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限根定向栽培技術

山藥限根定向栽培技術

1 品種選擇

選擇牛尾山藥品種,該品種屬於中早熟,生育期 160 d。塊莖呈長牛尾巴形狀,表皮光滑,外觀均勻,長 80 ~ 100 cm,大頭直徑 3 ~ 5 cm,單株塊莖重 1.5 kg 左右,薯肉白色,煮熟食用質地軟,口感較好。長勢中等,適應性較廣,平均畝產量達 1500 kg 左右。

2 土壤選擇

採用限根定向栽培對土壤要求不高,砂土、壤土、黏土、土層深淺、地下水位高低均可種植,土質肥沃、土層深厚、排灌方便的砂壤土更利於其生長。

3 種薯處理

3.1?選種及種薯處理

選擇無病蟲害、充分老熟的薯塊作種薯。種植前 25 ~ 30 d 將種薯尾部切成 12 cm 左右長,用25% 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800 倍液浸種消毒 10 min,取出晾乾後可直接進行催芽,或將種薯塊莖切口蘸石灰或草木灰,並曬種 1 ~ 3 d,以打破種薯的休眠促進發芽。曬種程度為種薯切口向內萎縮,並從斷面中間裂開。

3.2?催芽

用筐把種薯裝好,並將種薯擺放整齊,切口朝向一致,不能相互接觸。擺好後,整齊地放在室內,溫度低的情況下覆蓋塑料薄膜。當塊莖新根露出 1 ~ 2 cm 時,就可進行播種。幼芽不能太長,白色芽點長度不超 1 cm,否則會影響播種質量。如果不能馬上播種,要設法降低溫度,以減緩或抑制幼芽伸長。

4 整畦

整地理畦,每畦包溝 1.1 m 的距離刨溝,做成低於地表 15 cm 的溝畦,刨出的土層充分搗碎,以備栽種時覆土。

5 種植

山藥種植宜在 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一般要求地表 5 cm 地溫穩定超過 9 ~ 10 ℃即可種植。種植方法:把寬 60 cm 彩條防雨布平鋪在溝畦中,把玉米秸稈平鋪在彩色防雨布上並覆 5 cm 厚的土,覆土後平鋪一層基肥(豬糞、牛糞為最好,每畝拌上兩袋複合肥,再噴施辛硫磷殺蟲),然後再覆上一層薄土,之後橫向排放 5 ~ 6 個種苗,芽朝上,莖塊一個朝向,再覆 5 ~ 10 cm 的土。排好第一簇之後,再退後 60 cm 種下一簇。種好之後每排安上滴袋,以備澆水。

山藥限根定向栽培技術


6 田間管理

6.1?除草

種植後 1 ~ 2 d 在土壤潮溼時或雨後用 90% 乙草胺乳油 350 倍液或 96% 金都爾乳油 2000 倍液,噴灑在墒面和溝面。在生長期間如有雜草,可用12.5% 高效氟吡甲禾靈乳油對水噴霧防除,注意藥液不能濺射到山藥藤蔓上。也可選擇人工除草。

6.2?地膜覆蓋

在出苗後搭架前,宜在雨後或淋溼後,用 1.2m 寬的黑色地膜覆蓋畦面並壓緊。

6.3?搭網

種植 10 ~ 20 d 後,當苗高 20 cm 左右時,應及時搭架掛山藥攀爬網。

6.4?施肥培土?

齊苗後 20 ~ 30 d 追肥 1 次,連施 3 ~ 4 次,每次畝施複合肥 5 ~ 10 kg。種植後 120 d 左右開始轉入塊莖生長期時重施攻薯肥,畝施複合肥20 ~ 30 kg、生物有機肥 100 kg。施肥應在雨後或灌水後,同時應及時進行培土,覆蓋塊莖上的土層保持 10 ~ 15 cm 厚。

6.5?水分管理

山藥較耐旱,對水分要求不嚴,苗期和塊莖生長初期以保持土壤溼潤為好,但塊莖進入生長旺盛期以後,應保證有充足水分均勻供應,尤其在塊莖快速伸長膨大期,特別要保持土壤溼潤,經常適時噴水。山藥收穫前 10 d 左右應停止澆水,以利於採收後銷售或貯藏。

6.6 病害防治

山藥病害主要是炭疽病。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 70% 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 500 倍液在夏秋季雨水來臨前噴施效果較好。

7 採收

一般可在 8 月左右開始採收,採收期可持續到次年 3 月。採收宜在晴天上午,把土層稍微翻開後就可將整條山藥取出。一般情況下,有客戶訂購就現採收,收穫後應儘量減少薯塊的損傷。採收山藥後,彩色防雨布即可收起,待來年又可用於山藥種植。

8 結語

山藥限根定向栽培與傳統栽培相比,有以下優點:①解決了對土壤的高要求。山藥傳統栽培只能種在地下水位低、土層深厚的衝砂土中,山藥限根栽培土層只要 30 ~ 40 cm,只要地下水位不超過40 cm 均可種植;②產量高、品質好。限根定向栽培土層薄,日夜溫差大,土壤疏鬆、通透性好,使山藥生長快,省水、省肥;③收穫容易。只需用簡單工具或用雙手扒開表土就可取出山藥,不損傷塊莖,達到優質高產;④山藥長在彩色防雨布上,薯條整齊、飽滿、光滑、皮色佳[吉山花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