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日本两百多年的的德川幕府,为何在倒幕军面前迅速溃败?

自从美国培理将军黑船叩关后,日本也像晚清中国一样被迫打开国门。由此,当时统治日本的德川幕府也同样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1866年8月,将军德川家茂在第二次征伐长州之战中病死于大阪的大本营,“一桥派”的德川庆喜嗣位。

之后不到半年,孝明天皇突然于1867年1月暴病身亡(有说是死于天花,也有说是被公卿岩仓具视毒死),年仅14岁的睦仁即位,此即明治天皇。

新将军的嗣位与相对保守的老天皇去世,加上1866年3月萨摩藩与长州藩已达成共同倒幕的协议,推翻“幕藩体制”的时机无疑已经成熟。

统治日本两百多年的的德川幕府,为何在倒幕军面前迅速溃败?

萨摩藩的实力一直强于长州,而且是第一次“征长之战”的主力,这次突然调转枪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期待的“公武合体”希望落空导致。

所谓“公武合体”,本义是通过借用朝廷(公)权威,迫使幕府(武)让“外样”大名参与幕政,以实现朝廷、幕府、各藩的大联合,以共同对付内外危机。

但是,幕府在“参勤交代”制上做出有限让步后(隔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之后又很快恢复了原制度,这让萨摩等藩极为不满,由此走向与长州联合、坚定倒幕的关键一步。

1867年10月,萨、长两藩进一步达成出兵倒幕的协定,安艺藩也随后加入。

11月,在公卿岩仓具视、三条实美的主导下,明治天皇向萨摩、长州两藩下达讨幕密敕,当月萨、长、安三藩即发兵京都,拉开了倒幕战争的大幕。

在倒幕派和改革派公卿的眼中,天皇年幼,正好利用,控制了朝廷,即可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掌握主动。

统治日本两百多年的的德川幕府,为何在倒幕军面前迅速溃败?

私下里,他们称天皇为“玉”,即可操纵、利用的一种权威,如后来的“维新三杰”之一木户孝允说的:

“举兵之前,我们先掌握住‘玉’,是千载一时的大事。万一被他们夺去,四方志士壮士,无论如何坚决,都会心慌意乱,呈瓦解之势。”

为更好的控制天皇,萨摩藩武士西乡隆盛于1868年1月3日指挥已进入京都的萨、长、安三藩藩兵占领皇宫各门发动政变,并将亲幕派势力一举清除。

随后,明治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废除幕府、归政天皇,并责令将军德川庆喜“辞官纳地”。

萨、长、安三藩发兵之后,幕府看到形势不对,之前曾宣布向天皇“奉还大政”,但其用意不过是缓兵之计。

等到弄假成真并被要求实质性的“辞官纳地”后,德川庆喜退无可退,之后以大阪为中心,纠集亲幕府各藩向京都发起进攻。

统治日本两百多年的的德川幕府,为何在倒幕军面前迅速溃败?

战争是倒幕派所期待的,他们不怕幕府来打,而怕幕府不打。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维新三杰”的另两位)就曾表示:

“二百余年太平旧习污染了人心,一旦动起干戈,反使天下耳目一新,中原弥定,构成盛举。决然一战,乃是死中求活的着眼点,最为紧要之务。”

尽管倒幕军在兵力上要远少于幕府军,但就质量而言,则后者为劣。

在高杉晋作时期,长州藩就已实行军事改革,建立了一支以奇兵队、诸队为主力的新军,而萨摩藩也在英国人的帮助下组建了以小铳队、城下队和外城队为主力的新式队伍。

更重要的是,萨、长军队都装备了大量从西方进口的新式枪炮,这才是他们战力得到迅速提升的关键所在。

当然,此时的幕府军也不是手持竹刀的中世纪军队,在德川庆喜上台后,其聘请了法国教官并组建了一支上万人的新陆军。

统治日本两百多年的的德川幕府,为何在倒幕军面前迅速溃败?

不过,由于军官始终由世袭武士担任,这支军队的在战斗力与士气方面要落于下风。

日本毕竟国小,1月尚未过完,双方军队就在京都南郊的鸟羽、伏见短兵相接,主力决战。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仅有五千兵力的倒幕军在此战中一举击溃数倍于己的幕府军。

事后,倒幕军参谋、事实上的最高指挥西乡隆盛难掩欣喜地赞赏道:

“3日到6日(此为日本历,公历为1868年1月27日至30日),没有后退一步,没有一点失败。如此彻底大胜的军队,实在未曾有过。”

之后,倒幕军迅速进军,最终将幕府势力一扫而空,并由此开创了明治维新的新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