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害怕和别人接触”,也许是父爱的缺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父亲的陪伴与呵护,对孩子有多重要?这几点看完足以让你幡然醒悟

涵涵从记事起就很少见到爸爸,因为涵涵的爸爸常年在外工作,时常几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回家还待不上多久就要走。正是因为如此,涵涵从小和爸爸关系就不是特别好,尤其涵涵“认生期”的时候,每当爸爸回家,涵涵都会躲在妈妈和外婆身后,并且开始十分害怕和成年男性接触。

涵涵上幼儿园后,每次家庭活动涵涵家里总是只有外婆、外公和妈妈出席,当涵涵看到其他小朋友都有爸爸妈妈两人在身边陪伴时,涵涵不免觉得伤心。

孩子总“害怕和别人接触”,也许是父爱的缺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幼儿园又准备组织一次家庭运动会,爸爸答应涵涵会赶回来陪涵涵参加。涵涵好不容易等到运动会那天,却只等来爸爸的视频电话,涵涵气急地大声对着视频那头的爸爸喊道:“我最讨厌爸爸了!”

听到女儿的哭喊,涵涵爸爸十分内疚,“放下工作养不活老婆孩子,拿起工作陪不了孩子”,涵涵爸爸陷入了沉思中。

各大小学幼儿园门口,一到放学时间看到的大多是爷爷奶奶、妈妈来接孩子,偶尔有一两位接孩子的爸爸都要被其他人打量许久。甚至学校的家长会、家庭活动大部分也是老人和妈妈参加,鲜少看见孩子的爸爸。父亲缺席孩子的成长,成为了当下社会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没有父亲陪伴和呵护对孩子有很多不好的影响

1、无法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如果孩子与父亲的感情不好,孩子不能从父亲那接受到待人接物、与人交往等社会技能,这样的孩子在面对陌生人时时常觉得害怕,不敢主动与人建立起亲密、信任的关系。

孩子总“害怕和别人接触”,也许是父爱的缺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2、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父亲会给孩子一种高大、足够信任、有力量且能给人足够安全感的的形象。当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乏父亲的陪伴和呵护,会让孩子丧失这种安全感,这对于孩子的身体和心灵都会带来不小的影响。

孩子总“害怕和别人接触”,也许是父爱的缺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3、影响孩子对性别的区分

在没有父亲在孩子性别方向的引导,孩子容易出现“性别错位”。“男孩容易女性化,女孩男性化”这是现在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帮助孩子区分性别上面,父亲的教育比母亲更直观且更有效。如果孩子在缺失父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那么对于性别区分就会十分模糊。

孩子总“害怕和别人接触”,也许是父爱的缺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4、影响孩子的婚恋观

在只有母亲养育的家庭环境下孩子没办法和不同性别的人亲密相处,这样的孩子长大不知道怎么和男性相处,也不知道如何和男性沟通,从而影响孩子恋爱和婚姻。又因为孩子在缺失父亲的环境下长大,尤其是女孩在长大后偏爱年龄比自己大或是能够像父亲一样给予自己安全感的男性,加之没有与男性相处的经验,就容易在感情上受到伤害。

孩子总“害怕和别人接触”,也许是父爱的缺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5、影响孩子的性格

母亲在家庭中通常是扮演着温柔、柔软的角色,如果孩子长期在母亲的教育的影响下,容易形成逃避、懦弱、自卑等不良的性格。

孩子总“害怕和别人接触”,也许是父爱的缺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近年来“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不断被人提起,这就证明整个大环境下父亲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缺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好似妈妈们就应该是养育孩子的主力军,而爸爸们只需要时不时出现一下或者完全不出现都可以。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爸爸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当了“逃兵”呢?

二、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失去父亲大部分的陪伴与呵护?

1、工作繁忙,没办法抽出时间陪孩子。

在国内的社会环境下,虽然中国女性就职率远高于亚洲其他国家,但是中国的男性还是担负起了大部分的家庭重任。房子、车子、孩子和父母,尤其是有中国特色的“独生子女”一代,压在中国男性身上的重担越来越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男同胞们自然只能献身给工作了。

孩子总“害怕和别人接触”,也许是父爱的缺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2、觉得养孩子是女人的事情。

我国上下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就是“男主外,女主内”,觉得养孩子应该是女人的事情。自己在外打拼,给妻子和孩子创造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必然就会减少家庭交流。但其实目前来说,我国女性的就业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中国的女性除了要承担生养孩子的“重任”,还要和男性一样赚钱养家。更何况,即便是没有工作的全职妈妈,养育孩子这件事情一点儿也不比上班赚钱轻松。

孩子总“害怕和别人接触”,也许是父爱的缺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3、父亲性格内敛或粗暴,没有耐心陪伴孩子。

有些父亲的性格十分内敛,这些父亲长期受到传统习俗的影响,有可能他们在父辈那边接受到的就是这样的感情交流方式,所以通常不善于孩子进行交流。还有些父亲性格比较粗暴和专制,没办法接受孩子的“破坏规矩”的行为,所以也没有耐心与孩子相处。

孩子总“害怕和别人接触”,也许是父爱的缺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4、家庭中父母感情不和谐。

缺乏父爱的孩子在一个不和谐的家庭中,大部分的孩子是偏向母亲的。因为母亲与自己相处时间最长,对自己最好。一旦父母之间的感情不好,经常吵闹,孩子自然从感情上会偏向母亲,这样与父亲之间的隔阂会越来越大,从而导致父子(女)之间没办法沟通。

孩子总“害怕和别人接触”,也许是父爱的缺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然而,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需要母亲的呵护和父亲的陪伴的,只有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养育出优秀的孩子。如果一个父亲平时缺席了孩子的成长,会给孩子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

三、如果没有父亲只有母亲的陪伴会让孩子缺少一些特质

1、 胆小自卑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强壮”的父亲,能帮自己遮风挡雨,对抗一切困难。每个孩子都是父亲的小“粉丝”,都希望能够获得父亲的陪伴和认可。如果父亲平时与孩子互动少,孩子的内心就不容易获得父亲的认可,这样孩子会认为父亲不喜欢自己,感到不自信,甚至缺乏安全感。这样会让孩子长期得不到亲近的人的认可,形成自卑、胆小的性格。

孩子总“害怕和别人接触”,也许是父爱的缺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2、没责任心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扮演着一个“负责任”的人的角色,父亲需要对妻子负责任、对孩子负责任、对工作负责任。父亲的陪伴会告诉孩子将来自己会要在社会上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要负担起什么样的责任,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孩子总“害怕和别人接触”,也许是父爱的缺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3、没主见

中国传统的家庭中,父亲都是“权威”般的存在,无论是做决定还是给建议,大多都是父亲参与的事情。孩子在成长中难免会遇到自己没办法处理的事情,这种时候寻求父亲的帮助能够给孩子极大的信心,和学习到独自处理问题的方式。但是如果没有父亲给孩子做引导,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没有主见,随波逐流、没办法独立处理和面对问题。

孩子总“害怕和别人接触”,也许是父爱的缺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独立、自信、开朗等优秀性格是只有妈妈养育的孩子所没有的。所以作为一个称职的父亲并不是只顾着赚钱养家,而是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四、养育孩子的路上爸爸们应该如何做?

1、爱妻子,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典范。

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感情好,家庭和谐。夫妻关系和睦的家庭,能给孩子一个好的典范,这样的孩子往往性格更加好,心理也更健康,对孩子日后的婚恋观也能给予积极的影响。

孩子总“害怕和别人接触”,也许是父爱的缺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2、尊重孩子,坚持守信。

很多父亲为了打发孩子的纠缠,就随口答应孩子的要求。但实际上,往往都是失信于孩子。殊不知这样不仅损伤了孩子对父亲的信任感,也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甚至对孩子的性格也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变得不容易相信人,难以与他人相处。

孩子总“害怕和别人接触”,也许是父爱的缺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3、抽时间陪孩子一起玩耍。

父亲男性的力量决定了很多游戏妈妈是没办法代替父亲的,父亲在与孩子玩耍的时候,孩子能够感受到父亲的思维方式、男性的力量以及专注力,对孩子的成长都是非常有利的。

孩子总“害怕和别人接触”,也许是父爱的缺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4、放下手机,用心陪伴。

很多父亲看似休息在家陪伴孩子,却电话、游戏不断。明明孩子在眼前,却只盯着手机发笑,这样的陪伴还不如不陪伴。父亲们既然打算陪伴孩子,不如暂时放下工作、放下手机,给孩子一点时间,用心、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孩子会更加开心。

孩子总“害怕和别人接触”,也许是父爱的缺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不能再回头。无论工作再忙、事情再多,哪怕每天抽出15分钟放松身心去陪伴孩子,毕竟再多的辛苦、再多地难过,孩子的笑脸是最好的药。

我是小鸿儿妈妈,我是一名乐观开朗、乐于分享最实用的育儿知识和经验的宝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