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为什么要出兵攻打朝鲜?

历史一书生


皇太极继位是在1626年,皇太极首次出兵征讨朝鲜是在1627年。表面来看,皇太极出征朝鲜是捏软柿子。实际上,皇太极出兵征讨朝鲜还有两个目的。第一,打破明朝可能会为后金编织的包围圈;第二,稳固自己新君的地位。


皇太极继位时,后金虽然屡屡击败明朝,并将战线推进到辽河以西、宁远城之下、距离山海关仅200余里,但是后金此时却处在极其不利的窘境下。山海关一方,明朝宁远城有袁崇焕镇守,皇太极虽尝试过攻击却没有奏效,而且损兵折将。另外,宁远的地理位置也让皇太极不敢贸然越过。可以说,山海关方向,明朝的防线暂时无懈可击。同时,游牧在锡林郭勒盟、西拉木伦河区域的蒙古林丹汗诸部并不满意后金不断地攻城略地。早在1619年,努尔哈赤兵进开原、铁岭时,后金就遭到游牧在辽河五部喀尔喀蒙古的阻击。同年十月,实力更加强大林丹汗公然警告努尔哈赤不要再向明朝控制的广宁(北镇市)进军,否则林丹汗便会攻击后金。屡屡战败的明朝看到这一矛盾,乃大力笼络林丹汗,希望驱使同样擅长骑射的蒙古人制衡后金。所以,直到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继位,蒙古林丹汗的威胁依然没有消失。

虽然同样擅长骑射,但是后金却不能无后顾之忧地同时对敌蒙古和明朝。究其原因,还是后金的背后有一个十分忠于明朝的小国——朝鲜。壬辰之役,明朝对朝鲜有存国之恩,朝鲜对此十分感激。所以,1619年4月的萨尔浒之战,发兵宽甸的杜松一路就是汇合了朝鲜的数万援兵。后来,努尔哈赤击败杜松,并逼降了全部的朝鲜援兵。为了笼络朝鲜,努尔哈赤试图放归战俘以取得朝鲜的谅解,但是朝鲜对努尔哈赤的示好却视而不见。1622年,明将毛文龙率部进驻皮岛,与朝鲜唇齿相依,共同骚扰后金,并迫使已经攻击明朝的努尔哈赤掉头固守老巢,让山海关方向的明军送了一口气。为此,努尔哈赤曾强烈要求朝鲜断绝与毛文龙的来往,并承诺若擒献毛文龙,后金将放归朝鲜降将。最终,朝鲜还是没有答应,并依然为毛文龙提供后勤供应。如此,被毛文龙骚扰地十分疲惫的努尔哈赤以及众多后金亲贵们憎恨毛文龙的同时,亦更加痛恨朝鲜庇护毛文龙。

所以,皇太极讨伐朝鲜目标一是借机剿除毛文龙,二是试探朝鲜战力,是一箭双雕的计策。此外,皇太极决定征讨朝鲜时是刚刚即位的新君。对皇太极继位,时下流行着两种说法:一是皇太极是夺了本该属于多尔衮汗位,第二是皇太极夺了大贝勒代善的位。不管这两种说法是否属实,有一点是可以看到的:皇太极继位时,他的那些同龄的兄弟们都有自己的心思。另外,新君皇太极继位后就山海关方向发动了攻击,但是进攻不利。如此,后金亲贵们失去了掠夺的发财地。所以,皇太极需要转移国内视线,并试图以一次新的胜利来巩固地位。


大福读史


准确点说,以下四点原因使得皇太极必须去征服朝鲜并将其彻底征服:

第一、打破明朝对后金构成的三面包围。明朝为了对付后金,除了拉上小弟朝鲜之外,还拉上了林丹汗做盟友,构成了一个对后金的东、南、西三面包围圈,使后金在战略上受到了极大的牵制。所以皇太极没少东征西讨,除了破关破坏明朝的经济补充自身之外,皇太极也打击朝鲜以及蒙古,最终将朝鲜和蒙古变成了自己的小弟,不仅打破了明朝对其的战略包围,反而构成了对明朝的战略包围。而且,征服朝鲜还可以起到安定后方的作用,防止朝鲜在其背后煽风点火。



第二、由于明末小冰河期造成了农业歉收,极大的打击了后金脆弱的经济,皇太极即位初期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而朝鲜是则除了明朝之外的另一个标准的小受,战斗力比明朝还弱,如果明朝是战五渣,那么朝鲜连战五渣还不如。所以,后金就把朝鲜当成了提款机,两次入侵朝鲜不仅掳掠、敲诈了大量的粮食以及财物,还掳来了大量的人口补充劳动力。皇太极彻底降服朝鲜之后,朝鲜必须每年向后金进贡粮食,用后金汉官得话说,我国地窄人稀,贡赋极少,全赖兵马出去抢些财物。

第三、朝鲜可以为清军提供仆从军。对于皇太极来说,朝鲜可是绝佳的兵源地,朝鲜半岛不仅盛产弓箭手,还有鸟枪兵以及后金紧缺的水师。而且,历史上清军也没少征发朝鲜仆从军为自己服务。松锦大战的时候清朝就紧急征调了朝鲜鸟枪兵,剿灭皮岛明军势力的时候也有征发了朝鲜水师,清朝在雅克萨之战前多次和沙俄得军事冲突也有朝鲜鸟枪兵参加。

第四、历朝历代朝鲜半岛都是各个古典王朝的附属国。历朝历代都会和朝鲜半岛建立宗藩关系,比如高句丽曾经臣服于北朝;王氏高丽也曾经向大辽、大金、大元臣服,元朝东征日本还征发了高丽仆从军;之后的李氏朝鲜也曾向明朝臣服。而皇太极要做天下之主,就必须要和朝鲜半岛建立宗藩关系。
三田渡大清皇帝功德碑

所以,最后朝鲜也就成了大清的小弟,直到甲午战争之后。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皇太极一共两次出兵打过朝鲜,第一次是1627年,其目的有三个。第一,打破明朝的战略包围圈,扭转东北亚战局;第二,加强皇太极对后金政权的控制力。第三,获得部分食物资源。

虽说当时努尔哈赤兵峰正盛,一举把战火从辽东推到辽西,但是对于占领区,努尔哈赤并没有很好的恢复生产力,所以后金的主要生存方式依然是劫掠,一旦没得劫掠,后金在这种小冰期年份就会粮食短缺。而自从宁远大捷后,后金对大明侵略的步伐就很难继续下去了。同时,四大贝勒的其他三位势头不比自己弱多少,还有个叔伯哥济尔哈朗势力也是很强,虽说表面上服从皇太极的指挥,实际上也是有当大汗的想法。再就是虽然后金军队战斗力优于明朝,但是国力远不及大明。而且当时蒙古实力最强的察哈尔和后金处于敌对关系,喀尔喀也有好几个部落与后金为敌,这些蒙古部落严重威胁着后金的西线;朝鲜虽然战五渣,但是听明政府的话出来恶心后金一波,也是很讨厌。所以为了突破包围,化解危局,皇太极必须先找最好打的下手。



这次战争的结果就是,朝鲜与后金成为兄弟之国,向后金开市并缴纳岁币,后金从朝鲜掠夺大量粮食和物资,对其饥荒有所缓解,战后朝鲜不得不承诺不再接纳逃人,困扰后金的逃人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解决,但朝鲜并未因此断绝与明朝的宗藩关系,这就为后来的丙子胡乱埋下了伏笔。


1636年,皇太极获得大元传国玉玺,并且征服了整个科尔沁区和大半个喀尔喀区,基本上获得了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统治权,因此改元大清,继皇帝位。期间皇太极要求朝鲜劝进臣服,被拒绝,因此以讨逆为号,实际上是想彻底控制整个东北亚,并且切断明朝在关外的一切军事力量支援。

于是同年,皇太极大军压境,朝鲜在凶悍的清军面前仍然保持着往日的战五渣形象,很快就退到南汉山城,然后朝鲜国王对着西南方向的大明皇帝叩首谢罪,从此归顺了大清。



最后是清朝将五十万朝鲜人作为俘虏押回国充作奴隶,并掠走朝鲜大量物资,后来朝鲜政府向清朝支付赎金赎回了一些人。根据协议,朝鲜被迫与明朝断交,接受清朝的册封,成为清朝的藩属国。虽然朝鲜后来小动作还是很多,但是根本无济于事。


火器工坊


清朝皇太极攻打朝鲜,一直攻入朝鲜当时的首都汉城,朝鲜国王出城请降,皇太极一番耀武扬威后,逼迫朝鲜国王立下“大清皇帝功德碑”后,满载而归,至今被朝鲜视为奇耻大辱。





我们知道,皇太极登基后注重学习明朝的政治制度,一心想入主中原取代明王朝,可为何要舍近求远去攻打朝鲜?

小编认为,朝鲜作为明朝属国,在明朝发动对后金的萨尔浒之战中,朝鲜是曾经派兵的,虽然只是象征性的派了一些人,但却始终与后金为敌。而且在后方给清朝多次袭扰,清军面临两线作战,痛苦不堪。


其次,清朝当时处在东北严寒地带,生产力水平不高,要想获得足够的军粮就必须不断对外扩张。朝鲜受汉民族影响,是传统的农耕民族,正好可以给皇太极提供一个稳固的后方,不断输送军需。

还有,我觉得皇太极有点打狗给主人看的意思。朝鲜在经历了丰臣秀吉侵略之后,是万历皇帝当机立断援助朝鲜,化解了朝鲜的灭国之危。从那时起,朝鲜从国王到百姓对明朝感恩戴德,五体投地。皇太极在无法攻入山海关之时,我想会把怒火发在朝鲜身上,打不过你,那我就教训教训你的小弟。


然而,武力并不一定能够征服人心,虽然后来明朝灭亡,朝鲜一直记得明朝的恩德,视自己为明朝的嫡系传人,虽然表面臣服于清朝,但崇祯年号却一直使用到了清朝末年。

我是亮仔,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亮仔学史


皇太极继位之后,对内大力调整方针政策;对外的第一个重大举动,则是出兵朝鲜。

出兵朝鲜的直接原因是从努尔哈赤死、皇太极登极,到当年十月,一个多月时间里,朝鲜作为邻国,没有派人来吊唁亡灵,也不前来祝贺新汗登基,相反,接纳了数量可观的从后金国出逃的辽东汉人,据朝鲜史料记载,前后可能达到数十万人,仅价川一地即达三千多人。(《李朝实录》仁祖卷十四)

这些人,在努尔哈赤编汉为奴的政策下从自由民变成奴隶,然后,不堪忍受而出逃,于是就成了前清极为有名的所谓“逃人”。为此,后金汗国和后来的大清国制定了严厉的“逃人法”,力图以严刑酷法遏制他们逃亡。并一直蔓延到清军入关之后很多年,成为前清时代名副其实的恶政与恶法。大清朝之所以曾经在历史上特别声名狼藉,这些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恶声恶气的恶政恶法肯定是其原因之一。

此时,后金汗国与朝鲜交涉,要求朝鲜将这些“逃人”一概驱逐回来。朝鲜置之不理,将这些逃过鸭绿江的辽东汉人遣送给了明朝。对此,皇太极感受到的肯定不仅仅是轻蔑,还有利益上的重大损失,因为这些人全部是满族人的奴隶,刚刚继位的皇太极在自己必须承受损失的同时,还必须承受这些满族人士的抱怨与压力。

最重要的原因有两条:一是避免两线作战腹背受敌,二是没有现实利益上的压力和考虑。如今,和袁崇焕议和,解除了战略上的顾虑;王公贝勒们又正因为“逃人”的损失怨气冲天,此刻出兵朝鲜,立即可以得到这帮家伙的好感与拥戴,真正是天时、地利、人和皆备于我。

大约这是皇太极将自己继位后第一个重大军事行动锁定在朝鲜的原因。而且据说努尔哈赤临死时,也曾经嘱咐那几大贝勒,要把解决朝鲜问题放在第一优先考虑。

所以皇太极即位后,首征便是朝鲜。


和蜗牛一起同行


后金崛起以后,与明朝进行了长期的对抗,当时朝鲜跟着明朝混,所以后金如果要全力进攻明朝,就必须先打服明朝的附属国和帮手朝鲜,以免除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

皇太极担任后金大汗时期,对朝鲜进行了两次大规模讨伐。公元1627年,皇太极对朝鲜宣战。 阿敏、济尔哈朗、阿济格等将领帅三万大军大举入侵朝鲜。朝鲜战斗力大家都清楚,很快朝鲜就投降了。公元1636年,鉴于朝鲜依然心向明朝,后金第二次入侵朝鲜,朝鲜又战败求和,彻底臣服后金。

皇太极彻底征服朝鲜后,解除后顾之忧,全力进攻明朝,逐渐占领辽东全境,兵锋直指长城,并且通过绕行,孤军深入,兵临北京城下,并使用反间计除掉袁崇焕,对明朝产生较大的威慑。


对话历史


因为他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当时皇太极的后金不仅遭到了明朝的军事压力,还遭到来自朝鲜属国的威胁,以及盘踞在新义州地区日本浪人的威胁。这些人经常登陆后金防区屠杀后金留守人员,掠夺财货粮草。

皇太极出兵朝鲜的目的就是先打服这个时不时背后捅刀的邻居,至少使他安分一点不至于在后金军队开拔的时候乱来。皇太极对朝鲜的态度还是相对比较宽和的,只要他别乱动就行。

其次,就是驱逐新义州的日本浪人。皇太极对新义州浪人的态度就是驱逐出境,不许朝鲜将新义州出借给日本浪人作为根据地,也不许他们入境新义州,否则便要出兵打朝鲜。

其实皇太极的这种要求很合情合理,既没有要求朝鲜臣服,也没有想让他称臣纳贡,就是单纯的守中立。不过朝鲜当时比较为难,他打不过后金,可是却也挡不住日本浪人,这就是后来皇太极第二次征伐朝鲜的主因,就是藏着朝鲜打日本浪人。


优己


朝鲜国王太狂,去骚扰后金的百姓!皇太极出兵朝鲜,把他们的俘虏都带回盛京做苦力!朝鲜国王自动称臣!朝鲜成为后金的藩属国!皇太极还立了一块功绩碑,放在朝鲜国王皇宫,让他们定期朝拜!见到功绩碑,如见皇太极!皇太极兵发朝鲜,壮我中华神威!朝鲜兵一听后金军到来!不战自败,抱头鼠窜!不能不说,皇太极虽然对朝鲜兵残忍点,但是震慑住朝鲜军民,还是有很大功绩的!从此以后二百年,朝鲜国都没有找事,老老实实的!也有皇太极的功劳!希望我的回答,大家能够喜欢,谢谢!



翠楼看天下


朝鲜当时是明朝的属国,也就是说朝鲜是认明朝当老大的。

后金建立,皇太极告诉朝鲜:以后,你跟我混

朝鲜:我不,我是跟崇祯大哥混的,做人得讲义气。

于是皇太极发兵打朝鲜,朝鲜跪地求饶:皇太极大哥,以后我就跟你混了,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从战略意义上讲,后金必须先打下朝鲜,因为后金的生产力低下,无法全方位的供应大军的攻伐,占领了朝鲜以后,后金的后勤补给无忧了。

皇太极不能允许自己出征在外,身后还有个心向大明的朝鲜在自己身后,一旦朝鲜有小动作,自己将首尾难顾


鬦鬦飞


以我个人浅见,其矛盾并非一日产生。

首先朝鲜半岛是在大明朝的帮助下,实现统一,建立了朝鲜王国。朝鲜对大明朝,感恩戴德,唯命是从。而当年朝鲜与女真部就有过节,朝鲜不断夺掠女真财富,杀戮女真人。双方还互抢民众为奴,以至矛盾日渐加深。

按当时的形势看,女真可以说是三面树敌。当时面对的是大明,而朝鲜又是大明的盟友。并且,明朝还拿出大量金银诛宝收买蒙古。在如此情况下,皇太极才决定攻打朝鲜。这也就是无耐之举,主要原因:朝鲜的地理位置,对女真极为不利。与明开战,很容易遭到腹背受敌。所以皇太极才两次攻打朝鲜,直到打服,解决了后顾之忧,才放心的攻打明朝。

所以,这也是皇太极与明朝对抗时,不得不先解决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