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諸子百家:韓非子

韓非子是法家理論之集大成者,他生於公元前 280年,死於公元前 233年。

先秦諸子百家:韓非子

韓非子和李斯一起師從於戰國中期大儒荀況——荀子。荀子大家應該比較熟悉,他一方面主張禮制,仁、義、禮、智 信;但他另一方面也主張以法治國,主張嚴刑峻法。

法家最重要的人物,比如李悝,魏文侯他們都是子夏西河學派的後人,而韓非子、李斯,這些法家重量級人物都是大儒荀況的弟子。

韓非子和李斯,離開老師荀子之後,李斯奔赴秦國,做政治實務工作,最終做到秦王嬴政的宰相。

韓非子回國純粹務虛,閉門造車做學問。當然,韓非子最初也想勸說韓王實行變法,但韓王聽不進去,韓非子只好以文論法。

韓非子這個人說話有“口吃”,但文采飛揚,他的法論文章傳到秦國後,連秦王嬴政讀到都忍不住擊節歎賞。

先秦諸子百家:韓非子

《史記》記載,說秦王嘆曰: “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他說如果能讓我與這人遊談,我死而無憾。於是,派兵進攻韓國。

這個時候秦國已經非常強大了,韓國根本不是秦國的對手。所以,韓王不得不按秦國的要求,交出韓非子,並把韓非子任命為韓國駐秦國使節,由秦國軍隊帶到秦國。

韓非子來到秦國,按理說他應該跟秦王政見一致,而且韓非子本人又是專門研究法學的,我們可以想象他們相見會是一個多麼歡快的場面。可實際情形卻完全相反。

據說,韓非子跟秦王嬴政見面以後,相談齟齬,甚至引起了秦王強烈的反感,為什麼呢?

因為,韓非子見了秦王,他不跟秦王討論法學,卻跟秦王不斷地要求,要求秦王不要進攻韓國。這件事自然惹惱了秦王,因為秦國的策略就是“遠交近攻”,就是對遠處的國家建立外交關係,首先擊打近處的國家,等把近處的國家蠶食掉,遠處的國家又變成近國,這樣才可以逐步鯨吞天下。

而韓國緊鄰秦國,正是秦國早期進的目標。韓非子作為韓國使節,要求秦國不要擊打擊韓國,完全是“愛國心“氾濫,這完全是要亂掉秦國的軍政大計。

我們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韓非子學說雖然十分苛毒,但韓非子本人卻是一個良善無用,充滿書生意氣之人。那個時代的文人觀念一般都是治國平天下。如果有平天下的機會,即使是平掉自己的國家也在所不惜。

所以,歷史上像衛鞅、吳起這些人物是不為自己的祖國服務的,反而去為其他的敵國強盛做努力,而且都幹出了一番偉業。韓非子卻相反,去執行他作為韓國駐秦國使節的職責。

先秦諸子百家:韓非子

我們由此可以看出,理論跟實際還是有脫鉤的,務實者務不了虛,務虛者務不了實。韓非子這個人作為務虛者,學問很高,自成一派,但是在政治實操上,顯然能力很差。

韓非子因此惹惱了秦王,李斯趁機在旁邊下蛆,秦王一怒之下把韓非子投入獄中,韓非子剛被投入獄中,李斯立刻悄悄的在韓非子的囚食中下毒,把韓非子毒死了。秦王后來意識到他這個事情做得不妥,想把韓非子再從 獄中調出來時,可已經來不及了。

非子死後,後人把韓非子的法論文章,總共十餘萬字,截成五十五篇文論,分為二十卷最終出版,這就是《韓非子》這本書。

《韓非子》這本書,可謂代表著中國先秦諸子百家的最高學術水平。韓非子在《定法篇》中自詡,他說“申子未盡於術,商鞅未盡於法。”

他的意思是,申不害把權術這東西 還沒有玩到極致,商鞅把法這個東西也還沒有做到深處。

先秦諸子百家:韓非子


韓非子他的基本思想特徵有四項:

第一,屈老,也就是歪曲老子。大家知道老子的道論,認為道是萬物演化的根據。

韓非子把老子的道說成是法,認為法術就是天道。他講“道無雙,故曰一。是故明君貴獨道之容。”他這裡講的“道”已經不是老子所講的“道”,而是法術之“道”。

而且,韓非子明確的批評老子,因為老子講恬淡,講恍惚,他說要“淡泊處之,順乎自然”,他說用五官、用一般的感知方式不能感知到恍恍惚惚。

韓非子說“恬淡,無用之教也;恍惚,無法之言也。”強調他對老子“道”的歪曲,一定要重新整頓整個道 論的基本內涵和外部形態。

先秦諸子百家:韓非子


韓非子學說的第二個特點叫非儒,就是全面反對儒家學說。

說起來,韓非子本人曾是師大儒荀子的弟子,也就是說,他是儒家出身,是儒家後學,可是他卻主張恃術而不恃信。就是你要依靠權術,而不能依靠仁義禮智信。主張尚法而不尚 賢,就是你要崇尚法術而不能崇尚賢良。

韓非子以虎豹喻人君,以雛烏比喻臣。他有一篇文章很有名叫《八奸》,他在《八奸篇》中有這樣一段話,他說“一曰同床,二曰在旁,三曰父兄……” 也就是他在這篇文章裡列出了八種


第一叫同床,也就是跟君王睡在同一個床上的君王的妻子和兒子。他說這是對君王第一大威脅。

他說“二曰在旁”,所謂“在旁”就是君王的重臣。古代君王的重臣,其實都是君王的血親。

“三曰父兄”就是第三對君王構成危害的就是君王的父親和兄弟。

先秦諸子百家:韓非子

事實上,韓非子這樣講,確實是非常對的。回望歷史,春秋時代二百五十五年間發生四十三 起弒君事件,其中百分之七八十以上都是這三類人做的。所以可謂韓非子眼光毒辣。

韓非子第三個特點叫篡墨,也就是篡改墨家學說本意,以為他的法術制論服務。

說起來墨家是代表下層手工業者的利益發言,但是墨家卻同時主張明君獨裁。於是,韓非子就藉助墨家的這些觀點,尚同觀,然後提出進一步的縱深討論。

韓非子在《定法篇》中講,說“以一國目 視”、“以一國耳聽”,就是一個國家只長一個腦袋,這就是君王,一切由君王獨斷。

所以,中國後來有“墨法之學”的稱號,“墨”就指墨家,“法”就指法家,所謂“墨法之學”,就是法家之學。都是從這兒來的。

先秦諸子百家:韓非子


韓非子學說的第四個特點就是荀。

說起來荀子就是韓非子的老師。可由於荀況一方面主張仁義禮智信,一方面主張嚴刑峻法,因此韓非子批評他的老師,說他的學說是“愚誣之學”、“雜反之詞”。我們 從這裡可以看出韓非子的法論精神已經徹底到何等程度了。

韓非子在《顯學篇》中講,他說“嚴家無悍虜,而慈母有敗子,吾以此知威勢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亂。”什麼意思呢?

他說如果一個家裡有一個嚴厲的父親,這個家裡的孩子就會比較出息,不至於出什麼問題。他說如果一個家裡只有慈母,這個家裡就會出敗家子。

韓非子說“母之愛子也倍父,父令之行於子者十母。”他說母親愛孩子,

比父親愛的程度成倍的增長,但是孩子聽父親的話,卻比母親的話十倍的有效。

他說“吏之於民無愛,令之行於民也萬父”。他說官吏對人民根本不會仁愛,但是他管理人民,人民聽令於他卻遠高於聽令於父母。

他說“母積愛而令窮,吏威嚴而民聽從。嚴愛之策亦可決矣。”他說父母積愛卻管不住孩子,官吏無愛卻有威 權,人民就聽從。他說慈愛和嚴厲,這兩者哪個有效?

這是判然清楚的。

他再度地反覆地強調,暴力殘忍,嚴苛才是管理和權力的資源。

先秦諸子百家:韓非子

韓非子在《主道篇》中講,他說“道在不可見, 用在不可知;虛靜無事,以暗見疵。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

大家注意這段話講什麼?講權術。這方面他跟申不害有異曲同工之處

他說,“道在不可見,用在不可知。”他說你執政一定不能在明處操作,要有陰暗之術。他說你一定要躲在 暗處,觀察明處的大臣,卻不讓大臣發現你在觀察他,這叫“虛靜無事,以暗見疵。”

他然後又講,他說就算你發 現了你的大臣的問題,你也不要指明,你找一個機會收拾他。但是你不要表明你已經發現了他的姦情,這叫“見 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

韓非子書裡充滿了這樣的陰術

之論,我們在這裡只舉這一個例子,表明韓非子“法、術、勢”對“術”的強 調和精妙之論。

先秦諸子百家:韓非子


韓非子在《八經篇》中講

一段話很有趣。他說“官襲節而進,以至大任,智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一個官員如果他從基層做起,逐級提拔而升為高官,他說君王你要小心,這種人特別有智慧。

他然後講,他說對於這種既有能力又有野心的人物。君王要用三種方法節制,哪三種方法?

曰“質”,二 曰“鎮”,三曰“固”。

什麼叫“質”?

“親戚妻子,質也。”就是你要把他的老婆孩子扣在京城作為人質,這個官員一旦出事,你就殺他全家,這叫“質”。

二曰“鎮”,什麼叫“鎮”?“爵祿厚而必”,就是你要給他高官厚祿,讓他發財, 包括他貪汙,滿足他的發財欲,他說這叫“鎮”。

三曰“固”。什麼叫“固”? “參伍責怒,固也。”什麼意思呢?

先秦諸子百家:韓非子


就是你要動不動挑他的刺兒,雞蛋裡面挑骨頭,而且動不動就要威脅他,比如說把他吊死之類的。他說你要用這三種方法才能節制這種有雄心有能力從基層提到高層的官員

他然後講,他說“賢者止於質”,他說對賢良的大臣,你只要把他老婆孩子扣為人質,他就不會犯事了。

他說“貪饕化於鎮”,對於貪管愛財的官員,你只要讓他發財,問題也就解決了。然後他說“奸邪窮於固”,也就是有能力有野心的官員,你就要動不動挑他的刺威脅他。

然後他講,他說“忍不制則下上,小不除則大。”什麼意思呢?

他說你如果不忍心及時殺了他,他就會以下犯上。他說你如果不及時把他掐死在萌芽狀態,他就會尾大不掉。

然後接著講,韓非子說“誅而名實當則徑之。”他說如果我能找見一個罪名或者藉口,我就立即殺了你。

他下面又說,他說“生害事,死傷名,則行飲食。”他說這個大臣讓我很不安,可是我找不見他的罪名,這怎麼辦?

“行飲食”。什麼意思?悄悄在這個大臣的飯食裡下毒,毒死他。他說,“此謂除陰奸也。”他說,這 就是消滅暗地裡對你構成威脅姦情的好辦法。

先秦諸子百家:韓非子


請大家聽聽韓非子這位仁兄有多麼可愛,這就是法家的形象。

韓非子的思想體系,主張法為專制,它的整個法論總綱,五個字叫“上尊而不侵”,就是君上的尊嚴不受侵 犯,這就是立法的總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