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市小学教师强夏芳:在“教”与“研”中体味幸福人生

在韩城市新城区第三小学,语文教师强夏芳是一位深受家长推崇、孩子们喜爱的老师,能让孩子成为她的学生是很多家长感到幸福的事情。

从教以来,强夏芳专注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丰富的教学实践是她科研的基础,丰硕的科研成果是引领和推动她和同事们教学品质不断提升的动力。在回环往复的探究与实践中,她一点点追逐着自己的“教育梦”,把自己的敬业福置换成了一个个家庭学有所得的福。她也因此获得了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省级教学能手工作站站长、全国优秀实验教师等一系列荣誉和称号。

韩城市小学教师强夏芳:在“教”与“研”中体味幸福人生

韩城市新城区第三小学教师强夏芳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很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愁眉苦脸,不会写,也不爱写。为了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学会写作文,强夏芳经常坐在学生身边,手把手地教,耐心地辅导,时间久了,她也总结出一套作文入门的教学技巧。

“首先是帮助学生审题,让学生明白本次作文要求写什么。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思考,写这篇作文,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要刻画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最后,再和学生一起选材,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这样,学生的写作之窗便能轻松打开。”强夏芳说。

学生们每写完一篇作文,她都会认真批阅,忙不过来的时候,就定好闹钟,凌晨起来继续批改,早上到学校后再逐一告诉学生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好,应该怎样修改。久而久之,学生们渐渐爱上了写作文。经常有学生在校园里追着她问:“老师,我这次作文写得怎么样?”看到孩子们的变化,她欣慰地笑了!正因如此,孩子们都很喜欢她。很多学生上了中学后,依然会把自己的作文通过微信发给强夏芳,请她进行指点。学生们对语文愈加浓烈的热爱也激起了她继续求知的欲望。

韩城市小学教师强夏芳:在“教”与“研”中体味幸福人生

韩城市新城区第三小学教师强夏芳和同事们一起进行教学研讨

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代诗人陆游这句诗是强夏芳的座右铭,也一直引领着她持续进行课题研究。

强夏芳说:“对于课题研究,一开始就像学生学写作文一样,有畏难情绪。细想一下,主要包括四方面原因。课题申报以前,不知道该申报什么课题;申报后,不知道该怎么实施研究;结题的时候,需要的资料很多,不知道该怎么整理;现场结题时,不知道怎样撰写结题报告。”

直到2016年7月,强夏芳被确定为陕西省第三批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要求必须以主持人的身份,主持研究一项省级课题。接到任务的她一下子懵了,不知道如何是好。但是,她没有选择放弃,而是迎难而上。

烈日下,寒冬里,她风雨无阻奔赴西安、上海等地参加课题培训,向省内外专家请教。一页页密密麻麻的资料,一次次通宵达旦的修改,一节节课堂实践,一回回分享研讨。经过她和团队老师们不懈的努力,2017年8月,她主持的省级课题《第二学段学生叙事性作品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顺利结题。她撰写的教学设计《天游峰的扫路人》在《教师报》上发表。个人被评为陕西省第三批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在一次次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强夏芳也对课题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正是有了这样一次完整的省级课题研究经历,才为她后面的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韩城市小学教师强夏芳:在“教”与“研”中体味幸福人生

韩城市新城区第三小学教师强夏芳和学生们在一起

有了前面千锤百炼的磨砺,2018年年底强夏芳再次主持市级课题《小学生家庭作业优化设计的实验研究》时就显得游刃有余了。

作为一名实验教师,她坚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获得第一手资料。之前,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轻叩诗歌的大门》章节时,她认为引导学生阅读诗歌、整理诗歌、制作手抄报、举行诗歌朗诵会、诗歌知识竞赛等之后,课程就可以结束了,总觉得学生年龄小,写不出什么诗,从来不让学生写。

2017年11月,《小学生家庭作业优化设计的实验研究》课题立项以后,强夏芳决定优化家庭作业设计的内容,尝试让学生写一些诗。经过她精心的辅导后,没想到学生的兴趣异常浓厚,写得非常认真。学生刘浩然妈妈告诉强夏芳,孩子写诗的时候,既能运用四字词语,还不会用词重复,一遍遍反复修改,令人感动。学生王梓鑫写的《雪》:我走进了雪的世界,仿佛自己也是一朵雪花,飘到了人间。学生代雯熙写的《时间》:大雁走了,还会回来,桃花谢了,还会再开,而时间过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她一边读,一边把中间的错别字、不通顺的句子、不准确的标点用红笔进行修改。选出优秀的诗,贴在教室周围的墙壁上,进行展评,最后,收集起来,汇编了一本班级诗集《小荷才露尖尖角》。

2018年3月,进行课题阶段成果交流的时候,她把自己的做法向大家进行了汇报,达到了课题组成员的认可。2018年11月,陈绒老师带领学生学完这个单元,也给学生布置了同样的家庭作业:写一首诗。最后,看着学生的作业,她发出的感叹是:“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会还你一份精彩。”她不仅要求学生写一首诗,还让同学们配上相应的图画,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最后,她还在每一首诗的后面,用红笔写了简短的评语,如读了学生曹雅文写的《思念》,写的评语是——满满的思念,甜甜的味道;读了学生王昕元写的《妈妈想什么》,写的评语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打开了学生徜徉诗海的大门。

同事们都说,是强夏芳带领着大家将课题研究走向了更深、更广的领域。如今,在课题研究的路上,她的脚步越来越坚实,学校的各级各类课题在她的指导下,申报、实施、研究、结题,工作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有效。除了本校老师经常向她请教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还有很多外校的老师,也来请教,她都能一一进行耐心地解答。

近几年,由于承担着各类研讨和示范任务,强夏芳也变得越来越忙了。渭南市“送教下乡”、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示范课、到芝阳镇乔子玄学校送教、到桑树坪镇桑树坪学校送教、承担咸阳市“八方联动、聚焦语文课堂”活动示范课、承担新城区校际小学语文教研组示范课。

《一夜的工作》《天游峰的扫路人》《伯牙绝弦》《学弈》《老人与海鸥》等一场场精彩的示范也让大家深深的记住了她,一位扎根一线的教研标兵。

独行快,合行远。依靠“省级学科带头人工作坊”“省级教学能手工作站”“校级青蓝工程”平台,强夏芳也主动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指导他们积极参与赛教、同课异构、示范课录制、研讨课等活动,在反复地听课、评课、专题研讨过程中,思维碰撞,互相学习,达成共识。如今,她曾多次指导的孙茹老师被评为渭南市教学能手,冯小艳老师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承担的示范课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实现了智慧众筹,合作共赢,共同成长。

“从教21年,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这句话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耕耘三尺讲台是福,潜心研究是福,放飞理想是福,在成就他人中实现自我更是福。今后,我会继续立足课堂,做好打造品质教育征程上的坚定者、奋进者和搏击者,不断加强科研能力,提升教学水平,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强夏芳说。(文/盛荣康 罗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