位精品百貨和高線時尚百貨的A、B館,主打潮流街區概念,以年輕時尚客群為主。引進的95個品牌中,有24家為首進福建的品牌,含1家全國首進品牌,另有7家福州首進品牌。這些都讓東百中心收穫了很多新標籤:冠軍街、首店收割機、網紅打卡點等。

調改後的東百中心,集百貨的商品力和運營力、購物中心的體驗,以及街區的休閒生活場景為一體,孵化出百貨新物種——“超級百貨”。

最終的結果也讓人刮目相看。

去年,東百中心銷售額達20億元,客流突破3000萬,VIP平均年齡下降了3歲。還有多個品牌業績表現優異,項目內共有2個品牌業績全國第一,164個品牌業績福建省第一,121個品牌全市第一。

從單一滿足購物需求,到向集購物、休閒、娛樂、餐飲、健身等多元化需求轉變。當前福建商圈的轉型思路,基本上都是增加玩樂等體驗式消費的比重,立體構建消費服務生活圈。

當年一度搶走東街口商圈風頭的蘇萬寶商圈,也正處於升級改造的關鍵時刻。福州臺江區意欲通過環境提升、動線流暢、人氣集聚、標誌展示、立面改造、停車管理、燈光夜景、業態提升、安全防護、長效管理等“十大工程”,打造“海西第一商圈”升級版。

挖掘特質,避免“千城一面”

福建省批發零售行業協會副會長許安心表示,蘇萬寶商圈商業體量不可小覷,能容納的品牌及業態更是包羅萬象,地鐵2號線還將大幅擴展商圈輻射半徑。但在福州商業綜合體日漸飽和的背景下,商圈仍存在諸多競爭對手,如已升級成功的東街口商圈,兩者在定位上雖然有所區隔,但部分客群仍有重疊。

福建各城市擴容,各大商圈如何“百發齊放”

事實上,東街口商圈的再次崛起,除了自身品質的全面提升外,與旅遊融合也是一大關鍵因素。

東街口商圈緊鄰福州最著名的景點三坊七巷,交通購物旅遊一站式的解決方案,無形中增加了商圈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另一引流利器,是通過繽紛活動造勢,讓客流重回東街口。

時裝秀、化妝品節、“小程序 快速達”試水新零售等,去年起,東百中心的多場營銷活動玩法新穎、反響良好。2018—2019跨年活動中,#抖在東街口#話題瀏覽量超1.4億,超級跨年夜活動總銷售額超6000萬元,客流更是突破歷史高峰達65萬人。

根據《福州市服務業跨越發展升級版工作方案(2018—2020年)》,福州將著力將重點商圈打造成為“城市會客廳”和“智慧商圈”,培育壯大體驗經濟、夜色經濟等商貿新業態,促進商業、旅遊、文化深度融合。

在泉州市,近年來介於商業與文化之間的文創園發展態勢良好,集創意空間、藝術廣場、時尚街區、商業辦公與休閒娛樂於一體的源和1916創意園區,正在建設中的“大寺逅”都在進行此類嘗試。泉州餐飲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葉奕龍表示,差異定位、消費人口、城市規劃等,成為未來泉州城市綜合體的生存“命脈”。為避免“千城一面”,泉州市正在探索將閩南文化融入商業中,這或將是泉州商業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福建各城市擴容,各大商圈如何“百發齊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