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挖礦”能耗大 剛被髮改委列為淘汰產業

中宏網4月9日電 8日,國家發改委發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徵求意見稿)》。在“產業結構調整目錄”中,將“虛擬貨幣‘挖礦’”列為淘汰類產業。


虛擬貨幣“挖礦”能耗大 剛被髮改委列為淘汰產業


虛擬貨幣“挖礦”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比特幣。

值得注意的是,“產業結構調整目錄”分為標明淘汰類和未標明淘汰類兩種限制方式。虛擬貨幣“挖礦”屬於未限制淘汰類,而未限制淘汰類意味著沒有明確的淘汰計劃或者是淘汰計劃的條目為國家產業政策已經明令淘汰或者立即淘汰的產業項目。


虛擬貨幣“挖礦”能耗大 剛被髮改委列為淘汰產業


因此,直截了當的說,虛擬貨幣“挖礦”產業沒有標明具體的淘汰期限或者是明確的淘汰計劃,但是總的來說,這個產業是在淘汰目錄之中,也就意味著,在大方向上,這一產業註定受到限制,或者說即將被淘汰。

為何會出現虛擬貨幣“挖礦”這個產業呢?


虛擬貨幣“挖礦”能耗大 剛被髮改委列為淘汰產業


話說,在2008年,日本一個叫中本聰的人發佈了一個新的虛擬貨幣標準,從此“虛擬挖礦”、“計算機礦工”、“礦機”等出現在互聯網世界。“挖礦”也不再是一種體力勞動,更像是一種通過計算來實現的活動。

打一個通俗的比方,在人們面前擺著一道數學應用題,要得到問題的答案,需要通過一定量的計算才能實現,這樣,很多人就可以來解答這個問題了,而誰能最先解答出這個問題,也就是所謂的“礦工挖礦”,就能分享到“比特幣”的獎勵了。

根據中本聰設計的比特幣機制,比特幣是一個固定量,也就是越挖越少,所以資源稀缺,而得到好處的挖礦者越來越多。因此,在過去的十多年間,比特幣的價格一度上漲到2萬美元的天價,但是,在去年年底,由於整個行業近乎於瘋狂,加之行業被重新定義,比特幣價格出現暴跌。

另一方面在於,暴利誘惑,讓挖礦者不斷升級自己的礦機。所謂的礦機,就是計算機本身的運算速度。第一代礦機是依靠電腦本身的CPU性能來實現“挖礦”速度,但是參與者的增多,專業化的礦機出現,也就是出現了專門為“挖礦”而生的ASIC芯片。


虛擬貨幣“挖礦”能耗大 剛被髮改委列為淘汰產業


“挖礦”產業的快速發展成就了諸如“比特大陸”、“嘉楠耘智”等在行業內名氣很大的礦機霸主,而挖礦模式也從個人小作坊式發展成為公司化的大型“礦業”模式。虛擬貨幣“挖礦”產業也完成了自我成長,形成了一條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正如我們能夠看到的石油氣開採產業鏈一樣。

有“礦區勘探”、“油氣儲量評估”、“建立礦場”、“開採作業”、“礦產運輸”、“分發銷售”、“資源交易”等模塊。

所以從這一點上看,虛擬貨幣“挖礦”看似充滿科技感,但是從產業鏈看,其本質上是一個高度依賴資源的產業。沒有了資源,所有的一切都將成為“泡影”。

當大家運用相同的“礦機”,人力成本相同的情況下,耗電量成了壓縮成本的關鍵。所以在整個行業就出現了一個景象,大家都在“逐電而居”。

所以我們能夠看到,在西北、西南地區電價相對較低的地區,出現了大量的“礦場”。

對此,摩根士丹利就曾發佈報告稱,比特幣“挖礦”的成本大約三分之一來自於電費。2018年比特幣乃至其他數字貨幣挖礦的耗電量預計在120-140萬億瓦時,相比之下,全球電動車的耗電量也只不過是125萬億瓦時。而這種級別的耗電量幾乎是一個人口在4500萬水平國家一年的耗電量。


虛擬貨幣“挖礦”能耗大 剛被髮改委列為淘汰產業


而根據某知名雜誌刊發的論文顯示,僅比特幣挖礦一項就將導致2033年全球氣溫升高2°C。

有次可見,比特幣“挖礦”看似科技感十足,但其產業因高度的資源依賴,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某種障礙。

在去年,深圳市互聯網金融整治辦公室就針對比特幣挖礦活動下發過專門通知,其內容為,“目前存在一些生產‘虛擬貨幣’的所謂‘挖礦’企業,在消耗大量資源的同時,助長了‘虛擬貨幣’投資炒作之風”。

對於這個問題,互金整治辦提出要引導轄區內相關企業有序退出“挖礦”產業,而且,還要將引導退出的情況進行上報,在上報中評估耗電量情況成為主要衡量指標,而且也取消了地價、場租等優惠補貼措施。

在深圳開展整治之後,新疆、雲南、貴州、內蒙古等地也相繼出臺了類似的文件陸續對轄區內虛擬貨幣“挖礦”企業進行清退。


虛擬貨幣“挖礦”能耗大 剛被髮改委列為淘汰產業


儘管在整個行業受到限制的大背景下,一些“礦機”生產商還表現的“雄心勃勃”,一度啟動上市計劃,但是隨著大行情突然下滑,礦機生產商出現了減產、虧損、裁員等不絕於耳的負面消息。(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