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任正非與華為,成功的精神內核是什麼(轉)

關於任正非與華為,成功的精神內核是什麼(轉)

“當年初讀《華為的冬天》,我立刻就看出此君掌握了一門不得了的秘密武器,這“秘密武器”卻是門顯學,顯到已經成為中國每位大學生的必修課,但真正掌握的人卻寥寥無幾。

那便是毛澤東思想。”


關於任正非與華為,成功的精神內核是什麼(轉)

任正非這兩年幾乎成了最火的網紅企業家。

原因可能有二,首先華為是唯一一家能把產品賣到全世界,並穩坐全球老大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這是騰訊和阿里都沒做到的。

而且把“互聯網”三個字去掉,上面這句話依然成立。

第二個原因可能是任總為人低調,不喜拋頭露面,這令他在公眾心裡平添了幾分神秘感,他那幾篇演講早已在朋友圈無數次刷屏,《華為的冬天》更是被奉為“管理學聖經”。

當年初讀《華為的冬天》,我立刻就看出此君掌握了一門不得了的秘密武器,這“秘密武器”卻是門顯學,顯到已經成為中國每位大學生的必修課,但真正掌握的人卻寥寥無幾。

那便是毛澤東思想。

關於任正非與華為,成功的精神內核是什麼(轉)

任正非曾說,自己當兵時是學習毛選的標兵,而《華為的冬天》寫於2001年,當時華為創立十年一帆風順,任總卻疾呼凜冬將至:

“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十年。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想,怎樣才能活下去,也許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敗這一天是一定會到來,大家要準備迎接,這是我從不動搖的看法,這是歷史規律。”

這份居安思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毛澤東1949年那篇《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2000年華為的年銷售額已超過200億,這令不少華為人感到自豪,驕傲自滿的情緒開始在內部瀰漫,正是任總這十八年來不斷緊繃的憂患意識,一路倒逼著當年那個200億的華為長成今日的參天大樹。

這十八年,與新中國的崛起歷程又是何其相似。

關於任正非與華為,成功的精神內核是什麼(轉)

1949年時,毛澤東帶領團隊站上天安門,實現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創業成功,但他卻講:

“如果這一步也值得驕傲,那是比較渺小的,更值得驕傲的還在後頭。在過了幾十年之後來看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勝利,就會使人們感覺那好像只是一出長劇的一個短小的序幕。劇是必須從序幕開始的,但序幕還不是高潮。”

除卻憂患,任正非在《華為的冬天》裡強調最多的便是提高效率、裁汰冗員:

“廟小一點,方丈減幾個,和尚少一點,機關的改革就是這樣。”

這讓人想起延安時期毛澤東大力倡導的精兵簡政:

“目前我們須得變一變,把我們的身體變得小些,但是變得更加紮實些,我們就會變成無敵的了。”

提到批評與自我批評,任總更是直接引用毛主席語錄,細節處又能看到他的活學活用:

“我們倡導自我批判,但不提倡相互批評...我認為,批評別人應該是請客吃飯,應該是繪畫、繡花,要溫良恭讓。”

即將過去的2018年,是毛澤東思想全面勝利的一年。

除此之外,《矛盾論》令我能在繁擾的世界閉上雙眼專注於追尋本源,《實踐論》教會我用實踐指導一切,《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時刻提醒我文藝創作永遠不能脫離群眾...

大家可能會疑惑,毛澤東思想是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但像任正非那樣掌握並運用的人為何卻少之又少。

這是因為,課堂上的老師們都把《毛概》當教條來教,學生們都把《毛概》當考試應付。

這令我想起金庸先生的《俠客行》。

俠客島上,兩位島主連同所有中原趕來的武林高手對著那副高深莫測的壁畫面壁多年一無所獲,最後參透秘笈的,卻是那目不識丁的石破天。

因為只有心無旁騖的人,才能看破天機。

本文源自網絡,有刪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