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县婚事简办上了《焦点访谈》

4月4日晚上,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他们这样办婚礼”节目。节目开篇播出的,就是柘城县皇集乡孔楼村袁高伟的简约婚礼。

近几年,柘城县在农村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倡导婚事简办,并成立村红白理事会和县红娘协会,从红娘说媒到办喜事监督,全程说服、动员、监督婚礼简办,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成功经验和做法曾获得中宣部领导的批示肯定。《焦点访谈》栏目组采访的袁高伟简约办婚礼,就是柘城县在农村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典型。

喜事那天,孔楼村的“喜总”袁明臣端着瓜子喜糖在全村的老少爷们儿面前敬。袁明臣在孔楼村德高望重,村里有喜事,总是请他来当“喜总”。2017年春,袁明臣还被村委会任命为新成立的村红白理事会副会长。

袁明臣非常珍惜这个身份,“喜总”兼副会长,是全村老少爷们儿对他的肯定。这两年,对于村里的红白事,他仍然慌着去张罗,但张办的第一件事,不再是提醒办事的村民买物件,而是“现在全县都有要求,事可得简办”。

对于上了《焦点访谈》的这次婚礼,袁明臣提早就给新郎袁国伟的父亲袁明忠算了一笔账:“不能像以前一样把全村的老少爷们儿都请了,只能请自家亲戚。而且,每桌的餐费标准不能超过260元。”袁明臣对记者说:“这次婚礼,袁明忠总共请了10桌,70多人。要在以前,他得请近20桌。你算算,只这一项,就省了5000多块钱。”

袁明臣又举了一个小例子:“现在的婚宴,什么都减半了。现在一桌喜宴的标准是260元,以前是450元。这260元还包括烟和酒的钱。原来的喜事烟,最少是10块钱一盒的帝豪。现在的烟,一盒不允许超过10块。”

在推行移风易俗工作以前,农村办事讲排场之风一浪高过一浪,层层攀比、节节升高。单说喜宴这一项,在柘城县曾经是一家办喜事,全村老少轮番上阵,从晌午吃到点蜡。喜宴的标准层层飙高,不算烟、酒花销,一桌酒席都得四五百元。几十桌喜宴办下来,就是几万元的花销。

在袁国伟家做喜宴的厨师杨芳振是一个老厨师,他说:“以前讲排场的时候,盘子多,坐底就是十五六个。鸡鱼羊大件一个都不能少。最后肯定吃不了,扔了浪费。”

除了喜宴外,彩礼也是个大头。在推进移风易俗之前,很多地方的彩礼钱已经攀升到六万六、八万八,甚至十几万元。

农村红娘景素霞说:“农村彩礼钱的升高也是互相攀比的结果。要是你的孩子彩礼要到了12万,我的孩子肯定也要12万。我闺女长得不差,人家都要到12万,我闺女长得好为啥要不到12万?”

在给袁国伟准备婚礼前,袁明忠确实没少发愁。婚礼如果办小了,怕被亲戚朋友们看笑话;办大了,家里的财力确实撑不住。结果,还没等袁明忠想出办法,柘城县红娘协会成立了。柘城县成立红娘协会的初衷,就是通过红娘降低彩礼。作为“红娘”,不论是男方还是女方,可不敢慢待了。红娘说的话,一般不敢不听。一旦女方被做通思想工作,答应不要彩礼或者少要彩礼,县委、县政府就会接力上场,把“移风易俗光荣户”的闪亮牌子挂在女方家门口。

袁明忠的儿媳妇懂事,几乎没要彩礼。而让袁明忠操心的婚宴标准,则有乡规民约来约束。这个乡规民约规定:婚礼宴请范围只能是直系亲属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每桌坐10人,标准控制在330元之内,酒不能多于两瓶。

驻村的干部一听说村里要办喜事,就会马上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红白理事会会员、乡贤五老上门做简办新办的思想工作,之后为了防止当天出现反弹,还要安排包村干部现场监督。

乡干部唱黑脸,现场监督;红白理事会会员和红娘当和事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办喜事的村民们得到的是真正的实惠,何不来个顺水人情?如此这般,喜事简办新风越刮越大,迅速遍及全县乡村。

曾经,随着彩礼钱的攀升,份子钱也节节升高,有的村子的份子钱一度涨到了上千块。在树立文明乡风活动中,礼钱不能超过200元也被明确写了进去。

婚礼上随份子钱,“喜总”也会盯着大家的钱数是不是超标。随礼的尽管嘴上嘟囔,其实心里还是松了一口气。

袁明臣说,过去,许多人花了大价钱办婚礼、参加婚礼,但并不是自己真心想出钱,现在乡里提倡婚事简办,也算给大家找了一个台阶下。

柘城县把红娘协会作为树立文明乡风的一个切入口,先让全县红娘们统一思想;然后,由红娘在说媒时就开始倡导婚事简办;再由村红白理事会制定标准,由“喜总”出面对办事的群众提出要求;最后,包村干部当监督员,对落实文明乡风好的,评定为“移风易俗光荣户”,从正面引导……措施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落实过程中有的放矢、环环相扣,再经过持续不断的宣传发动,春风化雨,红白事简办的新风俗终于开花结果,惠及百万柘城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