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臨危受命大打出手,收復葉利尼亞突出部殲滅德軍2萬

1941年7月,蘇聯衛國戰爭正在激烈進行。德軍挾“閃電戰”之威,一舉攻佔蘇聯首都莫斯科的西部屏障斯摩稜斯克城,殲滅俘虜蘇軍近20萬。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所屬的古德里安第2裝甲集群還進一步拓展攻勢,前出攻佔了小城葉利尼亞,在戰線上形成一個突出部,成為威脅莫斯科的戰術橋頭堡。其後德軍統帥部將攻擊重點轉向南北兩線的烏克蘭和列寧格勒方向,中央集團軍群則暫時轉入防禦。

朱可夫臨危受命大打出手,收復葉利尼亞突出部殲滅德軍2萬

對於丟失小城葉利尼亞,蘇軍最高統帥斯大林極為焦慮,先後調集部隊向葉利尼亞進行反擊,以消除這個突出部,穩定莫斯科方向的防禦。德軍在葉利尼亞反覆同蘇軍進行爭奪,感受到很大的壓力。第2裝甲集群司令古德里安認為,葉利尼亞突出部距離後方基地有400多公里,糧食彈藥補給很困難,部隊守在這裡傷亡日增,實在沒有必要被動挨打。現在自己的裝甲集群主力正南下烏克蘭作戰,沒有力量再支援葉利尼亞,因此向德軍總參謀部建議放棄葉利尼亞。

德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和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博克交換了意見,認為攻擊矛頭早晚會轉向莫斯科,葉利尼亞突出部作為德軍的前進基地,作用重大,不容放棄。現在蘇軍連續前來爭奪,就更證明了這一點,守住葉利尼亞突出部就能對敵人造成嚴重不利。因此,他們否決了古德里安的建議。

朱可夫臨危受命大打出手,收復葉利尼亞突出部殲滅德軍2萬

就在這一期間,斯大林親自點將,原蘇軍總參謀長朱可夫被派往中部戰線,擔任預備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朱可夫到任後立即調兵遣將,矛頭直接對準威脅莫斯科的重點目標——葉利尼亞突出部。這是二戰名將朱可夫在蘇聯衛國戰爭中的首秀,也是自哈拉哈河戰役後的再次臨陣決勝,對其個人來說意義重大。

德軍為了保住葉利亞尼突出部,先後調去7個步兵師,總兵力約8萬人。但是中央集團軍群的裝甲部隊主力已被抽往南北兩線,剩下的3個裝甲師因損失較大而正在休整。也就是說,葉利尼亞方向的德軍沒有坦克支援。而此時朱可夫手中已掌握了9個步兵師和1個坦克師,總兵力達10萬多人,並得到新型“喀秋莎”火箭炮的支援,對葉利亞尼地區德軍形成了一定優勢。接下來,就看朱可夫的表演了。

在經過一系列小規模試探進攻後,朱可夫指揮部隊於8月30日進行了決定性反擊。蘇軍在坦克和炮兵支援下,從南北兩翼發動鉗形突擊,企圖一舉切掉這個突出部。德軍雖然兵力火力都居於劣勢,但兵員素質優秀,作戰經驗豐富,依託既設陣地充分發揚火力,給蘇軍步兵和坦克以較大殺傷。雙方激烈拉鋸,戰鬥陷於僵持。

朱可夫臨危受命大打出手,收復葉利尼亞突出部殲滅德軍2萬

關鍵時刻,朱可夫顯示出了鋼鐵般的意志和嚴酷的行事作風,給前線部隊下了死命令,投入全部坦克攻擊,炮兵全力壓制敵人,堅決打下去。這樣,在蘇軍“喀秋莎”火箭炮的來回洗地和步兵、坦克反覆衝擊下,德軍也傷亡慘重,防線接連被突破。蘇軍一舉攻進葉利尼亞城,迅速向縱深發展,該地區的德軍有被包圍殲滅的危險。博克知道不能再守下去了,於是下令部隊從葉利尼亞地區撤退。

9月6日,蘇軍勝利收復葉利尼亞,並舉行了像模像樣的入城閱兵式。在80年代的史詩巨片《莫斯科保衛戰》中,就濃墨重彩地描寫了這一段場景。葉亞尼亞之戰的規模並不太大,殲滅德軍2萬餘人,而蘇軍戰鬥傷亡和非戰鬥減員則達到3萬餘人。不過,這是衛國戰爭爆發以來蘇軍取得的第一次戰役級勝利,具有振奮人心的重大作用。而朱可夫則更受到斯大林的器重,接連被派往重要的戰場救火,步步高昇,直至成為二戰第一名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