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杭合作,画出更大共赢“同心圆”

□刘大山

4月9日,南京市党政代表团赴杭州考察学习。工作交流座谈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表示,南京和杭州都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和增长极,希望两市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务实合作,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展现更大作为。未来宁杭两地一定会有更多的繁荣发展“公约数”,画出更大的合作共赢“同心圆”。

市党政代表团此行目的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即增进友谊、学习取经、深化合作。江浙大地之上,宁杭两座城市山水相连、人文相亲,不仅网友经常把两者相提并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南京各区各部门也都把杭州列为对标找差的目标。

所谓公约数,即相同、相似的因子或元素。南京与杭州同为省会城市,文化历史名城和GDP过万亿城市,两地有着相似的空间区位、功能定位,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都有相同相似之处。我们学习借鉴杭州经验,首先就要找到两座城市的公约数。

近年来,杭州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域创新,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民营经济都走在全国前列。而南京举全市之力建设创新名城,围绕“4+4+1”主导产业方向,种好“三棵树”,打造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产业地标。可以说宁杭最大的公约数就是创新,至于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工作,也都与创新密切相关。抓住创新这个公约数对标找差,深入学习杭州的好经验、好做法,无疑能事半功倍,推动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再上新台阶。

当然,找到公约数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照搬,而是要系统分析内在成因与发展脉络。例如,学习杭州的数字经济和新经济,不能只看到资源投入和政策补贴,更要看到其敢为人先的勇气与魄力;学习杭州的规划布局和城市治理,不能只看大手笔大动作,更要看到工匠精神和绣花功夫;学习杭州的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只看到山美水美,更要看到宜居宜业、绿色经济。在公约数的基础上抓住问题实质,并且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才能复制成功,之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对内,寻找公约数是为了对标找差、高质量发展;对外,寻找公约数则是为了深化合作、区域协同发展。3月底,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论坛顺利举行,宁杭沿线6市签署共建行动倡议。作为宁杭生态经济带的两端起点、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节点和增长极,南京和杭州必须担起责任、主动作为,共抓生态环境大保护,共促产业转型大跨越,共推区域发展大融合,让宁杭两地进一步互接、互联、互融、互商,让“宁杭公约数”成为造福沿线百姓、惠及沿线城市的“发展公约数”、“幸福公约数”。

好邻居守望相助,好兄弟携手共进,南京和杭州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