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盗墓贼,掘墓皇陵十七座,准备再下手,“老天爷”果断阻止

中国历史上,盗墓一事,并不新鲜。指其本质,不过“求财”二字而已。和平年代,倒不多见。但在动乱年代,就会兴起。而在盗墓贼这一行当中,较多出现的人物,都是当时世上比较有势力,或是稍有势力的人。

曹操,三国时代执牛耳者,三国之中他排老大,但为了筹集军费,挖人祖坟的事儿,也就被他用了出来;窦建德,隋朝末年义军首领,起事后,一无资助,二无粮草,于是干起了杀富济贫、拦路抢劫,乃至效仿曹操盗墓的勾当;再如孙殿英,民国时期最为有名的盗墓贼,盗了慈禧的墓。

等等等等...

一盗墓贼,掘墓皇陵十七座,准备再下手,“老天爷”果断阻止

曹操、窦建德、孙殿英,都属于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盗墓贼,但他们再有名,估计也无法与温韬相提并论。没别的,只因关中有李唐皇陵十八座,这位仁兄就掘墓十七座,这样令人发指的成绩,是前三位所不能及的。

当时,唐朝末年,天下动乱,李唐皇室亦是朝不保夕,自家祖宗之陵墓亦是无力看守。这种历史大背景,就给温韬的盗墓,提供了可行性。

一盗墓贼,掘墓皇陵十七座,准备再下手,“老天爷”果断阻止

野史中说,温韬出生的那天,恰巧有匪星自天而落,落在了唐太宗尸身所在的昭陵。于是,民间传说,给李唐皇陵带来灾难的人已经出现。为附和温韬盗墓而生的野史,自不必说,所言及的当然就是温韬。

当时,温韬任长安节度使,七年时间。正是在此期间,他连续掘李唐皇陵十七座,犯下了令世人无语的犯罪事迹。此人盗墓,有个特点,喜欢白天盗,喜欢光明正大地盗。其实,若按此说,温韬应不算是盗墓,而是比盗墓更为之张狂的掘墓。掘墓之后,还不算完,他还将自己所得之墓中物,一一登记在册,算是张狂的可以。

一盗墓贼,掘墓皇陵十七座,准备再下手,“老天爷”果断阻止

只令人鄙视的是,这位仁兄实在肤浅,只取墓中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却对那些更为珍贵的字画却熟视无睹。唐太宗曾下令将王羲之真迹《兰亭集序》陪葬,此真宝,也极有可能败坏在温韬之手,湮灭在了历史尘埃中。这一点,是天下无数读书人想要痛骂温韬的原因。

可能有朋友会问,关中有李唐皇陵十八座,但温韬却只掘了十七座,难道是良心发现而金盆洗手了?

非也。

乾陵

当时,关中李唐皇陵,连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在内,都被温韬光顾,唯独武则天及唐高宗李治的乾陵还未被挖掘。于是,当他准备大干一场,再将此最后一块李唐皇陵挖掘一番,带人上去时,连续三次,竟都遭遇了狂风暴雨的袭击,史书载,“惟乾陵风雨不可发”。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温韬才罢手不再挖掘乾陵。

值得一提的是,盗墓贼温韬后来投靠后唐,先以金银贿赂李存勖的皇后刘玉娘,以取得官位,但最后却被后唐明宗李嗣源所杀。他的结局其实很好理解,只要是稍微有点头脑的皇帝,都不会留他性命。试想,曾经他可以挖别人家的祖坟,那日后会不会挖自己的祖坟呢?

太危险了,还是赶紧让他领盒饭算了。

对此文涉及话题感兴趣的,请关注公众号(你我在关注)ID:niwozaiguanzhu 微博号:你我在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