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疾險,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了

文by番茄學院71Miao

8000字乾貨

預警,這可能是一篇會遭到保險代理人討厭甚至抵制的文章。

集結境內外重疾險全面客觀的解析,從本質上解讀產品條款和責任,不推薦任何產品,但可能是你能找到有關重疾險最實用的使用說明書。

“保險公司破產怎麼辦?”

“為什麼不要買返本的重疾險?”

“香港保險和大陸差別在哪裡?”

“定期終身重疾選哪個?保額要買多少?”

“保險合同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陷阱?”

“如何衡量一款保險的“好壞”?”

“給孩子、老人買保險要注意什麼?”

“到底賠哪些疾病?理賠難不難?”

適合閱讀人群:

1. 有學習能力,但沒時間系統學習保險知識的;

2. 不想被坑,想明明白白的為自己和家庭配置全面保障的。

關於重疾險,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了

很多人受保險公司宣傳影響,覺得保險是“愛與責任”,在買保險時也不由得變得感性而衝動,

或者受“恐懼”影響,害怕失去什麼就要給誰買保險

也常常有客戶來諮詢給父母和孩子買重疾險的問題,直到我問了下面幾個問題後才明白,其實更需要保險的另有其人。

“有沒有家庭負債?誰是家庭收入的主力?假如 TA發生意外或因為得病無法工作,誰來提供收入或是還貸?”


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樣,保險是一種轉移家庭財務風險的金融工具。

不同類型的保險有著不同的責任,解決不同的需求

而不同家庭的成員結構、收支情況、資產負債,居住的城市,健康狀況,甚至家庭關係都會對這些需求產生影響。

因此最好以家庭為單位合理規劃,

先明確自己的風險有哪些,

根據重要緊急程度排優先級,抓主要矛盾,

才能在有限的預算下解決實際問題。

首來看看哪四種人群最需要保險。

低收入家庭


很多人覺得賺的錢不多,沒必要買保險。

但事實恰恰相反,沒有存款也沒有其他資產的家庭,根本沒有抵禦風險的能力。

一旦發生意外只能借貸,急用錢顧不上算利息有多高。

好不容易緩過來又要開始還債,永遠處於拆東牆補西牆的境遇。

隱形貧困人口

雖然掙得不少,看起來好吃好喝,但花錢沒有節制,存不下錢來。

而且收入來源單一,上班有錢拿,不上班就只能吃土。

同樣道理,這群人對於意外或疾病類的人身風險也沒什麼抵抗能力,

而且由奢入儉難,因病致貧的落差會更大。

其實很多人都這樣:

沒有目標,沒有計劃,消費起來沒有概念。

時間不等人,到了一定年齡,或者有了家庭,生活本身會提出很多問題來,錢不夠又只能借貸,

“賺錢-消費-缺錢-借貸-還貸”的怪圈總也爬不出來。

如果是上面說的這兩類人,光靠保險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需要

提高財商,對家庭理財需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

等空下來我會補充一篇《隱形貧困人口自救指南》,現身說法講講自己當時是怎麼爬坑的。

高收入高負債、收入不均衡的家庭

以前曾在和菜頭的公眾號看過這麼一條評論:

關於重疾險,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了


還有去年因為失業跳樓自殺的中興42歲的工程師,都是一個道理。

責任越大,對風險越敏感。

這時最需要關注家庭經濟主力的重疾和身故保額

具體要根據家庭負債財務目標來決定,第6部分會展開來說。

冒險家/企業主

這類人比較喜歡做高風險投資,或者經營有自己的企業,年頭好的時候收入相當高。

風水輪流轉,市場難以預測。

如果事前沒有做好風控,合理配置高風險和穩健資產的比例,不確定的市場、政策、法律上的風險會吃掉所有利潤,甚至留下

鉅額債務,資不抵債

好友的親戚在江蘇有一家高檔餐廳,是一位單身母親,家境非常好,女兒年紀和我相仿,在國外讀書。但幾年前因為經營問題背上了一個多億的債務,債務還清之前都在失信名單上,飛機火車都坐不了,而女兒剛博士畢業,也面臨很大的壓力。

因此,全面的家庭風險管理需要一個整體的解決方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沒有適合所有人的萬能產品

不要過度相信保險公司的宣傳或爆款文章一刀切的結論,跟風盲從。

如果對於各種保險的作用還沒有概念,可以先看這篇可能是你正需要的保險說明書,瞭解下各種保險的基本責任,並對自己和家庭做一個客觀的評估,再繼續閱讀。

接下來是正文分割線,共分7個部分。

01

重疾險是幹嘛的?

故事要從1983年說起,南非有一位心臟外科醫生,Dr. Marius Bernard

他給一位得了肺癌的患者做了腫瘤切除手術。

手術非常成功,但兩年後這位患者又找上門來。

Bernard醫生這才瞭解到,她是位單身的母親,有兩個孩子要養。

為了掙錢讓孩子們上學,本該好好休息養病的這兩年她一直沒有停下工作,

而這時她的腫瘤已經擴散轉移無藥可救,很快就去世了,留下兩個孩子。

這事給bernard醫生很大震撼。

他發現自己只能拯救一個病人的生命,卻沒法拯救一個家庭的財務生命。

於是他和南非的crusader保險公司發明了重大疾病保險。

所以,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樣,

重疾險的首要目標並不是提供醫療費用,

而是為了給得了重病,無法上班的家庭經濟支柱提供收入補償的一種保險。

02

重疾險應該買給誰?

那麼,這個保險最先買給誰也比較明顯了。

有收入、收入越高的人越需要這個類型的保險。

在預算能夠支持的條件下也可以給孩子買,因為年紀越小,要交的保費越低

不過考慮到孩子的生命週期較長,固定的保額可能會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如果現在就買上50萬的終身保額,等他60歲的時候這筆錢的實際購買力也很難講。

所以保額能隨著時間的提升的類型更適合孩子。

但不推薦國內的分紅型重疾險,價格太貴,性價比相對低很多。

條件允許的話可以考慮給孩子在香港買保額帶分紅的產品(下期會做全面對比,敬請關注)

也總有客戶來諮詢給老人買保險的問題,因為這個年齡段的發病率非常高

但保險就是未雨綢繆,玩兒的一個概率遊戲。

風險都近在眼前了,精明的保險公司可不是慈善機構,當然不會手軟。

所以老人買重疾險的條件都非常苛刻:保額低,繳費期短,價格也特別貴,有時候交的總保費甚至會超過保險公司賠的保額(這種情況就是常說的"保費倒掛")

雖然遺憾,但我們也不用太過糾結。

因為父母最重要的保險就是我們

注意自己的健康飲食,為自己規劃完善的保障,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孝心。

還有的終身多次賠付的重疾險可以附加長期醫療險,醫療險的免賠額主險保額一樣。舉個例子,52歲的免體檢額只有 10萬,對應保費四千多,但附加的醫療險報銷費用有300萬。如果生病,重疾險先給付10萬,超出10萬的醫療費用可以通過醫療險報銷。長期壽險公司,醫療險續保不成問題,而且因為免賠額高,到了

八九十歲時每年費用也就幾百塊錢。這種類型對於40-55歲的中老年人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90後們預算充足的話可以考慮這樣給父母買重疾險。

03

重疾險都保哪些病?

大陸重疾險至少會包括這25種重大疾病,

但並非都是確診即可賠付,分為下面這三種:

關於重疾險,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了

其中紅色的這六種佔了所有重疾發病率的94%

而圖中的這25種,佔據所有重疾發病率的98%

因此,相對於更多的疾病的數量,對疾病的定義和賠付條件的約定才更需要關注。

重點看下面的第4部分。

什麼是輕症?

輕症的意思是,達不到重疾理賠的條件,沒有那麼危及生命的疾病。

那麼,重點需要關注的是,對應高發重疾的那些輕症是否賠付。

因為這類疾病國家沒有統一定義,更能體現出這個產品是否良心:

關於重疾險,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了

網上有些推薦純重疾的文章會說沒必要加輕症,花不了多少錢,保險公司只是為了多賺點錢。

但看過上面這些重疾定義的人就知道,除了一些確診即賠的病種,比如癌症,很多疾病的賠付條件很高,真的達到能賠付的標準人也快不行了。

而且考慮到大陸的輕症豁免責任,可以進一步提高保險的槓桿率。

什麼叫輕症豁免?

這其實是大陸保險公司一個比較人性化的產品設計。

假如25歲的男生小白買了50萬保額、30年繳費的某終身多次賠付產品,每年保費7200,而第二年得了原位癌。那麼根據輕症豁免條款,小白後續29年一共20.9萬的保費都可以不用交了,但這份保險還繼續生效,保障到終身,除了原位癌這項輕症責任終止。

還有可以夫妻互投的投保人豁免險

等,這類的責任大陸比香港要人性化一些。

香港一般只有身故或全殘,才能豁免買給未成年孩子的保費(孩子成年後如果還沒過繳費期還是要繼續交)

輕症分組和間隔期

分組的意思就是把疾病分成不同的組別:

如果得了其中一組的某一個疾病得到了賠付,

那麼後續這一組的其他疾病就不會賠付了,

剩餘的其他組別還繼續提供保障。

關於重疾險,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了

間隔期就是前面一個疾病賠付之後,需要等多少天,才能賠付之後發生的其他可以賠付的疾病。

當然,對我們來說,限制越少越好。

最好的就是賠付次數多,疾病不分組,賠付間隔期儘量短的產品。

額外給付vs提前給付

大陸保險的輕症責任大多是額外給付

以國內某終身多次賠付產品為例

100萬的保額,輕症可以額外賠5次,每次給30%的保額,也就是30萬*5=150萬。

而如果後續得了重疾,保險公司

還是賠100萬

同時,因為他是多次賠付的產品,賠付過一次重疾之後,剩餘的四組重大疾病還會繼續提供每組100萬的保險金額。

關於重疾分組的部分我們留到後面再說。

而香港輕症賠付基本都是提前給付

前面這種情況,同樣100萬保額,輕症賠付多次的產品,每次輕症的賠付都會對應的減少重疾的保額。

也就是說賠償四次額度為主險20%的輕症後,提前預支了100*20%*4=80萬,重疾的保額就只剩20萬了。

(現在有極少數產品具有保障還原功能,在一定年限後恢復重疾保額,間接實現額外賠付)

不過要注意,大陸保險重疾賠付後,輕症責任一般都會終止

但香港有些產品還會有原位癌和癌症的延續賠付

因此在這方面,又是香港保險領先的地方。

因此,沒有萬能的保險,都是責任和費率之間的平衡,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優劣,要理性對待。

04

怎麼衡量重疾險的“好壞”?

只有大公司的保險才能放心買嗎?

重疾險屬於長期人壽保險,這類保險有很強的儲蓄性質

,就像在銀行存錢。

因此國家對於每個壽險牌照都是慎重再慎重,註冊資本最低兩億。

但國內保險公司的註冊資本一般都是十億起步,還有兩百多家公司手裡拿著錢排著隊眼巴巴等政府批准牌照。

只要是寫在保險合同上的條款,保險公司在整個保障期間內都必須履行,按照約定的現金價值表或利率複利滾存,因為這屬於公司欠投保人的錢,受合同法和保險法的保護。

九幾年國內的存款利率一度超過兩位數,當時有些保險公司出的終身儲蓄型產品在合同里約定的利益是按照8%的利率計算的。保險合同的利率都是複利計息,60年的時間週期,按8%的複利收益有多麼恐怖可以想像(1.08^60-1,是之前投入

本金的100倍)當時買的人都賺大了,而保險公司卻背上沉重的歷史債務。但自己寫的合同,跪著也要履行,只能靠後續其他的產品挽回損失。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回覆“吐血”瞭解這個產品的詳細利益。

保險法還規定,這類保險公司不允許解散,萬一破產,也必須把名下的所有長期保單和責任準備金轉交給其他公司。

什麼是責任準備金?就是保險公司每收到一份保費都要拿出一部分,存起來放著不能動,用於未來的賠付。

此外,還有很多再保險公司給保險公司分攤風險,以及中國千億規模保險保障基金,用來給萬一破產的保險公司兜底,將其國有化。

所以"保險公司破產了沒法賠錢"這種問題就不用太操心了,

我們大公司的保險才靠譜”這種話也不要輕易信。

什麼樣的保險更“好”?

和其他產品不同,保險除了一紙合同沒有實體,就是一份承諾。

保證在發生約定的風險時,由保險公司按照條款的約定承擔經濟責任

那麼,對於賠付的條件約定越寬鬆、限制越少同樣的保額需要交的保費越便宜,這個產品就越好。

保險公司越大,收的保費越多,就有越多的錢去打廣告做宣傳,從而收上來更多的保費。

保險公司賺不賺錢,跟他的產品好不好沒有必然聯繫

最後理賠還是嚴格按照合同約定,不必迷信品牌和知名保險公司的宣傳。

兩條原則:

1、看合同條款有沒有坑

2、同等類型、責任、同樣保額,價格越低越好

買給孩子

注意是否包含以下少兒高發重疾

嚴重川崎病、嚴重手足口、成骨不全症第三型、嚴重幼年類風溼性關節炎,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嚴重脊髓灰質炎等。

注意雙目失明、雙耳失聰、語言能力喪失三項重疾的約定,

有些保險公司會約定在3歲前不予理賠。

買給成人

注意三種老年病的重疾約定,尤其是有家族病史的:

嚴重帕金森,嚴重阿爾茲海默病,嚴重運動神經元病

有些保險公司會約定在70歲後不予理賠。

免責條款不能忽略

帶有壽險責任的重疾險都有相對應的免責條款,除外一些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極端情況。

但有些產品的壽險和重疾險責任共用了免責條款,存在著很大的理賠隱患

放張圖舉個例子(某大型保險公司的新產品,免責條款還是老樣子):

關於重疾險,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了

注意第十條:

也就是說,如果因為遺傳性疾病、先天性畸形的原因身故,保險公司就可以既不給付身故保險金,也不給付重大疾病保險金,是不是很坑??

等待期出險

為了防止有人帶病投保,保險公司會設立一個等待期

一般為90天或180天,有些奇葩的產品需要等一年。

這期間如果確診了合同中定義的疾病,保險公司一般會解除合同,退還保費,投保人自求多福。

如果是多次賠付的產品,有些不會終止合同,而是終止該組重疾的責任,合同繼續生效,具體看保險公司定義。

那麼如果等待期內只是

出現了相關的症狀,比如咳嗽,而等待期後才確診為肺癌,保險公司會不會賠呢?

這就要看合同裡對等待期內“發病”的相關定義了:

這裡因為沒有規範定義,各家公司的產品怎樣寫的都有,時間有限這裡就不展開講了,總之就是對賠付的限制越寬鬆,產品條款越良心。

05

重疾險有哪些類型?該如何選擇?

按保障期限劃分

本文不考慮一年期的重疾險,所以分為如圖兩大類

要怎麼選?八個字:

因人而異,動態配置

風險的核心就是“不確定”,不確定什麼時候會發生風險,不確定風險帶來損失的大小。

所以從保障的全面性來看,肯定是終身的比定期的好。

但保障期間越長,保險公司的風險越大,對應就會收取更高的保費。

假如預算十分有限,有需要較高的保額來覆蓋風險缺口,就需要犧牲保障期間,選擇定期重疾險。

等手頭經濟寬裕,年齡和健康狀況也允許的時候,再配置終身型的。

但要提醒3點:

1. 定期保險基本都有限額,免體檢額度一般只有50萬,需要比較高的保額時需要在多家投保。

不建議在投保前去做全面的體檢,畢竟每次體檢都會增加被延期或者加費的可能性,你懂的。

2. 定期保險屬於純重疾,假如病沒有治好或者沒有達到賠付條件人就過世了,不是賠付保額,而是賠付保險的

現金價值,也就是圖中的紅線所示。

關於重疾險,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了

綠線是重疾的保額,藍線是已交的總保費

因此如果是有債務的同學一定要搭配定期壽險來覆蓋這部分責任的缺失。

3. 線上銷售的定期重疾險沒有人工核保,對於健康狀況要求比較高。

極少的產品有智能核保,但我的經驗看下來,除了弘康都挺坑的。

所以,如果是非標準體,比如體檢報告上有一些結節、脂肪肝之類的異常指標,就不是很建議投這種了:

A. 不告知的話可能引起未來理賠的糾紛,誰都不願發生;

B. 告知的話可能加費30-50%,甚至延期拒保,這時留下的核保記錄,也會給以後條件好時加保留下麻煩。尷尬。

按保險責任劃分

關於重疾險,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了

越靠下的,責任越全面,相應的價格越貴。

但買保險永遠是價格和責任的一個平衡。

是不是需要那麼全面的責任?

這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純重疾的槓桿高,但缺點也很明顯。

因為重大疾病的賠付條件大多比較苛刻,一旦不滿足賠付條件人又過世了,保險公司不賠保額,只賠付現金價值。

從下圖可以看到,消費型重疾的現金價值和已交的保費差不多。

關於重疾險,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了


用自己買的多次賠付重疾險跟單次賠付的純重疾的對比圖,保額都是50萬。可以看到保費和現金價值的差別。

因此目前帶有壽險責任的儲蓄型重疾險是市場上的主流。

不管實際得的疾病是不是在合同定義上,也不管是否達到理賠的條件,只要被保人過世或全殘都會賠付保額。

也就是說純重疾是和保險公司的對賭,滿足條件才賠付保額;

而帶壽險責任(也稱儲蓄型)的無論怎樣,保險公司最終都至少要賠付一次保額。

但看過我上一篇文章的同學應該知道,退休前身故和全殘的責任也可以通過定期壽險來補充,買終身重疾險花這麼多錢究竟有什麼意義?

這是考慮到另一方面,隨著平均壽命的提高和疾病生存率的提升,

被保險人最大的風險是,得過一次重疾之後就再也不會有保險公司承保了。

那麼多次賠付的重疾主要是應對這樣的風險。

同時,也只有保障終身、帶壽險責任的重疾險才會有多次賠付的責任。

來簡單說下分組。

關於重疾險,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了


關於重疾險,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了

兩種產品的疾病分組圖,高亮或紅色圈出的是最高發的六種重大疾病

和前面的輕症分組一個道理,不分組的好過分組的。

高發疾病分散

在不同組的好過集中的。

同時,因為癌症是最高發的重疾,那麼,把癌症單獨分組的產品會好過沒有單獨分組的。

雖然大陸很多產品現在責任和費率方面都比較優秀了,但客觀來說,國內的重疾險在癌症多次賠付方面和港險的還是有差距的,以後做對比時再詳細介紹。

最後說說兩全型的保險,一般會指定一個生存期,比如75歲,假如被保人在這個時候還健在,而且沒有理賠過,那麼可以把交過的保費都退還給他,同時保單繼續提供終身保障,直到過世時再賠一次

這種類型的也稱“返本”型,但一般不做推薦,因為同樣保額、差不多的責任,兩全型的保費會增加50-100%左右,而且重疾只有單次賠付

考慮到貨幣的時間價值,省下的這部分保費去做3.5%收益率的保本投資,20年也能夠至少拿到一樣的金額,沒必要佔用太多現金流,還不如選擇終身多次賠付的把保額做高一些。

06

保額買多少合適?

因為是收入補償險,所以網上經常說要覆蓋3-5倍的年收入,但我覺得並不是很妥當。

年收入50萬的朋友不在少數,如果按照這個標準需要250萬的重疾險保額,年保費支出要3-6萬,明顯偏高了。

而且在國內免體檢額度都比較低,如果體檢報告上有點小毛病,能不能買到,是不是能標準體承保也是個問題。

大多數重疾不僅治病花錢,還需要很長的恢復期,可能還會留下永久的後遺症,會起到一定的

失能險的作用。

所以與其跟收入比,設計保額更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2)房貸車貸等家庭負債

(3)至少三年的家庭日常消費支出

(4)一些沒有時間彈性的人生目標(比如子女教育和父母的贍養責任)

但家庭債務、父母贍養、還有子女教育都不是終身的責任,沒必要都買成終身型的保險,佔用太多現金流。

合理的方案可以在有限的預算範圍內做到儘量全面的保障,比如用終身、定期重疾壽險做搭配。

收入、消費較高的家庭可以考慮在香港購置保額分紅的保險,尤其是有娃的(前面說到過,生命週期越長,固定保額受通貨膨脹影響越大)

07

品牌選擇及其他服務

前面說過,保險公司的大小,知名程度,不會決定保險產品的好壞,但是在前期的核保,還有後端的服務上,不同公司也會略有差別。

總體來講,國內保險公司在理賠結果上不會有什麼差別,畢竟我國對保險公司監管非常嚴格,而且和香港相比,大陸的保險法會更偏向投保人(可能出於維穩考慮,其實有些過於偏袒了)。保險公司也沒那麼想不開,勝算不大的情況下還會影響聲譽,所以只要條款沒有問題,就不用擔心結果

市面上不少糾紛都是因為保險銷售人員沒有做全面如實的責任說明,或者投保人隱瞞健康狀況引起的。

而核保的條件、保全服務、還有一些附加的服務資源就各有特色了。

比如很多保險公司都有重疾綠色通道的服務,解決好的醫療資源稀缺,急病就醫難的問題,包括癌症治癒率非常高的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還有像中英人壽會給年交保費一定金額以上客戶贈送國際SOS的

緊急援助服務,等等。

一般來說,中外合資的保險公司服務人員素質會高一些,態度好一些。但如果你有自己的保險經紀人,也不用親自去對接,需要的時候直接聯繫幫你投保的那個經紀人,讓他幫你解決就好了。

PS:為了避免文章過長,本文沒有提到 “中症 ”的定義,簡單來說就是介於輕症和重疾之間的一些疾病,賠付的保額也在兩者之間。目前大陸已經有數款新產品增加了這種責任,以後在針對具體產品做解析。

PPS:本文沒有涉及健康告知等投保流程問題,後續在香港與大陸產品對比的文章中會展開說。另外,健康狀況,生活習慣,工作節奏,有無家族病史,對風險的厭惡程度等都對選擇保險產品也有一些影響,這些因素沒有普適性,因此也沒有談到。

關於重疾險,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了


作者Kris,R&F創始成員,資深產品經理,保險經紀,金融碩士,簽約作者,美國運動協會私人健身教練,終身學習者。

閱讀更多,關注微信公眾號:「番茄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