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登之恥,到勒石燕然,漢朝將匈奴打的舉族西遷的最後一戰

在兩漢四百年的歷史上,寒潮和匈奴之間打了幾百年的仗,最終在北匈奴西遷的情況下漢匈之戰才逐漸落下帷幕,北方的匈奴邊患也徹底解決。那麼作為強漢幾百年對手的匈奴是怎麼崛起興盛幾百年,最終又被打的西遷的呢?


從白登之恥,到勒石燕然,漢朝將匈奴打的舉族西遷的最後一戰


一、匈奴的發展崛起

自商周以來,別放的遊牧民族就是中原人民的心腹大患。西周就是因為西北的犬戎才滅亡的,而秦國又是在同西北的犬戎一次次的戰鬥中成長壯大起來的。到了戰國時期,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就成了中原的心腹大患。

在戰國後期,趙國的李牧就多年在北方抵抗匈奴。最終通過示敵以弱將南下的十萬匈奴全部殲滅,從此匈奴十年不敢南下。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經過幾十年年休養生息的匈奴有重新崛起,在他們躍躍欲試南下中原的時候卻再一次碰的頭破血流,被秦將蒙恬打的不敢南下而牧馬,並且為了對付匈奴,又將長城修繕連接起來,以防止匈奴入關。


從白登之恥,到勒石燕然,漢朝將匈奴打的舉族西遷的最後一戰



但是龐大的秦國在始皇帝死後迅速分崩離析,中原經過多年內亂,直到劉邦登基為帝之後中原才逐漸安穩下來,但是此時匈奴卻在冒頓單于的帶領下滅月氏,徵林胡,稱霸北方草原了。

不久韓王信叛亂,想要聯合匈奴南下太原,於是漢匈之戰就在韓王信的背叛中爆發了。此時中原貧弱,並且基本沒有騎兵建制,指揮步兵作戰的劉邦誤陷入匈奴的圈套中,在白登被圍七天七夜,後倉皇脫險。在這樣一個恥辱的背景下,埋下了漢匈之間解不開的仇恨。

二、隱忍百年,只為一報“白登之恥”

漢高祖劉邦自白登脫險之後,意識到此時的中原王朝遠不是匈奴的對手,不能再採取武力措施,於是開始了漢初長達百年的“和親”政策,只為保得邊疆一時安寧。在經歷屈辱的百年和親史後,漢朝在經歷了文景之治後,國力逐漸強盛。此時國內七國之亂被鎮壓,諸侯威脅已被大大削弱,實現中央集權,並且在馬政上大費苦心,培養出大量的良馬,訓練出許多騎兵。


從白登之恥,到勒石燕然,漢朝將匈奴打的舉族西遷的最後一戰



於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發動了對匈奴的總進攻,在衛青霍去病等名將的率領下,漢軍殺入漠北,直搗汗庭。漢軍三徵匈奴,有力地打擊了匈奴的囂張氣焰,徹底將匈奴趕回漠北,一報白登之恥。但是漢武帝后期的徵匈奴失利,讓匈奴得到了喘息的機會,此時無力再征討匈奴的漢朝開始休養生息,而匈奴退到漠北故地之後,繼續積蓄力量,準備著有朝一日再向中原這塊他們垂涎已久的土地發起進攻。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發生內訌事件,分裂為南北兩部,相互攻戰不休。南匈奴單于被逼無奈,率領著自己的部隊歸附了漢朝。北匈奴仍然遊牧於漠北的荒漠之上,一有機會,便騎馬南下,偷襲漢朝北部的邊郡,使得這些城鎮在白天都要緊閉城門。


從白登之恥,到勒石燕然,漢朝將匈奴打的舉族西遷的最後一戰



三、決戰漠北,勒石燕然

公元87年,一支漠北東部興起的部落鮮卑人打敗了北匈奴,他們殺死北匈奴的單于。真是禍不單行,偏偏在這個時候,草原上蝗災氾濫,天災人禍使北匈奴人的生活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漠北地區亂成一片。章和二年(公元88年),南匈奴單于上書漢朝,請求漢朝乘機出兵,與他們合作,共同擊敗北匈奴。漢朝廷內部分成主戰與主和兩大派,當時執政的竇太后力排眾議,不顧滿朝大臣的勸諫和阻擋,毅然派遺她的哥哥竇憲為車騎將軍,執金吾耿秉為副將,命令他們率領北軍五校、黎陽營、雍營、緣邊十二郡的騎士及羌族、胡族的騎兵向北進軍,進攻北匈奴的大本營。


從白登之恥,到勒石燕然,漢朝將匈奴打的舉族西遷的最後一戰



永元元年(公元89年)六月,竇憲、耿秉率領經過長期訓練的漢軍精銳騎兵8000餘人、南匈奴騎兵3萬餘人和羌人的8000餘騎兵,輜重車13000餘輛,組成了一支適合於在漠北地區行軍打仗的部隊。竇憲把隊伍分成三路,當他聽到消息說,北匈奴單于的部隊駐紮在稽落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古爾連察汗嶺一帶)後,馬上派遺大將率領著萬餘名精銳騎兵,分三路向稽落山趕去。等他們趕到,正巧與北匈奴軍隊的主力狹路相逢於稽落山,漢朝的士兵個個神勇無比,他們以一當十奮勇拼殺,把北匈奴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北匈奴單于為了逃命,倉皇拋下軍隊,向北方通去。

這次出兵,漢朝軍隊大獲全勝。北匈奴親王以下13000人被殺,81個部落共計20餘萬人降服歸順,餘下的匈奴人再也沒有力量抵抗,他們只好向西部地區遷移。為了紀念這次偉大的勝利,竇憲命人在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上立了一塊石碑,也就是“勒石燕然”的由來。可惜,因為年代久遠,再加上風吹雨淋,這塊石碑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從白登之恥,到勒石燕然,漢朝將匈奴打的舉族西遷的最後一戰



為了徹底消除北匈奴對漢朝疆土的威脅,稽落山大捷之後,永元二年(公元90年),竇憲又多次派遣部隊,在西部和北部作戰,以便掃清頑敵,擴大國土。首先,竇憲派遣軍隊襲取伊吾城(今新疆哈密西),切斷了匈奴同西域的聯繫。七月,竇憲率領漢軍屯紮在了涼州。九月,北匈奴派遣使節上書漢廷,願意從此以後向漢朝俯首稱臣。竇憲趁著北匈奴人此時放鬆了警惕的機會,一方面命令班固率領軍隊出塞迎接北匈奴單于,另一方面悄悄地派遣漢將率領南匈奴8000精銳騎兵從雞鹿塞(今內蒙古杭錦後旗西)出發,在涿邪山分兵兩路,左路繞西海迂迴到河雲(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吉爾吉斯湖西南)一帶,右路則沿著匈奴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拜達裡格河)北上,渡過甘微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扎布汗河),乘著夜色,包圍了單于的官廷,一鼓作氣,殺傷了單于,又殺死了匈奴兵萬餘人,單于負傷後,只帶領著數十名騎兵,向西部地區敗走。


從白登之恥,到勒石燕然,漢朝將匈奴打的舉族西遷的最後一戰



永元三年(公元91年)二月,僥倖撿回了一條性命的北匈奴單于,在金微山(今阿爾泰山)重新設立起了自己的官廷。竇憲聽說後,馬上又派遣漢將耿夔率領800名精銳騎兵,出居延塞(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5000餘里,再一次與北匈奴軍隊激戰。這一次,漢軍更是銳不可擋,共殺死北匈奴兵5000多人,北匈奴單于只好再次向西逃走。

四、結語

北匈奴再次兵敗之後,在漠北地區再也無落腳之地,北匈奴開始向歐洲遷徙。西遷的匈奴在路上分散開來,有些和當地民族發生了融合,還有一支卻一路向西,把歐洲攪得天翻地覆,立足歐洲,建立了一番基業。但是這支匈奴人已經不是純正的匈奴人了,而是在百年不斷西遷過程中和沿途種族融合後的混血民族。


從白登之恥,到勒石燕然,漢朝將匈奴打的舉族西遷的最後一戰



但是,他們身上還是流著匈奴人的血。如今,中歐和東歐國家的部分居民有著匈奴人的基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