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改革創新經驗可複製能推廣

廣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日前公佈第一批改革創新經驗,將在全市複製推廣。這12項改革創新做法,涵蓋黨建、教育、醫療衛生、基層治理、營商環境等重點領域。譬如,始自天河區的放寬辦園規模與場地面積限制的“微小型幼兒園”將在中心城區複製推廣。

“葉隨彩筆參差長,花逐輕風次第開。”改革是一個“點、線、面、體”依次推開的漸進過程,首先在點上取得突破,進而由點及線、由線到面、由面到體,最終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因此,每一項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改革創新經驗都應該被複制推廣,在更廣闊的場景鋪開,實現改革效益最大化。以天河區的“微小型幼兒園”為例,突破現行政策規範和辦園模式的限制,適當降低辦園門檻,催生出更多“身邊的幼兒園”,以滿足幼兒就近入托的需求,“幼有所育”為廣大年輕父母減負,讓他們更安心工作。這項民生利好政策,應該在全市推廣,讓更多處於人生奮鬥期的年輕父母受益。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與老百姓獲得感相關領域的改革,不但要牢牢抓住、迅速推進,不斷鞏固改革成果,當改革形成可複製推廣的經驗時,還要迅速複製推廣,持續擴大改革戰果,惠及更多群眾。近年來,廣州舊樓加裝電梯跑出“加速度”,就與改革創新經驗得到迅速複製推廣有關。舊樓加裝電梯,資金不足、分攤困難怎麼辦?2017年8月,荔灣區創新思路,率先實施對舊樓加裝電梯補助10萬元的政策。此後,廣州各個區紛紛跟進,到目前已有9個區推出補貼政策。各方意見難以統一怎麼辦?由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及各區牽頭,試點搭建電梯事務社區治理平臺,探索電梯安全監管新模式。下一步,“電梯事務社區治理點”將在全市推廣,為舊樓加裝電梯按下“快進鍵”。

改革由點上取得突破相對較易,由點及線、由線到面、由面到體的難度不斷升級。一方面,改革在點上,萬千寵愛於一身,各方面為其開“綠燈”,摩擦力較小,容易出成績,當經驗被大面積推廣時,所需要的外部條件就未必有那麼充分了;另一方面,推廣面積越大,牽涉的關節就越多,一個環節“掉鏈子”,就會影響整體效果。就像即將推廣的、代表營商環境改革創新的“一門式”服務新模式,牽涉到13個主管部門、61項政策、285個事項。牽涉的部門越多、集納的事項越多,流程就越複雜,對部門之間的協同性、整體性要求就越高,協同作戰,一個部門都不能拖後腿。

改革創新經驗不能始終“寫在材料裡”,複製推廣好做法不能老是“停在嘴上”,就是送不到群眾手上、走不進群眾心裡,也必須防止剃頭挑子一頭熱,上面急下面不急,政策到了基層打折扣。將改革創新經驗複製推廣,既要從體制機制入手,給予改革創新經驗不兼容的體制機制安裝“升級包”,甚至重新“編程”,讓改革創新經驗的運行更流暢,也要在推廣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對創新經驗中不足部分進行調適。同時,還要在實操層面著力,解決改革創新經驗落地過程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就像舊樓加裝電梯,“電梯事務社區治理點”經驗很好,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可能會遇到與試點不一樣的問題,這就要求街道、社區相關工作人員要有的放矢、靈活處理。

改革每取得一點進展,都是對社會的一次呼應,對民生的一次關切,值得公眾投以期待目光。

(廣州日報全媒體評論員 練洪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