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不是官渡之战消灭袁绍势力,而是用了八年!

官渡之战曹袁两方主体参战人员!

曹操军、曹操(统帅)郭嘉、杨阜、荀攸、荀彧(留守许都)董昭、贾诩、刘延(东郡太守,守白马)、程昱(留守鄄城)、关羽(中途叛降归走刘备)、张辽(先锋)、阎柔、鲜于辅、徐晃(先锋、游击和奇袭部队)、史涣、曹洪(守卫官渡)、荀攸、夏侯渊、曹仁(守卫许都)、乐进、于禁、李典、许褚(近卫部队) 曹操军参与或者间接参与二十将领,只有关羽中途叛降归走刘备基本武将没有任何损失!

袁绍军、袁绍(统帅)、袁谭、郭图、沮授(监军,被俘)、田丰(后被袁绍杀害)、许攸、(中途投奔曹操)、颜良(白马之役中战死)、文丑(延津之役中战死)、韩猛蒋奇(乌巢之役中战死)、淳于琼(乌巢之役中战死)、眭元进(乌巢之役中战死)、韩莒子(乌巢之役中战死)、吕威璜(乌巢之役中战死)、赵睿(乌巢之役中战死)、何茂(投降)、王摩(投降)、高览(投降)、张郃(投降)、蒋义渠、审配(其二子被俘)、刘备(以客将身份参战)袁绍军中不是投降或者被杀,只有几人逃回,

官渡战役双方实际参战兵力对比

官渡战役是名副其实的以少胜多之经典战例。袁、曹军在官渡直接作战的兵力对比为10.5万比3.3万(两军兵力对比为3.2比1)。如果加上未直接参战的后军和运输部队,双方兵力对比为12万比3.4万。

袁绍军:兵力基本没有什么争议:《三国志》、《资治通鉴》均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参加进攻的为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估计兵力为11-12万人,其中骑兵1万多。

另外,《世语》记载为袁军步兵5万,骑兵8千,合计5.8万。在《三国志》注引中孙盛评曰:“绍之大举,必悉师而起,十万近之矣。”而张璠《汉记》云:战后曹操“杀绍卒凡八万人。”也证明袁绍军在10万以上。

曹操从许昌亲自带到官渡的有1万人的中央精锐部队(包括徐晃、张辽、许褚、关羽),《三国志——武帝纪》所说的“曹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就是指的这部分军队。

原来在河水(即今黄河,但与现黄河位置有一些差别)一线驻守的部队是:白马刘延军1千人,原武于禁军2千多人(后来增加到4千),乐进军估计也有4千人在延津一带(其中骑兵1千人)。这样在官渡一线的曹军总兵力应为1.9万人。

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


曹操不是官渡之战消灭袁绍势力,而是用了八年!


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当年八月,曹操出兵抵抗,两军在黎阳对峙。这场仗持续了一年多,一直到第二年,也就是建安五年的十月,曹操才完全击败袁绍军,斩首七万余人,并且袁绍和袁谭轻身归,曹操“虏其众”。也就是说,袁绍的十多万军队基本上全军覆没。期间解白马之围,火烧乌巢,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曹操不是官渡之战消灭袁绍势力,而是用了八年!


官渡之战后袁绍并不是回去之后就死,而是到建安七年五月,才发病呕血而死。这时候离官渡之战战败,已经过去了十九个月。在这十九个月里,曹操也没闲着,做了不少事。

官渡之战过后,“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冀州是袁绍的核心地盘,这时候也出现了郡县举城邑投降曹操的情况,而且还不少,显然形势对袁绍非常不利。但袁绍也不笨,很快就稳住了阵脚。

建安六年四月,曹操扬兵河上,进攻袁绍的仓亭军,并且击破了。但这时候袁绍也逐步稳住了阵脚,“绍归,复收散卒,攻定诸叛郡县。”也就是说,之前叛降曹操的郡县,袁绍又打回来了。


曹操不是官渡之战消灭袁绍势力,而是用了八年!


到九月,曹操退军回到许都,接着就开始进攻此时正在汝南的刘备。

官渡之战开始时,刘备还在曹操阵营。因为袁术在淮南站不住脚了,要北上青州投奔袁绍,袁谭接应,曹操就派刘备和朱灵去在路上邀击袁术。袁术死后,刘备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再次占据了徐州。曹操派刘岱、王忠进攻刘备,被刘备击败。曹操放下前线的袁绍不顾,回师东征刘备,刘备逃奔袁绍,关羽被擒,投降了曹操。这是建安五年正月的事。

刘备到了袁绍阵营后,袁绍和曹操还继续在官渡相持,之后就发生了关羽解白马之围的事。到这年的四月,关羽听说刘备已经到了袁绍阵营,逃亡投奔刘备去了。也就是说,关羽在曹操这边生活了三个月时间。

建安五年八月,原来已经投降曹操的汝南贼刘辟叛归袁绍,一度骚扰进攻到了许都,袁绍派刘备去帮助刘辟,袭扰曹操后方。刘备到了汝南之后,曹操派曹仁进攻刘辟,击败刘辟,刘备逃脱。接着,汝南贼龚都又背叛了曹操,投降了刘备。曹操派蔡杨进攻龚都,却反而被龚都击败了。这也就是三国演义里说的关羽击鼓斩蔡阳的由来。

建安六年的九月,曹操自将征讨刘备,才把刘备从汝南赶走了。也就是说,从奉袁绍之命南下汝南帮助刘辟,到最后被曹操击败逃走,刘备前后在汝南活动了一年又一个月。被曹操击败之后,刘备才投奔了荆州刘表。


曹操不是官渡之战消灭袁绍势力,而是用了八年!


建安七年春,曹操进军官渡,摆出要进攻袁绍的姿态。五月,袁绍病死,袁尚继位,袁谭自称车骑将军,屯兵在黎阳。九月,曹操进攻袁尚和袁谭,“公征之,连战。谭、尚数败退,固守。”也就是说,曹操进攻看上去是比较顺利的,连战皆捷,但并未突破袁谭和袁尚的防线。

建安八年三月,曹操又进攻袁谭和袁尚,并“大破之,谭、尚夜遁”。四月,曹操乘胜进攻冀州首府邺城,《三国志·武帝纪》没有提到胜负,但接着就说,到五月,曹操就退兵返回许都去了,留下贾信屯兵黎阳,显然是做防御态势。这就是说,曹操这次进攻虽然是第一次打到了邺城城下,但并没有取得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八月,曹操已经准备南征刘表了,却突然接到了袁谭求救的信。曹操退兵之后,袁尚和袁谭争夺冀州,发生了内战,袁谭战败,退守平原。于是曹操放弃了南征刘表的计划,转而掉头北上,十月就到了黎阳,并和袁谭联姻。袁尚听到曹操北上的消息,也放弃了继续围攻平原,返回邺城去了。


曹操不是官渡之战消灭袁绍势力,而是用了八年!


先是东平的吕旷、吕翔背叛了袁尚,叛归曹操。到建安九年二月,袁尚离开邺城,进攻袁谭,留下苏由、审配留守邺城,曹操乘机进攻邺城,苏由投降,审配固守。七月,袁尚回救邺城,被曹操击败,袁尚逃往中山。即便邺城已经没有援军了,但曹操仍然无法攻破邺城,一直到八月,审配的侄儿审荣投降了曹操,曹操才攻破了邺城。

趁着曹操围攻邺城的机会,袁尚回救邺城,袁谭也转而掉头北上,先后攻占了袁尚原来的一些地盘,如安平、渤海、河间等地。但到十二月,曹操已经攻破了邺城,转而进攻袁谭,袁谭就退守南皮。建安十年正月,曹操才击败袁谭,斩了袁谭,算是彻底平定了冀州。

袁绍原来的地盘包括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袁谭镇守青州,袁绍的外甥高幹守并州,袁熙守幽州。击败袁谭之后,高幹投降,曹操算是平定了冀州、青州和并州,袁尚和袁熙则退保幽州。建安十年正月,也就是袁谭败死的这个月,袁熙的大将焦触、张南反戈进攻袁熙和袁尚,袁熙和袁尚只能投奔三郡乌丸。

建安十一年,高幹在并州先降后叛,曹操进攻并州,围攻了三个月,才平定了并州。到八月,就向东进攻海贼管承。


曹操不是官渡之战消灭袁绍势力,而是用了八年!


建安十二年二月,曹操才又回到邺城,准备北征乌丸。

建安十二年五月出兵,八月击败乌丸,并斩乌丸单于塌顿。袁尚袁熙于是接着向东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公孙康主动杀了袁尚、袁熙兄弟,传首给曹操。这样,袁绍势力才算是彻底消灭了。

从建安四年到建安十二年,公孙康主动杀了袁尚、袁熙兄弟,传首给曹操,曹操用了八年时间才清除了袁绍势力

如果袁氏兄弟不反目成仇的话,袁绍不病死修生养息、种种地,放放牧用不了几年,说不好能战胜曹操。曹操想几年统一河北,那是不可能的!

官渡之战刘备之后跑了!三国几大战役、官渡之战、火烧新野、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刘备都参与了,只有夷陵之战,刘备白帝城托孤但是人都没事!这个不服刘备不行!几大战役都是跟火有关这刘备要火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