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解讀成功之術,流傳千年的法家智慧

自古以來,眾多封建王朝的統治者都會大力推行儒教思想,讓民眾遵從“三綱五常”,以此來抑制因經濟衝擊而起的農民暴動,而自己卻潛心學習法家。

《韓非子》則是明清帝王的必讀書籍。

《韓非子》解讀成功之術,流傳千年的法家智慧

秦朝帝王嬴政在一統天下之前,偶然一次機會看見韓非子編寫的《孤憤》、《五蠹》,便奉為“治國寶典”,精心研習,拋棄了呂不韋的《呂氏春秋》,最終實現了法家統一天下的理想

針對帝王之術、成功之術,韓非子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時,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勢位。

意思是說,人若想要掌握自己的命運,取得成功,有四個關鍵:第一是天時,第二是人心,第三是技能,第四則是權勢地位。

《韓非子》解讀成功之術,流傳千年的法家智慧

天時

中國這地方,東部是大海,西北部是沙漠,從西到西南,則是高原,是一片被嚴實”封“住了的土地。

無法攀登的山,無法橫渡的海,人們安於一隅,靠天吃飯。正因此,氣候的溫度,或多或少也就變成了歷史的溫度。

歷史上著名戰爭的勝敗,生態原因都起著決定性因素。

根據傳說資料,皇帝能夠戰勝蚩尤,主要是氣候原因

說的近一點,諸葛亮最大亮點,便是”借東風“,從預測天氣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成吉思汗縱橫天下,他的謀士耶律楚才也是憑藉準確的氣候預測取得了最高的信任

依賴於天地的力量,人們才有了得以生存的基座。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若天亂,懂得順應天,則可成大事。

《韓非子》解讀成功之術,流傳千年的法家智慧

人心

除了天時,人和也極其重要。孟子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輕重模式,可見人心所向的關鍵性。

主父偃出身貧寒,苦學期間,受盡白眼和排擠。直到四十餘歲才被武帝賞識,一年升遷四次,位極人臣。

但是前四十年的疾苦交加讓主父偃變得偏激狹隘,他作為一名諫臣,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職位便利,向諸侯大臣索要賄賂,瘋狂斂財

除此之外,他為了報復曾在齊地受到的欺凌,利用職權逼死少不更事的齊王

這一系列囂張的做法讓主父偃一步步走向滅亡。

看到齊王自殺,同樣不曾禮待主父偃的趙王感到威脅,便向武帝揭發了主父偃貪汙受賄並且逼死齊王的事情。

本來武帝不打算殺主父偃,但是架不住諸侯大臣們對主父偃的落井下石,主父偃因此被誅九族。

人生是一條拋物線,有低潮就有高潮,與人方便,才能與己方便。

《韓非子》解讀成功之術,流傳千年的法家智慧

技能

天時、人和都是外在條件,一個人要成功,少不了的自然是胸中點墨,真正讓你心安的只有自己的真才實學。

趙括你可能沒有聽過,但是”紙上談兵“這個成語想必大家定不陌生。

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從小熟讀兵法,談起用兵之道來滔滔不絕,狂妄的認為自己在軍事上已天下無敵。

但是這些紙上的知識,不僅沒有幫助趙括打贏勝仗、凱旋而歸,反而成為了他剛愎自用、狂妄自大的催化劑

在與秦國一戰中,他胡亂指揮,擾亂軍心,還被秦軍用計擊破,團團圍住,最終身中40餘箭,抱恨戰場。

論其根本原因,還是他缺乏真技術,把紙上過於理論化的知識,誤認成了在實戰中淬鍊而成、所向披靡的“作戰技能”

這樣就有人說了,既然學習知識並不能保證一定獲得成功或者改變命運,那我們還學習知識幹嗎?

個人認為,學習知識的目的,在於擺脫愚昧,提高修養讓機會來臨的時候不至於白白錯過,這大概就是每一位學習者孜孜以求的目的!

《韓非子》解讀成功之術,流傳千年的法家智慧

勢位

最後,韓非子提到勢能,意思就是說成功需要擁有一定的權勢,或者得到貴人的扶持。

的確,如果有才能而沒有權勢,雖是大賢之能也不能得以施展,甚至會被打壓詆譭。

夏桀是夏朝的最後一位君主,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別人都聽他的,並不是因為他治國有方,賢能寬容,而是因為他統攝君位的緣故

萬寶常是個音樂奇才,在隋代名聲遠傳,擱到如今,就是貝多芬、莫扎特等級的音樂大師,但是卻因為得罪權貴,被扣上了“靡靡之音”的大帽子,才華無法施展,抱恨而終

姜子牙能夠在72歲時一飛沖天,也是因為受到了有權有勢的周文王的賞識和提攜。

一個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掌控自己的命運並最終獲得成就,取決於時機、群眾基礎、自身本事以及勢能的扶持,缺一不可。

細數當代成功的企業家,哪一個不是因此而走上人生巔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