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經歷:江林君用責任制片

一個1957年出生的電影人,因為探索欲,選擇了影視行業,進入了影像之旅——1980年,成功跟組《小城故事》,也成為了他難以忘懷的經歷。——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一句話點醒夢中人,從此他開始了製片之路。

影視經歷:江林君用責任制片

當別人問到江林君對自己近40年製片生涯的評價時,他不假思索地說:“責任”。這份責任卻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江林君坦言自己是個“典型的後知後覺者”。在影視這個充滿想象力的天堂、名利者墮落的地域中,他並沒有放縱自己。他入行的第一年就是“學習——學習——學習”的三步驟。他承認,是自己心頭一直存有的緊迫感讓自己不敢有絲毫懈怠。但後來,卻也有些“得意忘形”,不知天高地厚的心理因素讓自己錯失了很多機會。

橫店,是他很熱愛的地方,因為那裡為每個人都提供了很多資源和機會。王峰憑多年的製片經驗,依據江林君的特質,為這個充滿幹勁的電影人指明方向:“以後做製片吧。”這句話為江林君未來的道路打下基礎。

影視經歷:江林君用責任制片

在影視氛圍的培育下,江林君打出了比別人更堅實的鼓點。《律政佳人》的面世,讓他初獲了關注度。《海軍上將陳紹寬》、《多思年華》等優秀作品所獲的集體獎項,也有江林君努力勤奮的一份因素。但他在年近半百時意識到“不能這樣過”,前往北京電影學院進修製片管理專業。正是這樣的想法,讓江林君打開了影視工作的另一扇窗。

影視經歷:江林君用責任制片

琴棋書畫是江林君繼製片之後的第二最愛。而這種喜愛又自然地蔓延到了心態上。因為對藝術工作的熱情,他加入了辰思影視有限公司,主要操刀製片工作。後來,這樣的衷心讓他開始了《心跳二十七度》的院線征程上。他說,自己的處女作是一個很沒有存在感的工作,技術含量很低。《心跳二十七度》給了自己再一次實踐、探索的機會,並且會從中獲得滿足感。

影視經歷:江林君用責任制片

這就是江林君製片生涯的真正意義上的責任。懷揣著一片熱情,江林君將繼續在以後的作品中步步為營。其實,作為一個“起起伏伏”的過來人,他對電影人的建議就是不要違背自己的興趣,不要輕言放棄,每一次失敗都是一個機會。

“那對自己未來有什麼規劃嗎?”“沒想很遠,做自己興趣所在的工作就夠了。”英姿颯爽的背後,是一種平常、放鬆、親和力。職責所在,源自他的熱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