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餐飲寒冬下,餐飲人必須學會的“生存技能”(上)

2019餐飲寒冬下,餐飲人必須學會的“生存技能”(上)

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麼?

人們常常會這樣想,當然這只是常人的固有思維,那麼如果冬天太過漫長,而春天遲遲不來呢?

這幾天聽課,一位老師就坦言,他上班每天經過珠三角的虎門大橋,近幾個月來發現,虎門大橋不堵了,以往總得等個幾個小時,而現在卻十分順暢,經常聽到的某某路擁堵之類的廣播也少了,虎門大橋可是珠三角的咽喉啊,珠三角的地位就不用說了,如今大貨車少了,過往車輛也少了,過橋都不用踩剎車了,想想都後怕。

仔細觀察,我們周圍還有哪些行業如火如荼呢?已經很少了。

這是否預示著市場蕭條的來臨?很多業內人事都認為,這次寒冬將會十分漫長,到底多久?大概10年左右吧。

要說2018年是寒冬,那麼也只是開始。

而首當其中的就是離大家最近的大眾餐飲,那麼如何在這次寒冬倖存?

一。大眾餐飲首先面臨“三高”的挑戰:

1.食材成本過高;物價的飛漲,相信大家都有所體會。

2.人工成本過高;工資低了留不住人,高了養不活店。

3.房租成本過高;一線城市的房租早已翻了10倍。

2019餐飲寒冬下,餐飲人必須學會的“生存技能”(上)

包括新出的社保稅,都或多多少加重了餐飲人的壓力,而這些增長還在繼續。

作為最底部的大眾快餐,如果我們不能建立其自身的品牌,沒有品牌價值,就不能夠拉昇我們的客單,很快就會被拖入低價競爭的泥潭,極其沉重的成本負擔將直抵咽喉,僅存的利潤也將消失殆盡。

二。市場供需關係出現失衡

過去幾十年從事餐飲行業基本就是賣什麼都行,大眾餐飲一路小跑,在供不應求的市場環境下,只要做的還行都會有不錯發展。現在是萬眾創業時代,全往餐飲堆裡扎。

對於街邊門店就遇到了大量的餐飲綜合體(商超餐飲),也稀釋分流了客源,那些綜合體的坑也不小,有客流的租金過高,沒客流的競爭異常激烈,於是餐飲行業紛紛瞄準了社區餐飲,認為社區是下一個方向。

但是社區餐飲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社區餐飲往往都是夫妻店居多,一家齊上陣人員成本都比正規軍低的多,而且食材自己採購成本進一步降低,社區多是熟人經濟,想進入社區拼殺的多斟酌。

問題來了如何過冬呢?

經過一段時間的梳理,總結除了四個方法:

2019餐飲寒冬下,餐飲人必須學會的“生存技能”(上)

優化瘦身、匠心好吃、外賣轉型、全時運營

1.優化瘦身。

做減法,輕裝上陣好過冬。

上面講到的“三高”這些成本都需要進行優化。重點從這幾個方面考慮:

①模式優化

2019餐飲寒冬下,餐飲人必須學會的“生存技能”(上)

真功夫是一箇中式快餐的代表,20多年前就開始向麥肯學習,建立自己的中式快餐體系,它的標準化、供應鏈的工業化、選址標準等,這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但是也有很多問題是值得我們注意的,首先不考慮中式快餐能否向麥當勞們一樣標準化這個問題,就是中式的全時段運營就很難,這就造成了盈利能力不足,如果參考它的選址標準,很多中式快餐都是負擔不起的。所以很多中式快餐店就選用營業面積比較大的店鋪,這在以前紅利還在的時候是可行的,但是放在今天大面積,低客時,高租金就是一個個的負擔。

比如深圳比較有名氣的麵點王,店面十年如一日,各種口味,模式,甚至工裝都沒變,但是生意卻山河日下,只能說明市場消費導向變了,供需關係變了,顧客消費心理變了,而你沒變只能說明你家底厚,比較任性。

②人員優化

2019餐飲寒冬下,餐飲人必須學會的“生存技能”(上)

如何在人員優化方面,可以參考兩個方面,一個是通崗,一個是鐘點工合理導入。

在中式快餐領域,這裡說的通崗主要集中在供應鏈、中央廚房方面,門店方面也需要通崗訓練,但是需要根據人員的不同合理安排,如今很多餐飲店都採用了輪崗制,這值得我們借鑑。

鐘點工的導入非常重要,雖然全職工在忠誠度,技術度方面比較可靠,但是成分太高,也許我們只是在中午或者晚上有個3-4個小時忙時需要很多人員,但是在閒時就會造成人員的浪費,所以鐘點工就是很好的選擇,而很多餐飲人可能覺得鐘點工比較難找,其實也很簡單,可以去小區的物業,或者社區,很多阿姨大媽其實都是願意做的,店裡的一些簡單的粗活都可以交出去。多數快餐店其實有三分之一可以找鐘點工代替。因此鐘點工的導入已成顯得尤其迫切,這也是降低成本必須要做的。

③產品優化

2019餐飲寒冬下,餐飲人必須學會的“生存技能”(上)

我們在食材,人工,模式的優化其實核心還是在產品,其實產品做加法容易,做減法難,推新品其實很容易,但是老產品想撤銷就非常難。而產品過多,所要進行的操作環節就會增多,人員需求也會增多,損耗也會加大,也就更沒有辦法瘦身,各種因素加起來,其實就增加了很多不可控的因素,而聚焦方面就更難,產品豐富就很難把產品每一種都做的好吃了。回頭看麥當勞們,餐品就很少,10幾個而已,但是就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很多中餐店動輒幾十幾百種,正真做好的卻很少。而產品的取捨可以翻看我以前寫的文章,相信關注有一段時間的都明白。

因此很多大眾餐飲想要在這個寒冬下生存,第一點就是需要做瘦身,需要對自身進行合理調整,無論是在模式還是人員、產品端。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餐飲人,可能經營得不止一家或者不止一個品類餐飲,面對老舊門店想要做出改變往往會想著老的進行防守,再嘗試開新店用新的模式,其實並不需要進行新老區分,老店在進行合理改變後依然可以換髮新生機。

文字過多,所以匠心好吃、外賣轉型、全時運營在三點會放在下一遍文章做做深度解讀。

喜歡的請關注點贊哦!我是楊小販,我只分享對大家有用的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