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成都房价更重要的是,你的房商!

“房住不炒”说了那么多年,表面看意思很简单,“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话说的一点没错。

比成都房价更重要的是,你的房商!

1、房子能用来干嘛

房子能住?仅仅是第一层的需求,生理需求。

后面的安全、社交、尊重、自我都代表着不同的房子。

生理需求,譬如老破小可能只是满足住。

安全需求,满足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一些品牌房企,价格不是很贵,品质还算可靠。

社交需求,“我有鼓楼学区房”……话一出口,多了几分话题。

尊重需求,你住着仁恒、高科,象征着档次,很多人会高看你两眼。

自我需求,豪宅香车美女,确实是绝大多数人的梦想。

2、什么叫炒.房?

首付靠凑,靠信用贷款、民间借贷、循坏抵押贷款......总之想尽一切办法借钱凑钱买房子,极大地透支了自己的还款能力。后期偿还贷款,靠套现、卡养卡、贷养贷,最终资金链崩了……

手头有个几百万或者更多钱的人,买几百万上千万的房子用以抗通胀、收租金、等房子涨价……只能说他们的资产配置侧重于房地产。他们不管是全款买房还是做贷款买房,对于整个市场、系统来说都是相对稳定可靠的。

试问,如果你有了钱,你会去买.股?投P2P?穿足力健?买权健?买几十上百万的保险?

3、不炒——降低杠杆

“不炒”,就是“降低买房杠杆”。杠杆存在,风险就存在。

一个亿万富翁找3个人,每人给300万首付,代买3套1000万的房子,这是炒房吗?花了900万撬动2100万的杠杆,但是他的杠杆相对安全。因为银行要做的事情不过是将他口袋中剩余房款一点点拿出来。

大学毕业生,全家凑了100万首付,贷款200万买套300万的房子,工资还款,一个月还10000,工资15000。都会觉得他买来自己住的,这是刚需。

但是在银行看来,两种贷款,哪种风险高?肯定是那个大学生,月薪1万5,没错。但是每个月要还给银行1万。这个月能有1万多,下个月工作有变故了?压力太大辞职了?又或者是身体不舒服请假了?企业行情不好裁员减薪了?

权衡利弊,这种人的贷款风险相对前者较大。

就好比一块同样的的巨石,一个成年人和一个小孩子的以同样的方式撬动,谁能坚持的久?坚持的稳?

又或者说,有钱人几百万上千万买套房子,跟大部分人没什么关系。

所以,房住不炒里,限购是个很理性的政策。

银行的贷款回收相对稳定,银行对于整个房地产市场来说是什么?

就拿成都举例,外来人口需要缴满两年成都社保或者是各种人才落户才能买房。首先,社保意味着有相对稳定的工作或者家庭,而各种人才代表着一定的赚钱能力,当你有了一定的资质(学历、技能、公积金),这时候去申办贷款,自身风险小,银行风险小,整个市场风险也小。

试想下,一个社保、收入、学历、技能都是很勉强的人,银行借给他几百万去买房,合理吗?你作为风控人员,你觉得靠谱吗?

4、房住不.炒的意义

限购限贷限售,都是为了避免少部分人过多的持有房子,过去房地产的一波红利, 多少人因此弯道超车甚至走向全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羡慕、嫉妒、眼红是很常见的心理,如果再没有相关政策出台,不理智的人,踩足油门、加足杠杆以各种贷款来买房,整个市场就会危机四伏。毕竟,贪功冒进不怕死的人真的很多。

大部分房子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他们坐拥庞大的固定资产,还会不断买进,那么很多买不起房的人只能交房租给他们,也没钱去消费、去投资,整个市场的经济都会萎缩,导致收入低下。时间一长,就会形成一个恶性闭环,消费不振、投资不力、百业凋敝……

所以,提出房住不炒是大势所趋。

5、买房依旧是资产配置的良好路径

房子本质上是具有金融属性的商品。

一套房子,客观存在的有:地段、面积、户型、装修、品质……

从社会角度看,参照成都名校学区房……这些就是房子带给你的社会价值。融入城市、区域、社区,你就能享受这些房子带给你的红利。

从金融角度看,房子具有交易和杠杆功能。卖房,赚取房子升值的差价;租房;收取租金;杠杆,就是先贷款买房,后面以月供的方式偿还剩余房款。

房住不炒,就是让前十年房子疯狂的金融属性回归正常。

好的房子,能够等待升值,收取租金,抵押出资金。

所以,好的房子就是流通的货币。

买房仍然是资产配置的良好路径。

明白了这些的人,赚了钱,第一件事就是买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