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学敏院士:针刺4次治愈10年的偏头痛

何某,女,1978年4月12日初诊。

阵发性右颞部疼痛10年。

初诊:

患者自24岁起经常右侧头痛,多在月经周期前或经间加重,疼痛前视物昏花,自觉目“抽”约20分钟后,眼症状消失后出现搏动性右颞部疼痛,疼痛甚则恶心、呕吐,可持续2~3天。曾在某院作脑电图、脑平片眼底检查均正常,服麦角胺、咖啡因可使头痛减轻,但不能控制复发。故来我科就医。

现症:查体:精神尚好,痛苦表情,右颞部疼痛固定;色苍白;脑神经检查(-);血压120/80mmHg;急查脑血流图报告:双侧额—乳导联均呈低张波;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诊为:血瘀阻络血管性头痛

治法:疏解少阳经气,活血化瘀通络

处方:风池、阳辅、率谷、合谷、太冲、肝俞、脾俞、肾俞

操作:

先针风池,1.5寸,施捻转补法,行手法1分钟;阳辅,针尖向上斜刺1.5寸,施捻转泻法,令针感向膝部放射;率谷,沿皮刺0.5寸,施平补平泻法,局部胀感为度;合谷,1寸,施捻转泻法,局部酸胀为度;太冲,1寸,施捻转泻法,局部酸胀为度;肝俞、脾俞、肾俞均向脊柱斜刺0.5~1寸,施捻转补法,令针感向胸廓放散为度。

复诊:

每日针1次,3次后头痛消失,为防止复发,嘱其在下次月经前来院治疗,连续8次治疗,月经前后已无头痛,为巩固疗效,隔日针1次,至第3次月经周期后,头痛止,未见复发。复查脑血流图报告:正常。

头痛,亦有“真头痛”、“脑痛”之称。头为诸阳之会,脑为清灵之腑,五脏六腑之精血皆上注于此。故七情六欲,劳倦内伤或久病不复等皆可导致气血逆乱,升降失常,清阳不达,脑络受阻而发生头痛。正如《类证治裁》一书所说:“头为天象,诸阳经会焉,若六气外侵,精华内痹,郁于空窍,清阳不运,其痛乃作。”

针刺治疗头痛,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如《备急千金要方》:“厥头痛,面肿起,商丘主之。”《医学纲目》:痰厥头痛取丰隆。”《百症赋》:“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席弘赋》:“列缺头痛及偏正,重泻太渊无不应”等等。

根据本病大多具有病程缠绵,迁延日久的特点,我们提出:“不通则痛,久痛必瘀”为其主要病理机转,“活血化瘀”为其主要治则。并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道理,以取少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调神法”重用内关,人中理气调神,“调其神,令气易行”能收“以意通经”而镇痛之效。

方中风池系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之会穴,有通经活络、醒脑开窍、调和气血、明目益聪的作用,采用捻转补法,施手法1分钟,可改善脑供血,更有活血化瘀之效。合谷为大肠经原穴,太冲为肝经原穴,二穴相配具有调和阴阳,清心醒脑的作用,即“四关主治五脏”。百会可清脑安神定志,调和一身之经气;太溪、肾俞、三阴交可滋补肾阴,肾藏精生髓,脑为髓海,肾水得补则脑髓可充。中脘、足三里可调和胃气,降逆止呕,故可随症选用。神门为心经原穴,可调神宁志,“心寂则痛微”。诸穴共配,临床效果甚佳。

另外,我们通过对头痛患者针刺前后的脑血流图描记结果表明,上述穴位可有效地改善颈动脉及椎动脉系统的血流量,增加脑的灌注量,治疗前大多数急者呈低张波(发作期描记),治疗后随着病情好转,症状消失,波形多变为转折及三峰波,有的可见明显的静脉波,提示血管的舒张功能恢复正常。

· 本文摘自《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针灸推拿分册》,贺兴东、翁维良、姚乃礼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