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鑫: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冯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長壽新聞網 記者 張娟

4月8日,記者在重慶博騰製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見到馮鑫時,他正和技術員討論一個項目。“科技研究的終極目的,是要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是要真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對於從事的研究工作,馮鑫用這麼一句話總結。

“化學就是實驗,但光有實驗還不夠!”

馮鑫今年34歲,現任職於重慶博騰製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擔任第四研究室主任。

從小,馮鑫就是長輩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思維聰敏,成績優異,經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藥學專業本碩博學習後,他又前往美國德雷塞爾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博士後。2015年10月,在完成兩年的博士後研究工作後,馮鑫進入博騰製藥重慶研發中心工作。

工作伊始,馮鑫充滿一展宏圖的豪情和自信。然而,來到研究室接手的第一個項目,就給他狠狠上了一課。

馮鑫接手的這個項目,研發工作已開展半年,由於關鍵技術問題未解決,一直沒能出成果。馮鑫理清思路,帶領技術人員一路攻堅反覆實驗,不出一個月,就解決了問題,做出了項目成果。拿出研發成功的實驗室樣品後,他鬆了一口氣。

不料,這口氣還沒松完,位於長壽經開區的博騰製藥生產基地就反饋回意見——項目投入生產失敗,產品質量沒上、成本沒減!

馮鑫大吃一驚。他得到消息後,立馬收拾幾件換洗衣物,帶著技術人員從重慶趕往長壽,一頭扎進生產車間一探原委。

這一探,就是整整三個月。三個月裡,馮鑫與技術人員、操作人員同吃同住,每天泡在生產車間,從頭到尾勘查生產流程,一邊勘查一邊和操作人員反覆交流。為何實驗室研發樣品成功,而同一套工藝方法投入生產卻慘遭“滑鐵盧”?

“chemistry拆開就是chem is try,化學就是實驗。然而我發現,光有實驗還不夠。”認真反思後,馮鑫意識到,研究和應用是有差別的。在學校學習時,更偏向於研究,不太注重成本而只關心技術,企業卻是更偏向於生產,更關心能不能產生經濟效益。“我的思維仍然停留在實驗研發上,對於如何應用欠缺考慮。”

找到癥結,對症下藥。吃住在生產基地,熟悉每一個生產環節,仔細尋找每一處差別,調整配量,調整工藝,歷過三個月的克難攻堅,馮鑫帶領團隊最終贏得勝利——項目順利投產。

這是馮鑫接手的第一個項目,也是馮鑫記憶最深刻的一堂課:基礎研發一定要服務於生產!

“科技研發要出成果,更要用好成果!”

基於對第一個項目的認識,思維得以成功轉變的馮鑫,很快在工作中如魚得水。“工藝優化”“成本降低”“三廢減少”——馮鑫將此定為研發三大主要任務,帶領團隊不斷學習,不斷進取。

2017年12月,馮鑫所帶領的第四研究室,又接到一個任務:博騰和國外某大製藥公司達成合作,該製藥公司將一個藥物的關鍵中間體外包給博騰生產。

接到任務後,馮鑫帶領團隊發現,該藥物關鍵中間體的生產工藝亟待優化,存在收率低、成本高、“三廢”產生高、單批生產週期較長等諸多問題。找到問題,下一步自然是解決問題。馮鑫帶著技術員又開始“實驗室——車間——實驗室——車間”的反覆循環之路。

經過一番艱苦研發應用,馮鑫帶著團隊再次舉起勝利的旗子——該藥物關鍵中間體的4步工藝得以優化。操作過程優化後,開發出更適合車間放大生產的工藝,總收率從49%提高至81%,三廢產生量每公斤降低60%,單批生產時間縮短30%,並零偏差順利完成1200kg生產,實現>1000萬元銷售。由此,博騰製藥成為該中間體第一供應商,得到國外大製藥公司的高度認可和讚許。

取得成績並未讓馮鑫止步不前。馮鑫帶著團隊,本著“科技研發要出成果,更要用好成果”的宗旨,繼續著項目研發之路:三年期間,累計完成項目32個,幫助公司實現銷售逾1億元,其中多個項目解決重大技術難題,開發出多個(條)新產品、新裝置(裝備)、新工藝等。

在工作的同時,馮鑫也從未放鬆過學習和研究,在《美國化學會》《德國應用化學》《歐洲有機合成化學》等載體上發表論文。去年底,馮鑫被評為我區第二屆“十大創新人才”之一。行走在創新路上的馮鑫,信念也更堅定:“科技研發要出成果,更要把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