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富顺首位“中国好人”宋淑芳

「报告文学」富顺首位“中国好人”宋淑芳

黄昏的太阳灿烂成黎明的曙光

——记富顺县首位“中国好人”宋淑芳

许鹏|文

奶奶,在我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是代表勤劳、善良、慈祥的象征,用再多美丽词语来赞美都不多余。她的形象永远仿佛熠熠闪烁的丰碑,无可比拟、无法撼动地镶镌在心中最高地、灵魂最深处。这是我们对自己的奶奶饱含深情、犹如“北斗”般地精准定位!

可是,如果不是自己的奶奶,你会如此深情、如此定位吗?然而,在川南自贡市富顺县富世镇后街社区“宋婆婆爱心辅导班”,10多年来就有这么一群身份特殊的孩子,对这位不是自己奶奶的宋淑芳婆婆,却怀有这种纯真朴素的深情!

夏日雨后天晴的早晨,朝气蓬勃的虞阳身着端庄的工作服,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在清新的蓝天白云下,秀气的脸庞上闪耀着青春的梦想。她准时来到位于富顺县城的某银行,在舒适的现代化办公环境里开始一天的紧张工作。

2016年,虞阳从贵阳大学科技学院毕业,通过考试顺利进入令人羡慕的金融机构就职。她是“宋婆婆爱心辅导班”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

2012年8月29日,在辅导班为她举行的欢送会上,她流着泪激动地朗读感谢信:“忘不了宋婆婆第一次给我们上课的场面;忘不了宋婆婆第一次带领我们开展课外活动的情景;忘不了在辅导班得到认可时宋婆婆灿烂的笑容;忘不了宋婆婆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更忘不了宋婆婆给我们的敦敦教诲。其实,在我心中、在我们辅导班所有孩子们的心中,早已把宋婆婆当成了我们自己的亲奶奶!”

现在回想起虞阳的真情流露,74岁的宋婆婆依然感动不已,眼里噙着莹亮的泪花。

让我们拽开思绪,看看这位宋婆婆是怎样成为农村留守孩子们心中的亲奶奶的?又是怎样把黄昏的太阳灿烂成了黎明的曙光?

坚定创办留守孩子爱心辅导班

把理想的种子播进幼小的心灵

位于长江支流——沱江之滨的富顺,是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县、才子之乡、中国豆花城。县城有一条百年后街也很有名,是富顺人特别是富顺文化人怎么也抹不掉的背井乡愁。从这条街开头左边往里面约50米的地方,再往左转进去,有一条如今仍有近代川南建筑特色的小巷,又再往里面约10多米,有一个大杂院,住着几十户人。1995年从县日杂公司退休的宋淑芳的家也在其中。

2007年初春,万物复苏。每天中午,大人们吃过午饭正在休息,大杂院的小孩们也像春天的鸟儿一样活跃起来,在院子里调皮捣蛋,吵闹不停,搅得大人们根本无法休息。

这个地方是原县日杂公司职工宿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住户们多已购买新房,纷纷搬出了计划经济时代修建的早已老旧的大杂院,剩下的空房或租或卖给了进城的农村人。这些人为生计长期不落家,或丢下孩子让老人带着在城里读书自己外出打工,或在城里摆水果蔬菜小摊早出晚归。由于缺失父母关爱,导致正在读小学、初中的留守孩子变得性格孤僻、好耍贪玩,爬树、摘花、打架、搞恶作剧,常常是他们的课余生活。宋婆婆也深受其扰。

3月下旬一个星期三的中午,院内有3个男孩和2个女孩又在顽皮了。宋婆婆听到后,心里有些生气,想立即出去进行干涉。她走到院内,只见小孩们一个个花猫洗脸的,嘻嘻哈哈、手舞足蹈地玩得很起劲。

其实,这些留守娃娃天真无邪、充满童心的模样很可爱;他们在这种环境里都能玩得这样兴奋不已,要是家庭条件好没有生活在这里,应该在游乐园至少在环境优美、娱乐设施齐全的新小区玩耍。看到这些,想到这里,宋婆婆的心陡然软了下来,开始怜悯他们。

我想,如果对弱势群体首先没有怜悯恻隐之心,那么以后也不会有关心爱护之情。

宋婆婆没有责骂他们,而是笑眯眯地走到他们中间,轻轻地说道:“不要顽皮了。我问一下,你们随便把别人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花草弄死啰,花钵打烂啰,你们觉得这种做法对不对啊?”孩子们沉默不语。她接着微笑着说:“你们现在这个年龄嘛,应该好生点多学知识,长大后才会有本事有能力噻。”

“宋婆婆,你们大人要午休,我们又不午休,实在没得啥子好耍的。”“宋婆婆,你帮我们想点咋子多学知识的办法嘛。”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

听他们这样说,宋婆婆猛然意识到,这种环境对这些小孩们的学习生活成长的确非常不利。她当时担任后街社区第2居民小组组长,这个地方是她的管辖范围。在怜悯心和责任心地驱使下,她感到要尽快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

她沉思片刻后,连忙招呼小孩们:“大家过来到我家里来,我给你们讲故事。要得不?”小孩们蜂拥而上:“要得!要得!”

听到宋婆婆说要讲故事,孩子们很欢喜。

我想,这些农村留守小孩的课外生活是多么匮乏,而他们只是全国庞大的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群体的一个缩影,这个庞大群体必须引起更加重视和特别关怀!

宋婆婆的家,其实非常狭小简陋,也是日杂公司的旧宿舍,总共才40平方米,其中客厅兼饭厅仅12平方米。她把孩子们领到客厅里,把一张简易饭桌上的菜端进更窄小的厨房,用抹布擦了擦桌子,再端来几条小凳子和几杯凉开水。

可能是孩子们调皮后很口渴,“咕噜咕噜”两下子就把开水喝完了。宋婆婆随即又倒上开水,然后坐下来,慢慢开始讲故事。

“老鹰,大家都晓得嘛。它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一生年龄有70岁。要活那么久,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这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都要碰到胸膛了;它的翅膀变得很重,飞起来很吃力。

咋个办?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者经过一个很痛苦的更新过程。它很用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修个窝,停留在那里不能飞。它首先用它的喙用力打岩石,直到完全落掉,然后等到新的喙长出来,再用新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当新指甲长出来后,就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下来。5个月后新羽毛长出来了,重生的老鹰开始飞起来。”

“好听好听!然后呢?” 孩子们听得入迷,焦急地等着下文。“喝点水,我又给你们讲嘛。”宋婆婆站起来,像家里的老奶奶一样用手挨个抚摸着他们的小脑袋,又像课堂上整天“唠叨”要爱学习的老师一样慢慢说道,“写这个故事的人告诉我们啦,改变自己需要勇气和决心,这样才能进步,才能有更大的成就。”

“宋婆婆,这个故事太好听了!以后还要来听你讲故事。”

“好啊!你们喜欢听,我就愿意讲。”宋婆婆趁热打铁,引导他们认识到只是贪玩还要影响别人是不好的行为,并拿出自己儿子原来的《小学生守则》给他们讲,在学校要当一个好学生,在家里要当个好孩子。还问他们长大后想做什么,鼓励他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目标和崇高理想。

“宋婆婆,我们每天在院子里打闹,还弄坏了东西。我们做错了,以后再也不这样了。”孩子们一个个低下头,有些不好意思地嗫嚅道,并自觉把弄乱了的东西堆放整齐,然后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临走时,宋婆婆说:“你们要是想听故事以后又来嘛。”

宋婆婆心里也很高兴,觉得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但她还是有些担心:不知道他们以后还会不会调皮呢?也不知道他们还会不会来听故事。接连几天,她都在考虑这个问题。

过了几天的星期六午后,大杂院的小花儿开得正艳,引来了“嗡嗡嗡”的蜜蜂。除此之外,整个院子出奇地安静。宋婆婆觉得前几天对孩子们的教育发挥了作用,大家终于可以安心午休了。

她刚准备在沙发上午休,就听到门外传来:“宋婆婆、宋婆婆,我们来听你讲故事啰!”她推开门一看,除了那5个小孩外还多了2个。“宋婆婆,那天我回去后给院子外面的同学说,你讲的故事很好听很有意义,他们就说这个周末要来听你讲,我就把他们带来了。”一个叫徐贵鸿的小男孩告诉她。

这个小杂院外面及周边都是老旧城区,房屋基本上也是租售给进城的农村人,留守小孩也很多。

“欢迎你们哟!”宋婆婆喜出望外,连忙摆放好桌凳和开水。孩子们端端正正围成一圈,手托下巴眼睁睁地望着宋婆婆,等待“好戏”开场。

这天,宋婆婆照样生动地讲了有趣有益的小故事。还说,父母找钱很辛苦要好好孝敬他们,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要用好成绩回报父母和老师。

最重要的是,宋婆婆对每个孩子的家庭现状和个人性格爱好进行了详细了解仔细分析,然后根据每家每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分别给予引导,让他们对自己和家庭有了初步正确的认识和判断,比较清晰地明白了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一直快到傍晚时,孩子们才兴犹未尽地离开了。

宋婆婆想,对于这些懵懵懂懂的小孩,用他们这个年龄喜欢的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教育启发,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来说,应该是最佳选择。

已经63岁的宋婆婆当即决定,从当天的2007年3月25日开始,正式成立“宋婆婆爱心辅导班”。紧接着,她制作了一块大大的红色牌匾挂在门外的墙上,便于让家长和孩子们都知晓。她还在客厅两边墙上张贴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言必诚信行必中正等名言、文明礼仪规范及遵纪守法等警示语(十八大召开后加上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确定每个双休日开班半天,留下一天半时间让孩子们消化学校功课和做一些家务劳动,并决定把辅导内容上升为综合性地辅导。

一个简陋但富有生气的课外爱心辅导班,就这样在这位怜悯留守孩子的退休老人的家里诞生了。

从此,宋婆婆每天戴着老花镜,像个小学生一样仔细查找资料学习相关知识,认真阅读摘抄古诗词、经典名言等等,用来辅导孩子们。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就是说,小得可怜的苔花,只要一直做到坚强、努力,也能像牡丹花一样开得很好看。在讲解其它知识的同时,她还常常用袁枚的《苔》勉励孩子们。

……

后来,每逢周末,渐渐有院里院外10多个留守小孩主动来到辅导班。然而,棘手的事情来了,一张饭桌容不下这些孩子们了,在桌子上也无法辅导。于是,宋婆婆索性在饭厅里将两张简易饭桌拼成课桌,卸下一扇涂了绿色油漆有些斑驳的门板当作黑板,到街上买了粉笔、作业本及活动器具,把辅导班布置得“像模像样”,让孩子们在这里过得“有滋有味”。

孩子们经过宋婆婆一段时间的辅导,家长们反映很好。“这些娃儿越来越乖啰,看到大人都很有礼貌,回家开始爱学习啰,成绩好了很多,院子头也没有闹山麻雀啰(闹山麻雀:四川方言,指小孩调皮)。”看到这些变化,一个叫陈伟的家长很感动,“作为学生家长,非常感谢宋婆婆的爱心辅导班,既解决了我们没时间照顾娃儿的后顾之忧,又为娃儿们提供了一个接受社会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好地方。”

虽然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也没有专业教师轮流讲课,但孩子们在宋婆婆特别精心营造的温馨氛围里,吮吸着与学校不一样的日新月异的精神营养,按她所说就是“把理想的种子播进这些幼小的心灵”,引领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独具特色的辅导方法和丰富内容

为孩子们开启梦想的“康庄大道”

宋婆婆花了很多心思,把这个辅导班办得独具特色。

她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辅导方式和选择学习内容。开展大带小、大辅小活动,凝聚班心,让孩子们融洽相处。她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班干部,充分锻炼孩子们的组织能力和自治能力。

她着眼孩子们的道德养成和品行提升,通过举例子、看视频、读书刊等方式,为孩子们有计划分步骤地讲解“五讲四美三热爱”、“八荣八耻”、理想前途、法律法规、行为规范和卫生知识,等等。

她想方设法开展书法美术、体育、手工劳动等文体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举办演讲、写作心得体会等竞赛,买来文具、糖果予以奖励,培养孩子们的参与、竞争意识。组织孩子们为灾区、贫困儿童捐款,哪怕捐一分一毛;对社区五保老人及残疾人进行慰问,帮助他们搞卫生做家务,培养孩子们从小就有爱心。带领孩子们上街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清扫街道、清除牛皮癣,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购买DVD机、话筒、音响等,让孩子们上台学做主持人,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

她还特别重视孩子们的感恩教育。她的坚持不懈使辅导班的影响不断扩大,一些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为辅导班捐书、捐活动器材。接受捐赠后,她都会叫孩子们写好感谢信,亲自带着他们上门感谢。

除了这些,宋婆婆还讲包括遇到不同紧急情况要打110、120、119,过马路要注意看红绿灯,夏天不要到城边上的沱江里洗澡,等等。她让孩子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保护好自身安全。

平时,她讲了课还要布置作业,孩子们交上来后当面进行点评。“但是娃娃毕竟是娃娃,还有他们懒惰的天性。很多时候需要激励他们,才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她想了个有效方法,点评后根据作业内容正确多少、字写得好不好、上交作业早迟等,设一二三等奖,奖励一等奖4元、二等奖3元、三等奖2元。这个奖励对于没有宽裕家庭的这些孩子们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为了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克服胆怯心理,宋婆婆也有良方。一个叫谢誉颖的女孩,性格非常内向。宋婆婆喊她站起来朗读自己写的作文,她低着头很害羞。有个叫邓华的小孩主动帮她读了,宋婆婆就把她得了二等奖的3元扣了5角给了邓华。这次,让这个女孩受到很大启示,她觉得不是多少钱的问题,人一辈子遇到很多事不可能都让别人代替自己,要勇敢面对才行。这以后,她没得奖也敢主动举手朗读作文、回答问题了。

宋婆婆不断激励孩子们,在原来只讲从书本上看到的故事外,还常举身边发生和自己经历的感人事例。

早在她还在上班时,就接济了3个非亲非故从乡下到城里读书的贫困学生,自己和老伴工资都不高,就节衣缩食供他们免费吃住。其中一个在富顺二中读初中的学生特别勤奋刻苦,每天放学后从不去外面玩耍,都是认真做作业,复习或预习课文、看课外书,还经常找来旧报纸练习毛笔书法。

有一次,宋婆婆问他为啥子这么努力?他回答说,现在有这样的机会要好好学习,才对得起一生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和你这个好心人。她听了很感动,以后他要帮着洗菜洗碗,都不让他干,喊他去学习。后来,他通过自己地艰苦奋斗,考上了好大学,找到了好工作,现在是一个县级领导了。

宋婆婆讲完后,孩子们仿佛若有所思,随即争先恐后举手说:“我也要像这个哥哥学习!”“我也是农村娃儿,也要好好读书报答父母!”

我想,这种励志,一点不抽象空洞,具有形象的共鸣感、直接的说服力和持续的感染性,孩子们易于理解接受,并牢记于心,一生都受益。

辅导班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妙趣横生,丰盈了孩子们的课外生活。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学得孜孜不倦,获得天天向上。言传身教的影响,为孩子们开启了由人生的“羊肠小道”逐步迈向梦想的“康庄大道”。

予留守孩子以孙儿般的慈爱

哪怕再困难也要办好辅导班

“敬爱的宋婆婆,您好!虽然您年纪已大,但仍为社会和祖国做着贡献,深深爱着我们!每个周末,您再累再忙也要抽时间教育我们,让我们知道做人的道理……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来报答您!宋婆婆,祝您新年快乐、安康幸福!也祝辅导班越办越好!”有一年春节,一个叫陈垠汐的小孩给宋婆婆写来新年祝福。

每逢春节和宋婆婆生日,孩子们都要给她送上满满的爱。平时有空,宋婆婆就拿出孩子们的作业或者祝福语,翻来翻去地看:这个是徐贵鸿写的,这个是朱俊白写的,这个是张桂萍写的,这个是邱跃写的,这个是房汉写的……看着看着,情不自禁的热泪在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轻轻滑落。

“看到这些留守孩子,我就觉得像是自己家的小孙儿一样!”她对孩子们的感情越来越深了。她认为辅导孩子们并不是高大上的奉献,是自己这个当奶奶的应该无怨无悔、无私无偿去付出的心血。

宋婆婆小客厅墙上的时钟,滴滴答答一路敲到2011年6月。

辅导班上的孩子越来越多,在10多个平方的小客厅里挤着听课还勉强坐得下,但是做作业时要放开手却很困难。孩子们就搬个小凳子到院坝里当桌子,跪在地上写,一只手写一只手不停擦着满头大汗。在客厅里,她开了电风扇。

看到这个场景,宋婆婆很欣慰,孩子们更加热爱学习了;也很感动,孩子们具有刻苦精神;然而,她更多的是——心痛!

晚上,宋婆婆匆匆吃了饭,没有看每天雷打不动必须看的新闻联播,一个人悄悄出了门,她去找以前的邻居去了。找邻居干啥?她决定租下隔壁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子,用来做辅导班的教室。如果是别人租来用于其它,老邻居的租金肯定要高些,得知她是用来为孩子们义务辅导后,以一年2400元的较低价格出租给她。

一年2400元,对于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不是什么问题,但对她家来说绝对是一笔大开销,平时一家人吃得简单穿得朴素用得寒碜。

“这个开销很大哦,是不是好生点考虑哈哟?”老伴当时持反对态度。早在2007年开始办辅导班时,老伴也反对过,只是看到她很坚持,他也就没有坚持。现在一下子陡增这个开销,他要坚持了。

老伴这次坚持反对,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来看看宋婆婆的家庭状况就知道了。

一直以来,他们在当地只能算低收入家庭,宋婆婆和老伴的退休工资从刚开始的几十元,到办辅导班时也只有100多元,虽然儿女有工作但各自成家负担也很大。最令人操心的是:老伴长期患病;老伴的两个哥哥都没结婚,其中一个还患有智障,他们年纪也越来越大,并且都住在她家里,除了日常生活外,还有生疮害病都得全靠她和老伴照顾。

这个负担够沉重吧。外面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是有钱人,知道的都很佩服他们。顺便提一下,因为把两个哥哥照顾得很好,她家在2010、2014年分别被评为自贡市“五好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首批“最美家庭”;先后5次获得县上的此类荣誉。早在1972年,因为她在单位工作干得好,在家里非常孝敬公婆和照顾两个哥哥,被县供销社评为“五好家庭”。

其实,老伴和她都是有爱的人,只是源于家境所限,老伴才无可奈何地坚持他的态度。

“我就经常给老伴讲,我从来不打牌,我就把别人在牌桌子上输的钱、耽搁的时间,拿来给这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娃娃们做点事情,让他们在学校读书之余再多学点文化知识,多懂点做人的道理,多掌握点人生的本领,这对娃娃自己和他们的家庭、对社会和国家都有好处噻。你说有啥子不好的嘛?”宋婆婆回忆这段往事时深感欣慰,她认为做这些事一定要得到家人的支持。

一个本身就有爱的人,终于彻彻底底地被她感动了。从此以后,患病地老伴经常力所能及地帮着辅导班忙上忙下、忙这忙那。

租下房子后,面积扩大了,辅导班的孩子增加到20个。宋婆婆把自己的饭桌和邻居、亲戚送的茶几在上面贴上一层白纸用来当课桌,东拼西凑小凳子,上课前照样卸下门板当黑板。

每次上课,宋婆婆都为孩子们想得很周到。除了烧开水,还要自己掏钱到街上买些包子、馒头、糖果回来发给孩子们。“我知道这些娃娃家里条件都不好,现在又在长身体。除学文化知识外,还要有一个好身体呀!”

送了3个孙儿孙女到辅导班的钟德芬老人经常对人说:“宋婆婆没收我们一分钱,费心费力地帮我们教育娃儿,又不图娃儿些长大有啥子报答。好人啦,好人!”

我想,这样关心、呵护孩子们的老人,难道不像他们自己的亲奶奶吗?

这个孩子们的奶奶,真的是含辛茹苦啊!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把辅导班办好,她每天起早装咸菜、磨豆腐、蒸醪糟粑粑,然后拿到外面街上去卖。如果卖完时间早,还要去批发蔬菜来卖。“这也是相当于在利用别人打牌的时间来做这些事,我没有觉得好累好辛苦啊!”她认为只要是为了孩子们,咋个都值得!

“值得”她做的事情多。这个大杂院下面只有一个简易公用厕所,年久失修,又脏又烂。她跟老伴商量后,从微薄的退休工资中挤出3000余元,在自家屋里新建了一个卫生间,孩子们上厕所既方便卫生又安全放心。他们兴奋地说:“宋婆婆,现在我们再也不怕掉进茅坑了!”

宋婆婆觉得,为了孩子们做什么都值得,这一点也影响了她身边的人。她有个五妹叫孟淑兰,宋婆婆5岁时因家里贫穷被父母抱养给了宋家。五妹在城里做小生意、打工。姐夫生病,姐姐上课没时间,就经常来帮忙照顾;帮着辅导班打扫卫生,整理课桌凳子;看到孩子们凳子不够坐,还从自家搬了6个来。

“我们都喊她不办辅导班了,好生点把自己身体养好不要生病,照顾好姐夫,但她还是‘九条牛都拉不回来’。姐姐就连她自己的孙儿和外孙基本上都没有照顾过,却把辅导班的娃娃们当成了自己的孙儿孙女。我们被她感动了,就支持她噻。我们也觉得办这个班辛是辛苦点,但值得呀!”五妹说起姐姐立马伸出一个大拇指,笑呵呵地洋溢出一种自豪感。

几年的办班育人,几年的辛勤付出,孩子们很快进步了,宋婆婆也跟着不断进步了。2011年“七一”前夕,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年她67岁。入了党,她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更加身心躬耕于辅导班。此后连续多年,她被镇、县评为 “优秀共产党员”、“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2015年4月,来辅导班的留守孩子增加到近30个。眼看班上越来越挤,宋婆婆又自费租下另外一个邻居20多平方米的屋子,用镇上和社会人士支持的桌凳、黑板等改善了上课条件。同时,把原来租的20多平方米的屋子改成读书室,把社会各界捐赠的书籍、音乐器材等放在里面,丰富孩子们课外又课外的文化生活。

在宋婆婆“奶奶式”地关怀和培养下,辅导班先后有8个孩子考上大学。看到孩子们有了成就,宋婆婆非常高兴,自己拿钱奖励每人400元。

此外,当看到家庭困难的孩子无钱读书时,她总忍不住要慷慨解囊。江伟杰是城关中学的一名学生,从小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十分懂事,宋婆婆将他安排到辅导班,同其他小孩一起学习。更不幸的是,他父亲在外打工时不慎摔成严重骨折,在这种压力下,他不愿意继续读书。宋婆婆得知后,当即拿出500元送到他家里,还与他谈心,希望他不要因身处逆境而影响学习,要鼓足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后来小杰顺利考上高中,成绩名列全校前茅。

前面说到的虞阳,刚读贵州大学时,曾在一篇感悟中写到:如今已读大学的我,常常回想从前。也许那些以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学会的方程式早已抛之脑后,但是宋婆婆讲过的那一个个故事、为我们做的那一件件好事,却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底……

“哪怕再困难,我也要办好辅导班!”10多年来,这个低收入的退休老人和家人克勤克俭,却为辅导班和孩子们无偿花费了4万多元。这个数字对于有钱人来说微不足道,但比宋婆婆不知多了多少钱的人,是不是都像她那样呢?

有句名言说道: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我觉得,宋婆婆如此关爱这些留守小孩们,她的心灵比天空更宽阔!

对农民怀有反哺的情感

甘愿为农村孩子做奉献

2016年7月,来辅导班的孩子增加到30多个。孩子越多,宋婆婆就越高兴,而她付出的艰辛和爱心也更多了。

我想,她的这种爱应该不是偶然生发的。一个心怀博爱的人,肯定一直都具有与人为善、予人以爱的情感。

乍一看,宋婆婆不像已经是74岁的老人,但满头丝丝白发无言地诉说着她走过的沧桑岁月。让我们简单梳理一下她的经历。

宋婆婆老家在原富顺县何市区新店公社,1958年小学毕业,考取了初中却因家贫如洗,只读了7天便主动放弃学业,1966年到供销社参加工作,1970年转为正式职工,1995年退休。

宋婆婆回忆说,她小时候读书没钱买笔,就去捡其他同学丢了的铅笔头、毛笔头绑起来写字。利用下课时间到山上割草养了几只兔子,自己过生日时,母亲想杀一只,她抱住母亲不让杀,说把兔子卖了给全家人买米。其实她很想吃肉,因为一年都打不了几回“牙祭”。

14岁时,为了帮家里找点零用钱,她辍学在家学编灯草席。后来,供销系统招人,看她在灯草席方面有专长,就把她招到原富顺县瓦市区供销社,负责全区种植灯草、编织灯草席的业务。因为工作出色,她一年后被调到县供销社日杂经理部,负责全县种植灯草、编织灯草席的指导工作。

当时,全县几十个公社只有几个通公路,交通极不方便。她到各个公社、大队、生产队办培训班,到田边教农户种灯草,晚上加班收灯草。当时,全县灯草喜获丰收,为国家和农民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单位领导下去检查工作,基层的干部群众反映:宋淑芳老师对工作太负责了,非常辛苦;从不给基层添麻烦,还额外帮基层做了很多工作。因此,她多次被评为县供销系统和全县的“先进生产工作者”。

“那个时候,农村条件更差。我们下去,农民兄弟姐妹很朴实,对我们很好。他们要拿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鸡蛋、蔬菜送给我,我坚决不收。喊我吃饭我也不吃,再饿再晚也要走回公社食堂,随便吃点啥子东西打发自己。”宋婆婆情深意长地说,“我们的农民兄弟呀,对国家、对城市做出了巨大和伟大的贡献,我们应该对他们怀有深厚的‘反哺’之情。因此自己一直对农民很有感情,对他们的孩子做点奉献也是心甘情愿的。”

身为农民的后代,我能深切感受宋婆婆的真挚情怀。追寻她的人生轨迹,我更加明白了,难怪她对那些农村留守孩子那么有爱心、那么负责任,并且一直如此、一直坚持。

我想,这样的一位老人,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敬爱吗?!

在办好辅导班的同时,宋婆婆除了自己帮衬贫困孩子外,还寻求其它途径千方百计资助他们。

辅导班上有些小孩家里经济条件很差,她就积极协调并亲自带着孩子们到相关部门,不厌其烦地讲述孩子们的困难,最终得到支持。有两个小学生家庭特别困难,一直受到她的关怀,后来她没有能力再帮助了。她儿子有个同学在广东当老板,是个爱心企业家,资助了80多个贫困生。有次这个老板来看望她,她说明了两个小孩的情况。老板欣然答应资助他们到大学毕业。另有一个考上本科的贫困大学生,宋婆婆争取到当地一位老板每年给予1万元的无偿支持。

10多年里,宋婆婆通过自己并协调政府部门和发动社会人士,资助的辅导班孩子就有近20个。

走进宋婆婆爱心辅导班,最醒目的就是考上大学的邱煷、缪波、虞阳、袁晓凤、袁德航、江伟杰、张桂萍、徐贵鸿8个孩子送的锦旗,上面分别写着“敦敦教导、无私奉献”、“再现雷锋精神、无私奉献爱心”、“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等等,这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真诚感恩。

宋婆婆经常抚摸着这些锦旗,既欣慰又自豪。这个辅导班就像一个军营,11年来先先后后有260多个留守孩子来到辅导班,然后又陆陆续续怀揣着高高大大的梦想,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辅导班。

宋婆婆驻足在辅导班墙上的成长足迹栏下,久久地凝视着。这里面贴着孩子们的部分作业和荣誉。在后面,挂着各级领导来检查指导工作时与宋婆婆、学生们的合影。她思绪万千,孩子们童真可爱的小脸蛋、快乐顽皮的学习生活情景,一个个、一幕幕像电影一样在眼前慢慢浮现。

为了这些来自农村的留守孩子们,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百般辛劳,但看到孩子们幸福地成长,她也收获了自己创造的这份幸福。然而,她没想到竟会收获广泛的赞誉和荣誉。

10多年来,宋婆婆的感人事迹数十次被国内各级媒体报道。2010年以来,她获得的镇、县、市、省、国家级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方面的荣誉多达20余项。其中:2014—2018年7月,荣获四川省关爱明天十佳“五老”志愿者、“家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百名优秀志愿者”、“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四川好人”称号;2015年8月被中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办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2017年11月荣膺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好人榜”,她是富顺县首位、也是到目前唯一获此殊荣者。

2017年2月22日,四川省关工委执行主任张中伟在自贡市委副书记李国贵、市关工委执行主任邱德峰等陪同下,专程来到“宋婆婆爱心辅导班”看望慰问宋婆婆。张中伟主任仔细翻看“关爱台账”,关切询问她的身体和生活状况。看到“宋婆婆爱心辅导班”的变化和成绩,他十分欣慰,并感谢她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出的显著贡献。他称赞说,宋婆婆是“五老”中的典型,事迹感人,实在不简单;关心一名留守儿童或困难家庭,就是关心了一家人。他希望把“宋婆婆爱心辅导班”的品牌做得更响,帮助更多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各级领导的关怀,让宋婆婆倍受鼓舞,更加坚定要继续办好辅导班的信心,把那些还没有更好成长环境的留守娃继续当作自己的小孙儿一样培养他们健康成长。

后来,不少志愿者也参与到辅导班的活动中。当年从辅导班出来的多个孩子,又回到辅导班成为一名辅导员,为学弟学妹们上课。

我想,辅导班为这些留守孩子抹上了照耀他们尽情成长的七彩阳光,他们从这个老旧的大杂院里,从这些被现代人遗忘的小巷角落,生长出了逐渐坚强的翅膀,去淬炼精彩的人生,去翱翔美好的未来。

与女儿一道继续把班办下去

黄昏的太阳灿烂成黎明曙光

十余年光阴,十余年坚守,宋婆婆已年逾古稀,继续办好辅导班显得力不从心。怎么办?辅导班不能就这样停办了。

两年前,宋婆婆开始动员女儿周桂英接自己的班。有一天,周桂英告诉母亲,自己愿意接下这个担子。听到女儿的话,宋婆婆高兴惨了:“这下好了,辅导班终于可以长期办下去了。”

已经退休的周桂英坦言,当初主动接受是被母亲长期办班的精神所感动,但也有顾虑。辅导班开办以来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感觉压力很大,主要是想到自己没那么多精力和水平有限,担心办不好辅导班,母亲经常开导鼓励她,就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并勤奋学习新知识、不断总结新方法,争取把辅导班办得更好。

其实,周桂英以前一直都在支持辅导班。平时在一旁给母亲打下手,帮着烧开水、搞卫生,义务给孩子们弄土豆条、爆米花、猪儿粑,有时看母亲忙不过来就顶班给孩子们讲课,还专门从外地买回《鼓励孩子最有效的100种方法》一书送给母亲阅读。

现在,宋婆婆一方面与女儿一起继续把辅导班长期办下去;一方面积极参加富顺公益联盟组织开展的各种公益活动,帮助更多的留守、贫困少年儿童。

看到白发苍苍、满面慈祥的宋婆婆,从农村出来的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冬天冷了,奶奶会马上找来衣服给穿上;夏天来了,奶奶会拿把蒲扇不停地扇风降热赶蚊子;肚子饿了,奶奶会端来香喷喷的饭菜一口一口地喂到嘴里。哎,我都觉得宋婆婆像自己的奶奶!

这个74岁的老奶奶,虽然脚步已渐蹒跚,但对孩子们的爱却并未蹒跚。这时,我心里突然冒出雨果的一句话:这是黄昏的太阳,我们却把它当成黎明的曙光!

后记

婆婆,这个称谓在川南一般有三种含义:媳妇对丈夫母亲的孝称;小孩对年龄大的女性的尊称;孙辈对自己奶奶的爱称。10多年来,在“宋婆婆爱心辅导班”受过辅导的260多个留守孩子,都把宋婆婆当成了自己的奶奶!

这个奶奶,本该享受幸福的晚年时光,却向那么多留守孩子倾其所有。她觉得自己只是为孩子们搭起了一个走好人生第一步的平台,使他们从小受到更多关爱和滋养! 她把留守孩子集居的大杂院妆扮成为一个美丽芳香的大花园,让这些孩子从这里开始,释放出无限的烂漫,绽放出无比的娇艳,成长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这是她惟一的美好心愿!

宋婆婆传递着真善美,辅导班彰显着正能量。倘若全社会都像她那样,继承弘扬我们的优良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遥远吗?

我想,等我到了退休的时候,也要当一个跟她一样的“五老”志愿者,真心真力为留守、贫困孩子做些事情。其实没退休也可以!

我想,你们也会这样!

有位哲人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扫码关注,更多悦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