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被称做常胜将军,却为何不被重用,刘备:他缺一样东西!

说起三国当中在后世最出名的几个人物,赵云一定是能够在其中排上名次。一身白衣儒将,善使一把长枪,加上后来罗贯中先生对于整个蜀汉斗都有一种占边心理,对于其的描写刻画更多也更为细致,令常山赵子龙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后世对于赵云的理解大都来自小说《三国演义》,小说呢自然就是七分加三分真,算不得数。

赵云被称做常胜将军,却为何不被重用,刘备:他缺一样东西!

虽然小说中的情节有水分,但也大多都是有具体史料为基础的。书中称赵云为常胜将军,身经百战未尝一败,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而且赵云堪称是曹操的克星,每次看见曹操在大军阵前,即使是身边只有几十卒面对几万大军赵云都能进去杀他一个底朝天然后全身而退,数次令曹孟德目瞪口呆。

只不过由于赵云与刘备认识的早,刘备很信任赵云,更多的把他当做自己的亲卫队队长来看待,历史上赵云一生中真正打的仗却不是太多。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单骑救主,在曹军之间杀得七进七出,救出阿斗。不过在笔者看来,赵云真正在后来局势有影响的却是后来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赵云被称做常胜将军,却为何不被重用,刘备:他缺一样东西!

前面的提到的单骑救主也就只是救出了阿斗,只针对于刘备自己而言,在刘备这等当时枭雄的眼中儿子死了就死了,还可以再生嘛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在赤壁之战后可就不一样了,赤壁之战胜利只有,刘备领着人马离开东吴去谋取益州等地。当时的刘备刚与孙权联姻,娶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当妻子,阿斗自然就交给孙氏抚养,可毕竟远去出征总不能拖家带口的,不利于行军打仗,就把母子二人留在了荆州,交由赵云守护。

孙权得知刘备等不在荆州之后就想接自己的妹妹回家,顺带把阿斗也带回去,多亏了赵云在长江处拦截了孙夫人一行,不然阿斗就成了东吴的人质。如果这事发生曹操处根本没什么,曹操为了美人都已经失去了自己的长子,为了大业当然不在乎下一个。而刘皇叔可不一样,他在当时以仁义著称,手下的不少大臣将领都是因为这个主公的仁德来投奔与他,如果为争霸大业而弃子与不顾之地,简直就是打自己的脸,平常的人设就没了,手下的将领也多半离心,大业也就不可成。

不过,由于刘备这个人更多的把赵云看做自己的护身符,所以赵云远远得不上重用,除了上文提到的两扶幼主之外,其他赵云就更多的是跟随在刘备身边,充当守城将领,外出攻城拔寨的次数少之又少。不过即便是这样,赵云也能依靠自己手下并不是很多的人马,一次次的击退来犯之敌,行军大战时胆大心细,颇有丞相诸葛亮领兵狡诈权谋之风。

在刘备白帝城托孤时,甚至说出了“赵云不可独当一面”的话语。是刘备没给赵云机会,而不是赵云没有这个能力。赵云在自己年轻力壮之时没有得到重用,很是惋惜,不过即便是有些许的老迈,赵云依旧是在诸葛亮后来的北伐中占据重要地位。面对诸葛亮交于的任务也是尽数完成,即便是在病逝之前也能杀的曹军丢盔弃甲,所以刘备说赵云却少领兵攻城的能力真的让人费解,还是说刘备一直没有给过他机会。

赵云被称做常胜将军,却为何不被重用,刘备:他缺一样东西!

虽然刘备认为赵云缺少真正能够统领兵马攻城拔寨的能力,而且后世人也多有认为。不过考据历史,赵云常胜将军的名号是有一定的水分,但这个常胜将军也只是在民间传说中存在,《三国志》中的作者陈寿并没有在书中提及。史料中记载的赵云领兵的败绩其实大多都是以多打少,有时败了未必真的败了,有些人胜了其实他才是真正的败了。各位看官,你们怎么认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