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这么牛,他师傅是谁?

用户64928916983


神一样的诸葛亮,也有老师吗?福垊很认真的告诉您——还真有,而且还不是一位,而是六位,怪不得诸葛亮都是六六六呢!其实历史的上的诸葛亮是个谋士,不同于演义中的近乎神仙的诸葛亮。可现在有请诸葛亮的六位老师,现真身。

第一位孔明

孔明的老师是孔明,这不是孔明自学成才,而是学习他人。我们都听说过司马相如最推崇蔺相如,故给自己命名为司马相如。同样地诸葛亮的字为孔明,也是有典故的。正如庞涓和孙膑的老师都是鬼谷子一样,诸葛亮和司马懿也是一个老师,他们的老师就是孔明。孔明,姓胡名昭,字孔明。胡昭汉魏时期的著名隐士、书法家,曹操数次来请都被他婉拒。曹操敬重他的大名,让他放归山林,自由自在,他是真隐士。福垊猜想正是名闻天下的隐士情怀受到诸葛亮的佩服和学习,当成偶像和榜样,从而为自己取字为孔明。他比诸葛亮大二十岁,却比诸葛亮晚去世十六年。而司马懿比诸葛亮大两岁,比诸葛亮晚去世十七年。

第二位庞德

上面是此孔明非彼孔明,这个庞德也不是那个庞德。表字能用姓名区分,那姓名相同用什么区分呢?在汉朝初年两个韩信,一个被称为韩王信,一个被称为淮阴侯韩信(曾担任过齐王、楚王)。为区分荆州隐士庞德和曹操部将庞德,隐士高人就被称为庞德公。庞德公作为荆州名士,对庞统、诸葛亮、司马徽都是朋友加老师的关系。庞德公对三人的评价,分别是凤雏、卧龙、水镜先生。庞德公是真隐士,他是庞统的族伯,更是诸葛亮二姐的公公,在庞德公这里他学到了天文地理、太公兵法。诸葛亮对庞德公极为敬重,每次都是长跪其床前,恭敬地聆听其教诲。

第三位司马徽

胡孔明是诸葛孔明和司马仲达的老师,那么司马徽是不是也不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的老师呢?甚至说司马徽是不是司马懿的族叔或族伯呢?从庞德公曾想司马徽大力推荐庞统,司马徽这个好好先生从不推荐司马懿,可以证明两司马没有关系。而且司马懿是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的,而司马徽是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的。司马徽擅长奇门遁甲、道学兵法、识人荐人。他曾评价诸葛亮和庞统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这让福垊想到了,毛泽东的老师兼岳父杨昌济曾评价毛泽东和蔡和森的话:“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第四位管仲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自比管乐,这个“管”就是管仲。管仲是春秋时期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法学家、改革家、思想家、史学家、税收祖师、娼妓祖师等,被誉为“华夏第一相”、“圣人之师”。孔子曾说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要成为披发左衽的蛮夷了。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葛亮对他非常崇拜,自然会受到管仲很深的影响。想必诸葛亮对管仲研究非常深刻,从这方面来说诸葛亮就是管仲的学生。而且在后世名气上很显然诸葛亮相对于管仲而言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第五位乐毅

诸葛亮自比管乐,这里的“乐”就是乐毅。乐毅是燕国一代名将,他联合五国联军把齐国将近80个城池打得只剩下两个城池。若非燕昭王突然离世,弱小燕一定能把齐国灭亡的。诸葛亮自比管乐,一方面表明自己的志向,另一方面表明自己的能力。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诸葛亮对这一对将相有很深研究,从他们经历和传世书籍上学到很多东西。故而福垊说他们两位是诸葛亮的老师,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第六位刘秀

说到刘秀是诸葛亮的老师,可能大家有些意外。但从诸葛亮热爱种地而且还在南阳种地,福垊就感觉这就诸葛亮向刘秀学习的。刘秀通过联姻成就了自己的事业,虽然他并不喜欢郭圣通,但他知道事业高于爱情。诸葛亮何尝不是通过联姻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他妻子黄月英并不美,但他的妻子的才能比较高,尤其是岳父黄承彦在襄阳的影响力对于诸葛亮的事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黄承彦的岳父是襄阳名士蔡讽,蔡讽是蔡瑁的父亲,蔡讽的姐姐是太尉的夫人,蔡讽的幼女是刘表的继室。诸葛亮娶了黄承彦的女儿,也就打开了他襄阳社交圈子。在这个社交圈子中他结识到更多的朋友和老师乃至宗室权贵,使诸葛亮在弱冠之年便名满天下了!刘秀上过太学,自然有自己严格意义上的老师,而诸葛亮走得是“终南捷径”,他的老师就先贤帝王将相和贤达名流。李斯说“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诸葛亮深深做到了这点,从这点而言李斯也算得上是他的老师了吧。


福垊


诸葛亮的师傅是谁,历史上并无记载,诸葛亮出自官宦人家,少年丧父,十六岁开始隐居南阳一带,过着农夫的生活。平时基本的生活是耕地、唱歌,以及和一些朋友交流学习心得。在三国志中记载,诸葛亮和徐庶,崔州平关系非常好。

崔州平在历史上几乎没有留下太多记录,但徐庶,相对来说,就比较多了。通过一些史料的推测,徐庶大约生于168年,比诸葛亮大13岁。可以推测,在诸葛亮隐居南阳的这段时间,徐庶和崔州平对他的帮助是相当大的。他们虽然没有师徒之名,却可以算作是亦师亦友。

除了徐庶,和崔州平,在诸葛亮未出山的时候,是否还有其他人给他的帮助很大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石广元,孟公威等人。

这些隐士,虽然史书上记录很少,但从他们活跃的时间看,这些人可能都要比诸葛亮大很多。而且都是见多识广之人。但这几个人,同样和诸葛亮是亦师亦友。

除了这些隐士以外,还有一个人,也对诸葛亮影响很大,这个人,很多民间传说中,甚至认为他就是这群隐士,包括卧龙凤雏的师傅。这个人叫司马徽,也叫水镜先生。

这个人对诸葛亮的影响,虽然历史上并无确切说明,但从司马徽推荐卧龙凤雏来看,他和这两个人,关系很不一般。

司马徽到底什么时候生的,不太好说,死亡时间,大约在208年前后,如果从徐庶归顺刘备(201年)分析,他推荐诸葛亮的时候,年纪应该不小了。

诸葛亮出山是在27岁。也就是从16岁南阳隐居开始,这十几年来,都可能受到了司马徽的教诲。但同样,他们没有师徒的名分,只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这完全符合一个隐士的价值观。

由此可见,在南阳隐居的十几年里,诸葛亮的生活极为充实,他身边有许多经验丰富,博学多才的隐士人才相伴,长久和这些人探讨,学习,交流,让诸葛亮的文韬武略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除了这些隐士,诸葛亮的老丈人,对诸葛亮的成长,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诸葛亮的老丈人,叫做黄承彦。

黄承彦也是一个襄阳名士,和司马徽,崔州平一类的隐士不一样,他在高端社交圈子里有着很强大的人脉关系,而黄承彦本身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

如果从黄承彦的年龄看,他应该和司马徽同辈,诸葛亮之所以可以融入这个隐士圈子,并且和许多比自己大十几岁,甚至大一辈的人交往,和他老丈人强大的关系网是分不开的。

由此可见,诸葛亮的本事,一方面,是他自己的勤奋学习,另一方面,他的身边也有很多非常有见地,有学问的名家大儒。他在和这些人接触过程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经验。潜心学习了十几年,这才有了27岁一鸣惊人的壮举。

可见,一个人的成功,和处于的圈子有很大的关系,而要说诸葛亮的授业恩师,与其说是一个人,倒不如说是一个隐士圈子,这里有许多名家大儒,他们都是在那样一个乱世中积累了相当多的阅历和经验,然后在交流中,传授给诸葛亮。所以说。不要小看了社交,有意义的社交,会让你获得很多收获。


小小嬴政


历史上,关于诸葛亮的师傅是谁,确实查无实据,但绝对不会是水镜先生司马徽,也不会是庞德公,更不会是黄承彦,唯有一人极有可能是诸葛亮的师傅,就是其从父诸葛玄。

那么,为何不会是其它人而是诸葛玄呢?

古语有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古人对于师弟(弟子、学生)关系是如何看重,如果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真正教过诸葛亮学问,诸葛亮又岂能不认,又岂敢不认。同时,对于诸葛亮如此优秀的学生,又有那个老师不想认。或许,有人会说,他们都是隐世高人呀,就算是隐世高人,能高过鬼谷子吗?所以,可以肯定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三人绝对不会是诸葛亮的师傅。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早孤,从父(诸葛)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通过翻阅史料,诸葛亮于公元181年(东汉光和四年)生于琅邪郡的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先祖诸葛丰曾任司隶校尉一职(如同今天的首都市市长或公安部长级别),而且家族累世为官,因此成为琅邪一带的名门望族。生母章氏,于公元178年(东汉熹平七年)病故,当时诸葛亮仅有3岁;其父诸葛珪曾任泰山郡丞,于公元187年(东汉中平四年)病故,当时诸葛亮正好6岁。

清朝人张澍引《诸葛氏谱》说:“玄死时,瑾年十三,亮年八岁。”

但是,根据诸葛珪、诸葛玄、诸葛亮三人的历史生卒记载,张澍关于诸葛瑾、诸葛亮二人当时年龄的说法显然是不对。

当初,从父(父亲的兄弟)诸葛玄原为刘表手下官员,原本已接受刘表指派,准备出使朝廷,汇报荆州的工作。这时,诸葛玄正好收到兄长诸葛珪病故的消息,经刘表批准后,便急忙赶回徐州泰山(因避祸迁居)家中为兄长治丧,并遵照其兄遗命,承担起了照料抚养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三个侄子、两个侄女等家人的生活。

公元193年(东汉初平四年),曹操父亲曹嵩被徐州刺史陶谦部将杀害,因而起兵讨伐徐州。面对兵祸,身处徐州险地的诸葛玄,果断带上诸葛亮、诸葛均以及两个侄女前往庐江一带暂避。这时,年龄已有19岁的诸葛瑾主动辞别大家,独自前去江东寻求发展。

据裴松之在《三国志注》引《献帝春秋》中的记载:公元195年(东汉兴平二年),由于豫章太守周术突然病故,职位空缺。因此,刘表推荐诸葛玄接任周术,出任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然而,当朝廷闻知豫章太守周术病故消息后,却不承认诸葛玄这个豫章太守,另外任命朱皓顶替诸葛玄为新的豫章太守。为了能够接管豫章,朱皓恳请时任扬州刺史的刘繇一同出兵,攻打豫章的诸葛玄。因众寡悬殊,诸葛玄暂退西城打算坚守,等待刘表援军。期间,西城居民突然发动叛乱,诸葛玄不幸死于乱军之中。

但是,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说法却是,豫章太守周术病逝后,袁术推荐诸葛玄接任豫章太守。因此,诸葛玄带着诸葛亮、诸葛均以及两个侄女准备前去赴任。谁知,行至途中,诸葛玄又闻听朝廷临时改任朱皓为豫章太守。于是,诸葛玄又带着诸葛亮、诸葛均以及两个侄女再次前去依靠荆州的老领导刘表。

正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如果依照裴松之注引的说法,诸葛玄死于叛乱,那么两个侄儿、两个侄女还有命在吗?又有谁会提供隆中之地以供诸葛亮、诸葛均两兄弟栖身呢?

反之,如果依照《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说法,袁术又为何会推荐刘表的人为豫章太守,难道他自己手下没有人了吗?

不过,根据诸葛亮的生平发展路线不难看出,《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说法应该比较准确。虽然,袁术推荐诸葛玄为豫章太守之谜难以破解,但是诸葛亮、诸葛均两人能够在隆中有田有地,安居乐业,绝对和诸葛玄脱不开关系。如果诸葛玄突然死亡,又如何能够安排好诸葛亮、诸葛均二人的后路。同时,据史料记载,诸葛玄并没有子嗣,所以将诸葛亮、诸葛均当成了自己的亲人看待,又怎么可能将他们丢在一边不管呢?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带着诸葛亮等人一同赴任。若如此,诸葛亮、诸葛均又怎么可能活命。

此外,另有民间传说:诸葛玄被朱皓(曹操指派的豫章太守)追杀之际,少年诸葛亮借助九江芦苇,一把火吓退了朱皓的追兵,因此一家人才安全回到荆州。这毕竟只是个传说,自然不足为信。

所以,分析后的结果便是,诸葛玄在有生之年,一直养育着诸葛亮、诸葛均以及两个侄女,最终死于荆州。此时,诸葛亮已有16岁。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节。十五入大学,学先圣礼乐,而知朝廷君臣之礼。”

由以上可以看出,诸葛亮从6岁到16岁之间,皆和诸葛玄在一起,而诸葛玄能够多年为官为吏,自然学识不浅。所以,诸葛亮求知的黄金阶段,应该师从叔父诸葛玄才对,也只有诸葛玄才有抚养、培育诸葛亮的条件和时机。

同时,根据《汉书》记载,诸葛亮先祖诸葛丰,其性格如同包拯,为了抓住犯法的皇帝宠臣,竟然追进了皇宫,因此而被罢官。再根据诸葛亮推行《蜀科》的思想和做法,不就是家学的传承吗?而这个家学传承自然是通过诸葛玄的教导,深入了诸葛亮的心中。

至于诸葛亮和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徐元直、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人相熟,不就应了那知俗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对于聪慧好学、见解独到、半大成人的诸葛亮来说,能够进入他们的圈子,交几个聪明的朋友,认识几个学术专家老者等等,应该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吧。

所以,可以肯定地说,诸葛玄就是诸葛亮的师傅。


祥子谈历史


司马懿眼里的诸葛亮:真乃全国奇才也!

诸葛亮精于理政,运筹帷幄,用兵如神,他是聪慧的化身,人臣的楷模。俗话说“名师出高徒”那么如此神人他的师傅是谁?


诸葛亮的师傅具体是谁正史没有记载。

诸葛亮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家道中落,父亲早亡。那时兵荒马乱,年仅十六七岁的诸葛亮便随叔父诸葛玄四处躲藏,投奔刘表。第二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因病去世,诸葛亮那时不过17岁,弟弟诸葛均才14岁。

不幸中的大幸就是诸葛亮得到了庞德公的帮助,庞德公是他二姐夫的亲爹,是襄阳的一名高深隐士,据史书记载,庞德公是当地有名望的学士,刘表看中他的才能请他辅佐,但被拒绝。根据《襄阳记》记载,17岁的诸葛亮非常膜拜他的学识和人品,机灵的他就时常借着看望自己二姐的机会看庞德公。进入庞家之前必先行大礼拜见庞德公,对庞德公十分恭敬。庞德公喜欢诸葛亮小小年纪如此知书达礼、聪明过人,对他深有好感,与他仔细交流,庞德公发现诸葛亮谈吐不凡,志存高远,又踏实勤奋,所以就将一些道教魔法、天文地理、太公兵法等传授给他。诸葛亮虽然称他为“老伯”。事实上,他已是诸葛亮的老师。



后来庞德公看诸葛亮一定会成为不可多得的人才,就介绍司马徽给他当老师,庞德公向司马徽推荐诸葛亮,一是司马徽的学识渊博,二是司马徽办有私学,诸葛亮可以到司马徽的私学里学习。庞德公还推荐了自己的侄子庞统和诸葛亮一块学习。为了方便学习,诸葛亮从襄阳城搬家到荆州城西北20里的地方。这里离襄阳城不太远,还能随时向先生们请教,他数十年孜孜不倦。司马徽传授他纵横术。


诸葛亮还有一个比较认可的师傅,他就是其岳父黄承彦了,他是三国时期襄阳名士,南郡大士蔡讽的女婿,黄承彦的小姨子是刘表的后妻,朝廷内部关系网强大,他在襄阳名士上层社会圈子里混,广交社会名流,其中有庞统、庞德公、司马徽、徐庶……,诸葛亮的八卦图就是黄承彦传授的。

黄承彦想将自己女儿许配给诸葛亮,他对诸葛亮说:我听说你要找老婆,我有个丑闺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是很有才,在才能方面配你绰绰有余,你可愿意?诸葛亮答应了。后来落下笑柄,“莫做孔明择妇,只得阿承丑女。”黄承彦的女儿的具体名字没有记载,传说为黄月英,又叫黄阿丑、黄婉贞。



她洞察天下大事,深明大义,她教会诸葛亮制作木牛流马(一种运输工具)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为蜀汉十万大军提供粮食。在诸葛亮再次出祁山大战司马懿时,发挥了神奇的作用。所以说黄氏也是诸葛亮的师傅。她教会诸葛亮发明东西。

《新三国》剧中的木牛流马

诸葛亮可谓是集众家之长,灵活运用多学之术,成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发明家、书法家,受世人仰慕。


小姐姐讲史


诸葛亮是公认的大才、高才,但再有本事的人也得从学习起步,都离不开贵人相助、高人开悟,诸葛亮也有自己的老师。

诸葛亮大约17岁左右来荆州隐居,27岁出山,期间10年“躬耕陇亩”,是他求学的时期,先后得到过庞德公、司马徽、酆玖、北极教主等老师的教导。

庞德公:既是亲戚也是老师

庞德公是诸葛亮二姐夫庞山民的父亲,《后汉书》有庞德公的传记,说他是襄阳人,家住襄阳城南的岘山一带,从未到城中居住。

庞德公是本地知名学者,刘表多次请他出来做事,他都没答应。庞德公不出来做官,还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他说:“有一种叫鸿鹄的鸟,筑巢于高林之上,使其暮而得所栖;有一种叫鼋龟的动物穴于深渊之下,使其夕而所得宿。人们的趋舍行止也是人的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

诸葛亮仰慕庞德公的学问和人品,经常借着探望二姐的机会到庞家。《襄阳记》记载,诸葛亮每次到庞家,都要去拜见庞德公,对庞德公十分尊敬,每次都“独拜床下”。

庞德公逐渐对诸葛亮这个晚辈产生了好感,他发现诸葛亮不仅天资聪慧,而且身上有难能可贵的个人品质,他志存高远,又踏实勤奋。

司马徽:“好好先生”出高徒

庞德公不仅自己教诸葛亮,还介绍诸葛亮拜著名学者司马徽为师,进一步开阔了诸葛亮的眼界。

司马徽是中原地区的颖川郡人,避难来到荆州,他是一位知名的学者,与庞德公志趣相投,二人关系很好,庞德公称其为水镜先生。

司马徽终生未仕,所以史籍对他的记载有限,似乎没有太大的知名度,但在当时他的名气很大,并且早在中原时他就已经很知名。

《世说新语》记载,有人慕名前来请司马徽,被他坚拒,有人想让他帮忙出谋划策,他一律说“好”、“好”,这也好那也好,他的妻子忍不住说他:“人家问你事,你怎么一律都说好呢?”司马徽答道:“如卿之言,亦大好。”

这就是“好好先生”典故的由来。其实,司马徽这个好好先生其实不是糊涂,而是装糊涂,他和庞德公一样,都不愿意介入世事纷争。

与本地大族庞德公在家躲耕闲居不同,司马徽在襄阳避难期间主要以开馆授徒为业。除了诸葛亮,他还教出过许多高徒。后来被诸葛亮十分器重的向朗,《三国志》说他自小就拜司马徽为师,还有曾经在诸葛亮手下担任过军谋祭酒的学者尹默,也曾经拜司马徽为师,学习古文经学。

庞德公向司马徽推荐诸葛亮,一来是敬佩司马徽的学识,二来缘于司马徽办有私学,诸葛亮除了在学业堂学习外,还可以在司马徽的私学里得到系统性的学习。庞德公不仅推荐了诸葛亮,还推荐自己侄子庞统一块去学习。

酆玖:灵山上的神秘高人

然而,只是这样剖析诸葛亮的成才之路,大家似乎还觉得不够,因为在大家的心目中,诸葛亮不仅是人才、天才,还是奇才。

纵然隐居苦读,纵然天赋秉异,没有特殊的机缘和高人指点,那些奇谋妙思也不会无端产生,诸葛亮有没有得到过其他神秘高人的开悟和点拨呢?

元代出了一部书,叫《仙鉴》,其中有一篇《诸葛亮拜师》,应和了人们这方面的猜测。据《仙鉴》记载,司马徽对诸葛亮说:“以你的才华,现在应访名师,进一步增长学问,汝南灵山酆玖熟谙韬略,我曾路过那里向他请教,感到他的学识深不可测,你可以去他那里求教。”

司马徽亲自带诸葛亮前往灵山,拜酆玖为师。诸葛亮来到灵山整整一年,酆玖也不教他,“居期年,不教”,诸葛亮并不着急,对老师十分恭敬。

酆玖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诸葛亮可教,于是拿出三部书让诸葛亮研读。这三部书的名字分别是《三才秘录》、《兵法阵图》和《孤虚相旺》。酆玖告诉诸葛亮,精读此三部书一百日,之后向他汇报读书心得。

诸葛亮认真研读,百日之后向老师汇报,酆玖认为诸葛亮已“审所学皆能致其奥妙”。

现在称“灵山”的地方不下20处,河北一省就有五六处,河南也有四五处,如果酆玖真的隐居于灵山,此地有可能在河南宜阳,当然这只是推测。

酆玖其人在传说中很神通,而正史却缺少记载,诸葛亮是否真的拜他为师,不得而知。不过,如果真有这样一位高人,诸葛亮向他拜师求学,尤其学习一些兵法,倒也不是不可能。

北极教主:教授诸葛亮兵法

《仙鉴》还记载,酆玖不仅自己教授了诸葛亮,还向他引荐了另一位高人武当山北极教主,使得这个故事更加传奇。

酆玖认为诸葛亮已研习了兵法,但还“不喻神通”,也就是欠缺变化,终显不足。南郡管辖下的武当山里有一位北极教主精于此道,于是亲自带着诸葛亮来到武当山,再拜北极教主为师。

可是,诸葛亮到了这里,每天的任务只是担柴挑水,除此之外就是上山采一种叫黄精的东西。黄精是一种中药,俗称考老虎姜、鸡头参,可补气养阴,现代人常用来治疗糖尿病。

诸葛亮不知道采了多少黄精,北极教主才开始教他,教授的主要内容是道术。诸葛亮精通儒、法,深得兵家精髓,同时也精于易、道,这在他留下的著作中可以得到证明。道术也许源于他的兴趣和自学,也许果真得到过某些高人的指点。

《仙鉴》说,诸葛亮学成回到襄阳,再与司马徽交谈,司马徽大吃一惊,改容道:“你已经达到最高水平了!”

武当山汉代归武当县管辖,属南阳郡,由襄阳沿汉水向上便到,距隆中不到100公里。“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汉末时节也的确聚集了一批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士。

在诸葛亮时代武当山里有没有一位“北极教主”,这一点已很难考证,《仙鉴》把诸葛亮归为“武当弟子”,更多地是想借重诸葛亮的名望罢了。不过,在诸葛亮襄阳的十年研读、游学期间,如果听说哪里有像酆玖、北极教主那样的奇人,他一定会心驰神往地前去拜师求学的。

对诸葛亮来说,最广泛地吸取知识的营养,从各方面锻炼和增长自己的学识和见地,是他隐居阶段唯一最重要的事。


南门太守


诸葛亮算得上是我国的一个奇才了,所谓名师出告退,这么厉害的人自然也是有师傅的,但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没提到他的师傅究竟是何人,我们不妨在此做几个推测吧。

首先第一个人是水镜先生司马徽,无论是小说还是历史司马徽都向刘备举荐过诸葛亮和庞统,所以有读者就自然而然觉得司马徽就是他们的师傅,其实不然。民间有个很有意思的传说,说水镜先生曾经收了不少徒弟,三年学业过后要出师了,司马徽就说午时三刻谁能想办法得到他的允许让他放行谁就能出师,于是一园子的学生绞尽脑汁也没想出办法,这时诸葛亮想到了激将法,闹着要退学,还协同庞统、徐庶一起闹腾,最后只有他们仨顺利毕业,司马徽也只承认他们三个是他的徒弟。

传说再美好,也经不起推敲,与司马徽交好的庞德公也成了诸葛亮的绯闻师傅。庞德公算是一位看的比谁都开的大隐士,或许诸葛亮的隐居多少也受到了他的影响,但诸葛亮只是视庞德公为偶像,并多次拜访他,并不代表庞德公就对诸葛亮进行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辅导。

还有一位热门人选就是他的老丈人黄承彦了。首先我们说黄承彦并没有破女婿的八卦阵去救陆逊,也没有因为诸葛亮是他的学生而把女儿嫁给他。像黄承彦这种混迹在襄阳上流社会的雅士,自然不会过多的去关心谁是明主谁能继大统,也烦不着首个徒弟让他参与到乱世的纷争之中。

也就是说这三位人类都不大可能收诸葛亮为徒,民间为了突出对偶像的崇拜,也编造了不少“非人类”的传说赋予在孔明身上。比如说诸葛亮之所以兵法阵法魔法样样精通的其实是从水镜那里出师后又和鄷公玖修炼了一段时间,也是在鄷公玖他知道刘备才是大汉的救世主,什么董卓、孙坚、曹操、袁绍都是一群背汉的乱臣贼子。当然这个故事显然也过于神话了,不过倒是多少能解释为什么《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一直保持的“近妖”的状态了。

最后一种转世说也颇有意思,说当年姜子牙根骨不好,转世重修为孙膑,可惜被庞涓整废了,只能一辈子坐轮椅,又转世为诸葛亮,所以诸葛亮也爱坐轮椅,这跟腿脚没关,而是前世的习惯)。后来诸葛亮在蜀汉放了三把火(博望坡、赤壁、南蛮),因此伤了阴德无法和她女儿诸葛果一样成仙,于是无奈再转一世成为刘伯温,辅助朱八建立明朝。一日刘伯温外出郊游,无意间看到一块石碑,碑上写着“先姜尚,后孙膑,五百年前诸葛亮,五百年后刘伯温”,刘伯温恍然大悟,知道自己是诸葛亮转世,就及时辞官,功成身退了。

说来说去诸葛亮的师傅究竟是谁其实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因为大家知道诸葛亮的厉害,所以才更加的想搞清楚孔明之师是谁吧。


黄月英也可以是诸葛亮的师傅~


逻辑文史游


诸葛亮的老师是水镜先生。

说个有趣的故事吧。话说当年,水镜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奇门遁甲,无知不知无所不晓,他广收门徒,弟子众多。但留名后世的却只有三人。



那就是孔明、庞统和徐庶。他们三人都是班上比较出色的学生。尤其是孔明,独观大略 ,聪慧过人。最聪明的他也最让老师头疼,每天下午孔明都用玉米喂公鸡,因为只要鸡一叫就放学了,如果鸡多吃一会,就会晚叫一会,延迟下课时间,水镜先生就要多讲一些,孔明和其它同学也就可以多学点知识了。

多年寒窗,终于学业完成,大家要毕业了。水镜先生说,大家回去准备一下,三天后我们考试,合格的以后行走江湖可以说是我的弟子,不过关的就不再是我的弟子,以后不许说是我的学生,免得给我丢人。



这下同学们可紧张了,回去后彻夜复习,钻研笔记,有的甚至在衣服里打小抄。三天眨眼而过,同学们一大早都来到教室,等待吉今天的考试。水镜先生面带微笑,说:听好了,我出题目了,从现在开始谁能得到我的允许走出教室,就算他出师了。哗!这题目让同学们大跌眼镜,瞬间炸开了锅。

有的说丢了东西,有的说家中有事……,水镜先生一一摇头。徐庶哭着说,老母病危,请老师恩准我请假回去看望老母。水镜连连摇头:不行不行。庞统想了想说:老师,你出的题目太难了,我虽然不能出去,但要让我在教室外面的话,我有办法进来。水镜先生哈哈一笑:士元,休要跟我耍这等小聪明,你还差的远呢。



直到中午,还是没有一个人能出去,水镜先生捋着胡子,得意的看着下面,忽然,他听到有声音,四下看去,原来是诸葛亮正在睡觉,只打呼噜。别的同学都在想办法,他倒好,睡了一上午了。水镜先生火冒三丈,上去一把抓起诸葛亮,大声吼道:孔明,考试的时候你敢睡觉!?诸葛亮一下子被吵醒,也是十分愤怒,一把推开老师大声骂道:你这个老糊涂虫,出的什么破题,同学们十载寒窗学了这么多东西,你竟然考这个?你的弟子不做也罢,我一点都不稀罕……。把个水镜先生气的差点昏倒过去,大骂:你这个不肖弟子,今天我就开除你,你给我滚!但孔明依旧不走,还在那里骂骂咧咧。


水镜先生大怒,喊到:来人,快把孔明给我轰出去。庞统、徐庶赶紧上前,架起孔明就往外走,方才出门,水镜先生猛然醒悟,大叫:快把他拉回来!但为时已晚,孔明笑嘻嘻的跪在门外说:老师,学生不才,已过关了,请老师饶恕学生不敬之罪。



水镜先生转怒为喜,抚掌大笑:好,好,好,孔明,你通过考试了。孔明说:谢恩师,但不止我一个啊,徐庶和庞统也完成考试了。水镜先生无奈,只得同意。

从此以后,水镜先生众多弟子之中,只有这三人顺利毕业,也只有他们三人敢说是水镜先生的弟子。


好孩子就是我


鲁迅说诸葛亮多智而近妖!那么诸葛亮这么厉害,很多人就会想到诸葛亮不可能自学成才,师傅肯定也很厉害,就和孙膑、张仪等人师从鬼谷子一样,其实正史里也没详细记载过诸葛亮的师傅是谁,大多人认为是司马徽,也就是水镜先生,下面我们就看看野史里一些被称作诸葛亮师傅的有哪些?


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得纵横术;诸葛亮岳父黄承彦:诸葛亮学得阵图兵法;廖化的爷爷廖九公:诸葛亮学得计谋计策;

还有就是庞统的叔叔庞德公自己自己的老婆黄月娇,这些都是诸葛亮的“师傅”,各取所长才成就了近妖的诸葛!其实诸葛亮被传的神乎其神主要还是他有一个不知名的师傅,据说是和司马懿一起拜师学艺的,这个人是他们父亲二人的好友,因为不堪乱世,才隐居深山。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被父亲一同送往深山拜师学艺,相传他们的师傅有一部书,是先人秘传。书里头天文地理、阴阳八卦、行兵布阵、奇门遁甲,但是不知道给谁,自己又没有孩子,所以就想考验他们二人,一次他带着两位徒弟到后山讲解救世之道,忽然听见有一老者“哎呦”一声,原来是被树枝划破了脚摔了一跤,师傅继续讲解,司马懿看了一眼后接着听讲,诸葛亮把书放下,去扶起老者,撕破衣角包扎伤口。过了一段时间,诸葛亮听闻父亲病重,连忙赶回去照顾,回来后司马懿也接到一封家书,说母亲病重,然而司马懿深怕天书被诸葛亮拿去,就回信说自己要学艺,去不得。后来他们的师傅年迈病重,躺在床上,诸葛亮连夜挖去深山里寻找药材,司马懿知道师傅命不久矣,于是到师傅房间一顿乱翻,终于找到了天书,天没亮就带着书开溜了。诸葛亮回来后,师傅睁开眼说:“徒儿你赶紧揭开床夹板,取出一个黄色包袱”,这是为师的天书,毕生所学全在于此,你待为师走后就把房子烧了,带着天书回家去钻心研究,说完就双眼一闭离开人世了,诸葛亮按照师傅吩咐,做完后就伤心的回家了。




话说司马懿回到家后打开一看,书里面就写了一行字“定国须安民,尽孝敬双亲,两者皆相悖,怎做传书人”。司马懿知道被骗后急忙赶回去,奈何看到的却是一片狼藉。

这些都是野史,就当是饭后甜点了,历史上诸葛亮虽然厉害,但也没有那么神奇。


羽评郡主


人们都有一种心理,当历史上出现一个厉害人物的时候,都会问一下他的师傅是谁?一般都会觉得他的师傅是比他更厉害的。比如传说庞涓、孙膑、苏秦、张仪就师从于鬼谷子,鬼谷子显然是比这四大弟子更厉害的人。如果一个厉害的人找不到他的师傅,我们都会觉得不可思议。比如韩信,后人就一直没找到他的师傅,所以干脆称他为“兵仙”。只有神仙才是无师自通的。张良则给他附会一个“圯上老人”的故事,说他的师傅是黄石公。

(诸葛亮剧照)

诸葛亮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那么,诸葛亮的师傅是谁呢?

有人说,诸葛亮的师傅是庞德公、司马徽这两个人。

庞德公是一个大隐士,刘表数次来请他出山辅佐自己,但是庞德公都推脱不去。后来,庞德公还带着他的妻子儿女去鹿门山采药,从此不知所终。

庞德公的出名,最主要的,是因为他拒绝刘表,以及进山当了隐士。在古人看来,隐士都是深藏不露的人。不过,庞德公究竟有多大的本事,因为他没有实际的操作案例,又没留下著作,所以我们其实不得而知。

虽然庞德公的真实水平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识人水平却是一流的。当时他评价诸葛亮是“卧龙”,评价庞统是“凤雏”,这一点却还是评价得比较准的。他既然有这样的识人水平,相信他本人的能力应该也是不差的。

(庞德公剧照)

司马徽不是隐士,但他对当官也不是很热心,算个半隐士。刘表听说了他的大名,前往拜访他,也想把他招为己用。司马徽比庞德公更聪明,庞德公只是表明自己不愿意出仕,司马徽则在刘表面前表现自己很愚蠢,以至于刘表见了司马徽后,说:“世间人为妄语,此只小书生耳,其智而能愚者皆类。”也就是说,世上的人都喜欢说虚妄的话,这个司马徽不过就是一个书生罢了,其智慧也就和普通人差不多。

但司马徽确实是个有才能的人,至少整个荆州地区的人都是这么说的。而且,司马徽也当过老师,确实也教过不少人。最后诸葛亮和庞统,也是司马徽推荐给刘备的。

不过,要说诸葛亮是庞德公和司马徽的学生,这却是没有历史记载的。庞德公并没有教过书。司马徽虽然教过书,但历史上只是说刘廙、向朗这些人是司马徽的学生,并没有说诸葛亮是他的学生。如果诸葛亮真是他的学生,历史上一定会记下来的。

由此可见,要说诸葛亮的老师是庞德公、司马徽,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再说了,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的才干,庞德公和司马徽似乎也教不了,他们能讲的,也都是人生哲理,但是讲具体的军事谋篇和政治布局,尤其是政治管理,也许他们并不会。毕竟这些东西需要有实际操作经验,没有经历过的人,也是没办法教别人的。

(司马徽剧照)

恰恰诸葛亮最大的成功是政治上的成功。而诸葛亮之所以会取得政治上的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诸葛亮很会处理人际关系。以至于蜀国上下,都对他非常认可。以至于无论是他的朋友,还是他的竞争对手,如庞统、法正、李严等人,都交口称赞诸葛亮。最终他在蜀国获得了最高权力,也没人对他拥有这样的权力有意见。

庞德公和司马徽,因为是隐士,因此他们可能最大的短板,就是处理人际关系上很差。显然,这一点他们完全教不了诸葛亮。

那么,诸葛亮很会处理人际关系,绝大的政治才干是从哪里来的呢?我觉得这与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诸葛亮有三兄弟两姐妹,但是父母都早丧,他不得不跟着叔叔诸葛玄过日子。但是,诸葛玄的日子又过得不如意,本来是豫章太守,又被朝廷取缔,不得不前往投奔刘表。但是刘表实际上并没有重用诸葛玄,并没有给他官做。诸葛玄的日子过得不如意,但是并没有闹出他虐待诸葛亮兄弟的事情。由此可见,这样的背景,让诸葛亮从小有机会博览群书,从小见到荆州的各种上流人物,又能在艰难的生活中,学会处理各种关系。也正是这样,才造就了诸葛亮的博学,以及他很好的性格。

因此,要说诸葛亮有什么老师的话,这样的老师有两个:一是书本,二是生活。


张生全精彩历史


诸葛亮能够这么厉害,他的师傅表面上可能是三国名士,其实,诸葛亮的师傅是他的继母胡氏的功劳,这也是他哥哥诸葛谨和弟弟诸葛均的能力水平不如他的原因。



有人说诸葛亮的师傅是水镜先生,其实是不对的。水镜先生是比诸葛亮和庞统他们年龄大点,但不是他们的老师。水镜先生司马徽是襄阳的名士,但他淡泊名利,好交往有文化的人,所以他和诸葛亮、庞统、徐庶、庞德公等人是好朋友。

水镜先生,卧龙先生,凤雏先生的称号是庞德公先生取的。庞德公先生是庞统的父亲,他的大儿子取了诸葛亮的二姐。诸葛亮和他家是亲戚。但是庞德公很有学识,刘表请他出山,庞德公不干,乐意当个农夫。诸葛亮每次见到他。会毕恭毕敬的,向他讨教学问。但是庞德公和诸葛亮只能算是亦师亦友。而他真正的老师是他的继母胡氏。

诸葛亮在3岁的时候,母亲死了,父亲又娶了当时的大龄剩女胡氏。胡氏是当时名士太尉胡广的女儿,胡广是蔡邕的老师。所以,胡氏从小饱读诗书,学识渊博,非一般人不嫁。胡氏也是大文学家蔡邕的师妹。

诸葛亮从小在继母的熏陶下,学习了好多知识。等到诸葛亮8岁时,父亲诸葛珪又死了,这个时候诸葛瑾已有15岁。学业有成,继母把全部精力放到了诸葛亮身上,教育他。培养他。

等葛诸葛瑾到二十岁左右到京城游学时,继母又死了。这时候诸葛亮已有14岁左右,学到了继母的知识,哥哥太大,跟继母胡氏学习机会少,弟弟小,没学全,所以哥哥诸葛瑾和弟弟诸葛均能力不如诸葛亮。



等继母死后,诸葛亮和弟弟就到襄阳,投靠叔叔诸葛玄。结识了庞德公、徐庶、司马徽、庞统、石广元等名士,通过相互交流学习,自己的知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成为世人心目中的武侯诸葛,永远受后人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