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曉鬆說中國古代沒有真正的哲學:說西方哲學關注真理,而中國研究的是關係?

藝術就是謊言


高曉松先生這句話說的不太準確,東西方文化都沒有說對。

中國文化來說,老子的學說最深奧,極為接近西方意義的哲學,是追求終極問題的學問。只是老子的時代信息量太少,探討“道”之時,老子的探討有些零散,不太成系統,邏輯推理不太嚴謹而已。當然,老子和莊子已經很不同了,後來的道家只是借用了老子學說的某一些觀點,相關性就更小了。

老子的學問不用說,肯定是西方哲學意義上的學問,關鍵是孔子。說中國文化,誰也繞不過孔子去,他老人家算一位哲學家嗎?依我看來,孔子也算的,只是孔子說“敬鬼神而遠之”,他把自然未知領域拋開不談,專注於人倫社會問題,深度要比老子更淺層一些。這與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很像,可以算半個哲學家吧。

老子與孔子是奠定中國文化最重要的兩個人物,自他們以降,再沒有人超出他們的討論範圍了。墨家零散的談及一些自然學知識,公孫龍有些邏輯學探討,莊子的“莊周夢蝶”也很接近“我思故我在”的反思層面初期,屍子更是直接給我們解釋了“宇宙”的概念,他們都已經有一些哲學或科學的討論了,只是沒有縱深下去,沒有行成體系而已。尤其是張恆的渾天儀,可以說是最接近哲學科學的,與同時代的托勒密完全處於同一思境,但托勒密發明了地心說,張恆確是做了一個以地心說為基礎的實物模型。如果是一個有體系的理論,後人在學習中,就會因為不斷增長的信息量,找到理論的破綻,就可能在舊有理論基礎上有所突破和發展。但現在是一個實物模型,後人即使發現了天體運行和模型有偏差,也會因為沒有理論無法計算和發現,甚至只是把偏差看做是製造時的失誤,再加上古代工藝差,這種誤差就更大,所以我們也只是停留在地心說層面,沒有出現哥白尼式的人物了。

再來說說西方哲學。高曉松先生說西哲是追求真理的學問,就有些太籠統和太含糊了,當然了也許是他說這句話的地方不允許展開來詳細解釋,所以只是總結性陳述,但就算是這樣,也應該說:西哲是追求存在的學問。真理和存在並不是同一的東西,差距還是挺大的。

西哲是體系嚴謹,學問深刻的,幾千年發展下來,分支龐雜各有不同,一部哲學史專著也未必能說全,我只想就“真理”的問題稍微討論幾句吧,其它的內容無法涉及了。

其實不論中國人還是古希臘人,討論這類終極問題的起點都是極為接近,思境完全一樣,唯一的不同就是思考工具不同,但這唯一的不同,卻造就了後代巨大的差異性。

古希臘人討論的起點是變化。他們發現世界上所有的物都是變化的,包括地形地貌都在發生改變,從時間大尺度上看,所有一切都是變化的,於是他們就追問:一切的變化是由什麼左右與規定著?一定有某種永遠不變的東西,規定了這些無窮無盡的變化。他們從具體的物質開始思索,水→火→氣→土→不定形……,直到柏拉圖提出“理念”和德莫克里特的“原子論”,這時候可以說西哲是討論“真理”的學問。這時候的真理和存在幾乎是同一的內容,不論是某種永遠不變的物質(比如原子),還是某種永遠不變的理念,它們都是存在本身。

隨著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的提出後,西哲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真理”的“真”和我們意識當中的存在開始有了巨大差距。直到康德,存在已經完全與“真”不相關,存在就是知識,而“真”在彼岸,人類永遠無法企及到。黑格爾進而提出“絕對精神”的觀點,認為存在和人的精神才是不可分的同一,真理徹底消失在人類的視線中。

現代哲學幾乎不再討論真理問題,主要關注存在與“我”的問題,也就是關注感知存在者與存在本身的關係問題。而從哲學分離出來的科學,不關心“我”的規定性,只注重於某一個具體的存在物本身的被感知結果,我們中國人叫做自然規律。很顯然,這裡的問題是,人的感知方式不變時,存在物一定與感知者(人本身)發生著同一的關聯性,這是感知者自己的固有感知方式造成的,與那個被感知物自身相關性不大。也就是說,人的感知方式不變,造成一旦人去感知具體存在物時,就只能把被感知物感知成某種狀態而已,與物本身無關。可人把這種感知結果叫做自然規律,似乎是說,被感知物自己的固有規定,這肯定是不對的。

中國文化也好,西哲也好,科學也好,都只是為了人的生存才創立的學問,終極目的都只是和只能是人的生存,說到底都是“人學”。原因相同但出發點稍有偏差,只因為思考工具不同,造成了今天巨大差異。至於哪一種方式更好,這就必須根據原因來討論了,也就是說,那種方式更有利於人的生存,那種方式才更好。而先進性,毫無疑問是科學,但先進就一定好嗎?這才是需要討論與深思的問題。


何處是家鄉


高曉松說的很對。

哲學是什麼?哲學是思考終極問題的學問?所謂的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哲學就是思考宇宙觀、世界觀、人生觀、歷史觀的終極問題的學問。

看看馮友蘭、胡適等人寫的《中國哲學簡史》,諸子百家,各種經典、傳書之中,除了易經裡面有一些此類問題的探討,所謂“天地玄黃”,所謂“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當然,這些東西現在來看也都是錯誤的,非科學的!易經不僅奠定了道家,其實也是儒家宇宙觀的基礎。《易經》也是被儒家收入了《四書五經》。

儒家是教人如何治學、交友、忠孝、為人、齊家、治國、平天下。法家提倡法治。還有教人打仗;教人詭辯;教人農牧;教人卜卦等等的學問。這些都是非常實用主義的學問,也可以說是一種生存之道、生存之術、生存之技!

墨家倒是有些樸素的唯物主義的東西,並開始研究了一些幾何、物理、光學方面的東西,只可惜隨著秦始皇獨行法家,漢代以後獨尊儒術,其他各家均遭打壓,成為了邊緣思想。

這些實用主義的學問,有沒有價值,當然有其價值。但它們不是思考哲學終極問題。

佛教當然思索了這些終極問題,但佛教不是中國土特產,而是輸入文化。而且,由於宗教不是理性與邏輯的產物,只能歸類於神學。哲學最早雖然脫胎於神學,但哲學採用了理性邏輯的方式,就此與神學分道揚鑣,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希臘哲人,是建立在發達的奴隸制城邦國家之內,他們不用考慮吃喝拉撒這些具體問題,而且非常鄙視實用主義的學問,提倡“哲學無用”論。

曾經有這樣一個著名典故:古希臘有位學生問他的哲學老師,問他學習這些學問有什麼用?結果被他老師臭罵一頓,打發幾個金幣讓他立刻滾蛋。這位哲人非常氣憤:他的學生竟然問他哲學有什麼用?哲學就是因為沒什麼用才顯得無價!這位哲人就是歐幾里得,當然,其實他的歐氏幾何,不僅理性,而且是十分有實用價值的,作為幾何學入門教程沿用了2000年。

古希臘的“哲學無用論”,可能也跟我們古代士大夫鄙視農工商差不多,所謂“勞心者治人”!

但是,正因為古希臘哲學太過強調邏輯性、理性,強調脫離現實生活,從而使得那批哲人獲得了某種思想狀態上或曰形而上學的“自由”,他們將目光投向了星辰大海,開始思索人生終極問題。古希臘人2000多年前就有了地球、原子等概念。非常了不得!

個人認為,如果當年諸子百家能夠一直堅持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各家各自發展,我認為我們國家是能夠生髮出哲學、科學思想的。墨家就已經有了某些雛形,王陽明“格竹子”典故,也說明我們傳統士大夫也是具有“格物致知”的思想。無奈,為了便於統治,帝國統治者們運用武力進行統一思想,真可謂一入儒教深似海,什麼四書五經、忠孝節義、三綱五常,浪費了知識精英們2000年時間。

直到明末清初,國人一直認為“天圓地方”,什麼“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認為中國就是宇宙的中心,直到明末清初,才有首批開眼看世界的學人,從西學上了解到地球原來是個球!

因此,諸子百家們研究的問題,都是非常具體實用的生存之道、生存之術、生存之技!比如“學而時習之”,比如“民貴君輕”,這些都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術。

與哲學探討的終極問題還是有距離的。應該是隻能歸類於文化、思想!





科普平論猿


矮大緊這話不是自己說的,而是引用了近代德國的黑格爾等歐洲一部分哲學家的說法,黑格爾當時粗略研究了中國的部分古文化和中國文字,他不但認為中國沒有哲學,還認為中國漢字漢語有問題,不利於思辨,所以中國沒有哲學部分是由於漢字漢語的緣故,這個偏見,當時就被很多歐洲知名哲學家、科學家駁斥。

中國知名的大學者錢鍾書,在其名著《管錐編》中,也提到了黑格爾等的偏見,並進行了系統性駁斥,估計矮大緊沒看過這本書,看了可能也看不懂,一般人確實也看不懂管錐編。

之所以前有黑格爾偏見,後有矮大緊拾人牙慧,不過是由於中國近代以來的落後,西方憑藉工業革命,全世界到處搶掠殖民殺戮,掌握了輿論話語權以後,還要給被殖民掠奪殺戮的國家民族安上落後的帽子,這些國家一部分人腦子也被西方成功洗掉了,所以和西方人一樣看不起自己的國家民族,如此而已!


秦修


這個問題有三個重點:中國沒有哲學,西方哲學關注真理,中國研究的是關係。其背後是一個原因,即對西方的無知崇拜,對中國的自慚形穢,卻抓住一點而肆意發揮。



由於至清朝後期中國相比於歐美的明顯落後,從清末民初開始就一直有許多國人自慚形穢,把西方的奉為圭臬,中國傳統的則是糟糠。這些人總是能在西方看到值得崇仰的人和事,同時對自己的則要麼視而不見,要麼無知無畏給予攻擊褻瀆。例如,在他們那裡,美國的第一任總統變成了美國人都不認識的高大無比的政治神靈,被法國人等看做粗糙野蠻的英語被上世紀初中國的某些崇仰者要用來取代中文,在歐美被視為垃圾食品的某快餐在中國變成了高貴大餐。本問題提到的一個人三個點,就是這種現象的又一個典型例證。

按照西方哲學的版本,哲學有三個基本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簡言之,哲學就是思考世界觀、人生觀、歷史觀終極問題的學問。

即使按這種純西式解讀,中國也有哲學,而且古已有之,並一直產生著巨大廣泛的影響。莊子的“子非魚”的故事無疑就是在問至少兩個基本哲學問題。而老子的《道德經》在西方不僅是公認的哲學著作,而且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世界文化名著總銷量除了《聖經》以外就是《道德經》。美國總統林肯、里根、奧巴馬,英國首相丘吉爾,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等許多知名人士都喜歡讀《道德經》。 此外,陰陽理論更是世界上涵蓋最廣的哲學概念,沒有之一。



至於“西方哲學關注真理,中國研究的是關係”等,根本不是什麼新說法,更是由來已久的一個無稽之談。實際上,“真”與“真理”在中文裡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含義。西方哲學中的“truth”是“真”而不是“真理”。西方哲學中最重要的幾個核心概念之一,乃是“是真的”這個意義的東西,而不是“真理”。

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海內外一直流行著中國哲學無“真理”概念的觀點,這是完全不符合事實的。自古以來,中國哲人就強調“道必本乎真實”,即對自然和社會的客觀真理的追求。有對“虛象”與“實事”、“實象”與“假象”、本質與現象等概念的哲學探究,有“別宥”“解蔽”“訂其真偽,辨其虛實”“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使“真理燦然於吾前”的認識方法,有對經驗變先驗的認知架構的深刻反思。其中,“實事求是”乃是中國哲學認識論中最值得珍視的精髓,被走在世界哲學前沿的人士看作可以免除人類狂熱和災難的最重要的哲學方法。在中國文化中,“真理”是認識論的核心概念。



至於把中國人重視關係視為一種嚴重問題,更是無知之談。關係是人類社會中最為重要的存在,並且是每個人每天都在其中的一種客觀存在。父子、朋友、同事、上下級、左右鄰、真理與謬誤、傳統與現代、演講者與聽眾…… 可以說關係無處不在,須臾都離不開。不論是現代人還是古代人,中國人還是外國人,概莫能外。外國人與中國人在關係上有一些不同,各有側重,但卻一點也不弱。

近些年,通過電視和網絡等現代科技手段,中國出現了三個最有名的“講故事的人”,即老梁、馬未都和高曉松。馬未都主要是談古,老梁主要是論今,高曉松則主要是“說洋”。三位當代說書人有有寫作班子為其選題撰稿,當然在實際講演中說書人會根據自己的習慣程度不同地進行“潤色”。由於寫作班子的知識侷限和真實情況掌握的不足,難免會有或多或少的欠缺乃至謬誤。



如馬未都按傳說講解中山裝口袋紐扣等零件的高大上寓意,老梁把香港歸錯類等,而高曉松的錯誤或偏見則比上面兩人多得多。例如說美國的耕地是中國的數十倍,美國資本家跟孫子似的,經常被工會欺負! 有朋友說,高曉松的每一期都能挑出十處以上的謬誤或胡說八道。本問題即可以作為一個證據,一句話就有三個明顯的問題。


無中生有hz


哎,一聲輕嘆。高曉松說的沒錯,這也是哲學學術圈的主流觀點,孔孟老莊是思想家,而不是哲學家。倒是看了絕大部分回答後不得不令人感慨:歷史傳承不是禁錮發展的根源,出於歸屬感而陷入對歷史傳承的迷思才是。

毫無疑問,我對自己的民族有著傳承至今且從未中斷的文明感到自豪,然而,生老病死,新舊更迭是無法改變的自然規律,新文明基於舊文明,代替舊文明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和根本動力。

而一個從未中斷的古老文明如果不能以開放的姿態不斷博採眾長,對自身批判繼承,吐故納新,深入改造來獲得新的發展能量,就如同一位暮氣沉沉的老人,只能在漫長歲月中不斷積聚腐朽之氣,僵而不死而已。

由此可見,人類社會是通過不同文明之間邊融合邊淘汰,新舊交迭或者在一個文明內部建立起有效的新陳代謝機制來不斷改良,從而實現發展進步的。因此,與其拿文明的歲月來沾沾自喜,倚老賣老,不如給歲月以文明,讓文明永葆生機。

歷史告訴我們,如果一個文明總體上表現出長期單一性和封閉性,是非常糟糕的,這是禁錮發展主要原因。而一個在文明初期就被“歸虛”而非“化實”的思想和思維方式*帶入歧途的民族,哪怕經受了數百年由盛而衰的漫長曆程,直至差點國破家亡,但很多族人後輩們卻執迷不悔,依然堅持用自以為是的落後思想和文化來鎖禁自身,滿腦子想的都是跪祖宗,拜“聖賢”,仍然做著那些通過自省自悟從而“天人合一”“得道飛昇”的迷夢。這是民族的危機,子孫的悲哀,也是文明衰亡的徵兆。

所以,歷史傳承並非盡是財富,或許更是一種負累。而“傳承至今且從未中斷”更像是一個美麗的騙局。

* 關於傳統思想和思維方式,我以很多人追捧的《易經》來簡單說一說。

2019年3月27日


蟲不知我心


高曉松:你讀完《易經》原版了嗎?你讀懂了嗎?你讀完《道德經》原版了嗎?你讀懂了嗎?你讀完《紅樓夢》了嗎?你讀懂了嗎?如果你沒有讀過原版,也不敢肯定你讀懂了,你竟然說中國古代沒有真正的哲學,你竟然說西方哲學關注真理,而中國研究的是關係,你瞎說,你胡說!

馬克思主義思想屬不屬於西方哲學?馬克思主義是否研究關係?

馬克思主義既回答了什麼是真理,又分析綜合研究了關係,從而揭示了“存在”的真理。

“聖經”裡有西方哲學吧?高曉松!

“聖經”既關注了真理,也研究了關係。

“上帝死了”是西方哲學思想吧?高曉松!“上帝死了”這句西方哲學名言既關注了真理,又說明了“某種關係”的撕裂。高曉松,你胡說!你瞎說。

《易經》、《道德經》、《紅樓夢》等中華經典已經記述了哲學是什麼?已經思考了終極問題,已經回答了: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已經思考了宇宙觀、世界觀、人生觀、歷史觀的終極問題。

高曉松,無論是西方哲學,還是中國哲學,你的見解都是片面的。你對中國古代哲學的界定,可見你的無知,對中國古代哲學,對西方哲學!


爨典璞旅


高嘵松屁話!中國古詩裡最普通的一句,月有陰,暗,圓,缺,月亮的月,詮釋物質現象的辯證,連貫關係,我看當西方人只認識是月亮,而不懂月的陰,暗,圓,缺,孫臏兵法,奇和正辨證對立統一哲學概念,三千多年以前,所謂西方哲學文明,都沒有進化…什麼東西?埋汰祖宗!指南針,火藥等都是哲學概念而產生的物質,這些基本概念,老百姓都懂…毛澤東有一句話,共產黨的哲學,是鬥爭的哲學。中國人民的哲學,上下五千年與天鬥與地斗的哲學,才造就了五幹年的歷史,單單一個佛學,可稱之為哲學之母,馬克思說過…!


用戶9188947621486


本來是一個學術的討論,被國人變成喜歡的罵架,中國最大的哲學是罵人哲學,從回答和評論就可以看出,真正討論問題的很少。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幾個問題,第一,什麼是哲學,這個初中就學過,哲學是研究萬物起源和辯證法的科學,也是所有科學的最高基礎,中國古代有無系統性的哲學著作呢?應該說沒有!

第二,哲學思想只是哲學的一些零碎的東西,並不能說他是哲學家。比如,孔子是思想家,肯定有哲學思想,說他是哲學家,有點牽強。孔子的思想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因此他的思想能延續2000多年,大多數朝代都設有專門的官職,國民政府時期還有。

第三,哲學是指導其他學問的學問,你不能因為其他學問或著作中有哲學思想就認為它是哲學肯定是不對的,就像物理中有數學計算公式,你就說他是數學的道理一樣。

第四,有人說“和為貴”是哲學,恰恰相反,他違背辯證法的思想,反而不是哲學。

中國人的特徵不是尊重科學,而是選擇性的尊重,為我所用的,很多道理。比如孔子,比如儒家等,需要的時候捧上天,不要的時候下地獄。比如信佛,多數人是為求所拜,很少人是為信仰。

重要的一點,不能說有哲學思想的著作就是哲學著作。一個恰當的例子就是,物理化學生物等科學都要用到數學,但你不能說他是數學的道理一樣,哲學也存在於許多著作當中。


創業問問


高曉松的說法,從西方的這些觀點來講,未必是胡說八道。所謂的不是“胡說八道”是指中國古代真的沒有“西方哲學”。但古代中國的哲學,是更為大的“東方哲學”,可以預見,隨著在東方哲學引領下的中國真正崛起的時候,東方哲學會在全世界發揚光大。

所謂哲學,是世界觀的學問,而世界觀的學問在中國的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形成了體系,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以老子《道德經》為代表的東方哲學的世界觀,是已經初步形成理論體系的古代東方哲學。老子的“道”就是對自然規律的認識,老子的“德”就是對人和自然界的關係的詮釋。

孔子和孟子則是東方哲學當中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倡導者,由他們共同倡導的“孔孟之道”,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主流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於人類的社會活動的指導意義和指導效果(公眾的認同度)要比西方哲學大的多也強的多。

其實,只要不帶有色眼鏡,都會清楚,那就是東西方的哲學都在追求“本質和本源”的東西,視角不同,認識的方向和深度不同,但不能說中國古代“沒有哲學”。和西方哲學不同的東方哲學,也是哲學,也在試圖尋求“真理”,只不過東方哲學更注重的是內在精神,而西方哲學則慢慢的靠近了“存在”。

高曉松拿著西方哲學的標準來審視東方文化,他看不到“中國的哲學”大約也不過分。

畢竟屁股決定腦袋,這也是“哲學”。


步武堂


日本研究西學的態度則是:西方的器物為何那麼先進呢?西方的社會制度為何能大力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為何能調動眾人頭腦的主觀積極性?

同樣是對待西學。日本是主動的尋找產生這個結果的“源動力”;中國則是尋找“船堅炮利”的成果。

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人找到了西方的哲學。“哲學”一詞是日本人根據Philosophy一詞翻譯過來的。日本人在學習西學的過程中創造了許多新名詞,許多名詞後來傳到中國為“我”所用。包括“哲學”一詞。

從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什麼呢?在日本人未創造“哲學”一詞時,中國人不知“哲學”為何物。後來,為了顯示中國的也有“哲學”,扒出中國的經學來一曬,啊!中國的哲學大於西方哲學,不信?你去翻一下國人編的《中國哲學史》,中國古代哲學家比西方古代哲學家的總和還要多。

其實,最早說中國沒有哲學的人是黑格爾。他認為孔子等人的思想主要是為君主服務的道德說教,為人處世方面的智慧,怎樣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取得先機等。

至於其它問題,限於篇幅,只能下次再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