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人给坦克打“雨伞”,这些五对轮都试过,最终却败给复合装甲

坦克自从一战诞生以来,经历了二三十年代的改进与二战的洗礼之后,逐渐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二战后期,随着传统动能弹药的一度衰落和空心装药技术的发展,各种破甲弹和碎甲弹也随之发展起来。

苏联人给坦克打“雨伞”,这些五对轮都试过,最终却败给复合装甲

与传统强调高膛压高初速的动能穿甲弹相比,利用锥形装药产生金属射流的破甲弹成本低廉、性价比更高,而且对于铸炮工艺的要求也更小,因此在二战后期一度成为了各种反装甲武器的主流选择,也诞生了像RPG、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座力炮等一些单兵简单有效的单兵反坦克武器。但坦克的发展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面对蓬勃发展的破甲弹,也演化出了各种简单有效的应对策略。

苏联人给坦克打“雨伞”,这些五对轮都试过,最终却败给复合装甲

"RPG!YES"轻便好使的RPG跟炮用破甲弹一样都使用了锥形装药,这也使得单兵反坦克不再扛着又大又重的反坦克枪。

想要应对破甲弹首先得说一下破甲弹的原理。破甲弹是基于美国人门罗发明的门罗效应研制的,通过弹头内的高能炸药引爆时产生的高温高压,对其前方的药型罩产生挤压,使其聚拢压缩,最终破碎,汇聚成一根具有部分流体性质的高温高速金属射流,像高压水枪洗车一样将装甲直接冲击出一个洞。对于破甲弹来说,他的侵彻能力与炮弹初速无关,炮弹出厂后,能影响其侵彻能力的就是炸高控制。

苏联人给坦克打“雨伞”,这些五对轮都试过,最终却败给复合装甲

破甲弹的内部剖面图,药型罩一般由紫铜制成

通常情况下破甲弹设计层面就会严格控制炸高,从而控制金属射流的最佳初速,炸高过长和过短都会对其有较大的影响,而破解破甲弹就要从干扰炸高来着手。

苏联人给坦克打“雨伞”,这些五对轮都试过,最终却败给复合装甲

应对破甲弹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为坦克周围加装一层附加装甲,通过外部的附加装甲来提前引爆破甲弹,使之不能在最佳射高引爆,从而极大的削弱其最佳侵彻能力。而附加装甲本身加装和拆换也简单轻便,对于原有坦克设计的干扰性不大,因此也是最早被运用到实战中破解破甲弹的方法。早在二战当中,通过为坦克侧面加装附加裙甲或者防护网的方式来增强坦克抵御新生破甲弹的方式已然出现,例如德国人的四号坦克、以及苏联人的T-44坦克等等。这些在游戏《坦克世界》当中也曾出现,因此不做过多赘述。

苏联人给坦克打“雨伞”,这些五对轮都试过,最终却败给复合装甲

德国四号坦克在易受攻击的炮塔两侧和车身侧面都加装了一层附加装甲,一般由薄钢板或者金属丝网制成。

二战之后,伴随着军工技术人员对于破甲弹侵彻能力的进一步挖掘,在十余年的时间当中,破甲弹的侵撤能力迅速攀升了一倍多,而此时的复合装甲远没有问世,倾斜装甲的等效有限。

苏联人给坦克打“雨伞”,这些五对轮都试过,最终却败给复合装甲

苏联T-44坦克也采用过类似的附加装甲

到了六十年代初期,面对破甲弹愈发强劲的侵撤能力,苏联早期的各种坦克,例如T-54、T-55、T-62中型坦克的装甲都还仅仅是"后二战时代"的防御水平,远远跟不上各种破甲弹的进化速度。根据苏联专家的推算,按照苏联常规中坦此时的防御水准(首上60度100毫米装甲,首下55度100毫米,侧装甲垂直80毫米,球形炮塔正面170到90毫米在23到55度之间均匀过渡),想要防御85毫米的破甲弹,正面需要在同角度下增加到215到250毫米左右,而想要防御115毫米破甲弹则需要同角度260到290毫米的程度,这会导致坦克整体重量增重10吨以上,对于强调均衡性的中型坦克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苏联人给坦克打“雨伞”,这些五对轮都试过,最终却败给复合装甲

正面加装附加装甲是常规应对方式,但是超重、影响视野是免不了的,例如T62E4超级潘兴

按照以往的应对方式,除了增加裙甲之外,还应对正面加装一层距离主装甲有一段距离的附加装甲,例如像游戏《坦克世界》中超级潘兴和超级征服者的造型。但实际上这种正面加装的附加装甲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视野。为此在1964年,苏联为中型坦克开发了一种称之为ZET-1型反破甲弹装置,用于应对115毫米破甲弹从前方以及两侧的射击。

苏联人给坦克打“雨伞”,这些五对轮都试过,最终却败给复合装甲

安装在T-62坦克上的ZET-1防御系统,开启状态

ZET-1型反破甲弹装置由两部分组成,正面为安装在炮管上的伞形防护网,两侧则是安装在侧装甲上的可调裙甲。二者的原理都是通过提前引爆破甲弹的方式使得破甲弹达不到最佳炸高,从而大幅度削弱侵彻能力。

苏联人给坦克打“雨伞”,这些五对轮都试过,最终却败给复合装甲

T-62坦克开启状态,正面图,可见侧裙甲与侧甲之间有一定距离

ZET-1的伞形防护网由套箍、6跟伞面支撑杆和柔性的钢丝防护网组成,并按照坦克上窄下宽的正面投影调整了防护范围,使之能够完全覆盖到坦克正面投影。防护伞重60公斤,平时行进时可像雨伞一样折叠收缩于炮管周围,可在3分钟内由行进状态转换为战斗防御状态。在使用时,成员可以借助工具在15分钟之内打开安装。防护伞根据T-54/55和T-62坦克的不同需求,安装位置也稍有不同,但张开之后都应距离装甲一米八以上,以保证钢丝网引爆破甲弹所产生的金属射流不会对装甲造成严重伤害。与以往的正面附加装甲相比,ZET-1的防护伞设计在轻便的基础上解决了视野问题,更有利于持续作战。

苏联人给坦克打“雨伞”,这些五对轮都试过,最终却败给复合装甲

安装ZET-1系统,行进状态的T-62坦克

在车身两侧,ZET-1系统还拥有每侧6块的附加裙甲,由硬质铝合金制成,共重达200公斤,以铰链的形式与侧装甲相连。裙甲的角度可以在完全垂直和向正前方30度,以实现1500毫米的最佳防御炸高,增强侧前方来袭的防御能力。坦克可在1分钟内完成行进状态到战斗防御状态的转换,并在3分钟内调整好裙甲方向应敌。

苏联人给坦克打“雨伞”,这些五对轮都试过,最终却败给复合装甲

安装了ZET-1系统,在行驶状态时,防护伞收拢,裙甲折回的T-55坦克

设计完成之后,ZET-1防御系统进入到了列装前测试阶段,当时主要测试其防御能力以及整体的牢固性。按照设计者的构想,ZET-1的防御网和裙甲在遭受85到115毫米破甲弹的袭击之后,顶多破坏钢丝网和几页裙甲,不会对坦克主体造成严重损伤,而钢丝网和裙甲则是可以更换的。

苏联人给坦克打“雨伞”,这些五对轮都试过,最终却败给复合装甲

开启ZET-1,战斗状态的T-55坦克(反正没俯角不怕蹭地上,说会蹭到的多半没玩过WOT)

1964年初,在对安装了ZET-1防御系统的T-54/55以及T-62的测试当中,实验团队先后用85炮、100炮以及T-62的115炮发射破甲弹,结果无一例外被防御网和裙甲提前引爆,尽管部分金属射流还是在车身上留下了痕迹,但主装甲并未遭受到严重损害,坦克内部也保持完好。

苏联人给坦克打“雨伞”,这些五对轮都试过,最终却败给复合装甲

ZET-1开启状态的T-55

而且在防御网和裙甲的更换当中,若是仅有一方面出现问题,坦克乘员借助工具最短仅需要两分钟即可以完成战时更换。

苏联人给坦克打“雨伞”,这些五对轮都试过,最终却败给复合装甲

用于测试的早期型T-54坦克

在后续的牢固性和行进能力测试当中,安装了ZET-1防御系统的T-55和T-62坦克在防御网和裙甲开启状态下完成了长达500公里的战地环境行进测试,结果表现良好,整体极为牢靠(严重鄙视"X廖罗夫"篡改真实情况的行为)。

苏联人给坦克打“雨伞”,这些五对轮都试过,最终却败给复合装甲

行进测试状态,按照资料原文是成功克服了灌木丛剐蹭的

最后,苏军相关测试部门认为,这是一种对现役坦克应对破甲弹来说性价比极高的防御装置,并建议苏军装甲部队尽快安装这种防御装置。

苏联人给坦克打“雨伞”,这些五对轮都试过,最终却败给复合装甲

被T-12反坦克炮的100毫米破甲弹击中后,ZET-1系统正面防护网被烧毁,但仅在首上装甲上留下了一

但实际上,这种长得像雨伞的ZET-1防御装置最终并没有列装,但并不是因为某些无良公众号口中的"防护网行进间与障碍物发生剐蹭"。

苏联人给坦克打“雨伞”,这些五对轮都试过,最终却败给复合装甲

85毫米破甲弹击中四次之后,裙甲受损严重,但仍未伤及侧装甲、履带和负重轮

按照苏联装甲部队负责人的看法,这只能算是一种应急的防御装置。再加之同年,采用第一代复合装甲的T-64主战坦克完成测试,正式定型列装,轻便且高性能的复合装甲防御能力远胜于常规的钢装甲,这也使ZET-1防御装置在苏联逐渐没了市场。

苏联人给坦克打“雨伞”,这些五对轮都试过,最终却败给复合装甲

侧面被85毫米破甲弹首次击中后的效果,裙甲受损,侧装甲、履带以及负重轮保持完好

在此之后,苏联也就再没研发过类似的附加金属伞,而是老老实实走了复合装甲和反应装甲的道路,这也就有了日后T-72、T-80、T-90等新一代钢铁洪流的诞生。

苏联人给坦克打“雨伞”,这些五对轮都试过,最终却败给复合装甲

采用了第一代复合装甲的T-64主战坦克彻底把防御伞这种"奇技淫巧"打入冷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