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雜記:小鎮一夜

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確是這樣,我們在某天某時經過某個地方,會遇到一些人、一些事,而當我們試圖踏著記憶歸來尋找曾經的零落碎片時,我們會發現:物是人非。這些都不能複製,只能把其留在心底,時不時調取出來細細品味。旅行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片段,正是這樣一個個片段才編織起一股濃濃的回憶,當泛上心頭之時,還會如此沉迷、如夢一樣飄然。

幾年前的某天,在去加拿大班夫國家公園的行程中,選擇了一座距班夫(Banff)較近的小鎮公寓作為落腳點,白天出去遊蕩,晚上回巢休整。小鎮名字叫Canmore,四面被峻嶺環繞,這裡的夜是靜悄悄的,唯有臨街的公路偶爾會有車聲鑽入室內。傍晚吃完飯,站在陽臺上貪婪地呼吸著野外新鮮的空氣,醉了,醉得如喝過美酒,醉得如此曼妙輕柔,彷彿沉浸在自己喜愛的音樂中不能自拔,靈魂出竅。我站在陽臺上忽然想起了北京的車輛喧囂、高樓大廈,想起了家鄉塵土飛揚的建設場景。人隔千里路悠悠,但也不能阻止思緒滿世界蔓延。自己思忖著,這世界真是太小了,不經意間從地球的一面到了另一面,遊遊蕩蕩於世界,一刻也不停歇。

旅行雜記:小鎮一夜

Canmore小鎮街景

路口,可以看到星星兩兩的行人和車輛,遠處的山峰在傍晚夕陽的映襯下格外俊美,這讓我想起了美國某影視公司在電影播放的開頭出現的那些山峰,非常像,也許就是在落基山脈拍的圖片吧。

旅行雜記:小鎮一夜

對面山巒間的雲霧

天剛矇矇亮就已經醒了,站在陽臺上看日出。厚厚的雲霧環繞著前方的山巒,飄動,逐漸被陽光穿透。溼潤的清新空氣讓人擺脫了旅途的勞累和早起的睏意。即使在夏季,山裡的氣溫仍讓人感覺有些涼,所以進山的朋友應該多帶些備用的厚衣服。

旅行雜記:小鎮一夜

居所對面,雲霧繚繞

旅店的正前方是另一幅景象:白色的雲層籠罩了綿延的山巒,不斷飄動,被陽光不斷穿透而逐漸散去。由於山巒就在眼前,一幅動圖看得如此真切,看得讓人陶醉。大自然真是天生的藝術家,濃墨重彩繪出仙境景色。而我的相機,在這時顯得不好使了,不能將其栩栩如生描繪下來。

旅行雜記:小鎮一夜

從樓上遠眺

Canmore小鎮只是長長旅行計劃中的一個落腳點,我甚至都沒有細細品味小鎮之美就離開了它,現在回想起來可能是有點疏忽了,應該在城裡轉一下再走,也許不會有太多遺憾。話說回來,什麼事情都沒有十全十美,正因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所以才有所謂的五彩繽紛,才有所謂的回憶;有了點小遺憾,所以才有了更深的回憶。

----

背景資料

Canmore是落基山上的一座人口只有一萬二千的小鎮,地處南部的弓河峽谷(Bow Valley),西距班夫約30公里,有加拿大1號公路相連。如果在暑假旅遊高峰季節,在班夫鎮找不到客房,Canmore會是一個不錯的替代選擇,酒店也會相對便宜。

小鎮的歷史

小鎮在1884年被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經理Donald A. Smith正式命名為Canmore,Canmore一詞是蘇格蘭國王Malcolm三世的暱稱,在蓋爾語中的意思是“大頭”。

1886年,維多利亞女王授予小鎮煤礦開採權,第一座煤礦在1887年開採。Canmore的煤礦業在20世紀興起,到1965年,小鎮的人口已經達到2000人,Canmore此時正式成為鎮。但是到1970年後,煤炭市場熱潮減退。1979年,Canmore 煤礦有限公司停止運營。Alberta省政府出於安全和再利用的考慮,將大部分煤礦結構拆除,僅留下現如今能看到的燈房和少量煤礦入口部分。

19世紀80年代,卡爾加里宣佈舉辦1988年冬奧會,Canmore承辦滑雪賽事。奧運會使Canmore吸引了大批遊客,人們這時才重新審視這個風景秀美的小鎮。由此,Canmore逐漸轉型到旅遊休閒業,經濟得以復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