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性影像艺术品收藏简史

国内纪实性影像艺术品的收藏出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的中国摄影界对摄影收藏和影像艺术品的价格还没有概念,一张20X24英寸银盐纸基博物馆收藏级的名作,如侯波拍摄的毛泽东的经典作品,成交价格大约每张为200-300美元。2002年法国国家摄影中心在平遥国际摄影节上收藏晋永权拍摄的24英寸收藏级照片《傩》,给出的价格也是每张200美元。


2002年“百年印象”画廊创建,开始代理中国摄影史上重要纪实摄影家的作品,启动了中国纪实性摄影作品的一级市场,标志着中国摄影收藏开始起步。当时这些名家名作的入市价格一律600美元一张,大约5000元人民币。这个价位是中国影像收藏市场上一个重要的数字,至今还在左右着中国纪实类影像艺术品的市场价格,也成为了很多艺术家定价的参照。

而纪实摄影作品收藏引起社会的关注,则得益于2006年11月的华辰影像秋拍专场,当时上拍了很多中国摄影史上重要的纪实性摄影艺术品,其中包括成交价格为30万的解海龙“希望工程 -- 大眼晴”。这张照片2002年在”百年影像"画廊的入市价格是600美元!

还有一件事鲜为人知,那是2006年如何为中国第一个影像专场的第一张拍品、袁毅平摄于1960年代的《东方红》定价。当时,华辰影像拍卖的几位策划人、拍卖行的经理和艺术家多次讨论,充分协商,慎重而斗胆地将其底价定为一万元,估价到三万元。虽然大家都意识到这是中国摄影史上最著名的照片之一,也是一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于中国的“象征主义摄影” 最重要的代表作,但是都担心中国收藏市场的接受程度。11月23日下午,拍场上竞拍激烈,《东方红》以超出所有人预期的44000元成交,这个价位对中国影像作品的定价和价格交易指数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这部作品也成为了一张标志着中国影像收藏市场起步的重要藏品。随后中国各大拍卖行都上拍了纪实摄影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