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月45家保險機構調研70家上市公司 工業、生物醫藥受青睞

隨著A股市場回暖,保險資金也進入調整佈局期。藍鯨保險根據東方財富網數據梳理發現,3月4日至4月8日近一個月期間,45家保險機構先後調研70家上市公司,從所屬行業分佈來看,工業4.0、生物醫藥、化工行業、電商概念等,為保險資金所青睞的熱點板塊。

2018年,受權益市場下行影響,不少險企投資端“折戟”。作為險企盈利天平的兩側,業內專家對藍鯨保險指出,投資端及承保端均需保持在均衡線上,減少單邊壓力。從投資端來看,險企需靈活調整投資板塊比重,做好資產負債匹配工作,提升資產配置能力,嚴格風險,實現綜合盈利,從源頭做好承保服務,進而提高產品端質量。

市場回暖、板塊輪動,保險資金“伺機”出手

舉例來看,藍鯨保險梳理發現,包括平安養老、北大方正人壽在內的13家保險機構,近一個月內,均對匯川技術(300124.SZ)進行調研,後者主要進行工業自動化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歸屬工業4.0、工業互聯板塊。

近一月45家保险机构调研70家上市公司 工业、生物医药受青睐

電商概念板塊中,廣聯達(002410.SZ)、珀萊雅(603605.SH)也受到保險機構的密集調研。細化來看,華泰保險集團、崑崙健康保險等8家保險機構均對廣聯達進行調研,長江養老、恆大人壽等6家保險機構即將目光投向同屬於電商概念的珀萊雅。

除此之外,主營文化演藝和泛娛樂業務的宋城演藝(300144.SZ);化工行業的衛星石化(002648.SZ)、天齊鋰業(002466.SZ);歸屬電子行業的滬電股份(002463.SZ)等4家上市公司,在最近一個月時間內,均受到5家及以上保險機構“青睞”,陸續接受調研。

生物醫藥板塊,保險機構參與調研康弘藥業(002773.SZ)、開立醫療(300633.SZ)、邁瑞醫療(300760.SZ)、九洲藥業(603456.SH)、科華生物(002022.SZ)等數家企業。

近一月45家保险机构调研70家上市公司 工业、生物医药受青睐

事實上,保險機構參與化工行業、生物醫藥行業領域調研,也有邏輯可循。

舉例來看,針對化工行業,中信建投證券即指出,化工等週期品價格大幅度上漲,與2016年供給側改革造成的產能收縮呈現出週期行情表現一致。由於經濟復甦可期,疊加化工產品供給收縮價格上漲,化工等週期板塊估值處於低位,有望成為4月上漲的新動力。

生物醫藥領域,中泰證券表示,創新研發、消費升級、製造升級,是生物醫藥行業確定性的行業趨勢和持續增長動力,但政策擾動、藥品質量等問題,對板塊走勢有較大影響。

從保險機構調研頻次來看,因資金規模體量較大,中國人壽(601628.SH)及子公司國壽養老共計對20家上市公司進行調研,為後期投資做準備。

近一月45家保险机构调研70家上市公司 工业、生物医药受青睐

中國平安(601318.SH)隨後,集團公司及子公司累計調研11家上市公司。

近一月45家保险机构调研70家上市公司 工业、生物医药受青睐

除境內保險機構外,臺灣的三商美邦人壽保險、南山人壽等,也以QFII(合規的境外機構投資者)身份參與市場調研,從行業偏好來看,化工行業首當其衝,其餘則包括有色金屬、家電行業等偏實業板塊的領域。

“市場整體回暖的情況下,還是有好機會的”,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主任王緒瑾對藍鯨保險分析稱,儘管在投資風格上,險企各有偏好,但在板塊輪換的作用下,也存在投資機會。

平衡險企盈利天平,投資端把握市場趨勢“借雞下蛋”

儘管市場“淘金”誘惑不少,但其中風險也難以避免,2018年,受整體經濟環境下行影響,不少險企投資端“折戟”。

舉例來看,中國人壽2018年投資收益從2017年的1349.83億元下降至1113.96億元,同比下降17.5個百分點。

“公司總投資收益率較2017年下降顯著”,中國人壽表示,2018 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國內債券市場利率震盪下行,股票市場跌幅僅次於 2008 年,受權益類市場大幅下跌影響,股票、基金價差收入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均為負值。

無獨有偶,2018年,幸福人壽全年累計虧損68.28億元,繼2015年實現盈利以來,再度步入虧損。對於鉅額虧損狀態,幸福人壽回應稱,受2018年資本市場大幅下降影響,權益類投資出現較大規模的損失,從而導致較大幅度虧損。

“無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進入資本市場,自然為獲取利潤”,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郝演蘇說道,但市場情況難以定性,並不排除在選擇和判斷過程中“馬失前蹄”,且受權益市場整體下行影響,出現虧損也可以理解。

事實上,保險公司盈利主要通過承保利潤和投資利潤兩個渠道獲得,隨著業內保險產品同質化競爭加劇,一定程度上推高負債端成本,承保利潤被擠壓,因此,通過投資獲取收益,也成為保險公司實現整體盈利的路徑之一。

早前,通過“資產驅動負債”模式,部分中小保險公司在短期內實現規模快速擴張,然而這一模式難以成為可持續的資產配置方式,行業也在轉型調整中,如何掌控好承保端和投資端的“天平”,成為重中之重。

“要實現承保端和投資端的雙贏”,王緒瑾說道,在其看來,險企僅依靠承保端的收益較為單薄,若承保虧損,但投資端收益可覆蓋,最後實現綜合盈利也為經營之道。而實現綜合盈利的最終目的,是為倒推做好承保服務,從產品端加以提高質量,彰顯保障本質,而非施加投資端單邊壓力。

在利率市場環境變化的背景下,一度以固收類產品為主的險企投資端也面臨壓力,更注重尋找風險收益比較為優質的標的。

“險企需要把握投資機會,利用資本市場趨勢‘借雞下蛋’”,王緒瑾補充稱,在投資端,保險公司可在符合監管規定的前提下,靈活調整投資板塊比重;其次,根據自身負債情況決定投資方式,做好資產負債匹配工作;最後,嚴格進行風險控制,提高資產配置能力,除技術水平外、人才隊伍也要循序跟上。

“多元化選擇投資標的,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郝演蘇持有相似觀點,其指出,市場“東方不亮西方亮”,需避免針對某一行業注入大額資本,強化資產配置和投資能力。

本文源自藍鯨財經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