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自贸区新增注册市场主体40694户 165项试点任务基本完成

西北信息报讯(记者 李勇)4月9日上午,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周年改革创新情况及成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记者在会上获悉,自2017年4月1日中国(陕西)自贸试验区(以下简称:陕西自贸区)正式揭牌以来,截至2019年3月底,陕西自贸区新增注册市场主体40694户,165项试点任务基本完成。

新增注册资本6024.32亿元 累计形成创新案例262个

两年来,陕西自贸区通过改革创新举措,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促进各类要素流通集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对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凸显。据统计,2017年4月1日揭牌至2019年3月31日,陕西自贸区新增市场主体40694家,新增注册资本6024.32亿元。其中新增企业27457家(含外资企业347家),企业注册资本6005.52亿元(含外资企业注册资本25.14亿美元),新增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618家。

165项试点任务基本完成,正在持续深化。复制推广国务院、商务部推出的138项改革试点经验。聚焦特色试点任务,积极探索差别化改革,两年来累计形成创新案例262个,向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上报创新案例69个,其中,“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线上税银互动”等9项在全国复制推广或得到国务院和相关部委通报表扬,18项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让信息多跑路 让群众少跑路

为了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陕西自贸区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落实企业工商登记注册“一口受理、并联审批”和全程电子化,推行商务秘书和“集群注册”服务,企业注册登记办理时限缩短至3个工作日以内。实现了261项省级行政管理事项下放(委托)至自贸试验区办理。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100项改革任务在自贸试验区全面推开。持续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各功能区分别设立行政审批、市场监管专门机构,建立“一枚公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政府管理新模式。与蚂蚁金服、腾讯等开展合作,建立了网上办、自助办、大厅办、手机办等多元化办税渠道,让纳税人少跑路。

加快金融服务创新步伐 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为加快金融服务创新步伐,陕西自贸区全面落实金融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36条措施,金融业态聚集效应初步显现,2018年全省新增的23家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全部落户自贸试验区。灞柳基金小镇2018年新吸引80家基金企业入驻,累计达到270家。通过“资本金用途”股权投资类理财产品的创新,有效满足重点文化类企业融资需求,推动自贸试验区文化金融发展。自贸试验区成功获批“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成为全国第6个也是西北地区唯一参与该试点的地区,6家银行为企业办理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业务31笔,累计支付金额14.63亿元。

着力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运输走廊建设,西北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获批,开通西安至阿姆斯特丹国内首条陆空联运跨境电商国际货运直飞航线。截至目前,国际航线达到67条;全货运航线达到19条,其中,国内全货运航线13条,国际全货运航线6条。

联合38个国家(地区) 组成丝绸之路大学联盟

陕西自贸区设立“云端”网上自贸综合服务平台、自贸产业园智慧园区,发起设立信息丝绸之路发展联盟。与4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7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组织实施了80多个合作项目。打造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平台,联合38个国家(地区)151所大学组成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立丝绸之路职教联盟。

陕西自贸区新增注册市场主体40694户 165项试点任务基本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