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個大城市的限售令解除,3439萬平方米房產即將入市,如何影響房價?

謝雄枝


按照一般的邏輯,3400多萬平米的房子可以銷售了,意味著市場供應量大幅增加,會對房價構成不利影響。不過,當我們更深入去觀察,會發現結論不會這麼簡單。


2017年之所以要出臺一系列限售政策,是為了鎖住炒房客的流動性,抑制炒房勢頭。鎖住的這些流動性,不管是新房還是舊房,都是這一段時間成交的房子,這時候買房的人都是知道2年不能出售房子的。所以這些人相當多部分要麼是剛需,要麼是不太在意流動性的人。所以這部分人,不會在解禁之後就立即賣出,即這部分房子不會轉化成實際的市場新增供應,自然也不會對房價帶來實質性的影響。


還有一個原因導致這部分房子不會立刻入市。由於這兩年非常嚴厲的調控,各個城市房價要麼是沒有怎麼漲,要麼是跌得比較多,尤其是二手房在調控前價格比較高,但由於嚴格的限購,加上對新房預售價格的認為壓低,導致二手房價格下滑得比較多。所以這些房東手裡的房價其實是虧損的,如果再考慮房貸、各種稅費成本等等,實際成本實際是更高的。買跌不買漲是普遍心理,房價虧了肯定是捨不得賣的,一定會捂到有盈利才捨得脫手,即房價漲了才捨得賣。


孔方財經


今年將有8個首批出臺“限售令”的城市解禁,對各地區樓市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呢?相信接下來的房價走勢會成為市場及各方關注的焦點,不過,我們還是先從兩年前的“限售令”說起吧。


樓市調控“限售令”的出臺及核心內容

限售起因:為抑制房價過快增長勢頭

限售,其目的就是寄希望於精準地遏制房價快速上漲勢頭。要知道,在2016年“9.30”前,樓市調控已經經過一輪限購、限貸、限商等為主要特點的調控政策,但全國房價已持續了長達17個月的復甦、上漲勢頭依然未能得以遏制。通過限售主要是想“掐住”投資方的資金鍊,使其至少在三四年以內被束縛,從而維護樓市正常交易秩序。

兩年前的2017年3月25日,廈門成為全國首個出臺“限售令”的城市,要求新購住房須取得產權證後滿2年方可上市交易。

隨後,福州、青島、廣州、常州、珠海和濟南等多個城市紛紛跟進,很快就有11座城市在各自的樓市調控中加入“限售”一項。目前為止,全國已有超過50個城市出臺限售令。

從以上各城市的“限售”條款來看,“新購買住房須取得不動產證滿2年才可上市交易”幾乎成為多數城市“限售令”的核心內容。

8大城市“限售令”到期,數千萬平米解禁房源等待接盤:據瞭解,這一輪的8個城市“解凍”入市房源面積將達3439萬平方米。



“限售令”後,樓市有什麼變化

就拿首個實施“限售令”的城市廈門來看,2016年9月之前,廈門樓市一發不可收拾,房價飆漲,新房價格同比漲幅一度高達47%,僅僅略低於合肥,排名全國第二位。 但“限售令”以後,廈門樓市迅速降溫,新房價格同比漲幅大幅度回落。由當年3月份的32.3%回落至4月份的25.7%。再到同年7月時,新房價格同比漲幅已回落至個位數。

很明顯,在經過包括“限售令”在內的一系列樓市調控政策之下,廈門房價快速上漲的勢頭起到了一定遏制作用。甚至可以說,廈門樓市調控效應起到了一定的示範性影響。也因此,才會有後來的超過50個城市跟進。


首批出臺“限售令”8城中,被“凍結”房源陸續解禁入市,對樓市會有什麼影響?

這批“解凍”房源陸續上市,如何影響房價。目前已經引起各方關注,尤其是在幾輪的樓市調控政策後備受矚目。接下來這3439萬平方米解禁房源是否“拋售”尚不得知,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各方反應。

在歷經多個調控週期後,“短期看政策,長期看人口”的特徵在房地產市場體現的十分明顯。從短期內的各地房價走勢來看,除了與差異化信貸政策密切相關外,主要還是取決於政策取向性。

近日,隨著國家發改委印發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取消、放開放寬不同等級大中型城市的落戶條件,“搶人”大戰已經在各地陸續上演,也已經引發各方對房價的關注。

不過,從首批解禁的上千萬平方米房源來看,短期內不太可能出現大規模“拋售”潮,畢竟目前依舊處於週期性的低位。 無論是從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出來的信號來看,還是從近日人民日報針對戶籍制度變革發文來看,都始終強調“住房不炒”的定位: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另外,部分城市當前的房價較2017年限售時的高點,已經出現不同程度回調,此刻若選擇大規模拋售,成交量未必可期,就算有,成交也可能面臨損失。因此,此時選擇拋盤,無疑會出現較大損失,故而大量拋售的可能性很低。

總的來看,無論是從普通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還是從投資客的角度來看,當前的回報率都較低,除非是那些資金壓力較大或者資金鍊斷裂的會被迫選擇拋售。相信短期內,大多數人應該持觀望態度,應該不會對短期房價和樓市造成太大影響。從長期來看,近期市場交易上升使得國內房價有了新一輪上漲的苗頭,隨著未來更多的解禁房源陸續解凍入市,或可在增加市場供應量後,有助於緩解房價上漲的壓力。


東震木


限售到期與解除限售是兩個概念,大家要知道

第一、第一批限售的城市,限售期限已經到期,這點毋庸置疑。2016年前後因為熱門城市房價的暴漲,導致很多熱門城市(大約50個左右)除去實現嚴格限購、限貸外還實行了限售的政策。而限售政策的期限一般都2-3年居多,算下時間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就陸續有限售到期的房產開始投入二手房市場,這點毋庸置疑。限售到期後這些城市的二手房源增加是必然,然而需要明白的是限售到期與取消限售是兩個概念。

第二、毋庸置疑二手房市場的供應增加會很多,二手房價出現回調是必然。圖上是2019年廣州二手房價走勢圖,可以看到進入2月份後廣州房價開始出現了回調,除去本身的政策因素外,二手房源增多,投資者套現離場的心情很明顯。因為確實不可否認,2016年到現在資本套牢的滋味不好受。相信其他城市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二手房供給增加,賣房者為了儘快出手會降價處理是大概率。

第三、二手房市場才能真實反映房地產情況,這點大家可以參考。二手房本身受到的價格干擾更為純粹些,就是市場的供需,不像新建商品房本身還牽扯過多的政策因素。一個區域二手房供應增加或者減少將直接影響房價的漲跌,尤其對於剛需購房者來說,可以將區域的二手房情況作為判斷這個區域未來發展前景的依據之一。

二手房市場就是現房市場,不存在信息不對稱等不確定因素(應該取消預售制)

第一、二手房區域一般屬於比較成熟區域,房價高低自有市場判斷。看過我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覺得房價高低的關鍵因素應該是周邊配套情況,教育、醫療、交通、環境等等。新建商品房本身處於待開發區域,一切都是未知,2-3年後的情況誰也無法打包票。這也是為什麼個人一直呼籲取消預售制度的原因,因為不確定因素太多,最終受到風險的還是購房者。


第二、相比於新建商品房,二手房市場才能真正快速解決住房問題。一般來說新建商品房需要2-3年的建設週期,也就是說2019年購房最早要到2021年之後才能夠入住,才能真正解決剛需住房問題。這樣的情況會造成一個問題就是:你永遠無法準確預估潛在住房需求。比如2019年的住房需求是1000萬方,但是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到2020年變成了800萬方或者1200萬方,那麼你所建的房產就會出現供應不足或者供給過多的情況,也就會出現房價上漲或者下跌。正是這種信息的延遲性,才會加大房地產調控的難度,因為誰也無法準確預估2-3年後的真正住房需求有多少(或者說時間跨度越大,預測準確度就越低)!!!

綜上,個人覺得隨著第一批限售期限到期,勢必會相對增加房產的供應自然二手房的房價肯定會受到波及,尤其是對於大多數投資客來說巴不得迅速套現離場。最後,還是奉勸所有看到我這篇文章的朋友,房住不炒,謹慎投資。各位覺得呢?歡迎關心房產和樓市的朋友積極留言、點贊、關注、轉評哦。


勇勇曉談房產壹貳叄


總體會穩定。

限售和限購,完全相反的政策,一邊是限制供給,一邊是限制需求。限制供給,就如同減產石油,原因是為了保價,而限制需求,就好像汽車搖號,總體是因為供給太少。

那麼,限售取消就是認為房價在未來,挺得住。否則誰都會盡量的延長限售令。是否真的如此。

我們對照經濟週期,如今的經濟週期,美國的CPI如今大約是1.9%的增長率。

這說明美國的通脹率尚未有失控跡象,如果美國經濟週期繼續根據,復甦,通脹,過熱,衰退這四個階段,那麼未來一年多時間,全球很可能起通脹。什麼價格都往上走,這裡面當然包括房地產。

所以,房地產在2020年之前,雖然需求沒有增長,但是短期的一波拉昇去庫存時間差是存在的。當然個人覺得,一方面要看美國經濟穩不穩得住,另一方面要看中國能不能通過二次開放吸引更多外國資本,並且留住他們。

如果一切順利,那麼如今取消限售是最明智的,我們並不是單純的期望房地產價格下跌,實際上,地方財政很大程度依然依賴房地產帶來的土地財政收入。當然也希望在這一年左右的喘息期,地方政府能夠完成財政收支結構的轉型,或縮減,或獲得其他來源,比如好公司的股權收入。

繼而,當美國經濟過熱調轉的時候,大致上房產稅這一塊就要出了,到時候地方政府會有一個抉擇。大致預計,我國房產稅類似於日本上世紀50年代的房產稅,各地按照地方狀況作出決策,而不是全國一刀切。要注意上世紀導致日本房地產下跌的政策略微有些區別,那個實際上是地價稅,和房產稅的區別在於,地價稅是普徵的,所有土地持有人統一繳納,而不是各地按照情況看徵收與否。從現狀看,部分地方不會選擇房產稅徵收(當然,這只是個人判斷),因為有可能也收不起來。


凱恩斯


這些都是執行限售期兩年的城市,在今年逐步解凍入市,也是政策面的約定。

在國家統計局每月房價數據統計的70個大中城市中,廈門是本輪樓市調控最早推出限售政策的城市,時間點是2017年3月25日。根據廈門的規定,新購買住房的,需取得產權證後滿2年方可上市交易。此後,廈門限售政策為不少城市所效仿,限售年限也有的達到5年的,一些城市的特定區域甚至有更長的限售期。雖然如此,主流的限售期,一般為拿到產權證後的兩到三年。

跟限購、限貸、限價政策一樣,限售也是一些城市樓市調控的標配,對抑制樓市熱度,特別是抑制投機與投資,顯然是非常精準的擊打。從投機炒房來看,限售打破了其資金快進快出的運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厚了投機炒房的運作成本。

從題中註解中的克而瑞新房成交數據,限售後半年內不少城市的交易量並不小,這些成交量中的一部分在限售解凍之後,是有可能走向市場,並在一定時間內造成市場供給的集中放量。但是我們也要明瞭,在1998年中國全面進入商品房時代之後,房子就是一種商品,是商品就要被允許在市場流通、在市場交易。

現在有一個擔心是,這些房子將陸續入市,會不會對房價造成大的影響。這確實是需要考量的方面。特別是執行限售政策的城市,原先或是房價虛火較大或是樓市成交較旺,這一回較大數量的房子對市場殺回馬槍,有擔心是正常的。可以這樣認為,短期內對這些城市房價肯定會因此受到影響,但影響應當有限。

之所以說影響有限,是基於三個原因的:一是限購政策還沒有放鬆,作為最重要的調控短期政策還在發揮重要作用,這一點還會繼續制約成交放量;二是一些長效機制也在穩步推進中,比如對持有成本有較大影響的房地產稅,一步一步地正向我們走來,並在當下,對房價預期產生影響;三是從今年房地產政策的總體基調是,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對房價可能造成衝擊的因素,政策面應當會有所預備。

總體而言,限售陸續進入解凍期對房價的影響,不會比大城市落戶政策放鬆放開更大。


波士財經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房住不炒”的大方向,起碼在短時間內不會發生改變與動搖,因為這是牽涉到社會民生的問題。若動搖了這一政策定調,恐怕會再度引起炒房投機色彩的升溫,不利於國內經濟金融環境的持續穩定,增加後續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

再者,今年以來,房地產調控應該突出分類指導、因城施策的微調方向,但這並非全方位的限售解禁,主要還是有針對性進行房地產調控的微調,對部分城市的房地產市場起到適度活躍的影響。

此外,房地產市場的活躍度與趨勢走向,多與貨幣政策、市場實際供需等因素有關。或許,在貨幣政策稍有微調的背景下,會刺激房地產市場局部性活躍,但未必會造成全面上漲的影響,而現階段內消化庫存、加快房地產供給側改革仍然是未來房地產調控的主基調。


郭施亮


我之前的文章裡寫過,也是一貫的思路,首套房,買自己買得起的,老舊破小遠都要買。為了事業,為了穩定的事業,為了給自己一個承諾。

而第二套及以上的投資房,沒錢就不要去湊那個熱鬧了。房產的炒作空間已經越來越小,投資回報率算低的,如果算上將來極大概率的超出人際面積的持有住房的徵稅,就更低了。


房子,有一套來住就行了。擠一點也沒關係。想想香港佬住的小豬籠。明星住千尺豪宅的多的是(一百平不到)。


如果你是覺得入市的房源多了,房價會下來一點的話,我想說,有這個預期不如直接去砍價來得多。總有房東資金週轉不靈的,只能靠出手手裡捂了很久的好房。這個時候你使勁砍就是了,只要能在限定的時間麻溜地辦好銀行貸款。


管他有多少套來入市呢。你覺得戶口政策為什麼突然這麼大尺度的放大?

還不是為了讓房價不崩。

大行情國家會讓房價穩。但不影響你個體微調。自由市場經濟的特徵就是買賣雙方自由議價。你把精力花在怎樣找那種急售的房源,以及怎樣砍價就好了。應該會有一點小小的驚喜在等著你。


祝好運。


卡侖比


策略總是在不斷變化的,有些時候我們不得不去測試,有些時候呢,我們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反覆。但這中間的界線,的確比較難把握。

出臺限售令的時候,出發點肯定想抑制炒房的需求,如果限制你新購房兩年後不能賣,或五年後不能賣,那麼多少就失去了炒房的動力,沒有流動性了。

但問題也來了,一部分人有真實需求呢?買了房就因為有資金需求,或換房需求,或到其他城市工作和生活了呢,這些人賣房子就不是炒房呀。這邊可能沒抑制住炒房人群,因為房價實在太高,已炒不動了,另一邊卻抑制了真實有賣房需求的人。那麼問題就會累積起來。

或者說,有些炒房的人就是有雄厚的實力,就吃準不管是3年後,還是5年後,房價是漲的,他們等得起,那麼這樣的策略就又實效了。

另外一方面,房子的流動性差了,房源就變少了,總量保持相對穩定而少流動性的話,稀缺性又少來了,房價反而會繼續上漲。

如此循環,又是一個惡性的,甚至違背大的市場規律的。我們將會看到限售令不斷地被解除,把房子看成商品的話,你限制它流通,本身就是大問題,如果判斷這樣的限制有效,比把它放入市場讓市場來調劑,困難更多。

由此,我是歡迎解除限售令的,我也不認為解除了又有人瘋狂去炒房。不是什麼階段,都是同樣路數的,真正炒房的人,可以用其他方法去限制。


財經作家邱恆明


多地限售令解除,數千萬平米房產即將入市的消息牽動著市場敏感的神經。2019年樓市究竟走向如何,成為當前備受公眾和市場關注的話題。此前市場普遍預期房地產調控或將再度放鬆,擔心房價再度攀升。

 

不過,無論是“分類調控”、“分類指導”還是“限售解除”都只是政策層面的微調,樓市大方向不會輕易偏離。自十九大報告以來,樓市政策就不斷向“居住屬性”傾斜,2019年經濟工作總部署中更是強調“房住不炒”。3月份多地樓市回暖,而房價並未同步上漲,便是樓市調控效果初步顯現。

 

此次限售解除,一方面可以釋放庫存積壓,滿足住房剛性需求,有效發揮地產對於國民經濟的整體帶動作用,另一方面供給側的填充又可以避免房價快速上漲帶來的金融風險積累以及對內需和投資的擠出效應,釋放更多的資金活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助力實體經濟的良性發展。

 

2019年的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事實上是對宏觀經濟的一種積極刺激。堅持房住不炒,同時夯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並對房地產主體逐漸鬆綁,將引導房價趨於理性,實現2019年房地產市場的“穩中求進”。


盤和林看經濟


任何人評論中國房產的時候要注意加上國家政策導向及國情性質,房子只是住的,不是炒的,賠死沒人同情你,掙錢的早晚還得掏出來,一個國家是不會讓老百姓工薪階層沒房子住的,何況我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大家都懂的,不要再拿房地產說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