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哈尔滨的学生补课成风?

紫元29168999


我说说我的看法。

第一,到底有没有人管理补课这事?

答案是有,2014年1月11日,教育部以教师〔2014〕1号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该《办法》共14条,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18年11月8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共十四条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哈尔滨教育局每年寒暑假都要大张旗鼓的治理一次,最近,2019年1月4日,出台六条禁令:

一、禁止教师向学生传播有害身心健康的思想或言论,讥讽、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二、禁止教师接受学生家长的现金、微信红包、购物卡、名贵土特产或其它财物。

三、禁止教师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按非常规办法给学生编排座位。

四、禁止教师组织和参与校外有偿补课,违反教育部“减负三十条”严控书面作业量等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等行为。

五、禁止教师在课堂上随意使用手机、擅离职守、消极怠工,佩戴有损教师形象的饰品和穿着奇装异服。

六、禁止教师利用家长资源办私事,组织家长看护学生自习、清雪、打扫卫生、到校值日,要求家长为学生批改作业、安装有害APP、开展网络投票,以及违反哈尔滨市中小学校(教师)“六个严禁”规定的行为。

哈尔滨市教师违反上述六条禁令,将按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上限处理(处罚依次是警告、记过、降职、撤职、开除)。

哈尔滨市教育局举报电话84618569 84619306

第二,既然有人管,为什么还会有家长反应教师补课?

老师补课,家长举报,老师开除,下一任老师不敢补课,多清晰的逻辑关系?怎么还会出现家长们说的补课?我一旁观者认为,补课的这个问题根源一直不在学生抑或老师身上,而是在家长身上。

从孩子出生,特别是独生子女的下一代独生子女,粗放就变成了精养,拼娃成了一种现象。每个孩子基本从懂事开始就被扔进一个又一个补习班特长班,我知道的一个孩子从小唱歌,跳舞,书法,绘画,口才,钢琴,古筝,她妈一个月就要掏小一万元的补课费,那还是五年前。很快,家长就尝到了特长班的甜头,和其他妈妈们聊天时,腰板更直了;到了幼儿园,孩子的成绩让老师见天夸奖,开家长会时,腰板直的不能再直。升学后,特长就不再作为主项,主项换成了学习成绩,于是新一轮的补课开始了。要补课,就得需要老师,私立补习班是不允许公职教师授课的,于是部分家长就开始打起公职教师的主意,第一轮,绝大部分老师是不从的,因为学校大会小会书面口头各种警告。于是,第二轮,家长们找教室的找教室,打掩护的打掩护。现在教育改革要求课堂素质教育,却要依据成绩说话,天时地利都有了,部分老师很快就从了,还有部分不从的老师被家长骂的狗血淋头,不补课就是教学质量不好,然后各种联名换老师。

注意,这只是部分家长,还有一部分家长并不情愿掏钱补课的,可又不得不从,因为目前应试教育体质就导致中小学课堂内容的巩固是需要刷题的,光刷题也不足够,还需要讲解,老师课堂上素质教学光哄孩子学了,不刷题不讲题,一到考试孩子就抓瞎,补课的孩子成绩上去了,自家的孩子落下怎么办?特别高中要分流,不是所有孩子都能上高中了,让这帮家长更焦虑了,于是心不甘情不愿地也进入补课大军。最后一波是佛系家长,自家孩子爱咋滴咋滴。第一部分主张补课的和最后一部分佛系家长是不会四处说自家孩子补课的,就是那部分不甘心的家长吐槽的最多。有意思的是,既然不希望老师补课,那为什么不举报呢?因为害怕一旦举报,其他家长会不“带玩”了,然后别的孩子成绩上去了,自家孩子成绩下来了。那又为什么吐槽呢?他们寄希望舆论压力让政府部门出面制止补课,让老师“顿悟”不补课,然后自己既不担责,也解了心头之恨。

第三,补课的老师怎么想的?是为了钱吗?

诚然,部份老师就是为了钱,小学老师一个月3500(我们这边),一堂课,大学老师课时费25-100多,小学老师课时费一元多。老师不能补课,补课就下岗,老师不能做微商,没空没时间。老师的寒暑假在备课,岗位学习,教学研究,看自家娃,个个巴不得开学。在没有额外收入的前提下,补课费就成了巨大的收入来源诱惑,禁得住诱惑的人太少。

还有一部分教师是不得已而为之,大家可能没见识过小学教改课程,一堂课都在讲故事做游戏,孩子们的精神的确都在课堂上,但是认识了几个字?数学知识巩固了吗?老师留作业也只能留白居易是谁,家里都有哪些物品是长方形……习题册不能明着买,学校不让;暗地里买吧,家长又不乐意,凭啥花钱,凭啥让我们辅导,于是只能让家长委员会出面复印,就曾经有个小朋友拿着黑白复印的题目问我们,哪个是blue 。

不补课的老师怎么了?他们已经被拍在沙滩上了。不补课被家长质疑,成绩上不去被学校质疑。

第四,补课这事究竟该咋整?

目前大学是很好考的,从研究教育到职业教育,学校名额是充足的,上大学是完全能够实现的梦想。还有很多学校开辟了自主招生这一金手指,让特长偏科生也看到了希望。

家长要认清这一现象,然后和自家孩子要好好研讨未来,能力强就上大学,不强就职业教育。

老师要在素质教育改革中理清思路,不能光为素质而素质,忽略每个阶段学生的基本情况。

教委学校做好监督管理,规定下了就要严格执行。

就说这么多吧。


倬彼昊天_嘟嘟虫


哈尔滨的学生补课成风,可谓是白天补、晚上补、周末补、寒暑假肯定也要补。

回想起自己上学时的日子,那也是一本血泪史,记得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被送到复华校旁边的教师进修学校,补奥数和作文,稍大一点之后,更是要周周去哈工大补习奥数,话说这工大食堂的牛肉面真是名不虚传,价又实惠量又足,咱接着说补习,我记着我小时候就没有过什么正经的假期,就是大年三十当天,也要参加学校的补课班,真是惨绝人寰。

现在孩子上学的压力比我上学那时候又大了很多,在这里也表现一下小小的幸灾乐祸,拿起这高三的模拟考卷,感觉哈尔滨这考试难度真是成倍的增长。上到高中开始说减负,这减负也就是口号。

我爸妈想得好:减负不减负,高考还得凭分数;别人减负我不减,自己孩子自己管!

我想现在的孩子家长也大多都是抱着类似的想法,希望孩子有个好前程,都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这读书可是一些贫穷家庭翻身的唯一机会,不少父母一辈子积攒,省吃省穿,可你要说给孩子补课拿钱,人家绝对不带皱半下眉头,用东北话说就是“有正事”!


侦案


激烈的社会竞争造成的补课现象,全国差不多,北方厉害些,因为高考还是相对公平的改变命运机会,分高者得,所以拼命通过应试练习方式让孩子增强竞争力,不让自己的孩子处于不利的位置,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最早采用这个捷径达到相应的目的,也很有效,比如我儿子的同学高二下学期开始一笔花三万四仟元购买新东方一百节一对一数学课,高考就进入了某一线直辖市的985大学,毕业留下来了,而我当时没有投入这么大,孩子进入211大学,就业一般,重新考研,后面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实际超过那个同学;另一方面现在多数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尽管很忙也舍不得像我们小时候那样放养,听凭孩子自由发展,再加上现在孩子面对的诱惑也多,多数孩子没有自制力,课后时间你指望他们自己利用好,兴许只有十分之一左右能做到。过去上学时候还有学习小组,到同学家里去学习,现在居住环境跟过去差别很大,谁家招一帮孩子来。再有,家长攀比,比成绩,比孩子,爱面子,所以争相砸钱,买学区房,使劲补课,经济条件不好的家长,孩子学习也不太好的,也是被迫裹挟着随大流。客观上必须承认有一定市场需求的。

一部分教师过去是补优补差,但是现在一些教师发现这种需求,并且利用职业资源进行补课,这也是个问题。


用户4175947975755


现在只有哈尔滨的孩子补课成风?我觉得全国中国的孩子的周末都在补课或者赶去补课的路上吧。我的沈阳同事,北京同事,上海同事周末基本都是在陪孩子上课,上各种兴趣班的路上,或者等待中度过的。

补课,是家长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做法,你家学了琴,我家也要学,你家补了奥数,我们家也必须要增加。现在还有一种友谊是补课妈妈群,就是娃在里边补课,陪补课的妈妈们等待自然就成了好朋友,交流的话题就是各种补习班,还要再参加多少补习班,久而久之从众跟风,也不管孩子需要不需要,感兴趣不感兴趣,就是报,学。

身边有个朋友,在孩子中考前一年,花了30万补课费,结果收效也一般。一边抱怨自己辛苦,一边说还是没有给孩子补课到位,要不结果会更好一点。我已经无力劝说,因为我觉得大家已经陷入了无形的一种旋涡中,就是要想出人头地必须补课跟上。

孩子很多兴趣培养,能力养成都没有了,全部都是机械学习的书呆子。

教育的机制,家长的思路,统统需要改一改。

补课可以有,但是不能不顾及孩子的需求度。合理的沟通绝对是有必要的。

不盲从,不跟风,补孩子需要的。


懿路前行


很庆幸来自小地方,小时候没咋补课。也没钱补课。

那时候民风淳朴,师德师风好,老师都真教知识和教做人。

我跟老师都吵架过,都对我挺好,初中还是学委了😂

记得初中物理老师,告诉我们必须回家预习,上课时候,把书翻到哪一页,说,今天讲这节,然后,就把书合上,开始写板书。同时也让大家把书合上。那真的太过瘾了,你不预习,根本听不懂。很多场景历历在目。

同时,当时觉得也根本用不着补课。课堂四十分钟全神贯注听讲,真够用了。

再一个,补课就跟吃保健品一样,挺多功能是解心疑。孩子容易半吊子,学的夹生。

我们上学时候,也不实行送礼。老师也给大循环串座,老师也真好好教课。

所以,不是家长爱补课,是风气坏了,上课不爱教课,不补课就跟不上,大家都在补课,你不补课,你焦虑,你落后了,咋办……

教育局真应该给老师好好上上课。

哦,最后吐槽一下,当年好几个学习一般的学生,现在都当老师了,学习稍微好点的,现在都在体制内打工呢……


地质人王旭


有两种孩子不需要补课,学霸和学渣。中间的自己看情况。原因还是在孩子,不在于老师。课本上的内容老师都会讲到,如果你的孩子能理解,好好完成作业,都能掌握,无须跟风。我的孩子从没有补过课,初中,一直保持在级部前无名。今年考了级部第一。而且,我也是放养,作业本上签名让我签哪就签哪😂星期六我让她学毛笔字,这不算补课吧?我认为中国一些传统的东西不能丢,写写毛笔字可以修身养性。暑假,会让她游泳,假期长,也会带她去旅游。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也没给她买过课外资料。掌握就好,不需要刷题。也是手机爱玩游戏,这方面管不了她。有没有成功不让孩子玩游戏的家长,可以传授下经验。😂


小百姓说百姓小事


近日哈尔滨多所小学贴出入学新规定,要求买房两年才可以入学,学区房应声涨价15万!校区房越来越贵了,朋友13号交了1万定金,想买王兆小学,以后对口49中学,原来房子55万,新规定一出,房主立马涨价到70万,不买退你2万,现在不买,过几天还涨价!笔者走访师范附小,铁岭,继红,花园,经纬小学附近房产中介,学区房都比一个月前涨了几万到十几万不等,而且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所以建议大家,如果想买学区房,还是抓紧出手吧!笔者也在中介碰见几位想买房的家长,大家想买房的初衷,都差不多,第一: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校风好,没有欺凌校园暴力!而且老师素质也不错,据说师范附小孩子的座位都是前后轮,第一周在第一排,第二周就第二排,以此类推,都能坐到第一排,不用怕孩子看不到,不公平!第二:好的小学对口的中学也好,一劳永逸!第三:身边的同学家长都不错,毕竟都是重视教育的,才选的名校!第四:好的同学对以后孩子有帮助,现在家家一个孩子,以后社会关系就是同学最亲了,为了有个好的人脉!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第五:当投资了,反正学区房越来越贵,以后卖了还赚钱!何乐不为呢!被他们洗脑了,笔者也打算买一套,虽然孩子才15个月!怕以后涨的太高,更买不起了!


教育为了孩子的未来


全国都补,最惨的是山东的学生,山东学生多,好高校少,必须的考到外地,因为各地高校录取时本地分数低,外地分数高,而且是是按省给名额,不是按学生比例。哈尔滨是最疯狂的最高价的补课费。小学生一个月2000左右,初中生3000左右,高中生5000左右,高考冲刺一天2000!我报的都是中间价。为啥不补课,中国所有家长都会说一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恨不得让孩子在她妈的肚子里就把博士学位读完,出生就工作,2岁就娶妻生子!这才是人生大赢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人掉进了欲望海洋的漩涡,把追求物质放在第一位,泯灭了人性,忘记了活着的终极目标是幸福!


水云间319


有一种说法,哈尔滨是全国补课最疯狂的城市!

这种说法未经证实,但是周围很多人都这么说。我是哈尔滨的,家有孩子在读初中,也在补课,也深受其害,身不由己。

为什么哈尔滨的学生补课成风?这话说来话长了,有历史遗留的原因,有风气的原因,也有方方面面的原因,总之,一言难尽。

很多南方人不理解哈尔滨人为了孩子教育为什么那么拼命?确实,哈尔滨平均工资并不高,可是为了孩子教育,是真舍得花钱,很多家庭大半开销都花在孩子补课费上了,个个苦大仇深!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别人都补,你能不补吗?不补心里有底吗?也不怕委屈了孩子!毕竟东北和南方是不同的,东北计划生育执行得好,独生子女居多,不像南方人那么能生孩子。独生子女的家庭,这个唯一孩子就是全部希望了。教育可谓重中之重。

我不知道哈尔滨的补课之风到底何时刮起来的,我记得我上学那时候,根本没有什么补课,那时候无论学生和家长,都很轻松,主要是上学开销没现在这么变态。

补课之风是个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了,再也收不回来了,只能恶性循环。

现在教育局也认识到补课害处了,出台了那么多整治措施,严禁在职老师有偿补课,然而有什么用呢?该补的还得补,而且校外文化学校补课价格还涨价了,家长苦不堪言。

我有个同学,高考没考上大学,后来自己开班补课,短短几年,就挣了300多万,现在去某准一线城市去买房开补习学校了。还有个同学,本身就是一线老师,她把自己的女儿送到新加坡去上高中,直言说哈尔滨的补课乱象,她身为老师都觉得可怕,太疯狂了!

说说我孩子的补课花费。我孩子补课费算是花的少的,她补的科目少,加上寒暑假补课费用,每年大约花费2万左右。她的同学有的一年四五万以上,甚至有的同一科目在不同的地方补两次。学生疲于奔命,家长接送孩子也累,更别提天价补课费用了,真是疯了。

现在哈尔滨的文化学校补课收费,大班的大约一课时80-120元,如果小班或者一对一的,这价格只会更贵。哈尔滨的工资低,月薪普遍3000-4000,双职工家庭还好点,单职工家庭真是苦不堪言。这样下去,只肥了补课学校和老师,孩子和家长都是受害者。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大环境如此,没法唱高调,除非你的孩子天纵奇才,否则你不补就是对孩子的未来不负责任。

有个朋友的孩子今年中考成绩不错,考上了省重点高中。朋友寻思孩子补课这几年太累了,可以歇一会了,于是趁中考结束,带孩子出去美美地玩了一个多月。结果高中一开学,傻眼了,别的学生在暑假里把高一的课程学得差不多了,朋友的孩子跟不上。朋友谈及这事,唉声叹气。这事整的,真是没完没了,看来只有孩子上大学了,才是个尽头,才真正解脱了!


用户52452714711


自从国家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之后,真有极个别教师敢顶风补课的,直接举报。学生补课挨骂轮不到老师了,做得好。可惜,怎么这个寒假学生还是不是在补课就是在补课的路上呢?

估计全国各地在寒假期间补课的还是不少,但哈尔滨补课现象令人咂舌。补课费用之高(平均2万~3万)、补课明目之多和家长帮孩子补课之热情,这在笔者是不敢想象的。可能笔者长居江苏小镇(15万+人口),二十几年来补课最疯之时也没有碰到过这类事情。即使是苏北地区(笔者舅舅家在苏北),了解他们教学情况,主要也是学校抓教学抓得特别紧。哈尔滨补课之现象可以说是


么,哈尔滨为何补课成风到如此地步?

首先,当地补课已然产业化。哈尔滨南岗区就是著名的补课一条街!常闻以小吃、以风景、以民间工艺等为特色的街区,可不大听到以补课为特色的街区。每到周末、寒暑假就有大量的学生到此补课,高中学生更是高达60%以上。

其次,家长的从众心理。有的家长根本不从孩子的实际需求出发,就是你不补我补,你补我也补,不然我孩子就吃亏就落后这种典型心理。

最后,可怜天下父母心。补课现象不光是哈尔滨,全国各地都存在,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他们有的是想孩子周末孩子在家玩电脑,迷手机游戏,那还不如补课。有的是因为大众传媒对公办学校教师一些片面的报道如教师课堂不讲重点等怕孩子跟不上学习进度补课。有的是孩子优秀,希望孩子有机会考取911等名校,为将来博取更有发展空间的前程。不然,大家绝对理解不了一个2018上半年人均GDP不到2万5的省级城市里这些家长如何愿意每年投入几万、甚至十几万补课的,对一个普通家庭是一个极大的经济负担。

哈尔滨也对“黑校黑班”等进行了严厉的整治、打击和取缔。但如果不重视提高当地教师待遇,从培养优秀教师队伍和积极落实中小学课后服务等几方面入手,让当地家长省心、放心。那么,不久补课之风必然“死灰复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