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为什么抓到汉人俘虏后不杀死,反而优待他们在本族娶妻生子?

戴老师讲历史


匈奴从秦国时期就已经取代东胡成为华夏中原的死敌。《过秦论》中都提到始皇帝“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楚汉之争后,汉王刘邦夺得权利宝座 ,成为汉帝之后。韩王信因被质疑通敌,被迫率领部下投降匈奴。引匈奴兵锋直指太原,诱使汉帝刘邦统帅大军救援,结果匈奴兵围白登山。从此迫使汉帝国只能依靠“女人的胸脯”来维持和平。


直至汉武帝刘彻即位后,也就是60多年后,汉帝国才不断反击匈奴,直捣匈奴汗廷,夺取河套之地,迫使匈奴退到阴山以北。

可以说匈奴与秦汉两朝为死敌。开始看到题目时想笑,匈奴人俘获汉人,怎么可能会优待他们。后深思,好像还真有

根据《史书》、《汉书》,以及后世考古发现的汉竹简,暂时粗略将汉人在匈奴列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战争奴隶

《史记》、《汉书》很少记载汉人到底有多少人口因匈奴犯边时被劫掠到草原,有学者曾统计汉武帝时期,匈奴万人犯边约为15次。


可根据考古发现的汉竹简发现,《史记》、《汉书》记载的大都是大规模战争,也就是万人以上的寇边,小规模的劫掠根本很少记载,反而是地方官员或富商因为受到伤害,而记录在竹简之上。

虏可七九骑入卅井辟非燧。虏可八十余骑从塞外驰来。胡虏卅余骑犯塞。见虏三四百骑。虏可二百余骑。虏可廿余骑,萃出块沙中,略(掠)得日迹卒赵盖众。

像以上的,还只是记录匈奴小规模入侵的,还没有记录损失,以下的则写着这些强盗劫掠粮食、衣物、武器、牛马、女人

虏可九十骑如甲渠止北,略得卒一人,盗取官三石,弩一稾,矢十二,牛一,衣物无数,司马宜昌将骑百八十二人从都尉追。略得焦凤牛十余头,羌女子一人。虏四骑,止都仓西放马,六十余骑,止金关西。

换而言之,匈奴的小规模入侵,并非仅仅是侦查或打仗,更多是为了劫掠而来的。有时候是上层组织,有时候是部民自发行为。

匈奴到底劫掠了多少汉人?这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匈奴无文字,而汉朝干脆就只记战事,少有记载损失。

可若是从部民自发行动的劫掠,就更难说了,毕竟家小财富少,除了劫掠粮食、钱财之外,若是俘获人员,估计大都被打成奴隶的多。

第二种战争俘虏

同为战争俘获的,为什么部分为奴,而部分为俘虏?

贾谊在《新书·匈奴》里说:“窃料匈奴控弦大率六万骑,五口而出介卒一人,五六三十,此即户口三十万耳,未及汉千石大县也。

虽然全是贾谊的以汉地五口出一卒来推测匈奴的人口基数,不一定准确,但也间接反馈出匈奴人口稀少。


所以匈奴对人才是抱有一种欢迎态度的。这点如著名的李陵、苏牧等人,这些精英被俘获,可是受到认可的,匈奴人并不吝啬封王封将,还安排女子和给予一定的土地和牛羊财富。

第三种,投靠、投降的

这部分也被称为汉奸,(其实汉奸这个词在《后汉书》中出现过)而且不少。可以说是占了匈奴里汉人最多的一部分。

最早记载投降匈奴的,就是韩王信了,直接率部投降匈奴冒顿单于,结果就是刘邦差点死在白登山上。而韩王信后来是直接得到匈奴册封为王。

另外一个代表人物就是刘邦的好友兼战友卢绾,虽然就算在投降前夕他依旧期望能得到刘邦的原谅——等汉王康复,就去面见赎罪。可等到的是刘邦死了的消息。最后卢绾率领万余部下投降匈奴,后来做到匈奴东胡卢王。

以契丹、蒙古这些后来者来看,草原人对于投降的人抱着认同的想法,若是过万人的“投诚”,就将其当成一个小部族,直接划分牧场土地。


还有种比较特殊,直接就是汉奸了,就如中行说,可谓是一到匈奴那,使得匈奴直接就焚了回中宫,并袭扰甘泉宫逼近长安城。

除了这些有头有脸之外,还有如和亲时远嫁到匈奴的和亲队伍,里面有工匠、侍从、宦官、宫女等不同。虽然匈奴地处北地,条件恶劣,但这些人依旧是在匈奴生活着。

另外就是小人物躲避赋税,私自逃到草原生存。这部分应该不少,因为汉武帝自己都说了,修长城不仅仅是抵御匈奴突袭,还要防备本国人逃到草原。

由于匈奴没有文字,而汉记载也大有偏差,因此很多时候是借鉴到契丹及蒙古的做法。

虽然在战争中有屠戮行为,可契丹人修建城池安顿好唐朝遗民。

而铁木真时代,统一的蒙古国,内部是有两部分人民构成,一个是放牧的百姓,一个上林中百姓。可当蒙古进攻金朝后,大扎撒(蒙古律法)就增加了“有板门的百姓”。

草原缺乏传承,因此匈奴缺乏科技,对于懂技术的汉人或汉化胡人,匈奴是保持一种利用的态度。在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都承认——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

故而匈奴人俘虏汉人后,并没有杀死反而给本族女子嫁给汉人。应该有的,但主要还是以菁英,又或者是懂得技术的工匠们。并非任何被俘的汉人都能享受这项风俗制度


斐駺


中原民族历史以来跟游牧民族就一直处于敌对状态,特别是在刘邦被困白登之后,汉朝跟匈奴更是你死我活。但两个王朝之间有个令人称奇的地方就是,匈奴人往往抓到汉人后就出现一种半强迫性的婚姻关系。

在这些长期的两国交往过程中,一方面匈奴以军事为手段,强迫汉朝采用和亲政策,将汉女子嫁到匈奴;另一方面,匈奴如果在战场上俘获汉朝男子,那么他们就会被强迫取匈奴女子为妻。

看到这里,我们就会出现一个疑问,为什么匈奴会让成为战犯或奴隶的汉朝男子,取自己国家的女子为妻,并让他们生孩子呢?

据《史记》、《汉书》记载,历史上汉人因某种原因流落到匈奴国家的,大部分都设有娶妻生子的经历。

首先就是张骞,他在出使大月氏的途中,不幸被匈奴人抓获,匈奴国家流亡长达十几年,而史料记载中,张骞曾娶了一名胡人女子为妻。

“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从上面的“予”字可以看出,张骞和胡人妻子的婚姻必定不是你情我愿的,而是匈奴人强迫张骞取了胡人女子。

而为汉守节十几年的苏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苏武宁死不投降匈奴,匈奴单于气得把他丢在北海牧羊,要公羊生小羊才能让他回来。但尽管受到这样残酷的待遇,他们仍让苏武取了胡人为妻,从匈奴回来后还生了儿子“苏通国”。

除了这些历史记载的时节外,汉人还有因战斗失败被俘的军人,比如李陵。他在兵败后被俘虏到匈奴国家,但单于未来拉拢李陵,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从此后李陵的后裔在匈奴里生息繁衍,形成了强大的黠戛斯族,到如今黠戛斯人演化成了吉尔吉斯坦人。

为什么匈奴人会喜欢强迫汉人取胡人女子为妻?

  • 首先来说,从上面的历史记载来看,这些被俘的汉人都是国家精英级人士,汉人对家的概念又特别的看中。因此,匈奴人喜欢用家庭这种无形的枷锁来困住他们,希望这些人可以长期停留在匈奴,在时间长久后进而为匈奴效力。而事实上,这其实就是一种美人计,用女人和家庭来软化汉人男子的一种计谋,而这样的计谋恰恰是最管用的。


  • 其次,匈奴人是希望可以利用这些女子来监视他们,预防他们逃跑或发动叛乱,从苏武和张骞的经历可以看出,汉人对家庭、同甘共苦的女人都特别看中,所以他们如果要逃跑或叛乱,一旦身边有女人形成累赘,反而不容易逃跑。

  • 最后,从匈奴人的习俗上来看,他们的观念很开放,并不反感将本族女子嫁给汉人。而历史以来外邦国家对汉文化是极度的崇拜,如果这些汉人会因为美人计而留下来,那么这对匈奴这种文明比较落后的国家,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

《盐铁论》:“匈奴处沙漠之中,生不食之地,天所贱而弃之。无坛宇之居、男女之别。”

再从军事角度来讲,匈奴人也非常希望汉男子来本族通婚。

根据历史记载,匈奴最强盛时期的人口不过“汉之大郡”,而汉朝时期的一个大郡的人口在150万左右,而匈奴的人口也差不多在这里。为了能够长期跟汉朝对抗,匈奴必须要维持更多的人口。

但是草原环境恶劣、食物来源稀少,而频繁的战争导致男丁锐减,出现许多的孤儿寡母,女多男少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匈奴才会出现“妻后母”这样的收继婚习俗。

而让汉人来草原娶妻生子在匈奴国家繁衍生息,消化过剩的女性,是增加人口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也是为了能让匈奴的人口增长,来对抗汉朝的一种策略。

匈奴人,除了会优待汉朝精英人士,也会让秦朝普通百姓和匈奴女子通婚。据《史记》记载:

卫律为单于谋划,“穿井筑城,治楼以藏谷,与秦人共守之”。颜师古注说:“秦时有人亡入匈奴着,今其子孙仍号秦人。”

秦末大乱之时,有大量的人逃亡到匈奴,而汉武帝时期到秦末已经有80多年,从“仍号秦人”这句话来看,这些匈奴籍的秦人起码繁衍到三代了,而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秦人与匈奴人一定有过通婚的关系。

修长城是为了预防汉人跑到匈奴通婚?

或许是受到“优待汉男子,取匈奴女子为妻”的优待政策影响。汉朝时期,经常有人穿过边境,投靠匈奴娶妻生子的事件,“闻匈奴中乐”也正是由此而来,汉男子频繁投靠匈奴,造成“乐不思蜀”的场面。

汉元帝时,匈奴单于希望汉朝撤掉边塞的士兵,以提供双方国家休养生息的环境,而汉元帝却说,镇守士兵、修建长城,不但是为了防御匈奴,也是为了预防汉人越过边境,跑到匈奴那边跟本族女子通婚。

边境的汉人为了享受匈奴给予的待遇,甚至不顾自身的性命安危也要进入匈奴国家,这也体现了当时汉人亡入匈奴的普遍性。


挚滗画畫紅尘


匈奴人抓到汉人俘虏后不杀死,反而优待他们在本族娶妻生子,原因如下:

一、为了匈奴发展的需要

匈奴人生活在北方沙漠、草原地带,地广人稀。匈奴人为了快速发展实力,就必须要快速实现人口繁盛。要想快速实现人口繁盛,除了多生育,以及妻后母、妻嫂子等外,就需要四处掠夺人口,甚至是俘虏人口。

二、为了战争的需要

匈奴人是个好战的民族,内部经常发生战争,各部落之间互相仇杀,报仇雪恨;争夺大汗、单于的领导地位等。通过战争,来达到一级级的征服、兼并,逐步地壮大力量,最后达到匈奴的统一,形成势力的鼎盛时期,大约能召集军队四五十万人。

一旦统一强盛后,就开始对外发动掠夺战争,特别是对汉朝的战争。汉朝在当时是一个无比强大的大国,所以,匈奴与这个强大的对手较量,胜利只是暂时的,失败却是必然的。在数百年的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匈奴人也大批伤亡,造成人口的更加缺乏。这就需要补充人口。

三、匈奴人的人口繁殖规律及战争

1、参考古籍对匈奴的记载发现,匈奴人在被汉朝打败以后,人员大量伤亡减员,残余势力就会分散为各个部落或部落联盟。对外战争就变为小股偷袭,掠夺物资、人口后,快速逃走。

2、维持约十几年后,人口稍有增长,就开始掠夺、吞并其他部落,以快速壮大实力。但在兼并中也要有伤亡。

3、继续兼并其他部落,形成部落联盟。这个过程大约需要十余年时间。兼并中也会造成人员减少。

4、部落联盟之间互相掠夺和兼并,夺取最高领导权力,以达到统一。这个统一的过程也会造成人员损耗。这个时期大约需要十来年时间。

总之,每到匈奴因战争彻底失败被打残以后,如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的征伐匈奴。匈奴需要四十多年的休整时间,而后就能卷土重来。在这休整期的四十多年中,匈奴对外战争相对较少。

5、在达到统一后,形成鼎盛时期,这是匈奴最猖獗的时期,大肆侵略、掠夺、骚扰等。这个时期随着汉朝的反抗和打击力度而成反比。即匈奴的鼎盛时期等于1除以反抗力度加打击力度。


南宫外史


确切地说汉人与少数民族有着本质的区别。

1,肤色。虽然说亚洲是棕色人种,但少数民族的男人的皮肤都是油黑发亮,而汉人的皮肤则是白里透红。

2,服装,汉人的穿着衣是衣裤是裤,无论走着站着都给人一种英姿风爽的感觉。而少数民族的服饰太希奇古怪,再帅的男人看着都没汉人帅气。

3,卫生,汉人对卫生非常讲究,一天不洗脸两天不洗澡,就觉得浑身不舒服,衣服赃了必须要洗干净再穿,无论何时何地身上都带有一股体香。而少数民族一年难洗三次脸两次澡。一身都带着羊骚味。

4,思维。汉人喜欢用脑解决问题,而少数民族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少数民族与汉人斗,总是吃亏的多,占便宜的少。

5,杂交。通过实践证明少数民族与汉人结婚,生出的后代更聪明,免疫力更强,患病率特低。

综上五个特点,不得不说少数民族女子最喜欢汉族男子。由于种族观念的束缚,汉人不喜欢与少数民族结婚,而少数民族女子喜欢汉族男子只能在心里,因自卑而不说出口。至今为止,汉人去西藏,如果娶了藏族女子,只要生了孩子,老丈人就会送你一大群牦牛做她女儿的嫁装,随你一同回家乡。不过没生孩子,你什么都得不到。


凝解


方圆论坛在线

匈奴人抓住汉人俘虏不杀死,但并不代表就会优待他们。匈奴人选择优待俘虏也是分情况的。古代草原游牧民族杀性十足,他们都信奉弱肉强食。但如果被俘虏的话,一般来说还是会有一条活路的,但俘虏和俘虏的待遇可是各不相同的。如果是普通人被俘虏,虽然匈奴人不会杀掉。但也绝对谈不上优待。毕竟古代人命不值钱。那时候可没有善待俘虏的政策。如果是男性俘虏一般都会成为匈奴人的奴隶。而奴隶的职责就是帮他们放牧,打理起居生活,甚至还需要帮助匈奴人打仗。但如果是女的,那么匈奴人就会抢回去做老婆。



原因也非常简单。草原游牧民族凶狠好战,另一方面生存环境恶劣。因为他们主要以放牧为生。但合适的牧场却是有限的。这就导致匈奴各部落之间经常会为了牧场而进行战争。再比如部落进行扩张的话也需要人口。而匈奴人由于战争以及环境的影响。就会导致部落人口出现自然的淘汰减员。所以匈奴人就必须要补充有生力量。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匈奴人往往抓到汉人就会出现一种半强迫性质的婚姻关系。其目的就是为了壮大自己的部落。

而对于一些汉族特殊人才采取优待政策也很好理解。草原民族崇拜强者,这一点和日本人很像。凶悍的匈奴人尤其崇拜比他们更强悍的人。不管是汉人还是其他种族的人。只要是比他们强,他们就是崇拜你甚至愿意亲近你。而不是消灭掉。另一方面,吸收特殊人才也有利于匈奴部落自身的发展壮大。比如汉文帝时期太监中行说。原本中行说是宫廷太监。然后来被汉文帝强迫陪送公主到匈奴和亲,中行说感到被抛弃的感觉。所以中行说发誓要报复汉朝。中行说到匈奴之后便投靠了匈奴人,成为了当时匈奴单于的重要谋士。而有了这个对汉朝十分了解到中行说的帮助,匈奴在数次针对汉朝的行动中都发挥成功。所以中行说在匈奴之中地位奇高。

再有就是文化影响。虽然在古代草原游牧民族都看不起中原人。但他们又打心底里羡慕中原文化。而且他们也知道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和中原差别有多么的大。历朝历代每一个草原大族都梦想着可以入主中原。所以他们十分想要了解中原文化。而被俘虏的汉人显然就是最好的了解途径。比如宋朝时期金国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就是这么一个人。原本的女真族人是看不起汉人的。但是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族之后。不仅促成了和汉人通婚。而且还迫切的想要学习中原大文化风俗。在地盘不断的扩张中。他的政权中心也在不断的向中原靠拢。

再者说,为什么匈奴人和其他的草原游牧民族或者其他异族人都想要和汉朝和亲呢。真以为他们是贪财好色吗?当然不是这样了。汉朝时期和亲,汉人皇帝是希望以女人换取和平。而异族人取汉人公主一方面确实是为了加强两族大亲密关系和陪嫁的钱财。但更重要的是为了文化。他们更需要或者更看重的是公主的陪嫁品。他们需要公主陪嫁品中的各类各行各业的典籍。他们需要摄取中原的先进文化。这才是他们的根本目的。唐太宗时期强大的吐蕃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请求娶唐朝公主呢?其目的就是为了中原的各类工艺典籍和书籍。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方圆论坛


一般来说,匈奴人抓打汉人俘虏后,不会把他们杀死,而且匈奴人还会优待一部分汉人。


就比如铁匠、木匠等手艺人,还有一些身份特殊的汉人,这些人对匈奴有用,因此不会被杀死,他们会得到匈奴的优待,而且还会让这些汉人在本族娶妻生子。

就比如汉朝的张骞,匈奴为了使他屈服,曾许诺给他高官厚禄,而且还让他在本族娶妻生子。

还有苏武也是如此,他被匈奴扣押了十九年,匈奴给了他一个女子,然后让他在北海放羊,但他始终没有屈服于匈奴。


同样还有汉朝的李陵,他与匈奴大战,最后战败被俘,结果汉武帝以为他投降了匈奴,因此将他全家问斩,此后李陵投降匈奴。

匈奴单于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还封他为右校王,在匈奴的地位很高。

如果是普通人,一般不会有这么好的待遇。对于那些没有特殊作用的汉人,匈奴也不会杀害他们,只不过待遇没那么好。

匈奴需要壮大,人口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被俘虏的汉人,可以为他们服务,甚至还可以替他们打仗。

如此一来,这些汉人俘虏很快就会成为匈奴的一部分,毕竟在草原上缺少食物,没人能逃跑。


他们为匈奴做出贡献后,匈奴就会优待他们,还会让他们在本族娶妻生子,这些汉人俘虏的下一代,就会成为匈奴人。


东方大史


匈奴相对于汉族来说,人口比较少,但是匈奴特别强悍,喜欢侵略我们汉族,战斗的结果是匈奴的男人死得多,造成严重的男女失衡!女多男少。匈奴怎么办啊?一个男人不多的民族就会有灭亡的危险!活捉汉族男人,让他们与匈奴女人结婚是一个好办法啊!再说,匈奴与汉本来就是一个古老系统下来的两个分支,生活习惯不尽相同也有相同之处啊!

我们的毛委员长以前就是这样,俘虏了国民党兵,让他们加入共产党阵营,把敌方力量变成己方力量!这是一个不错的好办法啊!己方力量的壮大才导致敌方力量的土崩瓦解啊!


木木2047058


匈奴在和汉朝的战争中,俘虏了很多汉朝的人,匈奴都没有杀他们。尤其是一些俘虏的汉朝将军。不但不会杀他们,而且还会把他们封为王,单于甚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们,把他们当成一家人。

(李陵剧照)

最典型的例子,是李陵投降匈奴以后,匈奴单于就把他封为王,把女儿嫁给了他。当时在匈奴,已经被匈奴单于封为王的,还包括早些时候投降过去的卫律和李绪,后来李广利也投降了过去。

而且围绕这几个投降匈奴的人,还发生了很多故事。当时李绪是最积极投降匈奴的人,他不但投降了匈奴,还帮助匈奴练兵,用以攻打汉朝。李陵没这么做,但探子回去给汉武帝报告说,李陵在帮匈奴人练兵。因此,汉武帝把李陵一家老小全部给杀掉了。这件事,也造成李陵恨透了汉朝。

后来汉武帝去世以后,霍光和上官桀派人去匈奴,准备把李陵接回去。当时卫律招待汉朝使者,实际上是监督李陵,不许李陵回去。而李陵因为伤心和愤恨,坚决表示不回汉朝。

后来,李广利投降了匈奴以后,匈奴也封他为王。但是,他和卫律争斗了起来,结果,卫律怂恿匈奴单于,杀掉了李广利。

看看,汉朝的将军投降匈奴的,不但非常的多,而且还在匈奴的高层中形成了派系的争斗,真是非常热闹。

(李广利剧照)

那么,匈奴为什么那么看得上汉朝将军呢?

一、匈奴认可汉朝是上邦大国。

在古代几千年的历史中,北方游牧民族一直认中原国家为上邦大国。我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中原国家的文明高度发达,物产也非常丰富,礼仪制度各方面都比较健全。这让北方游牧民族非常羡慕。

北方游牧民族虽然多次南下入侵中原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是眼红。他们想获得中原国家那些丰富的物质,乃至于入主中原这一片土地。如果打得赢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打;打不赢的时候,他们就会去求中原国家,希望中原国家能给予他们照顾。比如说赐给他们一些物资,比如希望中原国家的皇帝能够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当妻子。等等。

他们仰慕中原国家,因此对中原国家的人才也就非常欣赏。在他们看来,无论是卫律,还是李陵、李绪、李广利都是治理国家的大才。他们希望这些人才,能够把中原国家先进的经验带到匈奴去。比如,他们让卫律当了宰相,让李绪帮助训练军队等等。

既然是人才,因此他们当然不会杀的。

(汉武帝剧照)

二、匈奴软化汉朝军队的意志。

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军队整体上对匈奴的军队构成一种攻势。也就是说,匈奴军队一般都打不赢汉朝军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当然不愿意汉朝军队把他们往死里打。如果俘获了汉朝军队的将领以后,对他们给予很大的优待。那么,那些汉朝将军们在战场上,如果打不赢就会投降。反正投降过去以后,都会获得极大的优待,为什么还要拼死打呢?

这一点,其实不只是匈奴人这么做,汉朝也这么做。当年,有五个匈奴将军投降了汉朝,汉景帝就立刻把这五个人封为侯。因为这件事,汉武帝还和周亚夫争执起来。周亚夫认为,投降的人品德上是很差的,不能够封他们为侯。但是汉景帝认为,封侯会软化匈奴军队的意志。

原因就在于,汉景帝时期的汉朝的军队,打不赢匈奴的军队。

(霍光剧照)

三、匈奴分化瓦解汉朝的朝廷。

以李陵事件为例,最能说清楚这个问题。

李陵在投降匈奴以后,围绕李陵事件的问题,汉朝朝廷里,很多人都卷入其中。大史学家司马迁还因为李陵,受到了腐刑。朝廷中很多人也非常同情李陵,同时对汉武帝穷兵黩武的政策,越来越不满。觉得汉武帝做法,实在是薄情寡恩。后来汉武帝去世以后,霍光和上官桀立马就派使者去匈奴,想把李陵接过来。这就是他们不满汉武帝的表现。

后来李广利投降匈奴以后,汉朝朝廷内部又一次出现了极大的分化,甚至牵涉到了汉武帝立储的问题。

而这些事情的发生,最终也让汉武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晚年的时候,他调整了政策,不再对匈奴穷追猛打了。

由此可见,匈奴的做法,在汉朝朝廷中确实起到明显的干涉效果。


张生全精彩历史


因为匈奴帝国疆域虽大,但是人口很少,只有几百万人口,完全无法和汉朝人口相比。



匈奴本来就是全民皆兵,而且从冒顿单于开始,就在南征北战,攻打月氏,楼兰,乌孙等国,后来和汉朝PK上了,人口损失严重,对于匈奴来说,每个人都是很珍贵的。

但是这不代表匈奴对每个俘虏都很优待。

匈奴优待的俘虏主要是汉朝有卓越才干和特殊才干的人才。比如将军,比如使节,比如读书人,比如各种工匠。至于一般人,被匈奴当奴隶的,被杀的,数不胜数。



这样既能软化汉朝人对匈奴的态度,又能让真正有才干的人才心甘情愿的建设匈奴,更能对奴隶取到榜样作用和震慑作用。

其实那时候汉朝人也喜欢跑匈奴。

因为在当时,汉朝和匈奴在国际地位的关系是平等的,其它任何国家不是臣服于汉朝就是臣服于匈奴。在当时的人看来,这个世界就两个主权国家,一个是汉朝,一个是匈奴,在汉朝犯事了,就喜欢往匈奴跑。



而汉朝其实也很优待匈奴人,当然有才能的人更受优待。比如在汉朝混的最好的匈奴人就是金日磾,人家还是匈奴王子,而且还是托孤辅政大臣。

两个超级大国都在卯足了劲拉拢当时最优秀的一批人才。

所以不是匈奴抓到汉朝俘虏后不杀死,优待他们在本族娶妻生子,而是当时的世界大势如此,为了拉拢人才采取的“高官厚禄美女”的做法。

说白了,就是两个超级大国拉拢优秀人才的一种竞争。

能得到这种待遇的都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一批人才,比如张骞、比如李陵、比如李广利、比如赵信、比如金日磾。

至于普通人,管你死活!

普通人就是这么没人权。


陈子帅菌读史曰


师夷长技以制夷,人家也不是傻子,也会发这事;没必要都杀了,本来打仗就需要大量的人,留下生孩子增加人口很重要,当时人活到中年本来就不容易,死亡率太高,多一些人干活或者生孩子还是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