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資產質量“保衛戰”升級:鼓勵將逾期6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

每經記者 張壽林 胡琳 每經編輯 廖丹

近日,有消息稱,已有地方銀保監部門鼓勵有條件的銀行將逾期6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某銀行相關負責人處確認:“監管部門說了這個情況,確實是鼓勵將逾期60天以上的貸款納入‘不良’。”

“若進一步壓降不良偏離度後,中小銀行‘不良’水平會上升,撥備覆蓋率有一定壓力,主要是從防範金融風險的角度提高銀行風險承受能力。”某地方銀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收緊不良貸款認定口徑

有消息稱,已有地方銀保監部門鼓勵有條件的銀行將逾期6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某股份制銀行分行處核實到,確實已有部分地區監管部門鼓勵將逾期6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

“監管部門說了這個情況,確實是鼓勵將逾期60天以上的貸款納入‘不良’。”某地方銀行相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監管部門此舉可能是從逆週期監管的角度,加大銀行撥備水平。”

事實上,去年3月份,《關於調整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的通知》發佈。為有效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督促商業銀行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真實反映資產質量,騰出更多信貸資源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監管部門決定調整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

同年6月,監管層已要求各銀行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計入不良貸款之中。時隔不到一年,監管部門再度“發力”,進一步鼓勵商業銀行收緊不良貸款認定口徑。

不難發現,監管部門對於貸款分類準確性要求更為嚴格的監管思路早有體現。

從2017年的數據來看,部分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未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計入不良貸款之中。2018年6月,監管層要求後,不少銀行不良偏離度有所改善。

但從關注類貸款和次級貸款的損失準備計提比例來看,過去未嚴格執行“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計入不良貸款”的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要對貸款重新分類,商業銀行各類貸款損失準備計提比例會相應提高,利潤增長受到影響。

與此同時,監管部門進一步鼓勵銀行以更嚴格標準暴露與確認“不良”,必然導致銀行加大撥備力度,短期內料對銀行盈利等財務指標帶來一定衝擊。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某地區銀保監局處獲悉,該局對轄區銀行業整體沒有提出上述要求,但根據轄區實際情況,對部分類別銀行會實行差別化監管。

在業內人士看來,監管部門此舉不會全面要求中小銀行統一執行。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監管部門所要求各銀行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計入不良貸款,並不是針對某一家,而是所有銀行。

提高銀行風險承受能力

截至2018年6月末,部分上市的銀行未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計入不良貸款。而從2018年年報數據來看,更多上市銀行已經嚴格執行監管要求。

中誠信國際金融機構一部總經理助理溫宇琪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去年二季度開始,農商行不良貸款率整體呈現出走高的態勢,主要是受到監管要求壓降不良偏離度的影響,很多機構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都被劃入“不良”,推動行業“不良”走高。

若將逾期6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必然導致銀行加大撥備力度,短期內料對銀行盈利等財務指標帶來一定衝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已有銀行實行逾期60天以上貸款全部計為不良貸款。截至2018年末,郵儲銀行不良貸款與逾期90天以上貸款比值133%,逾期3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比重已達到97%,逾期60天以上貸款已基本全部納入“不良”。

郵儲銀行副行長姚紅表示,郵儲銀行2018年進一步加大“不良”處置和風險化解力度,針對大額風險客戶採取“一企一策”,制定專項風險化解方案,加大不良貸款核銷和清收力度。多舉措夯實信貸資產質量,組織開展全行資產質量真實性排查,主動暴露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