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和粉絲

大V和粉絲

網上有個幾百萬粉絲的大V,前一天還在看空到2600,後一天就看多到3600,上下相差1000點,轉變之快之大,引起了人們議論紛紛。

在人們的心目中,大V往往和粉絲相對應。粉絲一詞最早出典於崇拜某明星、藝人的一種群體(fans),後來互聯網興起後,也用來形容關注某個人的一群人,被關注者如果粉絲數量比較多,那麼就被冠以大V的稱號,粉絲數量越多,這個V似乎就越大。

但實際上一個大V觀點正確與否,和他的粉絲數量並不成正比。就拿我自己來說,在某個財經平臺上3年多積攢了17萬多粉絲,主要還是因為在2016年初我剛上這個平臺,正好遇到量化熱,我自己又因為寫了不少量化投資的文章才會引起關注。後來因為馬太效應才會導致粉絲越來越多,並不是我寫的帖子有多出色。

其實我自己不太喜歡粉絲這個詞,因為這個詞從某種程度上說意味著盲從。在文革期間只有一個大V和幾億個粉絲,1978年經過真理標準大討論,其實是把一個神回覆到一個偉人。但正是因為部分粉絲當年盲從,後來看到偉人身上的缺點後又全盤否認。現在的網絡虛擬世界也是這樣,很多人成為某個大V的粉絲後也是盲目崇拜,甚至出現不同大V的粉絲打起來口水戰。所以我更喜歡用“關注”來代替“粉絲”這個詞,我也希望關注我的人不要盲從,否則我的壓力也很大,萬一說錯一句話導致你們的損失慘重我於心何忍。很多人問我問題,我多次說過,我寧願麻煩點和大家交流的是漁魚之術的“漁”,而不是一條魚的“魚”。關注者不用仰視被關注者,這樣更加理性更加平等的交流和溝通,更加有利於雙方。

既不仰視,又不俯視,用平等的眼光在網上互相交流,這樣也能減輕我們所謂的大V的壓力,因為我們都是普通人,總有說錯話,做錯事的時候,把自己塑造成神,沒有一點缺點,這要有多大的勇氣啊。特別是自己做神做慣了,把自己真當做神了,一旦真說錯話被網友噴了就受不了了,往往會走向反面。

當然,作為大V,被人噴是常事,噴子噴人肯定是找大的噴,最好的辦法是避免辯論,因為噴子是為噴而噴,你再有理都沒用。消極的退出論壇是不可取的,罵人厲害的最多是拉黑了事。平等的和大家交流,其實對我們所謂的大V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我多次舉的一個精確復權的例子,就是一個網友指出後我一直在用。

網絡給我們普通人一個更好的交流平臺,也讓我們學會怎麼更好的做好一個所謂的大V,感謝互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