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历史上,周瑜和诸葛亮谁的军事才能最厉害?

宝哥说历史


【庞统、诸葛亮和周瑜的恩怨,“三气周瑜”,“庞士元送丧”的来历。】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研究科研成果,严禁抄袭剽窃违者必究。    

【庞统第一、诸葛亮第二、周瑜第三的才情。】

庞统为南士之冠冕,诸葛亮就是冠冕上的“珠子”,周瑜既是冠冕之“系带”。周瑜生于公元175年,长庞统4岁;庞统生于公元179年,长诸葛亮2岁,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周瑜、庞统都是36岁而终,诸葛亮54岁而终。据《三国演义》讲:周瑜临终大呼:“既生瑜何生亮”。庞统临终并无任何怨言,诸葛亮临终交代好一切后事,何也?周瑜为气病而死,诸葛亮为累病而死,他们都有时间交代安排后事;庞统攻雒城时中箭而死,根本没有时间交代安排后事,天妒英才呀,天下第一才子绝对不是浪的虚名。

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庞德公的好友司马德操,既水镜先生的道号就是庞德公所起,庞德公娶了诸葛亮的大姐。《先贤传》云:“乡里旧语,目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德公之题也。”庞统和诸葛亮皆为司马徽先生弟子,在《三国志、庞统传》中和《襄阳记》里都有类似记载:『字士元,少未有识者,惟德公重之,年十八,使谒德操。德操与语,自昼达夜,乃叹息曰:“德公诚知人,此实盛德也。必南州冠冕。”由是显名。』

庞统的才能高于诸葛亮,被司马徽称为江南第一才子,必南州冠冕,周瑜的才能比不过诸葛亮。诸葛亮三分天下,功绩远在周瑜之上;周瑜帮助孙策平定江东,协助孙权战败曹操,战绩威名又在庞统之上;庞统在周瑜手下做事,赤壁之战的功劳与他无关,帮刘备取西川身死雒城。司马徽先生为庞统和诸葛亮,向天下传名。只不过,庞统和司马徽是亦师亦友。诸葛亮小的时候师从司马徽,【世说新语】里有记载,说诸葛亮小时候在司马徽处学习,为了延长下课时间,诸葛亮揣米喂鸡。

《襄阳记》:『统每称咏,多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统曰:“方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儿恶人多。方欲兴风俗,若不美其谈,则名声不足慕,今拔十失五,犹得的其半,而可以尊长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庞统和别人交流的时候,经常夸奖别人比自己有才华,当时很多人觉得奇怪就问他。庞统回答现在天下大乱,时风败坏,好人少坏人多。现在要提倡好的风气,假如不夸奖别人的言谈,则名声不足于让人仰慕。现在从十个人里选拔,失去五个人,还可以得到一半,这样做可以尊长爱幼向天下示范,使天下有志向的人自励自强,难道这样不好吗?

【周瑜、庞统、诸葛亮之间的恩怨。】

诸葛亮出道早,被司马徽推荐给了刘备,其实司马徽更看好庞统。《襄阳记》:『后先主访世事于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有卧龙、凤雏。”先主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先主后并用为军师中郎将。』庞统出道较晚,赤壁之战开始之前,经鲁肃举荐,先到了周瑜军中,为功曹,就是秘书,职位不高。庞统为了周瑜取得赤壁之战胜利,冒着生命危险去曹操处,向曹操献连环计。由于曹操北军不习水战,军士多晕船呕吐,庞统向曹操献计,把战船用铁环相连,上面搭上木板,军士在其上行走,稳如陆地。为黄盖烧曹操战船,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赤壁之战胜利后,周瑜始终不向孙权推荐庞统。后庞统随鲁肃去柴桑见孙权,孙权也没有用庞统。我们可以想见,孙权不用庞统,绝对不是因为庞统长的丑陋。可能的原因是周瑜已经提前给孙权写了信,在孙权面前说了庞统的坏话,劝说孙权不用庞统。在《三国志》和《江表传》里,有很多夸奖美化周瑜说辞。比如:“曲有误,周郎顾。”周瑜发现曲调有差错,就马上回过头来,说明周瑜确实有才情,但也说明周瑜执着认真,毫不顾忌别人的脸面。

再比如:“周瑜举贤荐能可比鲍叔;折节为国可比蔺相如;谦礼忠君无人能比。雅量高致,气度恢宏。”夸奖周瑜举贤荐能,可以和鲍叔牙相比,鲍叔牙举荐了比自己才能高的管仲,周瑜却始终压制着庞统。再比如:“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程普是江东老将,比周瑜年长,才能远不及周瑜,曾经多次侮辱怠慢周瑜,周瑜都容忍下来。但是这不能代表周瑜能容忍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南方士人中,才能高于周瑜者,只有庞统、诸葛亮,周瑜当然是不能容忍的。

周瑜为人,的确有过人之处。比如,对孙权忠贞不渝,孙权刚接班的时候,因为只有15岁,大家不太服气,不愿意向孙权行叩拜礼。周瑜首先向年少的孙权进行跪拜,确立孙权国主的身份地位。比如在举荐人才上,周瑜的确也向孙权举荐了不少人才,举荐鲁肃,纳降甘宁等等。但是周瑜向孙权举荐的人才,没有一个是比周瑜自己才能高的人,周瑜心里明白,这些人不足以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威胁。

周瑜其实就是气量狭小之人,《汉晋春秋》:“客问曰:‘周瑜、鲁肃何人也?’主人曰:‘小人也。’”汉晋春秋虽然是说周瑜、鲁肃对汉室天下不忠,但是点出了他们“小人”的气质。《汉晋春秋》说的一点也没错,周瑜、鲁肃在任用人才方面,确实是气量太小,容不下比自己高明之人,鲁肃稍微还好一些,曾经还为庞统说过几句好话。周瑜生前,从来没有在孙权跟前,替自己的部下庞统说过好话。《三国志••鲁肃传》:『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庞统在孙权处得不到重用,不得不离开江东,自行投奔刘备而去。

 

【关于诸葛亮三气周瑜的考证。诸葛亮和庞统合力气死周瑜。】

赤壁大战前,鲁肃借给刘表吊孝之名,前来江夏打探消息,刘备派诸葛亮随同鲁肃去见孙权。诸葛亮在孙权处,和周瑜打过很多交道,早就看出周瑜嫉贤妒能,有杀害自己的嫌疑。三国演义,孔明借东风设七星坛,虽然是罗贯中杜撰。但是诸葛亮绝对是看透周瑜心思后借故离开的。周瑜气量狭小,容不下比自己高明的人,诸葛亮是清楚的。庞统做过周瑜的功曹,了解周瑜为人。周瑜容不下比自己高明的人,劝说孙权不用庞统,终于和庞统、诸葛亮结下梁子。周瑜最终在诸葛亮和庞统的合力围堵下气死了。

 

一气周瑜。江表传曰:“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复从权借荆州数郡。”这个也是写刘备与周瑜,属于两可的性质。这一条乃是以刘备来衬托周瑜。以致孙盛称江表传之言为“吴人欲专美之辞”。此条应该是写周瑜的。说的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取荆州之地,周瑜无暇顾及,自己没有能力取得荆州,荆州原刘表军吏都从曹军中叛逃,归降刘备。周瑜就假说把荆州借给刘备。这就是诸葛亮一气周瑜的原型事件。

 

二气周瑜。《三国志•周瑜传》:『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根据这一段记载,周瑜使用美人计,孙权嫁妹,确有其事。只不过陈寿《三国志》为美化孙权,借故说孙权没有采纳。

但是在江表传曰:『先主与统从容宴语,问曰:“卿为周公瑾功曹,孤到吴,闻此人密有白事,劝仲谋相留,有之乎?在君为君,卿其无隐。”统对曰:“有之。”备叹息曰:“孤时危急,当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时孔明谏孤莫行,其意独笃,亦虑此也。孤以仲谋所防在北,当赖孤为援,故决意不疑。此诚出於险涂,非万全之计也。”』

刘备在涪陵大会,和庞统饮酒密谈的时候,问过庞统:你曾经是周瑜的功曹,我去东吴的时候,听说周瑜秘密计划奸诈阴谋,想劝孙权扣留我,有没有这个事情,请军师如实回答。庞统说,有这个事情。刘备叹息着说,我当时处境危急,有求于江东,不得不前往,差一点就死在周瑜的手中。天下的谋士所见略同呀,当时诸葛亮劝我不要去,他说的挺坚决,也是考虑有阴谋呀。

三气周瑜和庞统送丧,是庞统和诸葛亮合力打造设计的。执行三气周瑜的是庞统,为此庞统也出了一口恶气。《三国志、周瑜传》:『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这段话里,就是周瑜上表孙权,想和奋威将军孙瑜“孙权的侄子”,一块起兵进取蜀地,得蜀以后再图张鲁,让孙瑜留守其地,和马超结好。周瑜再回来和孙权据守襄阳以威迫曹操,北方可以图取呀。孙权同意了,周瑜准备好以后,而在半道上病死了,时年36岁。

其实,周瑜假途灭虢的计策,就是庞统原来献给孙权的统一大计,庞统心知肚明,怎么能不防范周瑜。我在【庞统的统一大计和刘备诸葛亮的战略分歧】一文中,早就分析过庞统的统一战略大计。周瑜,想借道荆州去取西蜀,其实就是想趁刘备等不防范,一举拿下荆州。荆州刘备挡在那里,周瑜取西蜀根本就是空中楼阁,除非是别有用心,想袭取荆州而已。这就是三气周瑜的来历,庞统识破周瑜计谋并且亲自实施阻击周瑜的计划。

【庞统到底是气死周瑜前投奔刘备,还是气死周瑜后投奔刘备。】

《襄阳记》:『初,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之才,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先主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刘备领荆州牧的时间是公元209年,就是赤壁之战的第二年,这时候庞统已经到了荆州,刘备给了个县令,庞统不理政务,被免职。鲁肃曾经给刘备写推荐信说:“庞士元可不是治理百里的才能,必须给予治中别驾职务。”刘备很器重,就任命庞统治中从事职务。治中、别驾是州牧的副职,相当于副州长。后来,庞统被任命为副军师中郎将,就是因为阻挡并气死周瑜有功的原因。

周瑜死的这一年是公元210年。《襄阳记》:『吴将周瑜卒,统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陆绩、顾邵、全琮皆往。统曰:“陆子可谓有怒马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这段话什么意思?东吴大都督周瑜死了,庞统亲自送丧到东吴。这里用的是“送丧”,庞统护送灵柩到达东吴,并非以周瑜的部下的身份。如果,庞统以周瑜属下身份护送周瑜灵柩到东吴,应该用“扶灵”或者“扶柩”回东吴,而不是“送丧至吴”。说明:“周瑜借道荆州的时候,刘备是派人阻拦的,当然不一定真的动武。荆州方面,谁在场?庞统在场,诸葛亮也在场。”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吊孝,其实是庞统给周瑜送丧。说明什么问题?策划粉碎周瑜假途灭虢的就是庞统。诸葛亮和庞统共同设计了气死周瑜的这出大戏,庞统明知道周瑜和自己有恩怨,可是还是不顾安危,亲自护送周瑜灵柩到东吴。因为,气死周瑜是各为其主,护送周瑜灵柩到东吴,既是孙刘两家的礼节,也是庞统的个人请求,毕竟周瑜曾经是庞统的顶头上司。东吴很多人听过庞统的名声,陆绩、顾邵、全琮等东吴名士都去看望庞统。庞统谈笑风生,对他们一一点评。

所以说,三气周瑜是历史事实,尽管有些夸张,但是那是诸葛亮和庞统两个人共同导演的大戏,在这场大戏中,庞统在三气周瑜和给周瑜送丧,这样的关键事情上扮演了头等角色。现在,一切谜团就都揭开了。庞统通过这件很不一般的事情,彻底取得刘备信任,也让刘备彻底明白,庞统的才能在诸葛亮之上,刘备毅然决然的任命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让庞统辅佐自己去取西蜀。

如果您喜欢,敬请关注“冷清先生”头条公众号,为您推送更多精彩内容,谢谢!









冷清先生


周瑜的军事生涯极其辉煌,十六七岁便带部追随孙策转斗江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二十四岁时便成为东吴军中第一的人物,压了程普、黄盖等一干老将一筹。三十三岁时面对来势汹汹的曹操大军周瑜更是率领三万精兵火烧赤壁,亲手砸碎了曹丞相一统天下的美梦。之后更是为了东吴亲临战阵,不幸被流矢射中。而受伤后的周瑜没有选择静养,而是想抓住东吴难得的战略发展期进行拓张,忧心国事而忘身,最后病逝于军中,时年三十六岁。

周瑜是一个天才型的统帅,他的军事才能在三国众多名将中可以排在前三位。可惜英年早逝,不然能够取得更大的军事成就。但即便是周瑜短暂军事生涯中取得的成就也是不可小视的,唐朝武庙六十四将、宋朝武庙七十二将中,周瑜都赫然在列。

而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比不上周瑜的,诸葛亮是一个勤奋型的统帅,他的军事特点是阵法精妙、军事器械设计巧妙、军法严正并且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能调动优势资源用于北伐战争。但是临敌应变、料敌于先非其所长。

做个比喻,周瑜是一个天赋超群的学生,学什么东西都很快很好。而诸葛亮是一个天赋平平但是学习方法很好自身也很勤奋的学生,他会用更多的时间和努力,但是他也能做到哪些天才能做的事。

就军事成就来说诸葛亮和周瑜是各有千秋的,而单论军事才能周瑜更胜一筹。


建宁李俊阳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很多人对于三国的历史都是从《三国演义》上了解到的。事实上《三国演义》是罗贯中人为杜撰的故事。小说的虚构描写程度被无限夸大。真实的三国历史和罗贯中的小说相差甚大。

就拿周瑜和诸葛亮二人比较。在罗贯中的小说中。诸葛亮简直就不是人,那就是神了。整个一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无所不能的人。而周瑜也被刻画成了一个小肚鸡肠的将领。但真实历史上单纯就军事能力来看的话,诸葛亮远远不及周瑜。周瑜出生于官宦之家并且聪明睿智,在江淮一带名气很大。早期袁术就看中了周瑜的能力想要收服周瑜为己用。但是周瑜看出袁术不能成事所以就拒绝了他。而且据《江表传》记载,曹操占据北方之后大有雄霸天下的气势,曹操十分爱才,他知道周瑜是个难得的人才,所以曹操派了善于机辩的蒋干去游说周瑜投奔曹操。但是被周瑜严词拒绝了。因为周瑜对于孙氏十分的忠心。不愿意做背主之人。



再到后来孙刘联手抗曹,实际上主力是江东孙权也就是周瑜统领的大军。而刘备的人就是属于敲边鼓蹭经验的。赤壁之战也是周瑜打的根本没有诸葛亮一点事。所谓的草船借箭和诸葛亮献计火攻都是小说杜撰的。历史上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只是等周瑜击败了曹操大军之后开始抢地盘。


而且真实历史上的周瑜心胸开阔很受东吴将领的尊敬。周瑜年纪轻轻就做了大都督之后,很多东吴老将都不服周瑜。甚至有人还想给周瑜一点颜色看看。这些人以程普等人为首。后来周瑜的能力以及狂逛的心胸彻底的征服了他们。程普甚至后来还说过。“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很明显可以看出对周瑜的评价是相当的高。陈寿对于周瑜的评价是,世之奇才。原话是这样的“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要知道陈寿可是编撰断代史《三国志》的史官。他的评价是相当的中肯了。

而陈寿对于诸葛亮的人评价也十分的高,他充分肯定了诸葛亮的内政能力。但是对于他的军事能力评价一般。原话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 之内,咸畏 而爱之,刑政虽峻 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重点就是后来这两句话,诸葛亮的内政能力和管仲萧何之辈也不逞多让。但是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而军事也不是诸葛亮擅长的。


由此可见历史上诸葛亮军事能力一般。而从刘备白帝城托孤就可以看出,刘备也清楚诸葛亮军事能力一般。否则怎么会把兵权托付给李严。而且诸葛亮统帅蜀汉大军数次北伐,均无功而返。可以说是一点便宜都没占着,反而严重的消耗了蜀汉的国力。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诸葛亮军事能力确实很平庸。以蜀汉举国之力多次征伐曹魏,但寸功为立。这要说诸葛亮军事能力超强恐怕就是自己骗自己了吧。

还有一点诸葛亮比不上周瑜。那就是诸葛亮识人不明。而且极度专权。喜欢大权在握的感觉。诸葛亮的死也可以说是活生生累死的。诸葛亮与司马懿对阵的时候司马懿曾接见过蜀汉使者。司马懿向使者打探诸葛亮身体情况以及休息饮食情况。使者对司马懿说:“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 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司马懿听后大笑后来告诉旁人说:“诸葛孔明吃的东西少了,办的事情越来越多了,如此劳累之下,他离死不远了!而且自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但朝廷大事事无巨细皆由诸葛亮办理。铁打的人也熬不住,何况血肉之躯呢?



所以我们通过对比可以清楚的知道。如果讨论处理国家内政周瑜比不上诸葛亮。但如果单纯看军事能力的话,诸葛亮差周瑜很多。诸葛亮顶多算一个参谋。而周瑜则是韩信一般的人物,是一个统帅。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小小小百科全书


真正历史上诸葛亮和周瑜谁的军事才能最历害?

当然是周瑜的军事才能更历害了,三国演义为了尊刘贬曹歪曲了历史真相,尤其是在诸葛亮身上,张冠李戴的把很多其它人的英雄事迹统统加到了诸葛亮身上,其实诸葛亮真实是一位全才多能又聪明绝顶的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是他诸卵才能中最弱的一项了,而且在刘备去世前他从未涉足过军事指挥,赤壁之战是周瑜一手指挥的东吴立国之战,因为事关东吴的生死军事决策层根本没有诸葛亮,诸葛亮的作用仅限于联络达成了孙刘联盟,顺便提供一点天气预报仅信息,而且真实历史上的周瑜气量一点不狭小,非常的谦虚和宽宏大量,感动了程普等一些东吴老将。从各自的对手来看周瑜面对的曹操军事集团的实力要比司马懿的军事集团(司马懿的威望不高且不受魏主信任)的实力大的太多了!如果周瑜不死的话取西川的可能就不是刘备了,因为周瑜已经做好准备了!


我是孔仲尼


我是华衣夏服,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诸葛亮和周瑜的军事才能谁更厉害?

这就需要两个前提:

第一,有才能

第二,被重用

首先周瑜和诸葛亮都被重用了,这是前提,不被重用就无法展现才能,就无法判断他的军事才能。

先看看周瑜的功绩,就提一个,赤壁之战。本来周瑜准备打蜀中的,被赤壁之战耽搁了。赤壁之战的重要性和意义不多说,如果曹操赢了,就没有什么三分天下了,所以周瑜赢了这一仗,就可以吹一辈子。不要说什么没有诸葛亮借箭,借东风,周瑜就赢不了,伤不起!也不要说诸葛亮气死周瑜,相对周瑜,诸葛亮只是个小年轻。吹牛也要大点吹啊,怎么不说诸葛亮气死吴国魏国,一统天下?

我们看看诸葛亮得军事成就。蜀中是法正庞统这些人的功劳,汉中是刘备亲自带兵打的。诸葛亮什么功劳?七擒孟获!至于出祁山,不也是一事无成吗?

所以说不要吹诸葛亮的军事了,他和军事的关系真不大,至于什么三分天下的战略,那别人一统天下的策略岂不是可以吹破天了?


华衣夏服


真正的历史上,周瑜与诸葛亮可以说是旗鼓相当,互有长短。后代史学家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文武筹略,万人之英” 、“器量广大”“公瑾雄烈,胆略兼人,不分上下。”,但只怪周郎早逝,未能像诸葛亮一般辅佐季汉,又兼《三国演义》中对周瑜的抹黑泼墨,更是虚构了所谓的诸葛亮三气周瑜来抬高诸葛亮,导致其真实才干被人误解。


时局论与隆中对

早在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出现前,周瑜就对天下大势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并且对未来局势的走向进行了一定的预测与规划,可以说两位的对时局把握的智慧不分高低。

  • 母前定议,定下东吴发展轨迹

早在公元201年,曹操向孙权下书,要求孙权向朝廷送交“质任子”,汉代的“任子”制度规定,二千石以上高级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子弟一人为郎,即做官。“质任子”,即向孙权征一名“任子”赴朝廷作为“人质”,表面上推恩孙权,但本意牵制孙权,借以控制孙权。周瑜、孙权和孙权母亲商量如何应对曹操下书孙权送交“质子”的事件时,周瑜就局势作出了第一次的分析判断。《三国志周瑜传》中记载

瑜曰:“昔楚国初封于荆山之侧,不满百里之地,继嗣贤能,广土开境,立基于郢,遂据荆阳至于南海,传业延祚九百余年。今将军承父兄余资,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泛舟举帆,朝发夕到,土风劲勇,所向无敌,有何逼迫而欲送质。质一入,不得不与曹氏相首尾,与相首尾,则命召不得不往,便见制于人也。极,不过一侯印,仆从十余人,车数乘,马数匹,岂与南面称孤同哉!不如勿遣,徐观其变。若曹氏能率义以正天下,将军事之未晚。若图为暴乱,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将军韬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质之有?”

最后结果是听从了周瑜建议,不送质子,这意味着政治上抗衡曹操,就是要和曹操把持的东汉政权决裂,那针对孙权如何建立孙氏霸业周瑜提出:

第一,继承父兄基业,凭借“六郡”,自立于江南,不求封侯于汉献帝刘协的傀儡朝廷,确立“南面称孤”的政治目标。

第二,总结了江东六郡的优势:沿江有铜矿,沿海产盐,盛产粮食;境内河流密布,港口众多,航运发达。优越的条件为建立霸业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第三,援引楚国的历史,提出了“广土开境”、向南发展、“至于南海”的蓝图。

正是在此战略规划下,孙权最终以江东为根据地,与曹刘有了争夺天下之资本。。

  • 诣京见权”规划西征、北伐蓝图

公元210年,周瑜从南郡专程进京,拜见孙权,向孙权提出“西征”、“北伐”的密谋,这是扩展霸业、统一全国的战略宏图

今曹操新折衂,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操,北方可图也。

围绕“北方可图”的战略目标,提出了“西征”和“北伐”的计划:

对于“西征”的部署大致分为三步:第一步是进军四川,兼并刘璋;第二步兼并川北的张鲁;第三步是联合“马超”,巩固西部地盘。

对于“北伐”,是在安定西部以后,留下奋威将军孙瑜坚守四川;自己回师协同孙权,挥师汉水,进军襄阳,以襄阳作为北伐的突破口,进逼曹操,进而收复“北方”。

  • 时局论与隆中对,两位智者的智慧碰撞

虽然周瑜与诸葛亮各为其主,但对于天下大势的分析可以说是一致的:

第一是坚决的与曹操把持的东汉政权决裂,发展自身。都认识到东汉朝廷昏暗,国柄早已被曹操窃取,东汉的灭亡是必然的。

第二是都充分肯定江东六郡的政治地位,皆认为以江东六郡为基础的广袤江南将成为抗衡曹操的物质基础。诸葛亮看到“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所以为季汉定下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的政治方针。

第三是战略上都主张先西征,再北伐。除上文已经提到周瑜的西征计划外,诸葛亮在其隆中对中也同样提出了“西征”的明确计划,主张“跨有荆、益”二州,再以“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再“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夺取两京,“则霸业可成”。


周郎赤壁安天下,奠定天下三分基础

与《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最大不同是孙刘联军最早也是由鲁肃提出而非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东吴一方,实际指挥布置的则是周瑜,曹操一方也一直将对手视为周瑜而非诸葛亮。赤壁之战可以说是周瑜的军事才华的最好的展示。

公元208年,曹操挥兵南下,这时的刘备已为曹操所破,败于当阳,“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东吴“将士闻之皆恐”,以张昭为主的投降派主张“不如迎之。最后全靠周、鲁为主的主战派对孙权阐明要害,使孙权下定抗曹的决心。

后周瑜主动请战,愿领“精兵三万,前往夏口迎敌”。赤壁之战前期,周瑜为了击溃曹军主力,运用黄盖“诈降火攻”之计取得了“火烧赤壁”大捷。后在公元209年,追击曹仁过程中,周瑜“亲跨马操阵,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激扬了士气,打败曹仁。从此曹操再无力南下。


可惜天妒英才,谁也没有想到,周瑜人生的巅峰就是其人生落幕之时,仅仅第二年公元210年,周瑜便因病去世。试想,如果周瑜能多活几十年,他的西征战略得以开展,那么我们看到的搞不好就是天下一分为二的孙曹对抗,最后问鼎天下的是谁还未定。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黑洞哥,拥有会计师、税务师、律师资格,闲暇之余写写字,如果文章还合您胃口,欢迎关注,欢迎置顶,欢迎转发,欢迎评论,进入我的主页还有更多以往的文章等着您。(每一条评论我都会尽量回复,每一个关注我都会尽量回关,鞠躬感谢!)


财进读史



真正历史上,周瑜的军事才能显然更强!!!

抛开《三国演义》,单看正史的话,你会发现;其实诸葛亮真正厉害的点,并不是他的军事才能;刘备死后,诸葛亮统领三军,打过的几次大战役,基本上可以用“一塌糊涂”四个字来形容;缺衣少粮,识人不明,部下分歧,犹豫不决,作为三军统帅,诸葛亮显然不能与周瑜相提并论;为帅者,不懂粮草先行的道理,被同一块石头绊倒多次,兵家大忌;为帅者,不懂识人用人,不能才尽其用,兵家大忌;为帅者,不能使其部下团结一致,和谐相处,共同进退,兵家大忌;为帅者,虑多而少决,不能当机立断,延误战机,兵家最大禁忌;诸葛亮为帅,统御、治兵、识人、指挥、应变皆不如周瑜!!!在我看来,诸葛亮不应该为帅,司马懿曾多次提到,诸葛亮“虑多决少”,这是为帅者最大禁忌,为帅者,不能当机立断,多谋而少决,注定常失战机,失败在所难免!!!


诸葛亮之所以能名垂千古,能入居武庙十哲,与姜尚、张良等人平起平坐,更多的是依靠他的政治才能;陈寿对其评价“诸葛亮的治国政治才能或许不下于管仲、萧何,可惜他当时找不到城父、韩信那样的名将”,说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欠缺,他想要助蜀国统一天下,必须要一位军事才能顶尖的人来辅助他,否则单靠他自己的能力,无法完成统一大业;陈寿对他最直观的评价是“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爱尚文史


真正历史上,末将以为周瑜的军事才能高于诸葛亮!

我看到很多朋友回答这题都用周瑜临死前那句“既生瑜,何生亮”来举例论证,证明诸葛亮强于周瑜。其实那只是演义小说的桥段...而已【正史中,甚至都没有二人互动的记载。诸葛亮过江提出联盟是直接找的孙权,周瑜一直在前线统兵。负责联络孙刘的也是鲁肃。刘备在世时,诸葛亮也一直负责后勤。周瑜和诸葛亮见没见过都成问题】


我们进入正题:

周瑜作为孙权时期淮泗军事集团的领军人物,又是东吴前线部队的总指挥。他的专业就是军事统帅【在奠定江东基业、赤壁之战前后,周瑜也确实表现出了超水准的军事能力。若非因病早逝,说不定我们还可以看到周瑜在益州之战中大放异彩】

再说诸葛亮,诸葛亮的政治、管理水平堪称一绝【真正配得上“治世之能臣”这五个字】军事水平就...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结尾部分,陈寿评价道:“军事行动、用兵谋略并不是诸葛亮的长处。”

《晋书》中也有记载,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司马懿出兵御敌前这样评价诸葛亮:“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意思就是说诸葛亮用兵,抓不住战机,顾虑过多而决策少,也不懂得合理授权...】


对于诸葛亮军事能力的评价,如果说陈寿是外行没资格评价的话,那司马懿作为一个军事大家说的话绝对有资格吧。司马懿对阵诸葛亮多年,对诸葛亮已经有了一个十分深入的了解。

而在诸葛亮所经历的汉中之战、北伐之战中,诸葛亮的表现也确实如司马懿所评价的那样:抓不住战机、顾虑过多【北伐之战的诸葛亮受整个蜀汉国力太弱所影响,没有浪的资本-这点我们还可以理解。但是汉中之战中坐镇成都的诸葛亮面对刘备发兵增援的文书,竟然犹豫不决,最后还是杨洪极力劝说、晓以利害,诸葛亮才发兵增援汉中前线】


诸葛亮在军事方面过于求稳,顾虑太多,不能很好的抓住战机。这样虽不会遭受溃败,但也不会有太大的战果成就【末将以为不如周瑜】


左将军


如果是从历史角度分析的话,诸葛亮是优秀,而周瑜则是完美。

并且纠正第一位朋友的错误,历史上周瑜比诸葛亮要年长7岁,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时是27岁,周瑜那一年已经34岁了。而且诸葛亮要比周瑜高一些,而且历史上周瑜雅量高致心胸宽广为人谦逊,所以那些比较都是不成立的。

真正历史上,周瑜二十几岁同孙策定下江东基业,文韬武略,个人修养极高,又精通音律。

诸葛亮怀有很高的才能,但是他最擅长的是治内不是打仗,所以并不像《三国演义》里面描写的那样精通军事,他是个文人,治理国家管理政事很优秀。


亳州编织袋


正史上周瑜的军事才能肯定是高于诸葛亮的。

《三国志》记载,周瑜一直以来担任的就是武将,孙策时期建威中郎将,中护军,孙策死时周瑜领兵在外,回来奔丧。孙权时期周瑜任大都督,偏将军,都是武将官职。赤壁之战东吴的一把手将领就是周瑜。

而诸葛亮在正史上的功绩在治国理政方面远远大于军事方面,《三国演义》中绝大部分关于诸葛亮的奇谋是不存在的,比如火烧赤壁是周瑜主谋,草船借箭是虚构的,借东风就更是没有的事。

《三国志》对诸葛亮的评价: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千,优于将略。就是说他擅长整顿军队,不擅长出奇制胜,治理国家的才能高于统兵略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