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陰影下,海南230萬檳榔從業者的出路在何方?

2013年的“致癌風波”讓檳榔種植戶們心有餘悸。他們希望,2019年,老天能對他們溫情一些。

“致癌”陰影下,海南230萬檳榔從業者的出路在何方?

大園村的檳榔林

萬寧長豐鎮大園村的檳榔種植戶李元林,從2018年年底開始,就一直被內疚和自責糾纏。他4歲多的孫子霖霖,因為經濟原因,從教育質量較好的海口轉回了鎮上上幼兒園。他將這個責任攬到了自己肩上。因為舉全家之力種植檳榔,是他力排眾議做出的決定。

而現今,因為受“致癌傳言”的影響,從去年開始,檳榔已經幾乎沒有客商問津,這導致家中收入銳減,直接影響到了小孫子的教育——他們無力再承擔省會幼兒園相對高昂的費用。一直重視子孫教育的李元林倍感憂愁:“上學是農村孩子最好的出路,可我已經無法給他創造更好的教育條件了。”

作為一個農民,他實在無法理解,祖祖輩輩都在種、都在吃的農作物,怎麼就變成了網上傳言中的“致癌物”。他更無法想象,昔日養家餬口的“經濟支柱”會變成心裡的負累。

李元林說,“檳榔的價格從去年開始下滑,但還算是夠生活。”說著,他談起了2013年的那場風波。“已經4月份了,還沒有客商來訂購。我們現在最最擔心的是,會像2013年那樣,價格跌到一塊錢,甚至更低。”說到這裡,60歲的李元林眼神黯淡。

“致癌”陰影下,海南230萬檳榔從業者的出路在何方?

李元林在接受媒體採訪

另一位名叫李亞文的村民說,自己種植了有五十幾畝的檳榔,一畝的成本是5000元左右,五十多畝要投入近30萬元。如果今年沒人上門收購,損失就太大了!到了那個時候,可能一家人的生活都成問題。

檳榔在海南還被作為扶貧項目進行推廣,這場風波對貧困戶的傷害也是可想而知的。

事實上,檳榔在海南被食用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西漢時期,檳榔就在海南被廣泛種植。到了明清時期,更是作為貢品送給皇帝食用。

乾隆因為喜食檳榔,專門挑選兩個波斯手工雕制和田玉罐作為盛裝檳榔的器具。如果你去過北京故宮博物院,也許能看到它們;嘉慶也曾在在摺子上御批:“朕常服食檳榔,汝可隨時具進”、“惟檳榔一項,朕時常服用,每次隨貢呈進,毋誤”,兩折今存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此外,檳榔花也是可食的,每到春季,村民們用其燉煮雞湯,那是最具營養的美味。

“我的岳母90多歲了,她從19歲開始吃檳榔,現在也還在吃!我們村子和附近村子,也從沒聽說過誰得口腔癌。”63歲的村民李亞文說。

“不對,鄰村有個年輕小夥得了口腔癌,但他從來不吃檳榔的!醫生說他是喝酒喝多得的,跟檳榔沒關係!”旁邊的李元林急忙更正。

“我們村這位阿婆,今年也90多歲了,也是常年吃檳榔的!萬寧是有名的長壽之鄉,如果檳榔真的致癌,這長壽之鄉的名稱又是從哪裡來的呢?”李元林覺得,這是一個悖論。“海南的檳榔果又鮮又嫩,吃的時候也不會有什麼刺,吃多的話確實會醉 ,但也從來沒聽過身邊什麼人因為吃檳榔得了癌症的。是不是可以有人牽頭,做一個全面研究,到底是什麼原因,得出了檳榔致癌的結論?是本身致癌,還是加工過程導致的,我們也不清楚。再說,任何東西吃多了可能都不好,不只是檳榔。”

“致癌”陰影下,海南230萬檳榔從業者的出路在何方?

左一為上文提到的90多歲老人、右一為二婆

談聊中,有人問道,“既然現在檳榔賣不上錢,為什麼不種其它的農作物試試?”一位被當地村民稱作“二婆”的老人說,“檳榔從種苗到掛果,要經過6、7年,還要時常施肥、除草,其中的辛苦難以言表。現在好不容易可以收穫了,卻又遇上這個事,誰能下決心砍掉?再說我們這裡的山地環境最適合種檳榔!種其它的作物長不好,很難賺到錢!”

而面臨這種困境的,不僅僅是大園村,也不僅僅是萬寧。

根據省農業廳的數據:海南檳榔種植面積136萬畝,產量約90萬噸,佔全國的95%。全省從事檳榔產業的人員有230萬人。

塵囂日上的“致癌傳言”之下,這230萬從業者的出路又在何方?(文/豹哥)

檳榔(學名:Areca catechu L.)棕櫚科檳榔屬常綠喬木,莖直立,喬木狀,高10多米,最高可達30米,有明顯的環狀葉痕,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子房長圓形,果實長圓形或卵球形,種子卵形,花果期3-4月。主要分佈雲南、海南及臺灣等熱帶地區。

檳榔是重要的中藥材,在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還有將果實作為一種咀嚼嗜好品。

注:文中觀點不代表《看看海南》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