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位“大咖”獻計養老康復行業發展,娛教醫養風口來臨

長江日報融媒體4月9日訊(記者徐錦博)“康復+大健康管理創造健康事業的未來”“娛教醫養風口已經來臨”“老年人的護理和照護≠老年病護理”……9日,10多位“大咖”做客世界大健康博覽會養老康復行業發展論壇,分析養老康復行業痛點和機遇,為行業發展貢獻金點子。

我國1億老人有康復需求

“康復一詞最早出現於《南史·袁憲傳》,現代康復醫學萌芽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論壇上,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副主任密忠祥介紹了康復醫學的發展歷程。

數據展示,我國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就高達2.9億,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有2.5億。密忠祥指出,養老康復行業市場需求巨大,國內老年人群中有康復需求的老人約1億,有康復需求的各類慢性病患者接近2億。

“康復+大健康管理創造健康事業的未來,將帶來大機遇、大平臺、大發展。”密忠祥表示,目前,康復人才是制約我國康復事業發展的主要瓶頸,我國至少需要50多萬的康復專業人才,每年培養的相關專業畢業生卻不足萬人,康復醫學教育有望成為下一個辦學熱點。

娛教醫養風口來臨

泰康保險集團副總裁兼泰康健投CEO劉挺軍在演講中認為,衰老導致失能失智老人增多,長壽讓老人帶病時間延長,老年人中慢性病群體上升增加了社會的疾病負擔,日趨嚴峻的老齡化將導致我國健康疾病負擔上升。 “老年人的醫療開支是社會平均水平的5-8倍,逝世前1個月的醫療開支佔到了總體開支的1/4。”

劉挺軍指出,老齡化帶來挑戰也將帶來機遇,娛教醫養風口已經來臨。從2017年公佈的數據來看,文化娛樂、教育、醫療保障、養老金支出佔GDP的總支出均超過了4%。

“醫療器械、健康不動產等基礎建設、服務和支付,是健康產業的核心構成因素。”劉挺軍表示,武漢發展康養產業具有獨特優勢,泰康已在武漢等國內15個城市佈局養老業務,今年泰康聯手協和在武漢投資40億建設的三甲醫院、泰康之家·楚園醫養社區等康養項目有望落地。

老年護理和照護觀念應轉變

“老年人的護理和照護≠老年病護理”,論壇高端對話環節,北京大學護理學院教授郭桂芳作為嘉賓,對話開始便指出了養老康復行業的錯誤認知,“老年護理和照護的觀念應轉變,還要提高專業認知”。

郭桂芳認為,養老康復機構在服務老人時不應任何事都“包辦”,要讓老人保持最大程度的獨立性,獨立自主地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此舉有助於延緩或減少老人身體機能衰弱和功能障礙的發生和發展。

郭桂芳建議,破解人才緊缺、專業性不強的行業發展痛點,需構建多層次的老年護理人才培養體系,可採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培養老年護理專科人才,同時對在職人員繼續教育培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