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迷們,瓦爾特“復活”了!

問個暴露年齡的問題,你知道有個瓦爾特嗎?哈哈,稍微上了年紀的人都會想起那個暗號:“空氣在顫抖,彷彿天空在燃燒。”“是啊,暴風雨來了。”沒錯,這就是在中國風靡一時的原南斯拉夫反法西斯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儘管那個拍攝電影的國家已不存在,導演和主角也已去了天堂,但難忘的記憶以及由此產生的友誼卻永留世間。

中國影迷們,瓦爾特“復活”了!

中國影迷們,瓦爾特“復活”了!

中國影迷們,瓦爾特“復活”了!

中國影迷們,瓦爾特“復活”了!

中國影迷們,瓦爾特“復活”了!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電影博物館開張

4月6日,伴隨著影片激昂而優美的配樂,《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電影博物館在波黑首都薩拉熱窩開館,眾多市民與媒體記者蜂擁而至,而且中國駐波黑大使季平也出現在現場,他感慨地說:“在中國人心目中,英雄瓦爾特與薩拉熱窩是聯繫在一起的,博物館會吸引更多中國人到薩拉熱窩來。”

電影為什麼感人?

中國影迷們,瓦爾特“復活”了!

南斯拉夫游擊隊員

說起南斯拉夫電影,無論專業影評人還是普通觀眾,不約而同的感覺就是寫實,而且非常動情。二戰期間,南斯拉夫人民以超過170萬人的巨大犧牲,幾乎靠自身力量完成解放,而同納粹鬥爭壯大起來的鐵托游擊隊更是享譽世界,瓦爾特正是其中的傑出代表。《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於1972年公映,1973年就被引進到中國,成為一代中國人的記憶。很長時間裡,從北京胡同到上海里弄,男孩子愛用“瓦爾特拳”PK,其實就是模仿片中瓦爾特和戰友以簡潔的格鬥動作教訓對方。至於充滿詩意的暗號,還有“戰爭也需要一些人活下來”的臺詞,更是傳頌了很長時間。

中國影迷們,瓦爾特“復活”了!

瓦爾特找到了女叛徒

中國影迷們,瓦爾特“復活”了!

瓦爾特監視女叛徒發出假情報

事實上,《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在世界105個國家上映過,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多數人是先知道瓦爾特,後知道南斯拉夫,以至於南斯拉夫被戲稱為成功進行了“瓦爾特外交”。如今,薩拉熱窩早就有瓦爾特大街,大街盡頭有瓦爾特的雕像,他的雕塑是低頭注視大地,好像是在小心看護著什麼,又好像思念著什麼,或許用片中苦苦追尋瓦爾特而不得的德國武裝黨衛隊上校馮·迪特里希說的:“薩拉熱窩,這座城市,他——就是瓦爾特。”

中國影迷們,瓦爾特“復活”了!

瓦爾特曾是這些堅毅的南斯拉夫游擊隊員中的一員

新開的博物館的確留著所有人對電影和人物的思念。據介紹,導演與主要演員的塑像、電影中使用過的道具、影片中謝德鐘錶店的復原場景,陳列在博物館一層展廳。影片中女特務使用的發報機原件也引人注目。“肖特呼叫康德爾,肖特呼叫康德爾”,熟悉電影情節的人當場說出這句著名臺詞。導演哈·克爾瓦瓦茨的遺孀出席了開館儀式,瓦爾特扮演者巴塔·日沃伊諾維奇的遺孀也專程從塞爾維亞趕來。

中國影迷們,瓦爾特“復活”了!

瓦爾特主演巴塔。視覺中國

克爾瓦瓦茨夫人說,儘管南斯拉夫已經解體,但她的家庭與電影中仍在世的主要演員都保持著密切聯繫。薩拉熱窩市長斯卡卡在致辭中說,4月6日是薩拉熱窩戰勝法西斯的紀念日。《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博物館在這個日子開館具有特別意義,彰顯了薩拉熱窩市的反法西斯價值觀。他還說,博物館將促進薩拉熱窩市旅遊業的發展。

英雄為什麼不朽?

真實歷史裡,游擊隊員瓦爾特是存在的,可惜他沒能看到勝利,在1945年4月6日薩拉熱窩解放的前一天,他觸雷犧牲,年僅25歲。這個神出鬼沒的游擊隊員,一會兒扮裝成婦女、一會兒扮裝成老人、一會兒扮裝成乞丐,誰也不知道他手下有多少兵,誰也不知道他下一步的計劃是什麼。

中國影迷們,瓦爾特“復活”了!

瓦爾特曾身處其中的南斯拉夫游擊隊是這樣生活與戰鬥

據歷史記載,瓦爾特所參加的游擊隊一般被稱為“Partisan”,這個詞彙來自法語,原指19世紀拿破崙戰爭期間在西班牙和俄國戰場上堅持敵後鬥爭的部隊,而俄國十月革命後的戰爭中普遍用“Partisan”形容共產主義遊擊武裝,進而被歐洲左翼抵抗運動所接受。瓦爾特在1941年7月27日參加了黑山人伏克曼諾維奇領導的波斯尼亞和克羅地亞的起義。他曾經像游擊隊司令員鐵托那樣,躲在薩拉熱窩商人家裡,後者的浴室盥洗池後有個壁櫥裡,裡面的秘密入口通到頂棚下面的隱蔽藏身處,萬一有蓋世太保搜捕,瓦爾特就躲在那裡,他在那裡放了手槍和手榴彈,以防不測。

實際上,薩拉熱窩的抵抗組織,主要是瓦爾特這樣的共產黨員領導的”愛國小組“,他們組成三、五個人一群,或十來人或五十人一群的小組,沒有制服,武器缺乏,分散行動。雖然缺乏新式武器,但“為了自由祖國”的信念支撐著他們堅決行動起來,正如後來鐵托所說:“他們不是正規軍,全是志願軍。”

中國影迷們,瓦爾特“復活”了!

已分散在六國的原南斯拉夫老游擊隊依然銘記共同領袖鐵托

據記載,瓦爾特不僅在城市活動,還有相當時間在山裡打游擊。他領導的隊伍充滿階級友愛,日常上下級之間的禮節和交流一切從簡,經常可以看到的是,隊員在正式報告之前向領導敬個禮,然後兩個人就友好地互相擁抱。在游擊隊裡嗎,如果說一個人不配稱為“同志”,這簡直是最嚴厲的批評。在這個共同生活和相互依靠的群體中,很自然就會培養出牢固的友誼和真正的歸屬感,在瓦爾特所在的游擊隊裡,大家不僅為打擊敵人而戰鬥,也是為了保護彼此,這使得游擊隊的士氣持續高漲,勇敢的行為特別受到推崇,因此勇敢者會變得更加勇敢,而那些不太勇敢的人也會盡力追隨榜樣。

中國影迷們,瓦爾特“復活”了!

原南斯拉夫老游擊隊堅守著共同的歷史

一名老游擊隊員曾回憶,部隊在1944年經過波黑某村莊時,“經過兩天的戰鬥,我們又累又髒又餓,但經過村莊時,老百姓都跑到街上迎接我們。營長命令一名戰士帶領大家高聲唱歌行進,於是大家在前進時都昂首挺胸,歌聲嘹亮,疲勞一掃而空,步伐變得更加堅定有力,村民們以崇敬的目光看著我們,說‘這是人民的軍隊,是無產者旅’”。事實上,這樣的回憶往往被當事人視為小小的但彌足珍貴的獎勵,因此所有的困難和犧牲都是值得的。游擊隊的歸屬感和榮譽感屬於這個集體裡的每一個人。

城市為什麼偉大?

有人說,瓦爾特成就了薩拉熱窩這座城市的不朽。從片尾迪特里希上校所站立的迪納拉山脈遠望,位於巴爾幹半島最美麗的薩拉熱窩山谷中的這座城市的確美不勝收。薩拉熱窩就以多元宗教信仰面貌著稱,伊斯蘭教、東正教、天主教、猶太教共存,又稱“歐洲的耶路撒冷”或“巴爾幹的耶路撒冷”,是歐洲大陸上罕見的清真寺、天主教堂、東正教堂和猶太教堂並存的地方。

中國影迷們,瓦爾特“復活”了!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電影海報。 視覺中國

薩拉熱窩始建於1461年,1885年成為最先引入有軌電車(Tram或Trolleycar)的歐洲城市,歷史上,經歷過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奧匈帝國、一戰後的南斯拉夫王國、二戰納粹德國扶植的克羅地亞獨立國以及二戰後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時代,可謂飽經滄桑。而在近現代史上,薩拉熱窩更是多次成為國際焦點,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和妻子霍恩貝格女公爵索菲亞在此被青年波斯尼亞黨人刺殺,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戰後,南斯拉夫曾於1984年在薩拉熱窩舉行冬季奧運會。

1991年南斯拉夫解體,隨後波黑爆發民族戰爭,直到1995年才結束。經過20多年休養生息,薩拉熱窩重新恢復元氣,但昔日的戰爭遺蹟仍然歷歷在目,當地百姓對血腥往事的解讀更因民族之間的新仇舊恨而南轅北轍,但在紀念反法西斯歷史方面,所有人都沒有異議,每個中學生都要到這處愛國主義教育聖地憑弔。扮演瓦爾特的原南斯拉夫演員日沃伊諾維奇形容,儘管南斯拉夫已變成六個國家,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彼此一度不能聯絡,不能在一起吃飯,甚至不能見面,“但感謝中國朋友的安排,後來大家能聚在一起吃飯。其實,吃什麼不是那麼重要,能坐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新民眼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