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殺熟:最懂你的人傷你最深

2018年3月,“大數據殺熟”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受訪者遇到過互聯網企業利用大數據“殺熟”的情況。這一現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見,有人認為這無傷大雅,沒什麼大驚小怪。但大數據殺熟是一種不良社會風氣,我們應該採取措施積極應對。

大數據殺熟:最懂你的人傷你最深

大數據殺熟是商家的一種定價策略,商家利用自己掌握的大數據對老用戶進行價格調整。同一商品或服務,商家顯示給老用戶的價格要高出新用戶;或者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提供商品或服務的價格差異很大。比如在中國移動針對新用戶會有一些非常實惠的套餐,然而老用戶卻無法享受這種優惠套餐,只能“忍氣吞聲”用原來昂貴的套餐。

大數據殺熟:最懂你的人傷你最深

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並不複雜。首先,企業經營的目標是盈利。有些企業被金錢衝昏了頭腦,一邊高喊“顧客就是上帝”的口號,一邊暗地裡利用自己掌握的數據想盡辦法從老用戶那裡牟取利益。為了吸引用戶,商家會針對新用戶制定各種優惠政策,這種做法本無可厚非,但奇怪的是這些優惠都巧妙地避開了大部分忠實的老用戶,形成“最懂你的人傷你最深”的局面。

其次,商家巧妙地利用了用戶的“將就”心理。比如在旅遊景點,大部分遊客都不會自行攜帶餐品和飲品,而旅遊景點的飲食大都比外面高出很多。這時遊客會想:反正只來一次很快就走了,不如將就一下買了吧!消費者這種偶然消費的“將就”心理給了商家可乘之機,使商家可以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和身份特徵抬高物價。

大數據殺熟:最懂你的人傷你最深

面對這一現象,用戶應當擦亮雙眼,不輕易接受商家的營銷,敢於通過有效途徑對此類商家進行投訴,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商家應當端正態度,不要一味地“見錢眼開”,真正把“用戶至上”的理念落到實處,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有關部門應當規範商品和服務的市場價格,制定統一的標準;同時為消費者提供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途徑,加大處罰力度,保障消費者的利益。

大數據殺熟現象與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經驗和固有的商業倫理形成了明顯衝突,不利於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我們應當高度重視,共同協手抵制這一不良風氣,還消費者一個公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