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女性還需要“女德”嗎?

現代女性還需要“女德”嗎?

一直以來,當我們一談到“女德”,就鮮有正面評價,彷彿它還是未被清除的封建餘孽。近年來,被爆出的“丁璇女德班”、“女德館”等事件,使得這個詞更加被汙名化。

但是,到底什麼是女德?我們真的認識它嗎?

如果對傳統文化沒有一定的認識,區分它的精華與糟粕,那就有可能將糟粕認為是其全部思想,而將精華視為這全部中的一部分,即淪為糟粕。而我們不認識它,不代表它就遠離我們。很多時候我們要對抗的,恰是那些我們不熟悉的,但好像已經“約定俗成”了的對女性的認識,乃至成為偏見。

所以,所謂女性應該如何,譬如“女德”,不是單純地被定義,而應該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在過去的傳統的基礎上,批判地認識,才有創新性的時代價值。

現代女性還需要“女德”嗎?

內觀己心 外察世界

何為“三從四德”?

中國傳統中有許多關於女德的書籍,如《女誡》、《內訓》、《女範捷錄》等。這些書中包含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當然,其中不乏諸如夫為婦綱、卑下屈辱一類的封建糟粕,需要我們加以識別與去除。

傳統的“女德”宣揚“三從四德”。何為“三從四德”呢?

三從:幼從父、嫁從夫、夫死從子。

指女子小時候要聽從父親;

嫁人後要服從丈夫;

夫亡、年老要服從兒子。

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婦德,即婦人應有的品德;

婦言,即不得伶牙俐齒、辱罵他人、傳播是非;

婦容,即穿戴適宜、儀表得體;

婦功,即是古代的女紅,會紡織、懂待客之儀等。

這在明朝明成祖朱棣之妻徐皇后所作的《女德》一曲中有代表性的記錄:

“清閒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謂之婦德。

擇辭而說,不道惡語,時然後言,不厭於人,謂之婦言。

盥浣塵穢,服飾鮮潔,沐浴以時,身不垢辱,謂之婦容。

專心紡織,不好戲笑,潔齊酒食,以宴賓客,是為婦功。

身為女子,皆需四行,婦德婦言,婦容婦功,身為女子,四德皆得,心潔家盛,天下皆和。”

婦德中的“行己有恥”;婦言中的“擇辭而說”;婦容中的“服飾鮮潔”;婦功中的“潔齊酒食,以宴賓客”等。這些對於現代女性依然是有很好的指導與規範作用。

啟迪多元思維

唐朝的宋氏姐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五名才女,五姐妹依次是宋若莘、宋若昭、宋若倫、宋若憲、宋若荀。這五位中有過非凡成就的是宋若昭和宋若憲,其中宋若昭寫過《女論語》,被編入《女四書》,流傳於世。她還被唐德宗封為學士,是太子唐穆宗的老師,這在中國歷史上實屬罕見。

《女論語》一書從性情修養到待客事夫等都有著合乎當時禮儀的詳細記載,起到規範引導的作用。

《全唐詩》也收錄其姐妹詩三首。可見女子有才與德同樣可以有大作為。

現代女性還需要“女德”嗎?

正心正舉

“女德”教育的積極作用?

首先,“美”是第一社交。

女性如果認識不到身為女性的美,她就無法展現女性的美,容易跑偏。比如,越來越多的男性化裝扮的女性、大街上的奇裝異服,以及“女漢子”大行其道等。這些並非少數,皆是我們日常所能見的;這也並非所謂的多元化,因為多元化的前提是讓人覺得舒適,它只是不同,而非“怪異”。

認識女性的美就包含了她的外在美和內在美。女性的外在美,即所謂的“婦容”。它可以是多樣的,但在這多樣中亦有共同性,這樣的美的前提是潔淨的、齊整的。它可以是年輕的五彩繽紛之美;亦可以是上了年紀的優雅雍容之美。美是多樣的,又是使人身心感到愉悅舒暢的。

其次,女德重在修身。

無論外表如何多變,都離不開內在涵養的支撐。因為美是由內而外的,正如《周易》的恆卦中言之:“恆其德貞,婦人吉。”《內訓》中亦有寫道:“女不矜色,其行在德。”

傳統女德的優良品德包含有溫柔、賢惠、謙讓、善良、包容、勤儉等。

如果說美貌是通行證,那美德就是永久居住證。有了美德才會懂得真正的美言、婦容、婦行。而相對於傳統女性美德,現代女性在品德上的要求則更多更復雜。

因為女性已經從宗法性質的家族中走到現代社會中,女性作為個體的慾望已經無法被掩蓋。家庭倫理的那套道德修養,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了她們發展的束縛。比如,對於男性與女性關於體力和智力的雙標準的考核和評價,對於性與愛問題的爭論等。過去的許多的評判價值都需要被重估。

現代女性還需要“女德”嗎?

撥迷見智

以家庭為單位的社會組織,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女性的需求,因為職業為女性提供了走出婚姻家庭的獨立性,幾十年來的平權運動也在政治上要求肯定女性的地位。

所以,對於女德的重新定義仍然需要緊隨時代進步做出調整。

如何不失自我的同時擁有女性特有的溫柔;如何在懂得持家中的尚儉中學會更好地理財;又如何在學會包容中維護自己的權益。這些都不是傳統的女德中的優良品德能夠簡單概括的,而我們只能是在借鑑中解讀出新意,在重新定義中與現實保持平衡。

開啟自在之門

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天下的太平安危看女人,家庭的盛衰看母親。”

一百多年前,辜鴻銘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國人的精神之“中國婦女”》中寫道:“一個民族的女性,正是該民族的文明之花,是該文明國家的國家之花。”

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與權利的爭取不應當看作是對男權社會的反抗,毋寧說這是時代進步的必然。女性權益的合理化直接關係到下一代的教育,而教育則是支撐著一個民族立足於世界的脊樑。

女性,是那個淘氣的女兒,是懂分寸知進退的妻子,亦是深明大義的母親。

女性,是職場中撐起半邊天的職業人,是與男性一樣的歷史的經歷者與創造者,亦是現代社會的不可或缺的推動者。

女性的不可忽視的價值,以及不可抹滅的功績,會成為這一代、下一代、下下一代女性的自覺的擔當,也會成為爭取更多話語權的憑藉。

“女德”成為女性教育的一部分,首先是要得到整個社會的重視;其次,應結合現代社會對女性的職業需求加以培養,在不失女性之天然的美與性情的前提下,發揮這個時代的女性的應有價值。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