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中难免会发现自卑的学生,该怎么样引导其走出自卑?

my19861115


在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一书中写到:其实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自卑感。因为我们 都会发现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一般来说,人们会努力改变现状。学生也会有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有:

一、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经济条件和家庭关系。在一个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环境当中,孩子也会有优越感。那几乎在物质上不会缺少什么。手机可以买苹果,衣服、鞋子可以买名牌,父母可以开豪车去接他。而对于一个刚解决温饱问题的家庭,是没有条件去满足孩子各种要求的。就算是在一些并不贫穷的家庭中的孩子,当他们在面对这些孩子的时候,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在家庭关系中,家庭成员如果能和睦相处,孩子的性格也会活泼开朗,充满自信心。如果父母总是争吵或父母离异,自己的父母都不再关爱他,把他视为累赘的话,那么孩子就会产生自卑心理。父母不快乐,孩子焉敢快乐?



二、家庭排列不同和重男轻女的思想导致。是指在多子女家庭当中,这位孩子排行第几。不同排行对孩子性格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父母一开始会最疼老大,等后面的孩子出生后,最疼的是最小一个。而排行中间的那个可能会被忽视。他可能并不是父母最疼爱的那个孩子。由此,排行中间的孩子就可能产生自卑心理。在有的家庭当中,还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父母只爱男孩,就会让女孩子产生自卑感。



三、学习成绩。学习成绩是父母和老师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从小到大,基本上每个老师和家长,他们喜欢的都是学习好的孩子。哪怕他们有一点任性和霸道,也会因为学习成绩好而视而不见。而学习成绩并不好的孩子,较容易受到批评。哪怕在其他方面做的很好,但是往往成人就是很难看到。这些学习成绩并不好的孩子,他们就会产生自卑心理。



怎样才能够引导学生走出自卑呢?我们结合上面的三个原因就可以得知答案:

一、教育学生正确的看待家庭经济条件。家庭中的经济条件如何,父母很难在短期内去改变。也不可能去满足孩子所有的物质需求。有的孩子手机用苹果,有的孩子就是用很便宜的手机。有的父母开豪车接送,还有的学生就是骑一自行车。贫富差距会让孩子产生自卑。不过,老师可以告诉学生:无论家庭条件如何,父母都在努力工作,为你创造一个更好的家庭条件。父母是爱你的。教育他们对生活要充满信心,积极乐观。你如果努力学习,以后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就能够改变命运,过上理想的生活。如果家庭中父母已经离异了,可以告诉孩子:父母对你的爱是不变的。不要让孩子感到是他造成父母离婚的。



二、父母要平等的对待每个孩子。无论是大宝还是小宝,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每个孩子都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的。在热播电视剧《都挺好》中,做母亲的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严重,使女儿苏明玉感到很自卑。在吃饭的时候,母亲给儿子夹菜,女儿苏明玉连头都没有抬一下。父母严重的偏心,最后导致他们断绝母女关系。因此,父母要做到平等的爱每个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是你生的。

三、学习成绩不是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学习成绩好,当然是一件高兴的事。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好,那也并不代表着这个孩子就不是一个好孩子。老师在看待学生成绩的时候,不要把学生分成"好生"和"差生",不要给他们贴标签。如果学生成绩并不好,那说明这个学生需要更多的帮助和鼓励。成绩不好的孩子,他们更容易有自卑感。出于自尊,他们不好意思告诉老师自己哪些地方不懂。需要老师多去问问这些学生,让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鼓励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受到鼓励的学生他们会拥有这样一个信念:老师是爱我的。鼓励的语言有:我看到你做了很多题目;你努力思考了很久;你很有耐心;我相信你!



四、教师可以在班上开展"互相夸"活动。现在微信里有"夸夸群",每个人一进群就被大家夸得找不着北,但心里都甜滋滋的。人是需要得到肯定和赞美的。人在被夸以后,学习和工作劲头都会十足。还能减少一些错误。心情愉悦做事效率也高了。让同学之间互相夸,能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他人优点的眼睛。也能让每个人自信心都大增。

五、教师可以与学生父母进行沟通,共同帮助孩子。因孩子的智力因素而导致的自卑,如专注力较差、记忆力差、理解能力差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因此可以与其父母沟通,有针对性的去帮助孩子。做一些专门的训练。通过一些智力方面的绘本或记忆力小游戏可以改善孩子的这些方面。

好了!我的回答就到此了。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您点赞留言或关注。转发请注明出处,谢谢!


雨后山林静


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家境贫富不一,长相丑俊不同,而班级学生在一起,有时又难免相互比较,成绩较差、家境贫穷、长相一般的学生就难免自惭形秽,缺乏自信而产生自卑。老师如何寻找契机,帮助他们摆脱自卑,树立自信,不仅是老师职责所在,也是体现教师价值体现。

我担任多年班主任,其中帮助过一个极其自卑差一点辍学的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后来不仅考入大学,完成学业,而且现在在南京开办了一个服装加工厂,生意做遍全国,成为了职场的佼佼者,对她的做法,或许能给同行一点启示。

她姐妹较多,父母关系失和,再加上她父亲重男轻女思想浓厚,在家里常挨打受骂,因此性格非常孤僻自卑。我观察她很久,她在班里几乎没有一个朋友,也不愿意接触任何人,上课时更不会主动地回答问题,有时候走路遇到老师,她也会头一低就过去,如果离得远,她一定会绕道走开。

这个同学自卑,内心却非常细腻、敏感,文笔非常优美。于是我就利用她的这一点优势,介绍她进了文学社。她本来就喜欢文学,能够进文学社,当然非常兴奋。

我是学校文学社负责人,在点评文章时常以她的文章为范文,对她大加赞赏。渐渐地她仿佛找到了自信,然后又安排她担任文学社组长、社长,鼓励她在全体社员面前发言,谈写作感受,向其他同学讲授写作方法。

她因为文章写得好,又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和社员讲感受又是自己较为擅长的方面,因此语言流畅,讲解得很生动,受到了同学的崇拜,这更增加了她的自信。

到了高三时,她已经非常自信了,没有刚入高中时的那种自卑了。学习上也不再那么消极被动了,而变得积极主动了,因此高考时,发挥还算正常,最后考进南方一所大学。大学毕业后,又放弃了进单位的机会,从租赁门面卖服装做起,到现在开办服装加工厂,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从她的成长中,我发现作为教师,面对自卑学生,只要善于发掘学生潜质,并且帮助她充分开掘发挥出来,成为特长,帮助她树立自信,从自卑中走出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这只是我的一点粗浅的尝试,您有什么高招,不妨说出来,也许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是一点福报呢!如果有,请留言、关注、点赞。谢谢哦。


乱语三千


教育学首先是心理学,其次是管理学。面对班级中存在的有自卑感的学生,如何教育引导,是一个教师的专业技能之一。

但我们必须明白,引导学生克服自卑感,绝非教师单面之功,需要多方力量,协力同心,和衷共济。

下面,三水三心结合自己教育的一些案例,来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第一,深入了解自卑心理的成因

一般来说,自卑心理的形成,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是生理缺陷的影响。一些同学因为个子矮、容貌差、身体残疾或智力不高等原因,担心自己被别人看不起,因而怕与人交往,于是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怨自艾、轻视自己,从而产生自卑感。三水三心有一个学生,由于小的时候手臂被严重烫伤,即使在夏天,都穿着长袖衣服——有点类似“装在套子里的人”。

二是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少同学因家庭变故,父母离异、经济状况不好、家长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而造成肉体的痛苦和心灵上的极度自卑。

三是学校教育的影响。有些学校不重视对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导致一些同学在学校常常受到责备、讥讽、冷遇、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在集体中抬不起头,或因为成绩差,表现不好得不到老师的悦纳,这便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

四是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各种社会关系显得极其复杂,一此同学在社会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认为社会大复杂,人生之路大坎坷、太曲折,认为自己不能适应这样的社会,从而感到前景渺茫,悲观失望。

五是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足。由于没有一个客观、正确、科学的自我认识,好胜心强,自尊感重,一旦遇到失败,就很容易使他们心理上出现大起大落,灰心丧气,进而产生“自己天生不是那块料”的自卑心理。

所以,了解清楚学生自卑的原因,才有利于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那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第二,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和策略

一是引导孩子学会后天的补偿。有些学生因自己矮小、长相不好或某些缺陷而陷入强烈的自卑中,这时可以帮助他们通过“补偿”的办法,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或充实自己的内心来实现平衡。比如,拿破仑、列宁、邓小平,身材矮小,但他们都是世界上的伟人,可见先天的缺陷并不可怕,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不断努力去弥补。

二是引导学生学会善待失败与挫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挫折归因”,面对失败,要有清醒的认识,失败只是经历而绝非人生,失败有时是清醒剂,有时又是加压泵,它能使人重新认识环境和困难,重新调整自己的目标,最终走向胜利。

三是引导孩子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要引导孩子在认识到自己不足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优势,只有不断发挥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彻底克服自卑,而走向自信。让孩子积极地运用自我暗示,努力增强自信心。近些年来,衡水中学的教育,引发众多批评,但他们在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方面,却实实在在是心理学的高手——每天呼喊口号,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内在强烈的成就欲望的。

四是家长和老师要放低标准,给孩子减压。家长和教师不要总盯住分数不放,要重过程不重结果。要从长计,不要把目光锁定在眼前,只要孩子尽力了,就得理解和宽容。不要期望值太高,去追求完美无缺,孩子不可能样样出色。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走出自卑的困扰,教师要引导家长,借助外界的专业心理矫正力量,比如,一些心理咨询专家,由他们提供帮扶方案。我有一个学生,因为父母离异,产生强力的自卑心理,甚至发生过自残自伤的行为,在我进行了多方的努力并不是很奏效的时候,我就帮助家长联系了专业的心理医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这个孩子,逐渐步入正轨。

总之,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表明你是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一些帮助!


三水三心


小徐老师从教二十年来,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总能看到自卑的学生,自卑的学生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自卑的学生自我价值评价低,往往对自己的外貌、成绩、举止言谈等不满意,如果持续找不到自己的独特的价值,往往会产生自暴自弃,甚至自伤的倾向。

二、自卑的学生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情绪化严重。往往老师或同学不经意间的一句评价,会让他情绪低落很多天。从而影响人际交往和学习动力。

三、自卑的学生有很强的孤独感,无助感,渴望友情,渴望被关注,被重视,但由于自卑心理作祟,往往在与人交往时处于被动状态,很难在与同学或老师交往中得到满足。

俗话说:“自信的人最美丽。”很多学生在青春期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自卑,但如果过于自卑的话,不仅会影响学习,更会影响学生一生的选择。因此,多年来,小徐老师都致力于引导学生走出自卑,悦纳自己,找到自己身上的亮点并收获自己美好的人生。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走出自卑呢?

一、发现自卑的学生身上的优点,学习上的优势,给予自卑的学生最中肯的评价,引导此类学生正确的评价自我,发现自己独特的一面。

中小学生因为心智还没有成熟,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多来自外界的评价,一些自卑的学生正是因为在家里或者是学校,长时间得不到家人、老师及同学们的赞赏,从而找不到自己的闪光点,感觉自己毫无价值感。

因此,要想重建学生的信心,就要发现孩子身上优点,并不吝夸赞他。老师可以从此类学生回答的问题或者写的作文中去找到他独特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肯定。

小徐老师最喜欢跟自卑的学生在批发作业,作文中跟学生交流,比如,我会在作业中批语:“你是我见过的最安静,最温柔的女孩子,你就像一株兰花,藏在深谷中,默默散发着幽香。加油!”如果是自卑的男孩子,我会批语:“从你发自肺腑的言语中,我感受到一颗真诚炽热的心,加油吧,小男子汉,你是独一无二的!”

在班上,我在问问题时,首先要用眼神来和这些自卑的学生进行交流,一旦发现他们有回答的意思,一定首先把机会让给他们,回答完问题,一定会对他的想法加以肯定。

就这样,不出半年时间,这些自卑的学生就会变得自信起来,学习劲头十足起来,学习成绩也会稳步提升。

二、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的外貌,正确的认知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去悦纳自己的外在形象,并学会经营和塑造自己的外在形象。

很多学生一到青春期就对自己的外表诸多不满,胖、个子矮、眼睛小、脸大、甚至头发黄等,都会成为青春期学生对自己外貌自卑的源头,老师在讲课时或跟学生谈心时,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外貌特点。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外在美是最低级的美,也是最没有灵魂的美,只有由内而外的美才是有内涵的美,而这种美每个人都能从学习知识和提高文化素养中得来。

世上没有丑的人,只有不自信的人。而且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外貌都会有很大的变化,而人,最好的化妆是文化知识化妆,一个人学的知识越多,学历越高,外在形象上就会散发出一种异乎常人的气质,这才是一种高级美。

2、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每个学生物质条件上的不同带来的差异。

每个中学生的家庭条件不同,因此穿戴及所带生活用品也不同,一些同学因吃穿和生活用品不如别人而自卑,要引导学生去正确看待这些身外之物,物质条件差只能代表父母的经济实力,不能代表个人的价值,真正自信的孩子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树立远大理想,将来成就更高的自己。

当老师将这些道理,特别是语文老师,在讲课时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导,一些因物质条件不如别人的自卑的学生就会慢慢开化顿悟,从“小我”走向“大我”。

三、和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正确的评价自己的孩子,多给自卑、敏感的孩子一些鼓励和肯定。

每个自卑的学生背后都有一个挑剔的家长,而长期缺乏来自家人的肯定和鼓励的孩子,往往自身价值感更低,而看不到自身独特的价值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怀疑,动力不足,所以,每个孩子都需要从家长那里得到自我价值的肯定,从而让孩子汲取更大的力量勇敢自信地面对自己的生活,面对自己。


总之,要想让学生走出自卑的痛苦深渊,老师真诚的引导和走心的教育,家长无私的爱和广泛的肯定都是学生走出自卑的动力。而培养一个自信的孩子才是教育的第一要义。


指尖教育帝国


学生自卑,首先要了解孩子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策略。

学生自卑问题的应对,不仅仅是教师和学校的责任和任务,更是家长的首要任务,需要家校配合。

家长要分析成因,有的放矢,针对孩子的问题,善于发现孩子可圈可点的闪光之处,老师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特征效果,有的放矢,扬长避短,深度挖掘孩子的潜力,让孩子回归温暖、和谐、积极的正向环境。

孩子自卑,需要思想上的成熟,需要哲学科普,需要观念塑造,需要用成长性思维唤醒潜力,激发内在动力。

教育环境尽可能杜绝侮辱,羞辱等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让尊重导引自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