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美軍的對地攻擊機一樣,海軍有沒有類似的對地攻擊艦的存在?

青雲水客


現在擔任美國海軍對地攻擊任務的是被稱為全能勞模的F/A-18E/F多用途戰機。自從戰後美國國防部統一二戰前和二戰時期有,叫做戰列艦,主要任務就是對海上和陸地單位炮火輸出,被稱為重炮鉅艦時代。二戰之後,隨著航母的效率與綜合力量被證明無法替代,大炮鉅艦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原先海軍的制海權作戰和近海登陸作戰思路,被進一步升級為綜合平臺立體作戰思路。

在四維立體作戰的現代化軍事作戰之中,美國海軍的思路是提供的更多是聯合平臺,平臺化是美國打造海軍的作戰群的思路,也就是說,一個航母艦隊,海陸空天全覆蓋,攻擊防禦攔截與指揮,基本上什麼都能幹了,對地攻擊當然不在話下。

按照美軍一個航母戰鬥群的建設,其中驅逐艦和護衛艦主要負責戰鬥群的制海優勢與區域反潛防空,潛艇負責突襲和機動,而航母艦載機則負責完成其他主要的對地攻擊任務。為了適應南海與日本海戰場,美國還較為不主流地開發了濱海戰鬥艦,但是濱海戰鬥艦也並不負責對地攻擊,而是負責地面部隊的掩護與機動轉運,主要提供直升機平臺和登陸部隊平臺。

軍航母戰鬥群對地攻擊的任務基本上就是由驅逐艦完成,驅逐艦攻擊陸上目標的方式就是兩種。艦炮和巡航導彈。以美國海軍主力驅逐艦阿利伯克級為例。

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發射海基巡航導彈,比如我們熟悉的戰斧巡航導彈。阿利伯克級裝有MK-41垂髮系統,前四後八共十二發射單元。按照阿利伯克的載彈量計算,滿打滿算全部搭載戰斧導彈,大概可以搭載80-85枚左右,可以說是足夠用了。伊拉克戰爭時期,美國發起了針對薩達姆的斬首行動,兩天之內向巴格達發射了300多枚戰斧導彈,全部是由驅逐艦發射的,如果大家還能找到當時美軍攻擊時的畫面,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震撼。

1996年的臺海危機,讓我們意識到,即使裝備不如人,要承受十分慘重的傷亡代價,但為了國家統一,必須要做好犧牲準備。為了掩護登陸部隊行動,我們應急將053HG型江湖級護衛艦的516號九江艦改裝成火力支援艦。九江艦拆除導彈發射架等無關設備,換裝2座2聯裝100mm艦炮,全艦安裝了5部共10具50管122mm火箭炮發射器,可同時齊射250枚火箭彈,並擁有再填裝能力,用來破壞敵方灘頭工事。

美軍第一個想法就是“武庫艦”,最後設定排水量達到2.4萬噸,配有500多個垂直髮射系統,垂髮隔艙間有凱夫拉裝甲隔層進行保護,艦上有宙斯盾系統,自身防禦能力極強。該艦可以攜帶發射300枚以上戰斧巡航導彈,並有垂直艦炮系統,可以給四等人們提供極強的火力支援。

但是武庫艦造價昂貴,建造預算當時接近半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在蘇聯解體後,美軍軍費大減,恰好當時根據美俄第二輪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規定要裁掉4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於是美國海軍就靈機一動,將這4艘核潛艇改裝成巡航導彈核潛艇,成為水下“武庫艦”。

俄亥俄級核潛艇將一個三叉戟導彈發射桶改裝成7枚戰斧巡航導彈發射器,從而成為最大可攜帶154枚戰斧巡航導彈的水下武庫艦,並且隱蔽性和生存能力更強。


經常用了


1996年的臺海危機,讓我們意識到,即使裝備不如人,要承受十分慘重的傷亡代價,但為了國家統一,必須要做好犧牲準備。

為了掩護登陸部隊行動,我們應急將053HG型江湖級護衛艦的516號九江艦改裝成火力支援艦。
九江艦拆除導彈發射架等無關設備,換裝2座2聯裝100mm艦炮,全艦安裝了5部共10具50管122mm火箭炮發射器,可同時齊射250枚火箭彈,並擁有再填裝能力,用來破壞敵方灘頭工事。


九江艦使用的火箭彈是陸軍122mm火箭彈改進而來,火箭發射器擁有雙向穩定系統,並有火控系統,射擊精度相對較高。早期火箭彈最大射程25公里,經過改進後增程火箭彈可以打到50公里以上。

九江艦屬於特定歷史時期產物,當年我們空軍沒有能力做到有效火力支援,海軍只能靠自己。從現在眼光來看,516艦射程較近,生存能力差,100mm艦炮射程和威力也顯不足。
二戰時期,美軍也將一些登陸艦改裝成火箭炮火力支援艦,用來掩護登陸部隊展開。


冷戰時期,美國海軍負責給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的是衣阿華級戰列艦。但是這種戰列艦雖然經過火控升級,但是火炮精度依然有限。並且這種4.5萬噸運營費用實在太高,所以美軍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考慮,在衣阿華級戰列艦退役後下一代給“四等人”專用的火力支援艦。
衣阿華級戰列艦進406mm主炮身管壽命有限,到80年代庫存火炮身管壽命已經接近耗盡,重新生產成本太大,所以必須要退役。

美軍第一個想法就是“武庫艦”,最後設定排水量達到2.4萬噸,配有500多個垂直髮射系統,垂髮隔艙間有凱夫拉裝甲隔層進行保護,艦上有宙斯盾系統,自身防禦能力極強。該艦可以攜帶發射300枚以上戰斧巡航導彈,並有垂直艦炮系統,可以給四等人們提供極強的火力支援。



但是武庫艦造價昂貴,建造預算當時接近半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在蘇聯解體後,美軍軍費大減,恰好當時根據美俄第二輪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規定要裁掉4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於是美國海軍就靈機一動,將這4艘核潛艇改裝成巡航導彈核潛艇,成為水下“武庫艦”。
俄亥俄級核潛艇將一個三叉戟導彈發射桶改裝成7枚戰斧巡航導彈發射器,從而成為最大可攜帶154枚戰斧巡航導彈的水下武庫艦,並且隱蔽性和生存能力更強。

但俄亥俄級改裝的巡航導彈核潛艇無法解決持續火力支援問題,受制於特殊發射結構,這種巡航導彈核潛艇無法進行海上補充導彈,攻擊後需要返回本土母港才能補充導彈。所以美國海軍最後還是設計了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作為主力火力支援艦。
DDG-1000配有兩門155mm的AGS
先進艦炮,使用增程滑翔炮彈最大射程可以達到185公里。並配有模塊化供彈系統和自動彈藥庫。對比美軍驅逐艦之前裝備的127mm MK-45 Mod4艦炮,AGS艦炮的裝藥量是其3倍,持續打擊火力為2.5倍,對地面目標壓制能力為4.5倍。


DDG-1000隱身化船體可以更加靠近靠近危險海域,自身防禦能力也非常強大,而兩門AGS艦炮連續打擊,可以提供長期持續火力。


五嶽掩赤城


要是說像攻擊機一樣的戰艦,有很多啊。舉個例子,拿美國海軍來說,首先想到的是航母打擊群,但是還有一個力量就是美國的遠征打擊群。就是美國海軍最機動的艦隊,由兩棲攻擊艦,驅逐艦,巡洋艦,核潛艇等軍艦組成。

所以要說對地攻擊最強的當屬兩棲攻擊艦了,就拿美國的最新的美國級兩棲攻擊艦來說,他能搭載F-35B、MV-22、CH-53K運輸直升機、AH-1Z武裝直升機,通用飛機,光這兩樣的艦載機足以對陸地構成強大的威脅。該級戰艦一次能搭載38架艦載機。


美國級兩棲攻擊艦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兩棲攻擊艦,比一般國家的輕型航母還要大,採用全貫通甲板,飛行甲板還有機庫,貨倉,車輛艙門等。除了上述戰鬥機可以對地攻擊,還可以出動兩棲戰車,用氣墊船運送坦克,步戰車,輪式戰車等陸戰武器,還能搭載1800名士兵。供裝載車輛的甲板達到2400平米,貨倉容積3900立方米,這個數據讓準航母很眼饞了。

同時,該型戰艦有全球指揮信息控制系統、聯合和指揮信息系統、攻擊指揮系統、數據鏈等近海兩棲作戰系統。艦體還具有一定的隱身能力。

當然自身的火力也不弱,擁有海麻雀艦空導彈,還拉姆近程艦空導彈,20毫米6管加特林機炮,12.7毫米重機槍。所以這款戰艦是最佳的對地攻擊配備。

雷姐機械空間


講老實話,這個問題意義不大,但還是聊聊。二戰前和二戰時期有,叫做戰列艦,主要任務就是對海上和陸地單位炮火輸出,被稱為重炮鉅艦時代。二戰之後,隨著航母的效率與綜合力量被證明無法替代,大炮鉅艦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原先海軍的制海權作戰和近海登陸作戰思路,被進一步升級為綜合平臺立體作戰思路。

【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


四維平臺的立體作戰

在四維(太空-海陸空)立體作戰的現代化軍事作戰之中,美國海軍的思路是提供的更多是聯合平臺,平臺化是美國打造海軍的作戰群的思路,也就是說,一個航母艦隊,海陸空天全覆蓋,攻擊防禦攔截與指揮,基本上什麼都能幹了,對地攻擊當然不在話下。

美軍去年在AI流行的階段,將AI技術的軍事化延伸定調在了美軍的聯合指揮體系,而非裝備或作戰體系,這也就佐證了未來美國海軍的平臺化體系建設將繼續走下去。

按照美軍一個航母戰鬥群的建設,其中驅逐艦和護衛艦主要負責戰鬥群的制海優勢與區域反潛防空,潛艇負責突襲和機動,而航母艦載機則負責完成其他主要的對地攻擊任務。為了適應南海與日本海戰場,美國還較為不主流地開發了濱海戰鬥艦,但是濱海戰鬥艦也並不負責對地攻擊,而是負責地面部隊的掩護與機動轉運,主要提供直升機平臺和登陸部隊平臺。


艦艇對地攻擊的方式

按照題主的問題,刨去對地攻擊機之外,海軍航母戰鬥群對地攻擊的任務基本上就是由驅逐艦完成,驅逐艦攻擊陸上目標的方式就是兩種。艦炮和巡航導彈。以美國海軍主力驅逐艦阿利伯克級為例。

艦炮是比較簡單,直接的近海攻擊陸地的方式。波克級驅逐艦的艦炮是MK45單管單發五英寸54倍或62倍徑艦炮,但是這種方式一般很少用到,首先是因為軍艦不可能對陸作戰時開到近海艦炮射程之內,其次是現代化打擊講究是是乾脆利落,艦炮精確度不高且殺傷力太小。

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發射海基巡航導彈,比如我們熟悉的戰斧巡航導彈。阿利伯克級裝有MK-41垂髮系統,前四後八共十二發射單元。按照阿利伯克的載彈量計算,滿打滿算全部搭載戰斧導彈(一般不會),大概可以搭載80-85枚左右,可以說是足夠用了。伊拉克戰爭時期,美國發起了針對薩達姆的斬首行動,兩天之內向巴格達發射了300多枚戰斧導彈,全部是由驅逐艦發射的,如果大家還能找到當時美軍攻擊時的畫面,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震撼的。



這種攻擊方法似乎在近幾年沒有太大的改變,2018年美國藉口敘利亞疑似使用化學武器,也對巴沙爾來了一波戰斧雨待遇,聯合英法兩國發射的200多枚巡航導彈之中,美國人共發射了140多枚戰斧,而其中將近100枚左右,就是由停泊在地中海的美軍戰鬥群驅逐艦發射的,其餘則由美國在沙特的軍事基地陸擊發射。

由此七師弟可以回答題主的問題,美國海軍似乎沒有專門對地攻擊的艦艇,但是基本上每一艘裝了導彈發射系統的作戰艦艇都可以導彈直接攻擊陸地。


七師弟


實際上空軍有空軍的軍事裝備,陸軍有陸軍的軍事裝備,當然,海軍就有海軍自己的軍事裝備了。而海軍擁有的軍事裝備中,當然就包括反艦導彈在內的,各種各樣的,五花八門的和多種型號的軍事裝備。而這些軍事裝備,在大國之間,都一直存在。

這個就包括美國,俄羅斯,英國,以及中國和法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擁有自己的反導彈系統,所以。和美軍的空對空,地對地導彈一樣,海軍也有自己的反艦導彈,這個不足為奇了。而且,在大國的海軍之中,這是一件比較普遍的武器裝備,而沒有什麼可炫耀的了。

海軍擁有的反航導彈,還可以裝備普通彈頭和核彈頭,而且還可以根本自己的需要進行彈道調整,裝備調整等等。這些也可以充分的將其發揮到了極致,以便在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個人觀點,切勿上心,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幸福地帶2


美國在21世紀海軍戰略上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其中有一些就是加強了對陸打擊能力的裝備建設,而與之相關的就是眾所周知的朱姆沃特導彈驅逐艦的研製,但是這款科幻氣息濃厚的大型導彈驅逐艦,總共才訂購了三艘而已。


朱姆沃特導彈驅逐艦的特點就是裝備了兩門155先進火炮系統這個火炮是具備發射遠程精確制導導彈,這是一款典型的對陸攻擊的先進武器系統。但是這門火炮這款火炮的缺點是炮彈過於昂貴,每枚的價格在20萬美元左右。

整個朱姆沃特導彈驅逐艦的造價也是非常高的,平均每艘在26億美元以上,這個基本上等於小一半的英國皇家海軍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經過了慎重的考慮之後,美國海軍僅僅採購了三艘朱姆沃特級導彈驅逐艦,目前已經有兩艘服役,另一艘還在建造中。


朱姆沃特級導彈驅逐艦強調隱身能力對陸打擊能力,其外形採用平面和直線相結合的方式,通過這種設計可以減少雷達反射截面積,朱姆沃特級是一款採用全電推進的大型水面艦艇在原來的計劃中朱姆沃特級還將裝備雙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後來由於經費縮減而取消了這一功能。

就目前而言,朱姆沃特級導彈驅逐艦功能並不與實際作戰需求相符合,因此美國海軍還是重新訂購了阿利伯克宙斯盾導彈驅逐艦,本身阿里伯克宙斯盾導彈驅逐艦就具備強大的對陸打擊能力,其攜帶的MK41垂直髮射系統可以進行對陸攻擊的巡航導彈的發射。


航空視界


2000年前曾經有過。二戰期間開始服役的美國的衣阿華級戰列艦就是專門的對地攻擊軍艦。

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密蘇里”號戰列艦摧枯拉朽般摧毀了薩達姆的海岸工事,顯示出專業對地攻擊軍艦的威力。但1999年,隨著衣阿華級戰列艦中的最後一艘“密蘇里”號退役,目前美國海軍系統中已經沒有專業的對地攻擊軍艦了。

現代海軍的艦艇已經實現多功能化,單一用途的軍艦從成本、效益以及作戰靈活度來說已經適應不了現代戰爭的需要了。

首先,目前的岸防導彈系統已經可以有效拒止類似軍艦進入射擊陣位。岸對艦導彈射程可達400公里,而對地攻擊艦的火炮射程不超過200公里。也就是說,還沒進入開炮距離,已經面臨被擊沉的危險。

其次,重型對陸火炮系統的適用面太窄。也就是說,雖然它用於對岸轟擊非常好,成本低,效果好。但不執行對岸攻擊任務時就沒什麼用了,不如現今的對地攻擊導彈靈活。

第三,已經不適應現代戰爭需要了。對地攻擊的火炮已經基本上被對地攻擊導彈取代了。目前,航母、導彈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均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


東極觀瀾者


海軍也有相應的自衛能力,海軍艦艇的自衛近防炮,上可以對空打飛機。下可以對岸掃射地面高價值目標和集群目標,可以打擊其他艦艇,曾經有過一次50輛坦克對打一艘驅逐艦的戰例。結果50輛坦克全部被一艘軍艦擊毀。驅逐艦完好無損。因為坦克滑膛炮屬於小型火炮,對海軍戰艦開火就如同抓癢。軍艦的所用鋼材是特殊鋼材,一般的小口徑火炮和滑膛炮無法對大型軍艦造成實質性傷害。現代的軍艦上都裝備有近防炮和艦對地導彈自衛和對地攻擊是沒問題的,只要敵對陣營沒有相應對的軍艦和對海攻擊機、岸基對艦導彈、水雷等等...防禦性武器威脅,在海上沒有對手的大型軍艦基本上就是開掛般無敵的存在。


黑鷹也瘋狂


據美國《防務新聞》3月29日報道稱,美國海軍和部分防務承包公司將會在美國海軍黃蜂級兩棲攻擊艦上進行改造,以便由洛馬公司研發的F-35B垂直起降戰機可以在這艘升級的大型艦艇上完成整合工作。不過美國海軍這次花費巨資對兩棲攻擊艦進行升級,顯然是希望能夠進一步延長和提升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的服役時間和作戰力量,並且一旦F-35B戰機順利裝備之後,這意味著美國海軍的兩棲支援作戰力量實力將會有較大的提升。

黃蜂級兩棲攻擊艦是美國海軍第一批進行升級的大型水面艦艇,也是美國海軍未來20年內的水面作戰核心艦艇之一。目前美國海軍黃蜂號兩棲攻擊艦已經從美國本土的海軍基地轉移到了日本佐世保海軍基地,開始進行為期一年半的駐紮工作。而又消息稱,黃蜂號兩棲攻擊艦在亞太海域完成F-35B垂直起降戰機的訓練讓美國海軍非常滿意,這也意味著後續艦艇的改造計劃將會按時順利進行。此前,黃蜂號上搭載是AV-8B“鷂式”攻擊機,這款飛機雖然起降方式與F-35B較相似,但是兩者卻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據美國海軍介紹,因為F-35B垂直起降戰機與AV-8B戰機的結構不同,兩款戰機的著陸點也不不同,為此美國海軍工程師專門安裝了一種新型耐熱熱噴塗防滑裝置,主要是為了防止對飛行甲板和下層結構造成長期熱損傷,因為這樣攻擊艦甲板可以經受住大規模的艦載機起降。同時,美國海軍還對兩棲攻擊艦的傳感器,作戰系統,雷達和武器裝備進行了升級,以便更好地與F-35進行整合。與此前裝備的鷂式攻擊機不同,F-35B戰機除了可以進行對地支援任務以外,還可以爭奪制空權,為後續武裝直升機和運輸直升機提供一個安全的空域。F-35B戰機上安全的航電和雷達系統可以有效的為友軍部隊提供戰場情報,並且進行火力支援,這一點上是其他國家海軍無法比擬的。

中國海軍目前也在逐漸一支現代化的海上作戰力量,071型船塢登陸艦已經開始大規模下水服役。同時中國海軍也在開始建造075型兩棲攻擊艦,這艘艦的規模與黃蜂級相差無幾,擁有直通式甲板和幹船塢,可以搭載各類型直升機和氣墊登陸艇,一次可以向目標灘頭投送約1500名海軍陸戰隊員和相關武器裝備。但是考慮到中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研發類似F-35B這樣的垂直起降戰鬥機,在制空權和對地火力支援的能力上中國海軍顯然還是需要努力的。除了垂直起降戰機以外,大型運輸直升機、兩棲步兵戰車和武裝直升機都是要研發和裝備,以保證海軍兩棲登陸作戰的順利完成。


知書老人


有啊。現在擔任美國海軍對地攻擊任務的是被稱為全能勞模的F/A-18E/F多用途戰機。自從戰後美國國防部統一的美國陸軍、海軍、空軍的飛機編號後,戰鬥機編號統一使用F,攻擊機的編號統一使用A,電子戰飛機的編號統一使用E,如果美國的一架飛機使用兩個字母的那說明它具有字母代表的兩種功能。就比如F/A-18說明它既具有戰鬥機的功能,也具有對地攻擊的功能。
只要F/A-18掛載對地攻擊用的炸彈就是攻擊機

在F-14雄貓戰機統治飛行甲板的年代,航母甲板上有著專門對地攻擊的攻擊機A-6攻擊機,這是因為F-14只作為全重型空優戰機並不具備對地攻擊的能力,所以需要一款專門的對地攻擊。所以在F/A18出現之前都是戰鬥機F-14搭配對地攻擊機A-6。但是由於F-14價格太貴,A-6攻擊機的性能開始落後,所以美國海軍想要一款既好用又便宜的飛機,所以此前在空軍競標失敗的YF-17開始進入美國海軍的視野裡。在測試中海軍發現這一款戰機不但具有優秀的空戰性能,而且也具有優秀的對地攻擊性能,所以在之後決定將海軍艦載戰鬥機F-18和海軍陸戰隊用的攻擊機A-18合併一起研發,並給以多用途戰機的稱號,編號統一使用F/A-18。
掛載空空導彈的


時候就是戰鬥機

之後海軍發現F/A-18的機體通用性能非常優秀,所以在F/A-18E/F的基礎上,加以改進成電子戰飛機,以代替用A-6攻擊機機體改裝成的電子戰飛機E/A-6B,所以現在F/A-18E/F替代了F-14戰鬥機、A-6攻擊機、E/A-18G電子戰飛機替代了E/A-6B電子戰飛機。現在的航母甲板上除了E-2預警機外其他飛機的崗位都被F/A-18給替代了。
掛載電子戰吊艙的時候就是電子戰飛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