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小學課本 激起50後多少童年回想


我看到這些80年代小學課本後,儘管我是個50後,但其中許多課文我也學過,不由地讓我也想到了童年,想到那些難忘的故事。記得我要領的一本書是一毛錢,但此時我們家拿不出,害的我小腳的姥姥一手拄拐、一手扶著我至少跑了兩家才借到錢。歲月荏苒,多少事我都忘記了,但這件事讓我刻骨銘心。經歷過這件事後,我彷彿一夜就長大了,所以說苦難從某種程度說是一筆財富,回過頭來說真應該感謝它,它可以讓一個懵懂的孩子早熟。

因為買課本如此不易,我自然對課本倍加珍惜,找來牛皮紙包了書皮,同學教會了我把書皮四個腳加固了兩層厚度,使課本不易卷角。圖中《降落傘》這課我也學過,當時對跳傘很神往。我所居住的山西運城有機場,60年代經常進行跳傘訓練,因當時城裡沒有啥樓房,所以我們時常能看到滿天傘花;我們院中有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帶回了美國降落傘佈讓孩子當圍巾,白色的府綢很是漂亮。這些故事對我學這一課很有幫助。

圖中放風箏的孩子讓我想到童年放風箏的故事:當時看到別人放風箏非常羨慕,於是就找來一本少年科技畫報之類的書作參考,用自家的破門簾的細竹棍子做骨架,到運城鐘樓百貨大樓買了4分錢一張的白紙,偷了一點家裡的面打漿糊,最後用姥姥做鞋的納底子繩當線到我們西南二校的操場上放,終因糊的風箏太粗糙,平衡掌握不好沒有放起來。朋友們:你有這樣的經歷嗎?


這幅描寫毛澤東主席青年時期伏案疾書的美術作品《八角樓上》是楊之光、 歐洋兩位畫家畫的。作為美術愛好者,我欣賞過許多兩位大師的作品,這張作品深刻的意蘊,洗練的筆法使作品有非常強的藝術感染力。那時還有一首歌《毛主席窗前一盞燈》非常流行,反映了毛主席習慣於夜裡工作的特點。當時我們老師教會了《毛主席永遠和我們在一起》的舞蹈,儘管舞蹈動作大都忘了,但歌至今我還會唱。我們永遠懷念毛主席。

這篇課文用形象語言反映了祖國的幅員遼闊。那時有一首歌詞“當北國的鋼花映紅了飛雪,江南的田野已是春色妖嬈;當東海的哨兵迎來了燦爛的朝霞,戈壁荒原的燈火還在閃耀。”優美的意境和這篇課文可謂異曲同工。這篇課文在進行潛移默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多麼美好的祖國,我們一定要把她建設好,絕不能讓豺狼踐踏。

這一課是文明用語,它教會學生成為一個有禮貌的人,這將使他們受用終生。現在學生由於受的教育好了,基本上都不會罵人了。不好意思,我那個時候是剛會說話就會罵人,而且是一套一套的基本不重複,成人後才知道這是很醜陋的事,嘴開始乾淨了。


80年代的課本已有彩色畫片,我們那時全是一個顏色,好像封面也沒啥顏色。當時的紙質量較粗糙和不結實,課本快學完時紙角都捲了起來。我當時把紙角一張張捋平然後把課本壓在枕頭下,雖然我很用心,但實際上似乎很徒勞。

現在有的孩子可能看著書本是夠夠的,不知道我們兒時是多麼珍惜課本。那時課外讀物一般人都買不起,我們能讀到的書大部分是課本,各個年級的語文課本我們都互相傳閱。記得我上二年級時,班主任把一本舊語文書給我用於教室的爐子生火,我如獲至寶,怎麼捨得燒了,和同學們不知看了多少遍。

這篇《春天來了》我不敢確定60年代課本里有,但總覺得似曾相識。我曾看過中學大同學課本里朱自清先生寫的《春》,大師把春天寫得那麼美好,每次看完我都是那樣的陶醉。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眼前的多少事都忘了,但童年背過的《烏鴉喝水》《孔融讓梨》《司馬光打破缸》仍歷歷在目。為了憑弔司馬光,我曾到山西夏縣的司馬光墓前沉思了半天:一個孩子怎麼能如此沉著機智?他能寫出《資治通鑑》看來絕非偶然。


圖中的看圖識字是我童年最愛看的畫面,當時運城有種糖紙上面印的也是看圖說話,我為了獲得這些糖紙,每天放學之後,到運城每個糖酒商店逛一圈撿糖紙,都省得清潔工掃地了。我把撿到的糖紙在水裡泡軟,然後貼到鏡子上,幹了之後專門做了夾子夾住。這些看圖說話成了我最早的啟蒙老師,我買來小蠟筆畫了大量的看圖說話,使我又識了字又鍛鍊了繪畫能力。轉眼間,我已是白髮老人,每當我看到這些小學課本,都感慨萬千彷彿又回到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