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哥哥卻通過政變奪位,上臺後廢黜弟弟為王

“土木堡之變”後,瓦剌俘虜明英宗,並乘勝進攻北京,但在於謙、石亨的殊死抵抗下,最終鎩羽而歸。瓦剌退兵後,屢屢拿英宗來威脅明朝,索取大量的土地、財富。在這種情況下,于謙等人便擁立英宗的異母弟朱祁鈺為帝(明景帝),以此來斷絕瓦剌的念想,時在景泰元年(1449年)九月。

景帝即位後,晉升于謙為兵部尚書,執掌軍國重事,並讓英宗之子朱見深依舊擔任太子。沒過多久,瓦剌出於製造內部矛盾的心理,將英宗釋放回明朝,由此給景帝帶來大麻煩。景帝既不願還位給哥哥,又不想揹負殺兄的罵名,便尊他為太上皇,並囚禁在南內。3年後,景帝又廢黜朱見深,改立獨生子朱見濟為皇太子。

皇帝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哥哥卻通過政變奪位,上臺後廢黜弟弟為王

景帝在位時,費盡心思囚禁哥哥、廢黜侄兒

景帝費盡心思囚禁哥哥、廢黜侄兒,滿以為能如願以償地把皇位傳給兒子,讓帝位永在自己這一系傳承。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朱見濟福薄命淺,僅做了一年的太子便夭折。經此沉重打擊,景帝精神上難以承受,漸漸地便身體染病,等到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更是一病不起。

因為當時尚未確立儲君人選,一旦宮車晏駕,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兵部尚書于謙、吏部尚書王直、禮部尚書胡濙等人為了國家安危考慮,便決定聯合奏請皇帝,復立朱見深為太子。由於奏疏寫成時已是晚上,眾人遂決定在明日早朝上再上奏,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當晚便發生大變故。

皇帝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哥哥卻通過政變奪位,上臺後廢黜弟弟為王

于謙等人準備奏請復立朱見深為太子

原來在於謙等人商議立儲之事時,太子太師石亨為了自身的利益,便與前府右都督張軏、大宦官曹吉祥、左副都御史徐有貞等人密謀,在取得孫太后的同意後,決定解救明英宗,並扶立他復位稱帝。巧合的是,他們商定好的起事時間,正是于謙等人擬定奏疏的同一天(正月十六日)。

所以,就在於謙等人懷著忐忑的心情,準備明日早朝奏請立儲事宜時,石亨、徐有貞等人卻在當晚率軍闖入南內,用巨木撞開宮門,將英宗救出,然後迅速趕往奉天門,將其扶上寶座。事後,石亨敲響鐘鼓,召集群臣到來。等到群臣聚集到奉天殿時,徐有貞又威逼他們向英宗朝拜。就這樣,被幽居深宮八年的英宗復位,時在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

天順元年春正月壬午,昧爽,武清侯石亨,都督張輗、張軏,左都御史楊善,副都御史徐有貞,太監曹吉祥以兵迎帝於南宮,御奉天門,朝百官。見《明史·卷十二》。

皇帝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哥哥卻通過政變奪位,上臺後廢黜弟弟為王

明英宗通過“奪門之變”復位稱帝

英宗復位後,立刻封賞功臣。其中,徐有貞以原官兼翰林學士、入閣預機務,石亨獲封忠國公,張軏獲封太平侯,曹吉祥晉升為司禮監秉筆太監。與此同時,英宗又以“謀逆”的罪名處死兵部尚書于謙和大學士王文,籍沒兩家財產,並迫害於謙所薦之文武官員。于謙有再造國家之功,最終卻落得如此悽慘的下場,天下鹹以為冤。

明英宗復位後,整天忙著清除異己、封拜功臣,但卻忘記了一件很要命的事情:景帝朱祁鈺還活著,並且還是名正言順的皇帝。英宗這下算是“糗大了”,因為在沒有對弟弟身份做出調整的情況下,自己便復位稱帝,在天下人看來,這就是篡逆。所以等到英宗回過味兒來後,便趕緊採取補救措施。

皇帝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哥哥卻通過政變奪位,上臺後廢黜弟弟為王

英宗復位半個月後,才廢黜景帝為王

二月初一,明英宗頒佈詔書,怒斥弟弟“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宣佈廢黜其為郕王,前往西內居住(“二月乙未,廢帝為郕王,遷西內。”見《明史·卷十一》)。至此,才算是解決“二帝共存”的尷尬局面,而此時,距離英宗復位已經過去半個月時間。

景帝雖然被廢,但病情卻漸漸好轉,但異常詭異的是,就在十多天後,他卻離奇駕崩。由於景帝死的蹊蹺,所以民間便開始盛行“英宗殺弟”的傳言,更有人宣稱,太監蔣安奉英宗之命,將景帝縊殺在病榻上(“是月十有九日,郕王病己愈。太監蔣安希旨,以帛扼殺王,報郕王薨。”見《罪惟錄·卷八》)。

皇帝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哥哥卻通過政變奪位,上臺後廢黜弟弟為王

位於今天玉泉山北麓的景泰陵

景帝駕崩後,出於對他的恨意,明英宗為其上惡諡為“戾”,並禁止他入葬皇陵區,而是按照親王的標準,葬在西山北麓,即今日的景泰陵。明朝自遷都北京後,歷任皇帝均葬於昌平皇陵區,唯獨景帝是個例外。明憲宗朱見深即位後,下詔恢復叔父的帝位,併為其改諡號為“恭仁康定景”,後世由此稱朱祁鈺為明景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