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史上的崛起——辛亥革命篇(三)

上一篇我们聊到《辛丑条约》的签订和晚清名臣的凋零,其实到这时,清朝的历史完全就可以认定已经完结,因为从1901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的这段时间里,统治中国的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约定成俗”。我们可以从武昌的成功起义看出清政府统治的无能为力,当然这样的胜利是基于惠州起义、黄花岗起义、广州新军起义、镇南关起义等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的反抗清政府统治势力的基础之上的。

要知道武昌起义的成功之时,孙中山先生仍然流亡海外,所以真正革命成功的力量并不是完全是孙中山先生所期待的那种“民主”的力量。当一个政府所认定的暴乱行为,被睿智的人民所拥戴时,政权倾覆就会是必然的结果。得民心者得天下,不等同于得民心者得以治天下,辛亥革命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而中国之所以失去这次珍贵的崛起机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当时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党军势力难以对抗袁世凯掌握的北洋军的攻势,而当时的皇室已经成为了谈判的筹码。对全国许许多多响应辛亥革命的势力而言,起义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而袁世凯十分识时务的愿意支持共和无疑是最好不过的结果了。孙中山先生的自愿请辞除去是为中国的未来之外,也确是事不可为。

袁世凯的确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不论后世文艺作品中对他的演绎如何,他做掌握的势力是当时任何一位政治家所不具备的,自李鸿章之后,晚清能臣之首非他莫属。可是作为一名政治家,袁世凯太过纯粹,夺权、复辟、称帝,权利让一位站在中国最顶端的统治者失去了理智。护法、讨袁、军阀混战,中国又错过一次奋起直追的机会。

那这次的错过又该归咎于和人呢?孙中山先生?自然不是,正是孙先生的十几年心血才造就了一次推翻清政府的成功起义,先生是当时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军阀袁世凯?他只不过是一卓越的政治家,不仅如此,他还是清朝覆灭的直接推手。那应该怪“谁”?革命的不够彻底,我想这才是主因。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天下只不过换了个“皇帝”,饭还是吃不饱,税不见丁点少,日子还是那么糟。

这才是根本,失败的不是三民主义,而是三民主义没有实施下去,国虽然不是那个国,可天依旧是那个天。当然,我所论证的只是中国为何没能趁势崛起的一些根本性原因。民国的建立对于中国的教育,思想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尤其是思想教育方面,蔡元培、鲁迅、胡适等民国大师的风采足以照亮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人文史,而中国的国力在民国建立之后的确有了一段很大的提升,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

经济的提升一目了然,可军事实力的提升在何处?其实也是显而易见,四个字——军阀混战。武力代表一切,这是军阀混战时期的准则,能在一场又一场战争中活下来的都是百战精兵,这时的中国即使混乱不堪,也绝不是十几年前八国联军那种混编部队可以横行无忌的地方了。军阀混战虽然使得中国在血与火中变得更加疲惫,更加虚弱,但同样改变了中国的国防力量——第一次淞沪会战就足以说明一切。

今天是我的生日,今天因为喜欢而写,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