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老師”C位出道,未來教育如何演繹?

AI+在線教育,站在了未來的風口上。

近期CCTV播出了一則新聞:“AI老師”走進課堂,探索教育新模式。在四川涼山開展的AI普通話教學項目得到了當地師生的高度認可,將AI+教育再次拉進大眾視野。

AI賦能教育會是怎樣一種狀態?AI+教育,又將如何演繹未來教育之局?

資本入局,AI+教育“賽道”變“賽場”

AI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發達國家早已開始並持續推進。比如,在美國,有學校與微軟、臉書(Facebook)合作,利用聊天機器人(Chatbot)作為虛擬顧問配合課堂教育;澳大利亞研製出了可以進行簡單教學的機器人;日本則研發出了輔助教師上課的機器人助手。

“AI老师”C位出道,未来教育如何演绎?

在我國,教育是國家發展和壯大的基礎,一直以來,呼喚傳統教育模式改革的聲音不絕於耳。教育部最新出臺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教育發展規劃,便是以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通過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來促進教育管理與教育組織的變革

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教育產業也需要與最新的AI技術相融合,提升學習的效率,打造新時代的教育模式。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AI+教育”賽道,共有44家資本、產業參與了投資,其中不乏K12巨頭新東方好未來,互聯網企業騰訊

2018年4月13日,新東方科技教育集團與美國國家自然基金支持下的Big Learning項目(CBL)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新東方和科大訊飛出資設立的東方訊飛,推出了旗下第一款

基於AI技術的學習產品RealSkill,這是一款智能識別口語和作文的批改產品,未來將首先用於新東方留學語培業務。目前新東方在進行人工智能實驗。

“AI老师”C位出道,未来教育如何演绎?

早在2017年8月,好未來成立AI Lab人工智能實驗室,與清華大學達成合作,旗下AILab人工智能實驗室與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共同建立“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好未來智能教育信息技術聯合研究中心”,將把計算視覺技術、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等應用到整個學而思的教學服務當中。2018年,好未來再次出手,在教育信息化、K12課外培訓、語言培訓3大賽道佈局,除考慮擴充賽道外,與原有業務協同也是其佈局的關鍵。

AI風潮下,不斷有互聯網企業湧入AI+教育賽道。

2018年,騰訊在AI賽道的投資涉及K12課外培訓、語言培訓、素質教育3大賽道,足見其在“AI+教育”領域的全方位佈局。

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也有其教育佈局。2018年,阿里同時押注了VIPKID寶寶樹還有

凱斯國際幼兒園這三家企業,這一現象和馬雲之前多次提出要特別重視中小學、幼兒教育的表態不謀而合。

今年2月,百度教育正式發佈了“AI+教育”四大產品:百度教育智慧課堂解決方案、人工智能教育解決方案、VR教育產品和麵向高校的人才培養合作方案。百度教育事業部總經理張高表示,目前百度的教育會員已經超過1000萬,產品覆蓋全國32省份,目前是“中國最大的教育SaaS +PaaS服務平臺”。所以未來百度將進一步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教育雲技術,為每一個用戶帶去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及資源,也為學校、機構提供智能的資源管理和營銷解決方案。

AI賦能教育,助力還是阻力?

目前來看,AI在教育領域大有可為,至少能在三個方面為教育助力:

1.在環境層面,可以低成本的推動教育資源的相對均衡和普遍共享。

近年來,大熱的流利說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流利說將逾7000萬用戶貢獻的龐大且帶標註的“中國人英語語音數據庫”融於AI英語老師,推出基於深度學習的自適應引擎。AI英語老師通過對學生薄弱環節的分析,規劃出適應個體差異的英語學習解決方案,最大程度地擺脫了對“真人教師”這一核心因素的依賴。24小時在線的AI英語老師,引導學生隨時隨地自主學習,在汲取信息和探索未知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全球視野。

“AI老师”C位出道,未来教育如何演绎?

2.在教師層面,可以把教師從簡單重複勞動中充分解放出來,提升教師的個人能力,實現對學生的因材施教。

作業盒子應用場景覆蓋作業、評測、比賽三個核心模塊。老師通過作業盒子APP,可根據題型、難度、題量、知識點、學生能力差異等,一鍵智能佈置作業,系統自動批改,生成學情分析報告。另外,作業盒子可以根據班級歷史作答數據,精準推送更適合本班學生的易錯題、複習題、檢測題,讓教學真正實現數據化、個性化。

3.在學生層面,根據個體的特點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更好地促進個人發展。

松鼠AI智適應學習系統,針對中小學生先做知識點掌握情況的全面掃描,“哪裡不會學哪裡”,從而節省大量時間給學生減負;而後用算法推送教學視頻、題目、講解等,按照認知閾值理論個性化定製學習時間;同時根據知識空間理論追根溯源找到學生前序學習漏洞;最後通過價值網絡評估如何戰略放棄。

但AI應用絕不限於此,未來的教育可能進入“人機共教”的時代, AI技術的變革必將迅猛非凡,但技術有時也是一把雙刃劍,AI同樣也是。

傳統的教育側重標準化,會減少學生之間的差異,而AI並不是標準化的教育,造成的結果可能是使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對於培養學生的共性、塑造社會共同體意識不利。

同時,我們也要警惕AI在教育領域的非法應用,比如考試作弊。AI用於考試作弊,有巨大的利益驅動,由此帶來的巨大收益,必將吸引投機取巧者前赴後繼地參與。包括考試公平在內的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底線,魔高一尺就需要道高一丈,相關部門必須嚴防不法分子利用AI等高科技手段破壞教育公平,絕不能讓AI成為違法犯罪的幫兇。

AI+教育,未來如何演繹?

教育科技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從早前的“PC互聯網+教育”到“移動互聯網+教育”再到“微信+教育”以及如今的“AI+教育”,互聯網教學服務載體在不斷演進。

“AI老师”C位出道,未来教育如何演绎?

近幾年,國家政策層面上,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戰略,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提出重點發展人工智能教育,提升教師的人工智能信息化素養等,這些利好的政策都很好地促進了AI+教育的發展。

未來,教育科技創業者將會更加關注從知識學習的培養過渡到學習能力的培養,通過AI驅動教學,賦能全日制學校及各類教輔機構,讓AI個性化教育朝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元認識能力和學習動力上不斷髮展。

從教學場景的體驗上,將更多地朝著人機混合智能的方向發展,具體而言,即機器讓擁有信息化素養的老師,根據不同的學習個性特徵,培養具有信息化思維的學生綜合能力。

但科技畢竟只是一種手段,從最早的錄播課程到現在探索的“AI+教育”雖然技術在不斷革新,教育的思維並沒有太多變化。未來,AI將帶來更大的變化,在技術層面切入,最大程度優化教育企業的服務能力。

教育與AI的結合,曙光和荊棘並存。一方面,在AI賦能的漫漫長路上,落地應用面臨不斷試錯和修正。另一方面,如果技術只是空中樓閣,對教育領域只是鏡花水月。於AI風口,教育企業如何做強實力、穩練內功,將新科技落到實處,為用戶提供滿意的產品及服務才是關鍵。

AI+教育面臨著機遇與挑戰,未來之路到底如何,必然需要歷經創新之路,一同拭目以待。

“AI老师”C位出道,未来教育如何演绎?

乾貨獲取方式

Step 1:長按下方二維碼,添加微信公眾號“AI報道「AI-Reporting」”

Step 2:回覆【2】免費獲取116份重磅AI報告「包括高盛/麥肯錫/IBM/波士頓/羅蘭貝格……」,以及完整數據分析資料「包括SPSS\SAS\SQL\EXCEL\Project!」

想更及時獲取AI資訊和乾貨,不妨“星標”我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