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王阳明“致良知”的理论注解论语:想成功不如先学做事

1、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评述】

后生,年轻人。闻,以善而闻名与世。

成功靠什么?

孔子认为:成功靠的是——良知。懂的这个道理,也就不难明白:“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这句话了。大家想想看,一个四十、五十岁的人,却还没有立良知之志,谈何成功?既然不成功,何足畏?而年轻的人,若以良知为志,虽然目前还名声不显,但其将来将不可测。既然不可测,那自然就可畏?

个人是如此,企业、国家何尝不是如此!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企业,最有前途?当然是致力于以改善民生,做好产品和服务的国家和企业最有前途。这一点我想没有多少人会去怀疑。所以,别小看良知的力量。

用王阳明“致良知”的理论注解论语:想成功不如先学做事

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评述】

绝,绝无。意,私意。必,期必,期待。固,停滞。我,私心。

不管是谁,面对事情时,都不得不面考虑这四个问题:

如何解决问题?如何面对结果?如何处理过去?如何对待自己?

孔子认为解决这四个问题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就可以了。

先说,毋意

什么是毋意?

所谓毋意,就是思考问题时,要秉着良知去思考,摒弃毫无边际,天马行空的乱想,乱臆测。这就好比做餐饮的,面对顾客时,要思考的是食品质量和服务(良知),而不是天马行空的乱想。

再说,毋必

什么是毋必?

所谓毋必,就是对于结果不要用功利之心看待。人对于成绩,很容易就离开良知,而用功利之心去衡量人的成绩。就比如企业,看到财报好时,就飘飘然,而忘记了财报好,是因为全体员工努力奋斗而来(良知)。

再说,毋固

什么是毋固?

所谓毋固,就是面对过去的一切,要坚持对的,摒弃错的(良知)。这一点对于企业管理者很重要。就好比企业管理方法,对于对的一定要坚持,对于错的一定要改,不能固执的坚持。

最后说,毋我

什么是毋我?

所谓毋我,就是面对利益时,不要用利己之心看待利益,而应该用良知之心看待。这就好比企业奖金分配一样,要以贡献进行分配,千万不要用跟自己熟就多分,跟自己疏远就少分。

以上四点,说白了就是不要以自己的认识来代替思考、未来、过去和自己。这是为什么?因为理,不因人而变,也不因人而无。它就是时时刻刻的存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只能顺应,不能逆应。“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说的就是此意。

用王阳明“致良知”的理论注解论语:想成功不如先学做事

3、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评述】

何为不惰?

不惰就是能把自己所知的良知,马上去实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致良知的过程,很多人会觉得自己不尽知,所以总是想等全部弄清楚了,才去行动。这乍看起来没有错,其实错的非常离谱。为什么?

因为,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行是合一的。所以,知而不行,刻意把知行分成两部分是错的。对于我辈来说,知道多少,就马上去做。因为人只要把知道的实现了,才能知道下一段要做什么。如果一味着要全部弄懂,不先去实现,那永远只能从现在的阶段看事情,永远看不透事物的真相。这就像爬山,人爬的越高,所能看的视野越大。相反着,人如果一直在山脚下看风景,永远看的都是眼前所能看的风景。所以,人想看更多的风景,必须先爬山自己所能到达的高度。然后,才能预估下一下,下一个高度的风景。

这一点也像管理,人只有把自己所知道的去做了,然后才能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然后不断坚持对的,改掉错的。如此反复着进行,不断的想,不断的做,不断的改,人才能不断的取得突破。如果整天只想不做,那永远都不会发现问题。没有问题,永远不会进步。

用王阳明“致良知”的理论注解论语:想成功不如先学做事

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评述】

知,通智,智慧的意思。忧,忧患。惧,害怕。

先说,知者不惑

智慧是什么?

智慧是掌握理论的人。

理论是什么?

物理、数学、化学、管理、营销……

这么多的理论,叫人怎么办?

说真的不要太过担心,因为这些理论的背后核心是——为人服务,改善人的生活而已!

为人服务是什么?

这就是儒家所说的善,王阳明所说的——致良知。

懂的了这个道理,看待任何事物自然就没有疑惑。为什么这么说?举个例子,我们如何判断一件事物对不对?很简单从这件事物是不是对人有益,是不是能改善人的生活。这就想马云做淘宝一样。马云为什么在大家不看的情况下坚持做淘宝?就是马云看到了电商购物能改善人的生活方式。可见,懂的致良知的人是充满能量的,看待问题是清楚的。这就是“智者不惑”的真意。

再说,仁者不忧

仁者?

什么是仁者?

仁者放在现在来说,就是身居高位的人。

身居高位的人忧的是什么?

是所管理的所有事物是否安定兴盛。

那要如何做?

用仁。

为什么这么说?

有句话说的好“得民心者得天下”。那要如何得天下?如何让天下人不造反?

很简单——对天下人真心的好

对天下人真心得好,是什么?

这就是仁。

大家想想看,天下人都好了,作为最高管理者,还有什么好忧的。是以“仁者无忧”。

最后说,勇者不惧

勇者什么都不怕,这很容易理解。但人如何才能有勇?这是很多人常问的,也想知道的。

那如何才能有勇昵?

信仰。

信仰是什么?

是相信一种理念。

理念是怎么来的?

理念来自于理论。

那要如何相信一种理论?

要相信一种理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理念(理论)的正确性;2、要深入研究理论。

这如何理解?

错误的理论,人是不可能相信的。人都不相信了,怎么可能变成人的理念?至于深入研究就更容易理解了。试问,一个人从来都不去读的理论,谁会盲目的相信?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坚信儒家的人来说,必须坚信“致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